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52)
- 2023(19976)
- 2022(16322)
- 2021(14682)
- 2020(12152)
- 2019(27476)
- 2018(27121)
- 2017(51650)
- 2016(28349)
- 2015(31818)
- 2014(31892)
- 2013(31378)
- 2012(29067)
- 2011(26199)
- 2010(26586)
- 2009(25337)
- 2008(25316)
- 2007(23273)
- 2006(20756)
- 2005(19426)
- 学科
- 济(124396)
- 经济(124227)
- 业(100514)
- 管理(94849)
- 企(87182)
- 企业(87182)
- 方法(47275)
- 农(38631)
- 财(37645)
- 业经(37586)
- 数学(37350)
- 数学方法(36992)
- 中国(36695)
- 制(28798)
- 地方(28318)
- 农业(26640)
- 务(25245)
- 财务(25192)
- 财务管理(25139)
- 企业财务(23827)
- 贸(22231)
- 贸易(22213)
- 技术(21753)
- 银(21527)
- 学(21515)
- 易(21514)
- 银行(21488)
- 和(21269)
- 理论(21087)
- 行(20653)
- 机构
- 学院(412127)
- 大学(407088)
- 济(170692)
- 经济(167054)
- 管理(156646)
- 研究(139973)
- 理学(132429)
- 理学院(130967)
- 管理学(128940)
- 管理学院(128146)
- 中国(109738)
- 京(87173)
- 财(83869)
- 科学(83275)
- 所(71426)
- 农(71245)
- 江(66779)
- 财经(64559)
- 中心(64418)
- 研究所(63712)
- 业大(58732)
- 经(58238)
- 农业(55519)
- 北京(55102)
- 范(53646)
- 师范(53120)
- 州(52616)
- 经济学(51699)
- 院(50540)
- 财经大学(47156)
- 基金
- 项目(260659)
- 科学(205499)
- 研究(194862)
- 基金(186962)
- 家(161355)
- 国家(159876)
- 科学基金(137786)
- 社会(124482)
- 社会科(117919)
- 社会科学(117889)
- 省(104225)
- 基金项目(98045)
- 教育(89326)
- 自然(86019)
- 划(85851)
- 自然科(83992)
- 自然科学(83970)
- 自然科学基金(82496)
- 编号(80507)
- 资助(75260)
- 成果(66439)
- 发(60061)
- 重点(58833)
- 部(57001)
- 创(56203)
- 课题(56085)
- 创新(51898)
- 国家社会(51380)
- 制(51309)
- 性(49640)
- 期刊
- 济(204123)
- 经济(204123)
- 研究(125698)
- 中国(90032)
- 财(69046)
- 农(67794)
- 管理(63149)
- 学报(60464)
- 科学(56946)
- 教育(47309)
- 大学(46345)
- 农业(45658)
- 学学(43423)
- 融(43287)
- 金融(43287)
- 技术(37702)
- 业经(35718)
- 财经(32630)
- 经济研究(31625)
- 经(28096)
- 问题(26781)
- 业(26234)
- 技术经济(21834)
- 贸(21124)
- 商业(19684)
- 现代(19653)
- 图书(19521)
- 版(19507)
- 世界(19441)
- 财会(18678)
共检索到644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爱琴 张海超
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值法组合权重与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3—2018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的数字水平与智能程度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待强化;从发展趋势上,整体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分地区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正态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数字转型治理体系等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九斤 张爽 邓小凡
我国制造业企业依托数字技术转型升级可以抢占技术革命的主导优势。文章基于2016—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发展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中介效应上看,营运成本、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化水平和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从调节效应上看,提升服务化水平在数字化水平和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对促进国有制造业企业、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丹 张丁
文章选取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ESG表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提高ESG表现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产权性质、要素密集度和地理位置的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表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更加明显。
关键词:
ESG表现 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芳 石鑫
以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效率和出口技术结构两个方面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内部要素供给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年均提升3.17%。从影响因素来看,前期积累的发展质量存在良性循环和示范作用,继而形成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提升效应”,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及要素禀赋结构等内部要素供给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均存在促进作用,外部环境因素中只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从产业维度拓展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畴,为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梓旭 戴志敏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长期向好态势,但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系统展示高质量导向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测度 时空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国 何建波 方蕾
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200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上升速度加快;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次之,东北最弱。之后,基于依托基础、发展动力、生产方式、产品模式、支撑行业、配套产业与发展目标七个维度,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化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艳 乔文
文章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二阶段熵值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进行静态、动态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四大地区的时空差异演化。研究发现:发展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态势,大致经历扩张期、培育期、提升期三个阶段,这与经济发展轨迹一致;空间维度上呈现非均衡性,静态发展水平与动态发展实力均为“东强西弱”,而发展速度为“西快东慢”。区域差异时间维度上总体差异略有下降,空间维度上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秀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制造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制造业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对维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增强综合国力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双碳”背景下,制造业发展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因此,要树立主动且系统性的节能减排思维,创新制造业低碳技术,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不断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秀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制造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制造业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对维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增强综合国力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双碳”背景下,制造业发展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因此,要树立主动且系统性的节能减排思维,创新制造业低碳技术,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不断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平 宋威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价值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7—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从价值链上游度即“强链”和价值链长度即“延链”双重视角,探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价值链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强链”和“延链”两方面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高质量发展,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传导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制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创新引领型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强链”和“延链”推动制造业价值链高质量发展的效果更为显著。为此,在城市层面应健全数字化转型治理体系,在行业层面应加快“新基建”建设进程,促进数字化均衡发展,在企业层面应鼓励以强带弱、协同发展,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增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雅妃 朱朝晖 李敏鑫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剂,亦是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实现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双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0—2020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即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ESG绩效。机制验证表明,创新渠道和效率渠道是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数字化转型促使资源向高生产率企业倾斜并能够有效促进ESG绩效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化进程加快均能强化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应。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复合增长,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政府应夯实制度基础,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市场机制,从而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战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季小妹 方雨豪 赵西君 聂智磊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潜力的评价及预测是制定产业政策的前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山东省制造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山东省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 (1,1)对未来5年各行业发展潜力进行预测。研究提出:山东省应着力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创新投入,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闫丽娟 徐明华
<正>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共同构成我国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国有企业监督、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8年1月,审计署修订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了拓展,在强调“监督、评价”的基础上突出其“建议、咨询”的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玲凛
文章基于2011—2018年西部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采用ESDA-GIS、DEA-Malmquist等分析方法,从产出、分布和效率三个方面着手,研究西部制造业的发展动态,进而筛选总量、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的指标,测算西部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以评价西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讨新时期西部制造业提质升级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西部制造业总量增长、结构趋良、生产质量趋好,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仍旧较低;西部大部分省份的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呈现上升态势,但省际发展均衡度较低,成渝地区发展优势明显,但存在投资和劳动力冗余等问题;西部各个省份制造业的总体技术效率不高,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西部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