- 年份
- 2024(14148)
- 2023(20123)
- 2022(16633)
- 2021(15105)
- 2020(12389)
- 2019(27781)
- 2018(27424)
- 2017(50606)
- 2016(27194)
- 2015(30809)
- 2014(30485)
- 2013(29914)
- 2012(28524)
- 2011(26188)
- 2010(26556)
- 2009(24991)
- 2008(24125)
- 2007(21980)
- 2006(20146)
- 2005(18800)
- 学科
- 济(127706)
- 经济(127574)
- 管理(76949)
- 业(75744)
- 企(60192)
- 企业(60192)
- 中国(43686)
- 方法(41755)
- 数学(35206)
- 数学方法(34843)
- 农(33717)
- 地方(33610)
- 业经(30922)
- 融(29821)
- 金融(29814)
- 银(29082)
- 银行(29031)
- 行(28169)
- 财(27362)
- 制(27254)
- 学(25984)
- 贸(23519)
- 贸易(23494)
- 农业(22997)
- 技术(22942)
- 易(22786)
- 理论(19143)
- 体(18920)
- 发(18865)
- 产业(18855)
- 机构
- 大学(393620)
- 学院(392262)
- 济(171954)
- 经济(168334)
- 研究(147507)
- 管理(141770)
- 理学(118918)
- 中国(117854)
- 理学院(117515)
- 管理学(115542)
- 管理学院(114818)
- 科学(86898)
- 京(86286)
- 财(78592)
- 所(75810)
- 研究所(68155)
- 农(67360)
- 中心(67119)
- 江(62718)
- 财经(60434)
- 北京(55789)
- 经(54755)
- 业大(54632)
- 经济学(54345)
- 院(53083)
- 范(52955)
- 农业(52455)
- 师范(52309)
- 州(50290)
- 经济学院(48628)
- 基金
- 项目(250681)
- 科学(197042)
- 研究(186103)
- 基金(179895)
- 家(157698)
- 国家(156358)
- 科学基金(132301)
- 社会(120150)
- 社会科(113955)
- 社会科学(113928)
- 省(98669)
- 基金项目(92921)
- 教育(83826)
- 划(82412)
- 自然(80979)
- 自然科(79163)
- 自然科学(79140)
- 自然科学基金(77801)
- 编号(74247)
- 资助(73207)
- 成果(62576)
- 发(59917)
- 重点(57425)
- 创(55889)
- 部(54724)
- 课题(53665)
- 创新(51727)
- 国家社会(50996)
- 发展(48743)
- 展(47974)
- 期刊
- 济(206024)
- 经济(206024)
- 研究(128144)
- 中国(95536)
- 农(63810)
- 学报(62826)
- 财(59457)
- 管理(58909)
- 科学(58008)
- 融(50989)
- 金融(50989)
- 教育(48689)
- 大学(48022)
- 学学(44591)
- 农业(42979)
- 技术(35885)
- 经济研究(34106)
- 业经(31772)
- 财经(31492)
- 经(27658)
- 问题(26386)
- 业(23967)
- 贸(23312)
- 图书(23258)
- 国际(22064)
- 世界(21257)
- 技术经济(20954)
- 坛(19208)
- 论坛(19208)
- 科技(19101)
共检索到642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依托数字化技术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发展和服务民生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各类金融机构深刻认识到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搭建金融场景生态,开发了各种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节约了管理成本,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从而提升了金融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2022年依然是充满挑战和变革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叠加地缘冲突升级、自然灾害频发,延缓了经济复苏的步伐,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稳增长也成为中国经济最为紧迫的任务。这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机构在新的监管要求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更应秉持合规、稳健和高质量发展的原则,积极创新,以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时代赋予金融创新以新的历史使命。本刊主办的“2022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以“数字化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振兴”为主题,围绕数字化转型,对金融业如何以创新为手段,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振兴建言献策。本刊特将嘉宾发言集锦整理摘登在本期“银行家论坛”栏目,文章根据专家发言整理,部分内容未经本人确认。
关键词:
服务实体经济 产业振兴 金融业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不断改革,开放性不断加强,金融服务的普惠程度不断提升,金融监管效力不断改进,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创新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资金"脱实向虚"或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以及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时代主题赋予了金融创新嶄新的历史使命,"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承担着制造活水重任的金融机构,首先就得让自己"活"起来。金融创新任重而道远。有鉴于此,为全面审视中国银行业在新时代金融科技助力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的发展与创新成果,助力中国金融机构扬帆远行,"2019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于2039年5月28日在北京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举行。本次论坛以"改善金融供给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刊特将这些思想的火花摘登在本期"银行家论坛"栏目,以飨读者。文章根据专家发言整理,部分内容未与本人确认。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金融的深层融合不断打破现有金融行业的边界,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塑金融产业生态,深刻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这是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金融创新的方向务必要和科技相结合,"无科技不金融"已成为金融行业
关键词:
服务实体 科技助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冠勤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稳定剂、催化剂和强心剂,其改革创新对我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当前我国金融行业虽然蓬勃发展,但"避实就虚"的现象日益显现,而且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表现出金融体系单一化、融资结构不协调、产品创新滞后等问题。因此,要助力实体经济振兴,必须全面改革金融制度,探索开发创业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等一批新业态,并从宏观调控和微观市场等方面共同发力,积极推动金融制度改革。
关键词:
金融 改革创新 实体经济 振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Zvi Bodie
首先,我想谈谈金融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历史地位。然后我想讲讲它在为新企业融资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其形式。其中的主要观点是美国现代风险投资公司只是发挥为新企业创建初期提供资金的功能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功能就是为新企业提供资金。有许多途径可以实现这种功能,从使用个人储蓄到使用家庭储蓄等等。所以在讨论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月书 张龙耀 李祎雯
2018年8月17—19日,第十二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农经教指委农村金融学教研组主办,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共同协办,南京农业大学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叶志桂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商银行)创新"产业链银行""智能制造银行""人才银行""小微贴心银行"等金融模式,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0年,浙商银行资产总额达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4%;营业收入477.03亿元,同比增长2.89%;排名英国《银行家》杂志"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97位,比上年跃升10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婧菲 孙立
发挥数字产业化的金融引导功能是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选择。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及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并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同时,金融科技创新是数字产业化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关键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金融开放水平较低地区,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效应驱动效果更强。应大力孵化金融科技数字新基建、适度调整数字经济发展杠杆、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诸竹君 袁逸铭 许明 柴斌锋
中国以渐进式为主的创新路径制约了科技与产业自立自强,同时“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待完善。本文将创新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双重因素纳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揭示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创新路径与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专利引用网络分析法有效刻画了创新路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数据的经验研究证实:(1)总体方面,数字金融通过正向的成本节约效应、人力资本匹配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负向的行业竞争效应,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2)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受到创新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调节作用,高创新效率与低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倾向于实施突破式创新;(3)资源配置方面,数字金融对行业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降低了行业内创新效率离散度。本文对金融强国战略下促进实体经济创新路径突破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路径 资源配置 创新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在实体经济潜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企业的杠杆率攀升,债务负担加重,金融"脱实向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企业效益,探索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金融创新作为供给作为供给侧的核心要素,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梳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提出通过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经济的对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 资本市场 债务风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孝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玉 丛菲菲
2015年9月12日,"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举行。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主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协办。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莉亚教授主持了会议,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教授为会议致辞。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裴长洪、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他们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理念出发,重点关注金融市场的创新和改革,紧扣利率市场化、人民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扬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朋建
金融创新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素,对推动实体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梳理金融服务实体产业的现状,提出通过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产业的对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实体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
新常态 金融创新 实体产业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履行政治责任、做好新时代三农金融服务的必然选择,是抢抓新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部署,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产品服务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活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