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3.59.55.237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2)
2023(15206)
2022(11977)
2021(10951)
2020(9107)
2019(20649)
2018(20365)
2017(40450)
2016(21573)
2015(24379)
2014(24253)
2013(23408)
2012(21191)
2011(18760)
2010(18548)
2009(16856)
2008(16352)
2007(14243)
2006(12300)
2005(10899)
作者
(58666)
(48809)
(48523)
(46470)
(31285)
(23206)
(22429)
(19091)
(18830)
(17359)
(16765)
(16562)
(15391)
(15386)
(15297)
(15080)
(14638)
(14192)
(14166)
(14037)
(12285)
(11944)
(11534)
(11172)
(11116)
(11052)
(10790)
(10643)
(9788)
(9367)
学科
(92354)
经济(92260)
管理(63179)
(63172)
(51150)
企业(51150)
方法(48072)
数学(43728)
数学方法(43081)
中国(26574)
(24380)
银行(24233)
(23402)
(22875)
(22780)
业经(22422)
(22349)
(18382)
金融(18381)
(15855)
地方(15804)
财务(15793)
财务管理(15757)
(15459)
贸易(15444)
农业(15387)
(15048)
企业财务(15010)
理论(14559)
产业(13546)
机构
学院(297001)
大学(296817)
(124418)
经济(122087)
管理(121904)
理学(105598)
理学院(104652)
管理学(102630)
管理学院(102087)
研究(88608)
中国(77898)
(60181)
(59733)
科学(51025)
财经(48529)
中心(45028)
(44448)
(44257)
(43777)
业大(41176)
(41033)
经济学(40268)
研究所(37322)
北京(36822)
财经大学(36763)
经济学院(36711)
(35102)
(34864)
农业(34582)
师范(34483)
基金
项目(206672)
科学(165483)
基金(153948)
研究(150439)
(132527)
国家(131506)
科学基金(116342)
社会(98921)
社会科(94031)
社会科学(94007)
基金项目(80345)
(79718)
自然(75168)
自然科(73583)
自然科学(73572)
自然科学基金(72265)
教育(70738)
(66718)
资助(64141)
编号(60319)
成果(46896)
(46239)
重点(45932)
(43674)
(43199)
国家社会(42138)
教育部(40949)
创新(40784)
课题(40394)
科研(40061)
期刊
(122473)
经济(122473)
研究(86167)
中国(52525)
(46053)
(44897)
金融(44897)
管理(44107)
学报(41450)
(38913)
科学(38893)
大学(33392)
学学(31494)
技术(27936)
教育(27440)
农业(24799)
财经(24176)
经济研究(20957)
(20520)
业经(20214)
统计(16979)
问题(16229)
(15616)
理论(15241)
技术经济(14740)
决策(14072)
实践(13879)
(13879)
商业(13654)
(13573)
共检索到42985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马丽敏   于博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但其对银行风险治理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文本挖掘法”判断银行是否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并以2011—2020年74家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交叠DID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信用风险。考虑数字化转型程度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动态处理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间越长,其对信用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大,但该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一步将数字化转型分解为“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两个二级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均能显著抑制银行信用风险,且“数字化战略”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信贷集中度抑制信用风险。本文的研究对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强化信用风险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李梦艺  
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视为转移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实践中政策因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政策因素在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一方面,2014年底及2015年初,资产证券化业务审批制向注册制或备案制的政策转变,显著促进了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在不同银行微观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若资产流动性、资本规模、营利性越低,及风险资产占比越高,资产证券化越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同时相比上市银行和规模较大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非上市银行与规模较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降低程度更高。因此,监管当局应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针对不同银行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行为,防止针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过度使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秀云  蒋园园  段珍珍  
在介绍KM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这四种国际流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这四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KMV模型最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2013年45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45家非st公司以及2014年20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20家非st公司为样本,对样本的违约距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KMV模型基本上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违约距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也说明该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中的识别能力有限,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模型所要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晏景瑞   朱诗怡  
金融科技是金融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渠道,银行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是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分别从银行存款端和贷款端视角出发,构建存贷收益模型理论探究金融科技通过赋能商业银行缓解存款端“获客难”和贷款端“风控难”问题。同时,本文以“银行是否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来评价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中介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显著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且主要通过降低资金“入口”成本和改善资金“出口”结构两条路径。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完善银行风险防范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秀子  
本文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比较分析,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实际的信用风险模型,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通过研究,本文得出KMV模型在我国目前比较适用,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该模型运用于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倩  
选择深沪两市4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基础财务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法进行筛选,构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为商业银行识别出有问题的企业,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灿秋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贷前防范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正确选择贷款企业 ;深入分析行业风险 ,动态地调整银行贷款在各行业中的合理布局比例 ;透彻研究企业财务报表 ,分析其中蕴涵的会计风险 ;深入分析企业内部关键技术和管理问题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贷前分析方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戴昕琦  
在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别基于SMOTE-RF模型、C-SMOTE模型与Logistic模型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C-SMOTE-RF模型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上更加准确可靠。基于C-SMOTE算法的随机森林模型在帮助商业银行管理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降低信用损失上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杜永强  石宝峰  
本文通过银行的资产质量方面、资本充足率方面、管控效能层面、盈利状态层面、流动性层面与社会敏感度层面等构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根据平滑扩充原理模拟生成大样本数据,对评级得分进行扩充,进而根据扩充后的大样本数据划分银行的信用风险等级。解决了由于样本少、无法对信用等级合理划分的难题。通过实证分析可以了解到,本文得出的银行评级信息和标准普尔提供的评价结论存在共同的序关系状态。因此,可根据本模型对大多数未经过国际权威机构评级的银行进行风险评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惠锐  郭华世  
论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现出顺周期性,即经济繁荣期商业银行不良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同时影响存在滞后性;商业银行不良率存在较强的惯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力逐渐减弱。最后,对商业银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战江  句芳  修长柏  乔光华  
针对实际能够获取到的样本银行数量少而无法准确划分信用级别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小样本评级模型:通过逼近理想点赋权模型确定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评级总得分的测算模型;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与切片取样方法获得反映小样本分布规律的评级大样本,解决了科学扩充小样本的难题;通过ward聚类对评级大样本进行有序分类,建立了可分为9个信用级别的小样本评级模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荣  何有世  王步祥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和有效管理,既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甄别、定价的关键,也是监管部门进行风险性监管的基础。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可为中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聪颖  畅倩  霍学喜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为降低农产品成本、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供新的解释。本文利用陕西8个苹果基地县的苹果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随着农户经营规模扩大,苹果单位生产成本呈现下降趋势,规模经济效应凸显,但尚未达到理论上的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苹果生产成本较高与农户要素投入不合理有关,尤其是化肥、有机肥两种要素。本文认为陕西苹果生产需持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便降低生产成本;依托农村农业信息网络,注重披露要素及其技术特性与使用方法,引导农户优化要素投入;以规模经营助推苹果生产成本下降、提升陕西苹果国际竞争力为契机,关注规模经营对苹果生产成本及其结构的影响,及时调整苹果生产与出口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新宇  葛扬  
由于缺少成熟的证券化市场,我国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证券化手段转移风险,只能通过传统的线性交换策略转移风险。通过在"挤兑模型"中加入证券化因素,并利用"挤兑边界"分析法将风险大小可视化,可以得到证券化策略能够在绝大多数条件下提供比线性风险规避策略更好的规避效果。在不存在信心冲击的条件下,以银行个体风险最小化为基础的最优选择是交换整个证券化中的高级部分,并使高级部分的偿还额等于存款额;但在存在信心冲击的条件下,这一选择失效,银行风险最优选择策略存在变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迟国泰  潘明道  齐菲  
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用于判别不同银行风险的大小。通过组合赋权,可以确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指标的权重。运用评价得分的分布检验找到得分的分布规律,进而模拟、扩充样本数据,根据扩充数据划分银行的信用等级。通过对评价得分分布检验,可以揭示银行信用评价得分服从对数分布的规律,解决样本数据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数据扩充的难题;根据对数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对符合分布规律扩充1000倍后的得分数据进行信用等级划分,能够解决小样本无法进行信用评级的难题。实证结果表明,评级结果的序关系与权威机构评级结果的序关系一致。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