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927)
- 2023(24326)
- 2022(20435)
- 2021(18941)
- 2020(15801)
- 2019(35716)
- 2018(35616)
- 2017(67784)
- 2016(37079)
- 2015(41447)
- 2014(41193)
- 2013(40409)
- 2012(36685)
- 2011(32893)
- 2010(33235)
- 2009(30969)
- 2008(30472)
- 2007(27806)
- 2006(24653)
- 2005(22081)
- 学科
- 济(144885)
- 经济(144644)
- 业(121764)
- 管理(116008)
- 企(102704)
- 企业(102704)
- 方法(61259)
- 农(51948)
- 数学(49891)
- 数学方法(49188)
- 财(44402)
- 业经(42335)
- 中国(41555)
- 农业(34554)
- 制(33532)
- 学(29601)
- 务(29418)
- 财务(29321)
- 财务管理(29257)
- 地方(28077)
- 理论(27964)
- 企业财务(27727)
- 技术(26087)
- 贸(25561)
- 贸易(25539)
- 易(24783)
- 银(24721)
- 银行(24671)
- 和(24509)
- 体(23734)
- 机构
- 学院(519527)
- 大学(516047)
- 济(205033)
- 管理(201842)
- 经济(200345)
- 理学(172632)
- 理学院(170747)
- 研究(169268)
- 管理学(167617)
- 管理学院(166628)
- 中国(131420)
- 京(109801)
- 科学(103737)
- 财(99909)
- 农(90479)
- 所(84616)
- 江(80787)
- 中心(78761)
- 财经(78004)
- 业大(77168)
- 研究所(75990)
- 经(70777)
- 农业(69632)
- 北京(68839)
- 范(68726)
- 师范(68072)
- 州(64740)
- 经济学(61491)
- 院(61405)
- 财经大学(57435)
- 基金
- 项目(343021)
- 科学(270383)
- 研究(254659)
- 基金(247430)
- 家(214400)
- 国家(212446)
- 科学基金(183576)
- 社会(161041)
- 社会科(152054)
- 社会科学(152013)
- 省(135488)
- 基金项目(129892)
- 教育(118176)
- 自然(117673)
- 自然科(114930)
- 自然科学(114903)
- 自然科学基金(112835)
- 划(112583)
- 编号(105535)
- 资助(100877)
- 成果(86608)
- 重点(76527)
- 部(75107)
- 发(73019)
- 创(72862)
- 课题(72765)
- 创新(67636)
- 国家社会(65995)
- 科研(64920)
- 教育部(64792)
- 期刊
- 济(236174)
- 经济(236174)
- 研究(153437)
- 中国(109310)
- 农(86161)
- 财(81547)
- 学报(80772)
- 管理(78568)
- 科学(73989)
- 教育(63912)
- 大学(62772)
- 学学(58689)
- 农业(57855)
- 融(50466)
- 金融(50466)
- 技术(48043)
- 业经(42021)
- 财经(38815)
- 经济研究(35738)
- 经(33378)
- 业(31474)
- 问题(30937)
- 图书(27787)
- 版(26370)
- 技术经济(25450)
- 科技(24306)
- 现代(23690)
- 理论(23592)
- 财会(23049)
- 商业(22956)
共检索到787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辛杰 张欣 江舰
以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东农担)为单案例研究对象,引入共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梳理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探析数字化转型对平台型企业履责的影响过程以及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共生价值创造机制。研究表明,平台连接是创造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共生价值的基础支撑,数据赋能是创造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共生价值的价值路径,共生演化是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共生价值的创造方式。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由传统的“点对点”转变为“平台网络”与“共生系统”,平台履责实现多主体交互和良性互动,网络效应逐步增强,实现整个共生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价值的创造与增值。本研究阐明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基于大数据赋能的履责管理的高阶化演进过程,厘清企业社会责任平台生态中的多主体共生演化过程,创造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共生价值,有助于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共生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裕 李想 胡韩莉 万光羽 汪寿阳
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工具化向在线化、在线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生态化演进的三次跃升,并推动企业实现了从绿色结构化到绿色能力化再到绿色杠杆化的绿色转型发展;第二,三次跃迁过程中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的编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数字编排方式下制造企业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驱动表现为以数字基础推动绿色结构化、数字捆绑推动绿色能力化、数字撬动推动绿色杠杆化的推动过程,并形成了“特征—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本文发现了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跃升演进规律,揭示了数字化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为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绿色转型升级与路径提供启发与参考。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数字化 绿色转型 资源编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勇 曹磊 谭畅
时代激变下,我国制造企业正借助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化战略跨越转型升级的数字鸿沟,但已有文献对平台化助力机制缺乏充分的探讨。本文基于宗申集团的案例研究,发现:(1)平台化通过探索性桥接、资源蓄能、数据激活、空间扩容、包容演化和生态反哺等关键环节,形成“支撑—驱动”并行的数字创新助力机制,助力制造企业分别跨越“智能升级与产业融合障碍”和“生态系统架构障碍”两个层级的数字鸿沟,从而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2)制造企业平台化反映出传统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主张转变遵循着“蓄势—进阶—升级”的渐进式演化轨迹,即首先在旧有的商品主导逻辑下利用平台化开展数字化改造进而摆脱生产困境,以此为基础逐步加深平台的产业嵌入性,实现商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的进阶,接着增强平台的系统丰富性,促进向价值共创与价值占有共同主导的生态系统型服务主导逻辑的升级。本文揭示了平台化助力制造企业跨越转型升级中数字鸿沟的“支撑—驱动”机制,延伸了平台化中价值主张的相关讨论,拓展并丰富了数字鸿沟与数字创新理论,为指导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启发与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彭正银 张晨 李妍
平台企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战略支撑和新引擎,实施平台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但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的过程与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过程与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编排实现平台化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依附-交互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意识萌发、参与-拓展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核心构建、联动-集成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价值创造,并形成了“资源获取—转化能力—实施行动—形成结果”的数据资源编排过程。第二,平台化过程中数据资源编排驱动了中小制造企业“被动存储—主动建设—集成运用”的数据资源利用逻辑与“订单式—自主式—平台式”的核心业务拓展逻辑的递进,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要素向数据资产的转化,也进一步激发企业从专注产品价值向追求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价值迈进。本文揭示了中小制造企业平台化的过程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为指导中小制造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画斌 陈政融 魏珂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特别是制造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起着创新引领的作用,选取海尔的COSMOPlat为研究对象,剖析海尔的智能制造模式及转型升级服务。研究显示:企业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两化融合,满足用户最佳体验,使其全流程、全周期参与,实现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构建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同时,领先企业通过构建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转型升级服务,带动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连上实现整体升级。借此希望能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行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少谦 单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推动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本文以H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挖掘科技企业在数字服务化过程中通过资源集成开发数字服务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是基于资源外部集成和资源内部集成实现的。资源外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内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关键链接关系。资源外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身份视图和能力视图,前者主张对核心支持性资源要素进行筛选,以助力数字服务开发,后者考量外部资源与现有知识库的接近程度,通过整合和撬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价值;资源内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效率视图和权力视图,前者主张对具有链接关系的要素进行集成,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后者主张强化关键要素之间的链接关系,并使其衔接到整体系统中。由此,企业通过资源外部集成与资源内部集成的匹配,为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提供支撑。本文拓展了资源集成理论的解释边界,并深化了对数字服务化研究的理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画斌 许庆瑞 陈政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10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新能力 路径与机制 案例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慧丹 易开刚
目前学术界对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还没有形成统一观点,其概念也未有明确、科学、统一的界定,而实践中却早已出现超越传统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边界的实践行为。本文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维度展开了探索性研究,并实证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维度包括独立运营主体社会责任和商业运营主体社会责任。其中,独立运营主体社会责任包括合法责任、平台质量责任和高阶功能责任;商业运营主体社会责任包括审查责任、用户行为规范责任、责任生态系统建设责任。据此,本文提出提升责任意识、规范责任分层及完善履责体系的管理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方成 裴利娟 董彩婷 宋玉涛
数字经济催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深度变革了数字平台的发展环境与互动方式,重构了数字平台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如何管理参与者实现价值共创,推动平台健康发展成为数字平台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价值共创视角,探讨了数字平台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通过对数字孪生领域的领先数字平台——51WORLD的纵向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融合数字治理与非数字治理的二元治理模式。在初创阶段,平台所有者采取资源整合机制和声誉治理机制,激发参与者进行价值共创的能力和意愿,实现基础性价值共创。在成长阶段,平台所有者采用技术适配机制和多边信任机制,提升参与者进行价值共创的能力和意愿,实现扩展性价值共创。在成熟阶段,平台所有者采用技术共享机制和利益承诺机制,强化参与者进行价值共创的能力和意愿,实现持续性价值共创。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数字治理与非数字治理之间既具有互补关系,也具有强化作用,数字治理能提升参与者的价值共创能力,非数字治理能激发参与者的价值共创意愿,二者共同促进参与者价值共创的实现。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平台治理的多维结构,深化了数字治理与非数字治理之间的关系认知,为发展数字平台治理理论、丰富治理机制内涵做出了理论贡献,并为数字平台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简冠群 汪晓宝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数字化转型承担着数字化技术创新升级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文章以格力电器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为例,分析数字化转型推动价值创造的机理关系及价值创造效果。研究发现:格力电器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再创造中主要依赖于内外部价值链重塑、自主研发驱动技术创新、搭建数字平台推动商业模式转型。通过实施以上三种路径,格力电器提升了组织绩效、有效地进行成本管控,提升了研发创新水平,扩大了市场影响力,以上的三个层面共同实现了企业价值创造。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价值创造的机理模型,为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价值再创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价值创造 价值链 商业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慧洁 罗瑾琏 易明 李树文 钟竞
依据国家设立科创板的目标与定位,科创企业既要在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又必须实现成熟技术的快速优化和迭代。在此背景下,管理者如何协同两者之间的悖论关系是亟待突破的现实瓶颈。本文基于角色身份理论,采用嵌入式案例研究方法,对科创板上市企业HB公司3个核心创新团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探索管理者创新角色身份建构过程,破解其推动创新悖论协同增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管理者在创新悖论触发下主动进行角色探索,表现出角色同化、角色分离、角色整合、角色脱离4种形态,由此产生不同的创新角色职能。当管理者进行角色同化时,将践行规范维护者职能;当管理者同时进行角色分离和角色整合时,将主动协同多重角色身份及其要求,践行矛盾平衡者职能;当管理者进行角色脱离时,将表现出随俗浮沉,放弃践行创新角色职能。(2)管理者角色职能通过团队认知、资源过程影响创新目标的实现。当管理者实施规范维护者职能时,团队成员认知固化,通过团队资源消化实现成熟技术优化的目标;当管理者实施矛盾平衡者职能时,引导团队成员进行认知匹配、认知扩展,通过团队资源积累、资源增益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和成熟技术优化协同增效的目标;当管理者表现为随俗浮沉时,团队成员将出现认知失调,通过团队资源损耗制约创新目标推进。本研究不仅从角色身份视角丰富了创新悖论管理的理论内涵,同时对科创企业创新管理人才培育、团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何永清 邹波 潘杰义 卜振兴
现有平台创新主要聚焦于"天生"的平台型企业,然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服务业的平台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基于一家典型传统服务业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网络和二元学习的视角揭示了传统服务业企业实现平台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能促进传统服务业企业进行效率型平台创新,而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能促进其进行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所嵌入的网络结构和网络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助于开展探索式学习,从而促进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的平台创新是一个从效率型向新颖型动态转变的过程,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产生的新颖型平台创新效果,远高于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所产生的效率型平台创新效果。研究结论对传统服务业企业开展平台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平台创新 网络结构 网络行为 二元学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刚 刘振 张玉利
产业集群与裂变型创业存在相互影响,集群背景构成了裂变型创业的有利条件。本文运用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双重案例进行独立分析和比较研究。中国情境下产业集群内部的裂变型创业具有生存创业为主、机会创业为辅,企业渐进发展、组织业务多元,人力资源是成功关键,集群特质影响裂变型创业效果等四个典型特征;而且,与国外既有研究结论不同,中国集群背景下的裂变型创业在裂变动机、技术研发、优势共享、关系网络、业务分工和竞争态势等六个方面均具有自身独特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花 杨蕙馨
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构建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机理和干预路径模型。据此模型,消费者个体心理感知和社会参照规范是引致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的两个主路径。社会责任第三方评价、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激励政策等情境变革通过影响消费者个体心理感知和社会参照规范实现干预。而由消费者责任直接效应、营销效应和声誉效应构成的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效应则通过企业的社会责任策略来实现。只有同时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效应和情境变革,才能更好地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敏感度,实现责任消费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良性互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新波 苑丽秀 何建笃 刘剑桥
商业模式的场景化已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范式与新路径,但其过程机制仍待深入探究。本文基于资源行动视角,以抖音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数字内容平台的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整体过程性实现机制。研究发现:①基于复杂情境问题洞察并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是数字内容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起点;②采取与复杂情境问题相适配的资源行动是数字内容平台实现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关键;③数字内容平台紧密围绕数字内容,以场景化商业模式属性为支撑采取适配不同复杂情境问题的资源行动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其演化轨迹表现为“创业生存型-市场扩张型-场景协同型”。这一发现在促进数字内容平台借助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提升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