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8)
- 2023(13423)
- 2022(10839)
- 2021(9817)
- 2020(7847)
- 2019(17837)
- 2018(17870)
- 2017(34356)
- 2016(18913)
- 2015(21177)
- 2014(21316)
- 2013(20716)
- 2012(18636)
- 2011(16609)
- 2010(16330)
- 2009(14917)
- 2008(14141)
- 2007(12200)
- 2006(10655)
- 2005(9334)
- 学科
- 济(77390)
- 经济(77309)
- 管理(53310)
- 业(49981)
- 企(41300)
- 企业(41300)
- 方法(32580)
- 数学(27769)
- 数学方法(27467)
- 中国(21870)
- 业经(21444)
- 农(20941)
- 财(18011)
- 地方(16613)
- 学(16152)
- 农业(14208)
- 产业(13047)
- 理论(12866)
- 贸(12861)
- 贸易(12855)
- 制(12641)
- 易(12460)
- 和(12258)
- 技术(11777)
- 环境(11636)
- 信息(11492)
- 银(11474)
- 银行(11439)
- 融(11420)
- 金融(11418)
- 机构
- 大学(264354)
- 学院(262207)
- 管理(106650)
- 济(102005)
- 经济(99752)
- 理学(92975)
- 理学院(91961)
- 管理学(90393)
- 管理学院(89919)
- 研究(87706)
- 中国(63378)
- 京(56489)
- 科学(54953)
- 财(45733)
- 所(42983)
- 农(40238)
- 研究所(39447)
- 业大(39202)
- 中心(39063)
- 财经(37079)
- 江(36752)
- 范(35806)
- 北京(35524)
- 师范(35502)
- 经(33804)
- 院(32540)
- 农业(31445)
- 州(30555)
- 经济学(30095)
- 师范大学(28789)
- 基金
- 项目(186608)
- 科学(146791)
- 研究(138695)
- 基金(134905)
- 家(117007)
- 国家(116014)
- 科学基金(100122)
- 社会(87001)
- 社会科(82435)
- 社会科学(82414)
- 省(72527)
- 基金项目(71711)
- 自然(64002)
- 自然科(62510)
- 自然科学(62498)
- 教育(62493)
- 自然科学基金(61348)
- 划(60847)
- 编号(57363)
- 资助(54206)
- 成果(46506)
- 重点(41286)
- 部(40178)
- 发(39871)
- 课题(38830)
- 创(38738)
- 创新(36043)
- 国家社会(35859)
- 项目编号(35707)
- 科研(35242)
- 期刊
- 济(109510)
- 经济(109510)
- 研究(77505)
- 中国(47206)
- 学报(41605)
- 管理(38315)
- 科学(38026)
- 农(37173)
- 财(32766)
- 大学(31485)
- 教育(31459)
- 学学(29218)
- 农业(26351)
- 技术(22378)
- 融(20700)
- 金融(20700)
- 业经(18509)
- 经济研究(17601)
- 图书(17522)
- 财经(17125)
- 问题(14453)
- 经(14440)
- 理论(13521)
- 业(13263)
- 科技(13162)
- 实践(12598)
- 践(12598)
- 技术经济(12275)
- 现代(12264)
- 情报(11826)
共检索到374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匡爱平 汪明峰 张英浩
全球—地方互动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关于数字化和全球—地方互动还缺乏系统的探讨。论文通过梳理数字化发展以来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转向,探讨地理学者关于数字化的认识论,建构数字化与全球—地方研究的理论关联,厘清相关研究中空间观与理论范式的转变。研究发现,关于数字化的认识逐渐超越了孤立、静态和被动的技术论局限,转向更加强调关系、动态和开放的理解。数字化已经深刻参与到全球经济景观塑造、生产关系重组和区域发展中。已有研究从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网络和数字生态系统等理论框架来理解数字化的深刻影响,并关注其在企业关系、空间效应和互动机制等方面的重塑进程。最后,基于中国城市与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实践,提出中国情境下数字化与全球—地方互动研究的可能理论创新与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启涛 关浩光
工作重塑完善了传统工作设计理论与操作流程,这一概念认为工作设计不应只是由组织管理者主导,不应只是采取自上而下式的设计模式。员工也应是工作设计的参与者,他们推动工作设计进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将自身兴趣、偏好和能力等与工作相结合,发掘工作意义、工作认同和幸福感。作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和评析了工作重塑的原理、驱动因素、影响机制及结果等,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随着员工知识水平及自我意识觉醒,组织不仅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更要积极推动工作设计革命,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工作重塑,以提高其工作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启涛 关浩光
工作重塑完善了传统工作设计理论与操作流程,这一概念认为工作设计不应只是由组织管理者主导,不应只是采取自上而下式的设计模式。员工也应是工作设计的参与者,他们推动工作设计进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将自身兴趣、偏好和能力等与工作相结合,发掘工作意义、工作认同和幸福感。作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和评析了工作重塑的原理、驱动因素、影响机制及结果等,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随着员工知识水平及自我意识觉醒,组织不仅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更要积极推动工作设计革命,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工作重塑,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组织竞争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婧婷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处于由导入期转入拓展期的关键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互联网+"的后续延伸,在技术层面上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过程,并进一步渗透到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组装流程、售后服务等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由此从整个价值链体系及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等角度出发,系统阐述数字化、智能化对企业价值链的重塑机制。数字化、智能化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为生产研发提供综合服务、为生产组装提供技术支持、使销售及售后协同发展、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企业价值链的重塑,能够为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优化制度环境提供助力。
关键词:
数字化 智能化 价值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然 侯冠宇
利用Co-Occurrence(COOC)和Cite Space文献计量工具,本研究选取了CNKI数据库中关于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度的可视化分析。绘制了研究作者、发文机构、高频词汇、研究主题聚类以及研究热点前沿的图谱。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文献数量持续递增,研究主题的演变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密切相关,展现出动态的调整和深化发展趋势。在研究机构方面,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主要阵地,然而,目前尚未形成以某一机构为核心的合作网络。面向未来,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需要深化合作,扩展研究领域,特别是探究数字驱动农业生产模式、打破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阻碍以及探索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等方面。此外,未来研究应着重关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和实证研究,深入探索科技成果如何有效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并与传统农业模式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加强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推动农业数字化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将成为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农业经济 数字化转型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符文颖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地方创业视角的产业集群转型机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采用个人—组织—外部环境交互反馈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集群促进地方创业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以及地方创业主体战略促进集群转型两个方面,梳理现有关于地方创业与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的成果。主要研究成果为:就地方创业的孵化而言,集群内成功创业家正面的示范效应是促进创业意愿产生的主要因素,而个人在集群内商业网络的社会根植程度能促进潜在创业家对原所在集群的区位偏好,从而促进创业活动的本地化发展。就地方创业的成长而言,应该关注集群内组织生态结构和创业生态系统环境,以及新创企业成立后与本地母体企业的动态组织联系。同时,地方创业主体也是产业集群的积极塑造者。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研究表明,在核心城市(广州)的成熟集群内,新一代创业企业通过自主区位选择可以改变集群的空间形态和层次;而在边缘城市(揭阳),本地企业的制度创业行为是集群升级的重要途径,本地创业家通过多地理尺度的认同反馈战略,吸引外部资源并构建跨地方的合作网络。最后对地方创业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展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量和投资距离,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条件下依然成立。(2)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和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异地投资促进作用更明显。(3)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和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促进企业异地投资。(4)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与空间距离存在先增后减的倒“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省的异地投资促进作用大于同省的异地投资;中心城市相较于外围城市更易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获得投资机会。本研究在微观层面为数字经济发展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格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文静 张伟
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院校自身需求驱动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发展,而教育生态系统不良使职业教育境外办学面临最小因子限制、系统循环不良、生态幅狭窄、花盆效应等生态困境。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共生系统构建是一个多元主体的协同过程,需要从搭建数字化共生界面、形成多重共生关系和促进共生系统进化三个方面整体推进。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职业教育 境外办学 共生系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温璐迪 郭淑芬
数字化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在刻画中国区域创新格局演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纳入数字化调节机制的区域创新收敛模型,利用2013—2021年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数字化建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呈收敛趋势,数字化提升有助于加速区域创新格局收敛进程,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中国南北方地区创新水平增长存在俱乐部收敛,南方地区内部创新收敛进程快于北方地区,而数字化对北方地区创新收敛进程的影响效果更明显;(4)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双门槛效应,只有当数字化水平达到0.154的门槛值时,其对区域创新收敛进程才具有显著加速效应。科学研判数字化对中国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可为促进数字红利共享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晓蓓 蒋亮
面临着竞争力下降、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等问题,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数字化重塑转型突围,打造新零售,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数字化浪潮涌来、客户行为发展较大变化情况下,通过科技和数字驱动实现客户经营方式的转变,开启发展的第二曲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文务
担保机构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积极利用新兴技术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效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投保")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出资成立,是国内首家全国性专业担保机构,现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作为中国担保业的旗舰企业,近年来,中投保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系统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形成了具有担保机构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和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顽强
实践样板的生动经验表明,我国社会治理正在大步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多场景样态,而数字化场景在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嵌入,不断阐释出新的治理逻辑与规则框架。去中心化与信息裂变特征持续增强的数字化场景,一方面增强了社会治理多元参与主体的话语权与共享性,体现出更加扁平化的社会权力配置重塑趋势;另一方面,新空间与新秩序的产生,也继而冲击了原有社会的组织形态与主体角色,识别难、虚拟化、无组织等都成为制造新社会问题的矛盾源头。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治理规则的不断重塑过程,不仅要通过制度边界和技术边界框定数字转型在可行可控轨道内运转,也应合理借助伦理边界和人文边界来维护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共性与平等性目标,使数字技术在未来为社会治理诸多现实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社会治理 场景重塑 价值边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春江 陆声链 郭新宇 杜建军 温维亮 苗腾
数字植物围绕农林植物生命、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多维信息高效感知和认知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农林植物-环境3D数字化、高通量信息获取、情景感知、信息融合、结构和功能模拟、数字化设计和精准管理决策等数字农业的关键性、基础性以及共性理论和技术问题。植物形态结构的三维数字化是数字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很多学者从植物组织、器官、植株和群体等不同尺度,或者从植物根系和地上部等不同视角,围绕植物形态结构的参数测量、几何结构解析、三维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建模,以及三维植物模型真实感展现等需要,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在组织尺度方面,随着MRI、CT、显微成像等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使得利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娟
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革新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基于此,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需既精通专业又熟悉数字化信息技术、既具备战略思维又富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会计人才。基于扎根理论不需要预先设定理论假设,研究者直接从原始资料中进行经验总结,提炼相关概念、范畴,进而构建新的理论或丰富现有的理论,面对目前数字化技术对会计职能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本文利用扎根理论,通过与高校会计专业(本科)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负责人与教师、企业的财务工作负责人访谈,提出了会计职能重塑以内力提升与外部塑造相结合的路径,为今后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岗证结合提供了参考。本研究旨在推动会计数字化转型、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完善高校专业培养并提炼出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进而构建出数字化背景下会计重塑路径研究的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秀梅 林晓玥
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链重塑问题受到学界和业界关注。选取华为集团和美的集团进行纵向双案例研究,依据技术赋能理论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链重塑动态演化机制,揭示价值链重塑实现路径和价值传导机理,分析基础导向型企业和应用导向型企业价值链重塑机制的异同。结果发现,数字技术是价值链重塑的引擎和驱动因素,通过赋能数据资源与传统资源构成的资源组合提升资源重组能力,创新资源撬动方式,引发价值链重塑,进而构建“数字技术—资源编排—价值链重塑”研究框架;企业价值链重塑机制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阶段演进而进化;基础导向型企业和应用导向型企业由于数字化起点、动机、变革性不同,导致价值链重塑机制在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存在差异。结论可丰富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链重塑成果,同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管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