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0)
2023(15841)
2022(12339)
2021(11126)
2020(8441)
2019(18678)
2018(18332)
2017(33492)
2016(18349)
2015(20357)
2014(20005)
2013(18807)
2012(17213)
2011(15627)
2010(15801)
2009(14524)
2008(14004)
2007(12553)
2006(11444)
2005(10874)
作者
(50366)
(41619)
(41513)
(39623)
(26528)
(19694)
(18921)
(16103)
(15983)
(14982)
(14239)
(13922)
(13245)
(13174)
(12857)
(12836)
(12375)
(12355)
(12154)
(12009)
(10563)
(10230)
(10187)
(9622)
(9516)
(9493)
(9365)
(9336)
(8367)
(8248)
学科
(74396)
经济(74314)
管理(46642)
(46319)
(34949)
企业(34949)
中国(27967)
(25732)
业经(23299)
地方(22554)
方法(18592)
农业(18066)
(15729)
(14856)
数学(14675)
(14465)
数学方法(14435)
(14402)
银行(14388)
理论(14147)
(14026)
金融(14024)
(13999)
(13783)
产业(13383)
(13290)
贸易(13274)
(12794)
环境(12190)
教育(12107)
机构
学院(250588)
大学(243009)
(96646)
经济(94336)
研究(89110)
管理(86821)
理学(72655)
理学院(71766)
管理学(70352)
管理学院(69874)
中国(67424)
科学(52993)
(52907)
(45770)
(43920)
(41160)
中心(40732)
(40124)
(39828)
师范(39734)
研究所(39403)
财经(34904)
北京(33914)
(33765)
业大(33329)
(33005)
(31460)
师范大学(31413)
技术(31271)
农业(30316)
基金
项目(160901)
研究(128390)
科学(126265)
基金(110196)
(94864)
国家(93869)
科学基金(80021)
社会(79746)
社会科(75327)
社会科学(75314)
(66676)
教育(61159)
基金项目(56387)
编号(55961)
(54809)
成果(47116)
自然(46124)
自然科(44980)
自然科学(44973)
自然科学基金(44133)
资助(42632)
(41427)
课题(41022)
重点(37461)
(35277)
(34361)
发展(33942)
(33833)
(33344)
项目编号(33219)
期刊
(121337)
经济(121337)
研究(80200)
中国(61531)
教育(47300)
(40249)
学报(35129)
(34987)
管理(34702)
科学(33452)
大学(27573)
农业(27427)
(27191)
金融(27191)
技术(25491)
学学(25135)
业经(23403)
经济研究(19620)
财经(16912)
问题(15621)
图书(15517)
职业(15417)
(14712)
(14353)
(13300)
论坛(13300)
(12258)
商业(12162)
(11991)
(11840)
共检索到401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群   缪朝东   嬴萍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逻辑体现在数智化职教场景建设丰富职校教师专业学习场景、校企资源智能共享助推职校教师实践技能高质量培养等四个方面。但数字化平台和资源建设难以契合职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技术适应受困数字素养发展瓶颈等问题制约了职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发展需立足职校教师技术适应,构建区域资源互通的研修平台;聚焦职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育,构建校本化智能研修机制;立足多源精准数据采集,构建职校教师专业发展数智化评价体系;基于角色与价值认知,构建满足职校教师教学科研需求的数字化诊断机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杜艳艳  
智慧图书馆产品是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如何利用智慧图书馆产品助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首先,从产品支撑、资源聚合、数据汇集、精准服务、创新模式五个层面,阐述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图书馆产品的重要价值。随后,从解决方案、提升能力、创造业态、变革模式、转变目标、重构生态六个维度,探讨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图书馆产品的实践逻辑;最后,从提升智慧图书馆产品性能、推动智慧图书馆产品推广普及、促进图书馆创新实践、构建协同高效的共治机制、树立智慧图书馆建设典范、持续提升用户数字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图书馆产品的推进路径,以期推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梅  王苑乂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趋势,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在数字化背景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新优势、面临新困境,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将会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国杰  
现如今,随着国家与社会对现代化高职教育系统建设重视程度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意识到优化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与手段提升自身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力求强化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体系的建设。产教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加快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主要途径之一,对高校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模式有深远影响,因此,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丽萍  
我国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提供了基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具有时代性、职业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职业技术与数字技术简单类同化,数字意识强但是行动力低;数字技术知技储备单一化,数字化学业评价实践不均衡;数字化发展内驱力不足,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欠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具有“四重”诉求:时代诉求——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框架诉求——要以职业教育特殊性为聚向靶标;技术诉求——要探索基于体系的迭代升级;实践诉求——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知,强化“数字认知―职业技能”的数字意识链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环境,紧密“数据平台—数字生态”的数字适应链条;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评价,健全“数据评价—专业发展”的数字教研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丹  王萌萌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化思维与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普职课程双向融通;参与主体多元开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为: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树立横纵融通的“大职业教育观”;打造开放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提供“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体系;立足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强化数字化院校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究竟是用理论工作者所创设的教育理论指导、规范教师的实践,还是用教师自身所创生的实践理论去促进其专业发展?仔细审视可以发现,这种论争其实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所遵从逻辑的论争:主张理论指导实践者秉持的是一种理论优先性逻辑;倡导教师实践理论者秉持的是一种实践优先性逻辑。文章认为,变革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跳出既有论争,回到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原点考查,确立并提升理论者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者的理论意识,推进教师专业的有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本友   随国栋  
老年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老年教育质量、适应积极老龄化社会趋势、促进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以及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老年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职业信念不强、服务支持不足和专业理念滞后的现实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其职业定位模糊、资源配置失衡以及自我意识缺乏。对此,可以从教师主体的观念转变、资源配置的事权规约以及评价体系的综合构建三个层面来优化老年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体系,从而提升老年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信焱  
从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培养的视角,剖析中小学校本培训传统经验做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并基于人才发展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实践性原则,构建校本培训体系发展逻辑架构,从区域管理、培训管理、分层规划提出实践路径,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经验获取转向专业能力和素质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玮   王浩澎  
随着生产技术的迭代更新,作为以技术学习为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对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仍然面临内外部产业链对接不强、专业设置趋同、学生素养体现不足等实践困境。为破解僵局,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内部机制切入,提出外部产业链、内部教育端、学生主体三者皆为专业设置的逻辑起点,且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内部互动联系。立足于新发展格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外部产业链发展要求、内部教育端需求以及学生主体发展诉求,通过形成三者的耦合机制,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走向科学化进程探寻新路径,以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燕凌  
文章介绍了校本培训的概念和依据,认为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途径,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能在校本培训中提升;并从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和方法两方面提出了在校本培训框架下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林生  王伟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实践性指向,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也必然嵌入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应积极拓展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及其实践内涵,通过开展社会服务与教育行动研究、构建教师职业准入与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在职培训进修与社会实践锻炼,破解当前高职教师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矛盾,真正发挥高职教师在工学结合培养中的主导性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军  杨洋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建设,重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基于"双高"建设的视角,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旨向,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为依归。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保障机制不健全、目标功利化与标准模糊、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标准;推动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专业素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乜晓燕  倪志英  李德才  
MOOCs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思想观念大碰撞,也给我国高等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振动。传统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教师,必定首当其冲,受到MOOCs风暴的影响。面对挑战,高校教师要以高水平的教学来应对,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进行角色转换,提升教学能力和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以全新的教学动力回归讲台上的使命,为学生呈现更有吸引力的课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把握自己职业的未来,才能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成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法虎   魏子凡   顾甲  
在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审视教育要素的迭代、知识体系的重构、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治理体系的改革。高职院校应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的导向与内涵,打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时空,并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的数字化逻辑体系。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供需错位、方向迷失、体验屏障、源头困境和竞争劣势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契合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求,高职院校需遵循数字化逻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案的构建,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与综合教学模式改革,并着力提升师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专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