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2)
- 2023(11533)
- 2022(8837)
- 2021(7703)
- 2020(6464)
- 2019(14625)
- 2018(14582)
- 2017(28927)
- 2016(15982)
- 2015(18153)
- 2014(18710)
- 2013(18396)
- 2012(17062)
- 2011(15320)
- 2010(15252)
- 2009(14558)
- 2008(14807)
- 2007(13778)
- 2006(11972)
- 2005(11139)
- 学科
- 济(70271)
- 经济(70211)
- 业(44435)
- 管理(41295)
- 企(33066)
- 企业(33066)
- 方法(31266)
- 数学(27946)
- 数学方法(27744)
- 中国(22754)
- 银(22335)
- 银行(22189)
- 行(20744)
- 农(20085)
- 制(19768)
- 业经(18383)
- 财(17284)
- 融(15982)
- 金融(15980)
- 地方(13819)
- 农业(13448)
- 贸(12855)
- 贸易(12845)
- 学(12587)
- 易(12504)
- 度(12024)
- 制度(12019)
- 产业(11851)
- 险(11106)
- 保险(11012)
- 机构
- 大学(233059)
- 学院(231402)
- 济(97874)
- 经济(95786)
- 管理(87936)
- 研究(77533)
- 理学(74200)
- 理学院(73387)
- 管理学(72163)
- 管理学院(71714)
- 中国(68549)
- 京(49251)
- 财(47946)
- 科学(46433)
- 农(42324)
- 所(39405)
- 中心(38105)
- 财经(37767)
- 江(36604)
- 研究所(35691)
- 经(34247)
- 业大(33955)
- 农业(33500)
- 经济学(31704)
- 北京(30904)
- 州(29448)
- 范(29129)
- 经济学院(28917)
- 师范(28818)
- 财经大学(28103)
- 基金
- 项目(149672)
- 科学(117226)
- 研究(109088)
- 基金(108797)
- 家(94216)
- 国家(93447)
- 科学基金(79903)
- 社会(70524)
- 社会科(66796)
- 社会科学(66774)
- 省(58090)
- 基金项目(57003)
- 自然(49997)
- 教育(49558)
- 自然科(48845)
- 自然科学(48831)
- 划(48723)
- 自然科学基金(47958)
- 编号(44891)
- 资助(44582)
- 成果(36901)
- 重点(33809)
- 部(33381)
- 发(32445)
- 创(30437)
- 课题(30373)
- 国家社会(29828)
- 科研(29041)
- 教育部(28650)
- 创新(28606)
共检索到354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贾妍妍 越婷婷
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事前及事后风险承担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虽然会增加银行事前风险承担,但能够降低其事后风险承担;(2)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剧银行竞争、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两个渠道,增加银行事前风险承担、降低事后风险承担;(3)银行效率提升增强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事前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及对事后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4)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事前及事后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大规模、上市及高资本充足率的银行中更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罗欣 况雅琴
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逐渐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以2010—2021年22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与渠道。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运营成本和收入结构是导致这种非线性影响效应的重要因素。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通过影响其市场势力和资产负债端结构进而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银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银行应加强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布局,变革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胜宝 程妍婷 谢露
在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的冲击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重要机遇与重大挑战。选取2007—2020年在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中介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缓解银行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从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效果在大中型、非国有和竞争程度较高商业银行,以及东部地区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顺应数字化转型大势以降低经营风险,不同规模和禀赋的商业银行应明确与经营特点相匹配、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唐绅峰 吴文洋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构建了包含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推导出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其风险承担之间的相关假说;使用文本挖掘方法建立2011—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的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管理成本并提高其运营效率,进而抑制其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结构异质性特征,数字化转型对小规模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区块链技术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较大,其次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行业集中度的升高会削弱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为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可视化以及更好地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芳 李强
对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其风险承担水平的研究,既有文献多从数字化场景下的信贷市场技术变化与授信模式调整切入,忽视了银行融资市场的影响。区别于此,本文通过商业银行的城市聚类,使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地区性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代理变量,利用城市商业银行2012—2022年面板数据,从“融”与“贷”两个维度分析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表现为信用风险(信贷不良率)与经营稳定性风险(收入波动性)的共同上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积累通过成本冲击效应而实现,信贷选择效应并不显著,说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所形成的风险积累,实际源自“融”而非“贷”。商业银行缺乏通过信贷溢价释放负债成本压力的能力,导致负债成本的增加最终形成风险积累。此结论可为商业银行更为精准地选择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业务切入口提供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肖雄 郜栋玺 赵家悦 项后军
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银行数字化转型引入银行贷款定价与监督模型,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银行风险承担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呈倒U型关系;相比大银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会更早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而下降。(2)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银行会越早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的增加而降低风险承担;受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差异的影响,上述效应目前主要体现在大银行层面。以上结果对相关部门进一步防范化解银行业风险和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政策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家华 娄雨轩 丁文彬
近年来,数字化消费信贷在我国快速发展,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产生新型风险并向商业银行体系传递。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17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信贷指数作为数字化消费信贷的代理变量,构建p-var模型分析数字化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风险转移效应、业务挤出效应和风险平摊效应,在以上效应共同作用下,数字化消费信贷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的特点。最后,针对其影响机制提出关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字化 消费信贷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燕平
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中介指标,利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形式和路径因各国经济金融制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选择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就2002~2013年间利率对其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而不是风险资产比率更适合衡量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利率水平与不良贷款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的反向变化关系;银行风险具有动态性和延续性;银行异质性与利率的交互作用尚没有对银行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利率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英俊 夏仕龙
2008年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预期管理已成为货币政策重要手段,然而鲜有文献对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解释。从理论上分析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并基于2007—2014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央行沟通释放的宽松信号越强烈,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2)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受制于银行资本充足率和系统重要性。(3)释放紧缩信号的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强于相同程度的释放宽松信号的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4)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存在差异,银行风险承担对价格型工具反应最敏感,其次是央行沟通,再次是数量型工具。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会影响银行的风险取向,进而影响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当局应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预期管理在宏观审慎政策中的作用,以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元 马永凡
企业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却呈下滑趋势,利用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银行风险承担视角下数字金融能否提升企业投资水平进而提振实体经济。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水平,且这种作用在成长期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非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的提升作用有赖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具体来说,表内风险承担强化了数字金融的积极效应,而表外风险承担则对其有所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作用对企业投资呈U型影响,且二者目前已经由竞争跨入竞合阶段。据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科技与金融融合的配套政策,通过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优化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协同配合效应,以形成稳投资、促投资的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纪环宇 董晶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也有了明显进展,这可能对其运营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基于文本挖掘法测算了农商行数字化水平,并利用2015—2020年207家农商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对其主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其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具体而言,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增加其主动风险承担;对于资产规模更高和省联社干预更强的农商行来说,数字化转型对其主动风险承担有更强烈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地,农商行数字化转型会降低其被动风险承担,且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提升农商行的主动风险承担来降低其被动风险承担的。上述结论对农商行稳妥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及强化风险治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欣 成春林
本文以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方程模型对2008-2014年银行高管薪酬激励、高管薪酬差异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该实证结果支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和公平理论,认为银行高管的薪酬激励与银行风险正相关,外部薪酬差异能够显著增强薪酬激励与银行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内部薪酬差异对正相关性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理论和实证结果可以为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政策的改革和效率的提升提供思路和建议,增强银行抗逆力。
关键词:
高管薪酬激励 高管薪酬差异 银行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仲林
在国内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07—2013年国内88家商业银行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国内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承担水平低于最优风险承担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承担呈下降趋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下降的最为明显,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却呈上升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平 谷慎 郭品
通过构建纳入利率双轨制的银行风险承担模型,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以及该影响在不同市场势力银行中的差异表现。以1996-2014年中国56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会减弱银行风险承担,而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加剧银行风险承担,即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风险承担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趋势;相对于市场势力较弱的银行,市场势力强大的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敏感性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学艳 吕思聪
文章主要探讨存款市场竞争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第一,随着我国存款利率管制逐步放开,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压力不断增强,银行的总体风险偏好上移。第二,银行业在贷款市场整体呈现出"利润边际效应"大于"风险转移效应"。下调贷款利率虽然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但是却侵蚀其利润水平,迫使银行选择更高风险的投资机会。第三,混业经营环境下不同业务之间金融监控的缺乏也会导致银行风险水平上升。第四,在存款利率上浮及上限取消的过程中,资金成本的上升对于大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加显著。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负债成本 银行风险 风险承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