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1)
- 2023(13872)
- 2022(10603)
- 2021(9447)
- 2020(6992)
- 2019(15704)
- 2018(15422)
- 2017(27182)
- 2016(15791)
- 2015(17748)
- 2014(18109)
- 2013(16795)
- 2012(15819)
- 2011(14575)
- 2010(14840)
- 2009(13193)
- 2008(12853)
- 2007(11884)
- 2006(10931)
- 2005(10495)
- 学科
- 济(66996)
- 经济(66943)
- 业(40062)
- 管理(39715)
- 中国(29395)
- 企(28731)
- 企业(28731)
- 农(22524)
- 地方(22362)
- 教育(20914)
- 业经(20138)
- 技术(17441)
- 方法(16785)
- 农业(16252)
- 发(15421)
- 数学(13869)
- 数学方法(13702)
- 学(13651)
- 产业(12879)
- 理论(12455)
- 发展(12352)
- 地方经济(12253)
- 展(12225)
- 财(11921)
- 银(11681)
- 银行(11659)
- 融(11638)
- 金融(11634)
- 行(11423)
- 贸(11065)
- 机构
- 学院(220468)
- 大学(219799)
- 研究(85665)
- 济(85345)
- 经济(83295)
- 管理(74218)
- 理学(62040)
- 理学院(61140)
- 管理学(59957)
- 管理学院(59502)
- 中国(59038)
- 科学(50744)
- 京(50313)
- 所(43470)
- 范(41376)
- 师范(41073)
- 研究所(39242)
- 财(37645)
- 中心(37499)
- 江(37075)
- 农(36532)
- 教育(35712)
- 师范大学(33321)
- 北京(33044)
- 院(31104)
- 业大(30025)
- 技术(29994)
- 州(29912)
- 财经(28815)
- 农业(28060)
- 基金
- 项目(141299)
- 研究(113966)
- 科学(112199)
- 基金(95974)
- 家(83234)
- 国家(82327)
- 社会(70774)
- 科学基金(69097)
- 社会科(66851)
- 社会科学(66841)
- 省(58202)
- 教育(57966)
- 划(49836)
- 编号(49620)
- 基金项目(48929)
- 成果(42771)
- 自然(39052)
- 发(38213)
- 自然科(38122)
- 课题(38121)
- 自然科学(38117)
- 自然科学基金(37391)
- 资助(36629)
- 重点(33888)
- 年(31598)
- 发展(31389)
- 部(31353)
- 展(30815)
- 创(30314)
- 规划(29581)
- 期刊
- 济(104980)
- 经济(104980)
- 研究(78435)
- 中国(62009)
- 教育(60393)
- 农(36092)
- 学报(32112)
- 科学(30598)
- 管理(29185)
- 财(27259)
- 技术(26588)
- 大学(25665)
- 农业(25219)
- 学学(22289)
- 融(21022)
- 金融(21022)
- 业经(18544)
- 职业(17045)
- 经济研究(16520)
- 坛(14255)
- 论坛(14255)
- 财经(14185)
- 图书(13818)
- 业(13747)
- 问题(13462)
- 经(12469)
- 技术教育(11610)
- 职业技术(11610)
- 职业技术教育(11610)
- 发(11461)
共检索到363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数字化转型作为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社会变革现象,在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着技术赋能的理性逻辑。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质量与效益两个维度上达到优质状态,并更为突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过程。据此,数字化转型锚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的内容要素,遵循以数字在场为技术前提、以人的逻辑为技术边界、以区域适配为技术条件的技术原则,通过技术联动与技术强教育的赋能机制,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育人品质、资源聚集、优化治理、跨界服务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未来,要在恪守数字技术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搭建集成数据平台、强化数字协同治理等数字技术赋能策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会敏 白玲 李桂婷
数字技术重构了职业教育的存在形态、体系结构、育人模式和治理方式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常态和既定范式。数字化与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导向、工作世界变革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深度耦合逻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依靠数字技术在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资源配置、产教融合、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赋能增效作用。基于此,职业院校要以数字理念为指引,树立数字人才培养观;以多元主体为驱动,共建职业教育数字育人大生态;以服务学生为旨归,夯实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数字基座”;以师资建设为抓手,筑牢数字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实现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刘璐璐
新时代,我国已进入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趋向和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面对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应遵循内生性发展、融合式发展、结构化发展三大发展价值理念,形成以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维互嵌”为核心内容的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存量”“增量”和“变量”的推动力,进而与民族地区各类发展资源建立交互性耦合结构,设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一是提质存量,完善提升现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二是优化增量,加快构筑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三是把握变量,持续释放职业教育发展内生活力。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青山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进入了数字化阶段。从国家战略、政策要求、经济社会、国际趋势、技术条件等维度梳理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从教育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评价方式、治理理念等方面阐述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变革趋势,按照“硬件建设是基础、数治理念是保障、专业升级是方向、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师素养是关键”的逻辑主线,分析了数字化赋能过程中校园建设、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资源开发、理念提升、投入保障等六个关键控制点,从个性化、社会化、泛在化、网格化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表征。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数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鹏 杨聚鹏 秦莉红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职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蕴意可理解为以数字教育理念为指引,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深刻促进教与学的数字化转型,形成育人质量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的教学样态,以培养数字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具体表征为教学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最佳契合,教学场景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教学内容实现建设与应用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一体耦合,教学评价实现数据与证据的科学整合。借鉴TOE理论框架,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职教学高质量发展形成以数字技术嵌入为起点、以组织结构创新为进路、以育人生态塑造为旨归的基本逻辑。据此,通过数字化机制“融合共生”、数字化素养“精准共育”、数字化项目“协同共建”和数字化治理“智慧共治”等实践进路,为高职教学高质量发展立标、强基、健体和固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蓉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是应对数字经济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能够为其专业发展带来新动能、新要素、新工具、新方案。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在逻辑上要遵循“适用“”实用“”管用“”好用”的原则,在遵循教育规律与科技原理的前提下高效推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在发展进阶上表现为建构数字化思维、推进制度化升级、赋能“三教”改革、创建资源平台、优化治理模式五个维度。
关键词:
数字化 数字技术 职业教育 专业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丹 王萌萌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化思维与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普职课程双向融通;参与主体多元开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为: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树立横纵融通的“大职业教育观”;打造开放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提供“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体系;立足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强化数字化院校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兰 邓映峰
数字技术以其特有的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产业全面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岗位职责由原先单一、局部向全面、复合的趋势变化。“三教”改革作为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教师改革为主导,以教材改革为载体,以教法改革为媒介,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胜任能力的供需契合,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基本匹配,不断缩减产业链、教育链与人才链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真正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春林 贺容煜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长沙县为例,深入探究数字化驱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演进和逻辑发现。该县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全面应用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全覆盖到高精度再到广扩展三次跃升。通过夯实数字基础、整合数字资源、撬动数字边界等行动,适时适应民众需求新变化,赋能资源“全连接”“全场景”、“全融合”,促进资源积累与部署、资源捆绑与协调、资源辐射与互补,提升资源集成能力、开发能力、联动能力,呈现出“数字赋能—资源获取—资源转化—价值传递”的高质量发展逻辑进路。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有序推进、适时创新应用场景,是数字化促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蓓 阮红芳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价值论逻辑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价值,在认识论逻辑上创造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在方法论逻辑上以技术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主体需求维、功能价值维、主体关系维、技术方法维,能够在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裂变重组与跨界融合功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高效处理职业教育公共事务。面向未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模式,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职业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并制定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迭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海婷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商行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商行应把握好数字金融发展规律,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着力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农商行 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永和 许秋璇 颜欢 郑浩
教育数字化是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引领世界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3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文章系统概括了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新进展,阐述了大会聚焦的四大核心议题: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治理、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和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并从顶层设计、协同发展、互联共享三个层面探讨了未来世界数字教育发展的行动倡议。文章最后建议:第一,加强建设各级别大数据中心,促进教育平台互联互通;第二,建设数字教育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推进国家与国际标准研制;第三,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泛在联通,夯实教育“数字”基座;第四,提升教育大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业务流程再造;第五,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第六,坚持教育技术学科兼容创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七,共享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成果,构筑全球数字教育生态。本研究能为我国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供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这一背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高质量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什么?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换,从依靠要素驱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任雪园 闫广芬
职业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力量。面对实现共同富裕这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和复杂挑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应当以复杂性思维为逻辑遵循,从动态性、关系性和整体性思维的三重视角构建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相互耦合的思维分析框架。依据这一分析框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应当以动态性思维促进系统要素不断优化,以关系性思维推进系统结构适时调整,以整体性思维推动功能定位及时转变,进而充分认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复杂过程并指引其行动路向。一是超越线性思维方式,以民族地区的文化革新重塑精神支撑;二是打破实体思维范式,以民族地区的产业创新牢固物质基础;三是转变碎片思维现象,以民族地区的意识更新激发主体行动。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共同富裕 思维逻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梁成艾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民族地区,振兴的抓手在职业教育。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主要由技术逻辑、生态逻辑、文化逻辑和治理逻辑组成。技术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科技创新"研发所",精进乡村人才振兴技能,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经济达人"的培育。生态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生态救护"智囊库",引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产能,助力生态宜居建设"生活达人"的培育。文化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文化传承"宣讲席",激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本能,助力传承乡风文明"文化达人"的培育。治理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乡村发展"云课堂",挖掘促进乡村组织振兴潜能,助力优化乡村治理"政治达人"的培育,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