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8)
- 2023(1681)
- 2022(979)
- 2021(638)
- 2020(415)
- 2019(777)
- 2018(734)
- 2017(1394)
- 2016(713)
- 2015(814)
- 2014(730)
- 2013(727)
- 2012(556)
- 2011(431)
- 2010(463)
- 2009(447)
- 2008(487)
- 2007(398)
- 2006(435)
- 2005(422)
- 学科
- 业(6658)
- 济(6468)
- 经济(6466)
- 企(5440)
- 企业(5440)
- 业经(4398)
- 管理(4387)
- 农(3627)
- 农业(2665)
- 产业(2651)
- 信息(2604)
- 总论(2598)
- 信息产业(2595)
- 技术(1443)
- 财(1338)
- 策(1279)
- 中国(1272)
- 制(1268)
- 体(1262)
- 农业经济(1224)
- 务(1187)
- 财务(1186)
- 财务管理(1186)
- 化(1180)
- 体制(1153)
- 企业财务(1131)
- 现代(1131)
- 划(1126)
- 现代化(1124)
- 发(1089)
- 机构
- 学院(13591)
- 大学(12343)
- 济(6714)
- 经济(6649)
- 管理(5834)
- 理学(5144)
- 理学院(5118)
- 管理学(5059)
- 管理学院(5039)
- 研究(3894)
- 中国(2925)
- 农(2881)
- 财(2638)
- 京(2322)
- 农业(2242)
- 财经(2212)
- 江(2110)
- 经济学(2088)
- 经(2010)
- 科学(2007)
- 商学(2000)
- 业大(1969)
- 商学院(1967)
- 经济学院(1920)
- 经济管理(1791)
- 中心(1761)
- 所(1673)
- 州(1599)
- 财经大学(1586)
- 研究所(1513)
共检索到18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红
201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两化融合"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经济发展从以"标准化、自动化和流程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转向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大事。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大数据,都涉及如何认知"数字价值"。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是全新的数字,它承载了企业发展轨迹的沉淀、知识的传承、核心的商业秘密和有别于对手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淑春 秦山敏 潘李鹏
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创新网络广度和创新网络强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拓展创新网络广度、提升创新网络强度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拓展创新网络广度、提升创新网络强度有利于强化数字化导向,进而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而高管团队异质性在这一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拓展创新网络广度、提升创新网络强度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在大企业中更为明显。
关键词:
创新网络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导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威风 姚文博
数字化转型依赖人才支持,企业人力资本能否以及如何驱动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员工学历与技能维度探讨企业人力资本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表明,企业人力资本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企业人力资本能够提升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并抑制管理层短视,进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人力资本对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及内部薪酬差距小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经济后果检验证明了人力资本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与信息披露水平。本文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内容,并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向海凌 丁子家 徐斯旸 吴非
为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企业的2011—2020年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有效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对非国有、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更突出的作用。从机制来看,金融科技能够改善企业融资境遇、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稳定、提升企业创新活力,从而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良好的外部金融制度建设有助于发挥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祁怀锦 魏禹嘉 刘艳霞
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塑了经营管理模式,这种转变对企业在供应链上的资金分配行为有何影响呢?本文基于上市公司2011—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其对客户的商业信用供给,呈现出资金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供应链关系质量,使企业有更强的动机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同时能够缓解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从而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能力。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内部现金流少、关联方客户占比低、关系专用性投资多和市场竞争激烈时,数字化转型对商业信用供给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商业信用供给 供应链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家云 刘书利 王玥清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外贸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国际循环的关键抓手。文章采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的合并样本,系统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进口贸易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扩大了企业进口规模,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企业所在地区、贸易方式以及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作用渠道方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促进企业进口增量提质,并且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渠道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提升;拓展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进口可能性和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进口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与进口贸易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伟杰 庞钰标
基于我国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利用Python爬虫技术测度企业数字化水平,实证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因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绩效与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扩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对于高成长性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数字金融发展较好以及人才供给较丰富的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创造效应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人员聘用结构的优化。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积极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需要完善就业政策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普惠效应;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辅导的支持力度,引导劳动力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以实现高质量就业;提高数字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创造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巧玲 李淑 徐慧
在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对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文本分析与人工阅读,创新性地构建出企业进行实质性数字化转型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高铁建设的契机,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高铁开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细分数字化转型的环节分析发现,高铁开通能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层面的数字化转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教育水平较低、初始交通禀赋较差的地区更明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云霄 柯俊强 刘江宁 王向虹
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转型赋予了实体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对企业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避税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的避税程度。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加企业管理费用来影响避税动机,且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避税的效果在治理环境较差、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成长期企业的组别中更加显著。本文拓展了有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的探讨,丰富了企业避税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政府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健全与完善税收监管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苏慧文 雒宁宁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财务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阵营和主要战场。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应聚焦三个重点:第一,注重业务流程再造。管理的变革必然带来对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及业务流程的冲击,传统业务流程无法匹配财务共享模式。第二,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秀梅 林晓玥 王天东
数字时代,传统产品和服务创新理论的固定边界、生命周期、预设目标、主体范围等前提被打破,产品服务系统(PSS)在形态、特性、功能、逻辑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愈发重要。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作为PSS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反映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想转”和“能转”两方面。本文基于战略构型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根据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水平划分二维四象限组合,探究各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对PSS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并挖掘其作用机制。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积极战略—高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产品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化转型及其互动耦合关系水平越高;(2)积极战略—低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服务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3)保守战略—高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产品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本文通过分类组合,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对企业PSS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理,拓展和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企业PSS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启示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秀梅 林晓玥 王天东
数字时代,传统产品和服务创新理论的固定边界、生命周期、预设目标、主体范围等前提被打破,产品服务系统(PSS)在形态、特性、功能、逻辑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愈发重要。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作为PSS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反映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想转”和“能转”两方面。本文基于战略构型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根据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水平划分二维四象限组合,探究各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对PSS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并挖掘其作用机制。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积极战略—高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产品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化转型及其互动耦合关系水平越高;(2)积极战略—低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服务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3)保守战略—高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产品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本文通过分类组合,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对企业PSS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理,拓展和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企业PSS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启示价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伏森 陈怀远
<正>将底层能力与关键能力有机整合,转化为市场洞察力、统筹协同力、战略领导力和综合运营力,推进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运用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生产运营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数字化转型涵盖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链条,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旭原 张世兴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会影响可持续经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1~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且投资者关注发挥了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两条路径来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国有企业和制度环境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数字化转型对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据此,不仅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研究领域,也为企业如何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林刚 耿文月 熊焰
动态能力是促使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将动态能力划分为外部动态能力和内部动态能力,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组态思维方法对334家中国制造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企业内外部动态能力间的协同交互作用如何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存在三条动态能力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一是研发式转型,借助产品的引进与开发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创新式转型,运用感知能力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进行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破坏式转型,通过对资源与能力的引进,从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整体变革,促使企业进行颠覆性数字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