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8)
- 2023(14990)
- 2022(11683)
- 2021(10629)
- 2020(8726)
- 2019(19575)
- 2018(19006)
- 2017(37006)
- 2016(19675)
- 2015(22010)
- 2014(21745)
- 2013(20958)
- 2012(18241)
- 2011(15849)
- 2010(15190)
- 2009(13921)
- 2008(13505)
- 2007(11754)
- 2006(10173)
- 2005(8923)
- 学科
- 济(79927)
- 经济(79847)
- 管理(71058)
- 业(64945)
- 企(56702)
- 企业(56702)
- 方法(38377)
- 数学(33457)
- 数学方法(33080)
- 财(27364)
- 业经(22276)
- 农(21526)
- 中国(21520)
- 务(19539)
- 财务(19485)
- 财务管理(19445)
- 企业财务(18605)
- 制(16231)
- 农业(14545)
- 地方(13280)
- 产业(13256)
- 银(13247)
- 银行(13238)
- 划(12996)
- 贸(12804)
- 贸易(12793)
- 易(12443)
- 行(12399)
- 理论(12276)
- 技术(11883)
- 机构
- 学院(265363)
- 大学(264302)
- 管理(113761)
- 济(111261)
- 经济(109194)
- 理学(98237)
- 理学院(97374)
- 管理学(95992)
- 管理学院(95448)
- 研究(76542)
- 中国(62264)
- 财(54349)
- 京(52621)
- 财经(43599)
- 科学(43155)
- 经(39945)
- 中心(38460)
- 江(38148)
- 经济学(34999)
- 业大(34579)
- 农(34297)
- 所(34241)
- 财经大学(32972)
- 范(32049)
- 经济学院(31790)
- 师范(31748)
- 北京(31595)
- 商学(31364)
- 商学院(31051)
- 研究所(30940)
- 基金
- 项目(185268)
- 科学(149768)
- 基金(138956)
- 研究(138022)
- 家(119155)
- 国家(118179)
- 科学基金(105391)
- 社会(92666)
- 社会科(88095)
- 社会科学(88073)
- 基金项目(73625)
- 省(70849)
- 自然(66403)
- 自然科(64999)
- 自然科学(64988)
- 自然科学基金(63825)
- 教育(63805)
- 划(58997)
- 编号(55273)
- 资助(54356)
- 成果(42945)
- 部(41778)
- 重点(40942)
- 国家社会(39945)
- 创(39472)
- 发(38656)
- 教育部(37367)
- 人文(37030)
- 创新(36875)
- 课题(36081)
- 期刊
- 济(117419)
- 经济(117419)
- 研究(73005)
- 中国(46417)
- 财(45770)
- 管理(45065)
- 学报(34404)
- 科学(34041)
- 农(30256)
- 大学(28483)
- 学学(26764)
- 融(25584)
- 金融(25584)
- 技术(23962)
- 教育(23864)
- 财经(21524)
- 农业(20418)
- 业经(20345)
- 经济研究(19374)
- 经(18513)
- 问题(14942)
- 财会(14263)
- 商业(13374)
- 技术经济(12670)
- 图书(12646)
- 现代(12621)
- 会计(12561)
- 业(12504)
- 理论(12331)
- 版(12101)
共检索到379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祁怀锦 李若琳 刘斯琴
以在职消费为切入点,选取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的公司治理效应,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和在职消费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过度自信是其作用路径。当样本为非国有、聘请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所属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非制造业、非高科技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位于互联网发展较快城市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时,两者的倒U型关系更显著。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徐子尧 张莉沙
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费用粘性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基于管理层自利视角的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管理层代理冲突抑制了企业费用粘性。股权越分散、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越强。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和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企业的费用粘性具有显著抑制效应。相关结论肯定了数字化转型抑制企业费用粘性的积极作用,为政府制定数字化发展政策、更好地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费用粘性 数字化转型 管理层自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德芳 叶陈刚
文章利用沪深两市2010年~2013年的上市公司数据对管理层权力对在职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越大,其管理层的在职消费水平就越高,但在职消费水平越高,公司业绩却在下降,说明了管理层权力提升了在职消费水平,却没能相应的提升公司业绩。
关键词:
管理层权力 在职消费 公司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霁旋
预算松弛是阻碍预算发挥效力的主要原因。对于预算松弛成因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多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进行的,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预算松弛产生的影响因素,即基于权变思想,考虑在不同产权制度下管理层出于对自己在职消费的考虑而产生预算松弛的可能性。
关键词:
预算松弛 管理层在职消费 产权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德球 张雯宇
企业数字化转型完善了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拓宽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了资源赋能的作用。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资源赋能作用增加管理层激励呢?本文从管理层股权和薪酬激励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管理层激励的资源赋能作用。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管理层股权和薪酬激励,这一效果主要是通过缓解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和提高公司的信息透明度来实现的。当管理层权力较大或者CEO具有高学历背景、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较为薄弱、公司专业性股东话语权较小和公司所在省份制度环境较差时,上述结果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加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促进了公司创新投入,提高了公司的投资效率,即有效缓解了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此外,本文还排除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确保结论的客观真实性。本文的结论表明,数字化转型作为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变革形式,可以赋能公司管理层激励,进而缓解公司的代理冲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瑞茜
以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管理层特质和公司治理的视角探讨了管理层激励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和规模的影响、异质性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管理层激励能够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和规模,且薪酬激励的效果优于股权激励的效果,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及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随着薪酬激励增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模更大。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管理层激励能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为因企制宜,建立多样管理层激励机制,以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诗卉 谢绚丽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和行业竞争格局,也挑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和生存,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本文应用有监督与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202家中国商业银行2010年至2018年的数据,考察了管理层的数字化认知对银行数字化转型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银行管理层对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创新机会的认知,对银行的数字化创新和线下分支机构的调整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第二,银行管理层对数字技术所带来的风险挑战的认知,会削弱机会认知的促进作用;第三,银行管理层对数字化机会的认知对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数字金融新兴业态挑战更强的市场中具有更强的影响。上述结果说明,在数字化时代,管理层对于新兴技术的积极认知,构成了企业的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在技术变革中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应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对管理层认知评价的客观测量,此外,本文结论指出了在数字化时代中,企业管理层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也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瑞茜
以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管理层特质和公司治理的视角探讨了管理层激励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和规模的影响、异质性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管理层激励能够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和规模,且薪酬激励的效果优于股权激励的效果,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及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随着薪酬激励增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模更大。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管理层激励能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为因企制宜,建立多样管理层激励机制,以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庆华 高利芳 刘坤鹏
基于管理层异常在职消费的视角,以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管理层权力和财务报告披露动机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异常在职消费引致的低质量财务报告披露动机降低了财务报告可比性;管理层权力强化了异常在职消费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降低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提高财务报告可比性,并且降低了高权力组公司中异常在职消费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负向影响。上述发现为理解管理层行为如何影响财务信息质量拓宽了思路,有助于把握影响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颀 汪祥耀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完成以及全流通时代大量薪酬管理新规的出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悄然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本文依托中国新兴的转型市场背景,选取2007—201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不同所有制结构下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两种薪酬激励契约选择的替代与变化。研究发现伴随薪酬契约的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更倾向于采用货币薪酬替代在职消费,其间中央国有企业的薪酬契约替代意愿更为强烈,显性薪酬在当前确实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激励形式。同时本文从管理层权力视角剖析了其对薪酬契约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抑制和削弱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表现为货币薪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进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能否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对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测度我国31个省份流通业数字化水平的基础上,就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流通业数字化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第二,流通业数字化在整体上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存在显著异质性,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消费支出差距,对其他消费支出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流通业 数字化 城乡居民消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明晴 张嘉伟
基于信息传递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从年报文本语调角度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年报语调的提升,但数字化转型对年报语调的提升不具可信度,研究结论支持了印象管理理论。进一步分析发现,业绩表现压力和盈余管理空间是数字化转型影响年报文本语调的重要机制;在管理层股权激励较多、企业财务资源较紧、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年报语调的提升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年报语调的提升加剧股价的崩盘风险,进一步印证了印象管理理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卢锐 魏明海 黎文靖
国外近年大量研究表明,薪酬激励并不必然解决代理问题,薪酬的制定与执行机制可能使其成为代理问题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管理层可能利用其权力影响甚至自定薪酬,从而寻租最终降低了薪酬的激励效用,中国的制度背景也为上述现象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2001-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对于作为隐性薪酬的在职消费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兼任、股权分散和高管长期在位视角构建了管理层权力的综合计量指标,研究中运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是影响薪酬激励及其绩效的重要因素,我国要重视管理层权力及其引起的过度职务消费的治理问题,民营...
关键词:
管理层权力 在职消费 绩效 薪酬 产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横峰 邓玥 李昱 周敏
本文旨在剖析各类债务契约对管理层在职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而为各债务主体对管理层在职消费行为的监督作用提供证据。本文选取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201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契约对在职消费起到明显抑制作用;短期负债与公司在职消费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长期负债与公司在职消费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银行借款、商业负债与公司在职消费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政府负债与公司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债务契约 在职消费 融资约束 治理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蕾 李心合
基于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实施的背景,选取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深入探讨了税率调整、公司避税与管理层在职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公司避税与管理层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税率调整会调节公司避税行为与管理层在职消费的关系。税率上升,会加剧公司管理层通过避税行为中的在职消费,而税率下降则会抑制避税行为中的在职消费。企业避税的代理观需要在公司行业中合理利用并完善。
关键词:
税率调整 公司避税 管理层在职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