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9)
2023(10052)
2022(7031)
2021(6159)
2020(4288)
2019(9376)
2018(9189)
2017(17254)
2016(9264)
2015(10363)
2014(10535)
2013(9825)
2012(8645)
2011(7890)
2010(7888)
2009(7549)
2008(7594)
2007(6845)
2006(6516)
2005(6093)
作者
(27177)
(22695)
(22399)
(21623)
(14462)
(10723)
(10227)
(8782)
(8687)
(7934)
(7779)
(7641)
(7285)
(7171)
(7090)
(6909)
(6700)
(6542)
(6513)
(6415)
(5777)
(5563)
(5384)
(5147)
(5045)
(5041)
(5035)
(4917)
(4523)
(4325)
学科
(44120)
经济(44079)
管理(28110)
(25532)
(20643)
企业(20643)
业经(16403)
中国(15608)
(14051)
方法(12197)
产业(10643)
农业(9983)
信息(9716)
地方(9122)
数学(9059)
总论(9035)
(9011)
数学方法(8937)
信息产业(8879)
(8842)
理论(8694)
(8505)
(8452)
(7869)
银行(7863)
(7607)
(7528)
(7371)
金融(7370)
发展(6823)
机构
学院(140837)
大学(140391)
(57019)
经济(55764)
管理(52187)
研究(48553)
理学(44416)
理学院(43972)
管理学(43217)
管理学院(42959)
中国(36747)
(29909)
科学(28903)
(27051)
(23564)
中心(21639)
(21564)
财经(21526)
研究所(21436)
(20783)
师范(20617)
(20515)
(19549)
北京(18759)
经济学(18514)
业大(18278)
(18010)
(17791)
经济学院(16554)
师范大学(16468)
基金
项目(93913)
科学(74715)
研究(72786)
基金(67134)
(58311)
国家(57778)
科学基金(49647)
社会(48046)
社会科(45447)
社会科学(45433)
(36565)
基金项目(33919)
教育(32749)
编号(30795)
(30324)
自然(28537)
自然科(27755)
自然科学(27748)
自然科学基金(27251)
成果(25823)
资助(25375)
(22054)
重点(21594)
课题(21299)
国家社会(20937)
(20115)
(19557)
项目编号(18655)
(18568)
(18291)
期刊
(67044)
经济(67044)
研究(42054)
中国(29658)
学报(21483)
(20501)
(20131)
科学(19909)
管理(19872)
教育(19166)
大学(16344)
学学(14866)
农业(13819)
(12768)
金融(12768)
业经(11933)
技术(11899)
财经(10953)
经济研究(10807)
图书(10565)
(9606)
问题(9110)
资源(7848)
书馆(7845)
图书馆(7845)
现代(6834)
(6831)
(6776)
(6387)
商业(6345)
共检索到212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元海   熊豪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正深刻改变资源配置格局,推动资源配置从局部调整向全局优化迈进。本文在厘清数字化转型内涵及数字化视角下资源配置特征演变的基础上,揭示数字化转型改善资源配置的理论逻辑:在数字技术加持下,以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为逻辑起点,数字化转型实现对生产资源的全感知、全联接,并依托数据要素通过转换倍增、融合互补、集约替代、复用增效赋能传统要素,提高传统要素配置效率;数字化转型推动要素数字化、重塑组织结构与分工模式、催生“平台+企业”新型竞争模式,促进资源高效流动;数字化转型驱动资源配置突破微观企业边界和宏观时空限制,拓宽资源配置范围;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模型实现供需适配,提高信息可获得性,缓解配置扭曲。最后,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关键技术创新、数据标准的形成与数据的有效治理等方面阐述数字化转型改善资源配置的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伟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需要金融资源支持的现实问题,从资源配置视角,阐述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机理,并据此提出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路径:一是完善科技企业信贷支持体系;二是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三是鼓励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空间外溢效应;五是建设金融支持平台,推动数智化产业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群   缪朝东   嬴萍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逻辑体现在数智化职教场景建设丰富职校教师专业学习场景、校企资源智能共享助推职校教师实践技能高质量培养等四个方面。但数字化平台和资源建设难以契合职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技术适应受困数字素养发展瓶颈等问题制约了职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发展需立足职校教师技术适应,构建区域资源互通的研修平台;聚焦职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育,构建校本化智能研修机制;立足多源精准数据采集,构建职校教师专业发展数智化评价体系;基于角色与价值认知,构建满足职校教师教学科研需求的数字化诊断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旭东  刘闯  刘合光  
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数字经济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重塑着各领域的产业格局。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对乡村产业转型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了全产业链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产品新市场、主体协同分工等方面的改善。通过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并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可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当前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缺乏、数字技术应用不足、农业产业链主体协同分工不足等难点,应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人才培育和梯队建设,强化农业全链条数字化集成应用,增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中的多主体协同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江永   李凤琴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与市场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对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信息传导、风险应对和条件创造等机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驱动效应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企业、产业数字化领域的企业和OFDI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也有来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但这种协同效应会随着关联企业之间数字差距的增大而减小。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助力属地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  顾小清  程亮  廖艺东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创生出全新的学习环境。它在改变教育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引发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然而,调研发现,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着“重设备、轻学生”“重技术、轻转型”“重考试、轻发展”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对相关文献主题结构、核心概念和主要任务归纳分析发现:1)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逻辑反映在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三方面,体现了应对数字化挑战、重塑教育体系和整体性推进的时代特征;2)数字技术革新、系统组织创新、人力发展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内驱动力,加速了数字技术与教育应用的深度融合,激发了教育系统变革活力,促进了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3)教育数字化转型以主要任务为抓手,从建设智能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教学应用、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等方面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路径,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关勇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战略决策。基于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关键窗口期的现实考虑,急需厘清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决策逻辑。立足“如何转”的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构建问题,识别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四个层面的关键驱动因素:政府层面的政策驱动、市场层面的效率驱动、技术层面的数据驱动以及专业层面的模式驱动。进一步基于教育生态系统动态演变考虑,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优化调整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以及专业逻辑的差异化作用机制,尤其需要强调如何实现不同逻辑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协同嵌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扎根智能社会新生态,构建多元化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不同学校数字化社区联动机制建设,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地域化联盟;建立并完善数据驱动的评价创新体系,优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运转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庄禹  
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一环,势必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在构建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测算框架的基础上,选取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矫正了企业的产出扭曲和资本投入扭曲,提升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疏解过于拥挤的投入要素来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出扭曲和资本投入扭曲的矫正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显著,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庄禹  
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一环,势必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在构建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测算框架的基础上,选取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矫正了企业的产出扭曲和资本投入扭曲,提升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疏解过于拥挤的投入要素来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出扭曲和资本投入扭曲的矫正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显著,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单凤姣  李震峰  
基于林达尔均衡配置我国公立高校资源可以使社会福利无限接近帕累托最优。其资源配置的逻辑为:依据公立高校教育投资的边际收益确定公立高校供给量,以贴近林达尔价格的税收设计分担公立高校公共产品成本,以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比确定人才培养私人产品成本分担份额,以市场机制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私人产品的成本分担,以民主协商、一致达成为基础显示与汇聚消费偏好。我国公立高校资源配置存在方法流程不科学、投入总体不足与局部过剩、公共产品成本分担税收设计不合理、私人产品成本分担混乱、偏好显示与汇聚机制缺失等问题。以林达尔均衡为基础改善我国公立高校资源配置的路径有:专门机构与人员测算并公开收益与成本、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方案,开征公立高校公共产品成本分担专业税,学习者根据不同学校与专业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比的不同数值分担人才培养的不同成本,以市场机制与生产者剩余转化为成本的方式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私人产品成本分担,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偏好显示与汇聚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旭  戚聿东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体现在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竞争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我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率提升是基本前提,跨界融合是必要条件,竞争模式重构促进了动力机制的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目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倪克金  刘修岩  
数字化转型关乎企业成长,也关乎中国产业数字化的成败。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技术提取年报中数字化关键词,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成长,并且数字化转型对头部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具体来说,数字化转型对80%分位点企业的影响是20%分位点企业的3.67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证实了上述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1)现阶段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企业中的效果优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得益于国有企业为地方政府承担"政策性负担"而获得了额外的资源倾斜;(2)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同群效应",当同城市同行业内有多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时,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的效果会更好;(3)在制造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长影响显著,而在服务业中则没有捕捉到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营业成本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的主要中介机制,在总效应中分别占24%和18%。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探索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众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中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遵循市场经济理论和问题导向法,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发现其决定性力量是市场。基于市场的选择,工业互联网的软件集成云架构、大数据分析能力、全覆盖智能感知功能、要素互联互通优势,可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补齐信息化短板、走向定制化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展融通创新。针对工业互联网市场化运作量质仍待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中小企业嵌入工业互联网的意愿和动力不足以及相关人才奇缺等制约因素,提出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核心在于实现市场融通,需要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双向发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激发中小市场主体嵌入上云的内生动力;以市场化方式加强金融支持;发挥融通创新的市场促进作用;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树涛   鲍俊威  
伴随第三轮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变革愈来愈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的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其重塑教育要素及关系,全方位影响教育方式、教育治理、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微观人与人、中观人与社会、宏观人与国家、宇观人与世界良好互动的教育新形态,推动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创生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带来诸多潜在和现实风险,可能异化教育主体全面自由发展、危及教育伦理生活、模糊教育治理责任、引发文明发展藩篱。因此,在享受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数字逻辑与教育逻辑的对峙与抵牾,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限度与可能,以融合共生、伦理规约、公平负责、自主包容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新方向,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走向新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会铮  
以审计资源配置为切入点,提出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