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4)
- 2023(9285)
- 2022(6672)
- 2021(5667)
- 2020(4157)
- 2019(8630)
- 2018(8625)
- 2017(16566)
- 2016(8764)
- 2015(9462)
- 2014(9258)
- 2013(8505)
- 2012(7553)
- 2011(6596)
- 2010(6494)
- 2009(6182)
- 2008(6143)
- 2007(5714)
- 2006(5228)
- 2005(4779)
- 学科
- 济(39084)
- 经济(38936)
- 管理(25677)
- 业(24688)
- 企(21932)
- 企业(21932)
- 业经(17142)
- 中国(14111)
- 农(12960)
- 方法(11222)
- 产业(10127)
- 财(9465)
- 信息(9382)
- 总论(9080)
- 信息产业(8879)
- 农业(8408)
- 理论(8320)
- 制(8057)
- 和(7682)
- 地方(7561)
- 发(7382)
- 数学(6922)
- 数学方法(6856)
- 学(6855)
- 体(6600)
- 务(6275)
- 财务(6261)
- 财务管理(6254)
- 发展(6194)
- 展(6181)
- 机构
- 学院(123124)
- 大学(121665)
- 济(48759)
- 经济(47779)
- 管理(46038)
- 研究(41319)
- 理学(39624)
- 理学院(39206)
- 管理学(38548)
- 管理学院(38301)
- 中国(30281)
- 京(25441)
- 财(23691)
- 科学(23387)
- 所(18996)
- 财经(18845)
- 江(18695)
- 中心(18486)
- 范(18339)
- 师范(18218)
- 研究所(17096)
- 经(17058)
- 农(16754)
- 北京(15627)
- 院(15583)
- 经济学(15434)
- 业大(15282)
- 州(14949)
- 师范大学(14655)
- 财经大学(13862)
- 基金
- 项目(83029)
- 科学(66862)
- 研究(65464)
- 基金(60282)
- 家(51656)
- 国家(51158)
- 社会(45842)
- 科学基金(44768)
- 社会科(42253)
- 社会科学(42236)
- 省(32232)
- 基金项目(31087)
- 教育(29354)
- 编号(27516)
- 划(26423)
- 自然(25121)
- 自然科(24533)
- 自然科学(24529)
- 自然科学基金(24111)
- 成果(22929)
- 资助(21475)
- 国家社会(19484)
- 重点(18793)
- 课题(18682)
- 发(18639)
- 部(17669)
- 创(17227)
- 项目编号(17170)
- 制(17061)
- 性(16454)
共检索到184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顽强
实践样板的生动经验表明,我国社会治理正在大步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多场景样态,而数字化场景在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嵌入,不断阐释出新的治理逻辑与规则框架。去中心化与信息裂变特征持续增强的数字化场景,一方面增强了社会治理多元参与主体的话语权与共享性,体现出更加扁平化的社会权力配置重塑趋势;另一方面,新空间与新秩序的产生,也继而冲击了原有社会的组织形态与主体角色,识别难、虚拟化、无组织等都成为制造新社会问题的矛盾源头。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治理规则的不断重塑过程,不仅要通过制度边界和技术边界框定数字转型在可行可控轨道内运转,也应合理借助伦理边界和人文边界来维护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共性与平等性目标,使数字技术在未来为社会治理诸多现实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社会治理 场景重塑 价值边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文彬 李煜
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宏观上,数字化手段的嵌入使基层治理模式得到技术性重塑,突出表现为结构优化、流程简化、内容显化、功能细化及工具强化。但实践中,数字失灵现象时有发生,结构张力、过程悬浮、功能局限及手段异化成为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阻滞。为此,以整体智治为目标,通过形塑治理结构、搭建全域化场景、强化数字服务功能以及内嵌智慧治理逻辑,高效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文静 张伟
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院校自身需求驱动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发展,而教育生态系统不良使职业教育境外办学面临最小因子限制、系统循环不良、生态幅狭窄、花盆效应等生态困境。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共生系统构建是一个多元主体的协同过程,需要从搭建数字化共生界面、形成多重共生关系和促进共生系统进化三个方面整体推进。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职业教育 境外办学 共生系统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凌晨 秦思佳 戴翔
本文认为,依托数字化转型,价值链分工地位能够得以改善,从而可能改变以往“低端嵌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深化,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利用WIOD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的现实效应证实了前述理论判断,即数字化转型通过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以及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制造业企业TFP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制造业企业要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战略机遇,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强化扎根全球价值链能力,充分发挥融入全球价值链对提升TFP的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凌晨 秦思佳 戴翔
本文认为,依托数字化转型,价值链分工地位能够得以改善,从而可能改变以往“低端嵌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深化,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利用WIOD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的现实效应证实了前述理论判断,即数字化转型通过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以及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制造业企业TFP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制造业企业要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战略机遇,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强化扎根全球价值链能力,充分发挥融入全球价值链对提升TFP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婧婷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处于由导入期转入拓展期的关键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互联网+"的后续延伸,在技术层面上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过程,并进一步渗透到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组装流程、售后服务等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由此从整个价值链体系及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等角度出发,系统阐述数字化、智能化对企业价值链的重塑机制。数字化、智能化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为生产研发提供综合服务、为生产组装提供技术支持、使销售及售后协同发展、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企业价值链的重塑,能够为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优化制度环境提供助力。
关键词:
数字化 智能化 价值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文务
担保机构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积极利用新兴技术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效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投保")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出资成立,是国内首家全国性专业担保机构,现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作为中国担保业的旗舰企业,近年来,中投保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系统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形成了具有担保机构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和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炜
数字化已成为全球企业战略转型的共同目标。对企业而言,数字化将在战略、组织、管理、运营、人才、服务等方面,带来思维模式上的巨大颠覆与产业实践上的系统变革。平安集团第四个十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工程之一即全面数字化战略及经营,更提出未来十年要成为全球数字化战略及发展的领导者之一。作为平安集团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银行近几年的业绩及市场表现,尤其在零售、对公、金融市场、智慧财务等领域,展现了其数字化布局的优势。为进一步了解平安银行转型布局及实践,我们专访了平安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
关键词:
平安银行 数字化转型 首席信息官 价值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秀梅 林晓玥
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链重塑问题受到学界和业界关注。选取华为集团和美的集团进行纵向双案例研究,依据技术赋能理论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链重塑动态演化机制,揭示价值链重塑实现路径和价值传导机理,分析基础导向型企业和应用导向型企业价值链重塑机制的异同。结果发现,数字技术是价值链重塑的引擎和驱动因素,通过赋能数据资源与传统资源构成的资源组合提升资源重组能力,创新资源撬动方式,引发价值链重塑,进而构建“数字技术—资源编排—价值链重塑”研究框架;企业价值链重塑机制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阶段演进而进化;基础导向型企业和应用导向型企业由于数字化起点、动机、变革性不同,导致价值链重塑机制在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存在差异。结论可丰富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链重塑成果,同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倩 马英
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背景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越来越多数字化程序的运用,给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乡村治理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组成,其效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治理的综合实力。因此,研究数字化技术如何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辨析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概念,分析现阶段数字技术在推进乡村治理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乡村治理效率的对策,完善现阶段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为实现智慧化乡村治理目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数字化 公共服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兆武
职业高等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受制于多重因素,文化无疑是其中最为深远、稳定和持久的影响要素。人人成才文化、协同推进文化、专业引领文化是职业高等教育文化的基本特征。职业高等教育文化嵌入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文化自觉为院校的治理方向提供了价值保障,文化共洽使院校的治理过程彰显柔性调适性,文化反思作用于院校治理效度的动态评价。依托文化的深层力量,通过奠定价值理性以凝练治理内涵、凸显特色发展,通过推进文化开放融合以联动治理过程、协同多维主体,通过加速文化创新以提升治理格局、激发深层动力,重塑职业高等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廖成中 翟坤周 毛磊
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据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要素和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数据治理”的数字能力建设构成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相对于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打造“良政善治”的数字化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敏捷高效治理的进程相对滞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数字化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乡村治理“秩序”,亟须实现从既有研究突出“技术重构乡村”到“数据治理乡村”的前提构设情景转换,建构基于“功能—场景—路径”耦合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新范式。对此,数字化乡村建设不仅要突破传统治理方式弊端,更要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超越纯粹“数字技术主义”的认识迷误,在“数据”的精准化、图像化、具象化层面重塑“数据治理”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复合化价值功能,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重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具象化运用场景,在主体、技术、区域、制度等维度重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的集成化赋能路径,以此摆脱“数字技术”驱动数字化乡村建设存在的功能“模糊”、场景“悬浮”、路径“排异”以及与乡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数字化治理“不兼容”困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捷 郝志远 李丽华 张羽
[目的 /意义]“数据价值”作为数字化转型视域下一种不断深化的概念,当前与之直接相关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对既有研究进行解构梳理、认知辨识,有利于开掘激发数据潜力、释放数据活力的全新数字化范式。[方法 /过程]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索数据价值的概念内涵,并结合数字化转型的现实特征以及既有研究所呈现出的热点态势,明晰数据价值的作用机制,厘清数据价值在不同外化场景中的应用表现,同时洞悉数据价值驱动下的数据创新行为,最终剖析出当前数据价值研究存在的局限与桎梏。[结果 /结论 ]当前关于数字化转型视域下的数据价值研究总体呈现出分散化、模块化的态势特征,相关研究的聚焦性不强、侧重性不明显。未来还需要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特征、数据价值“形成、释放、实现”的理论逻辑以及科学设计数据价值驱动的数据创新路径与实现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数据价值 数据创新 研究综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量和投资距离,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条件下依然成立。(2)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和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异地投资促进作用更明显。(3)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和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促进企业异地投资。(4)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与空间距离存在先增后减的倒“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省的异地投资促进作用大于同省的异地投资;中心城市相较于外围城市更易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获得投资机会。本研究在微观层面为数字经济发展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格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江俊滔
数字化转型是在数智时代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提升职业教育形象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配、教学供给与师生需求契合程度不高、治理模式供给与现代化需求差距明显等供需矛盾。通过数字技术的全面、深度嵌入,重塑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以“数据智能驱动”的方式为职业教育业务赋智、为职业院校师生赋能和为企业赋利,从而精准提高职业教育供需匹配度。在路径选择上,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实现新型基建协同化、教育数据一体化和适应变革敏捷化的协同推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供需关系 信息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