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00)
- 2023(17148)
- 2022(13791)
- 2021(12075)
- 2020(9993)
- 2019(22142)
- 2018(21761)
- 2017(41769)
- 2016(22730)
- 2015(24874)
- 2014(24441)
- 2013(24179)
- 2012(22184)
- 2011(19795)
- 2010(19763)
- 2009(18538)
- 2008(18680)
- 2007(16869)
- 2006(15113)
- 2005(13850)
- 学科
- 济(106458)
- 经济(106330)
- 业(90964)
- 企(80323)
- 企业(80323)
- 管理(78248)
- 方法(49539)
- 数学(40154)
- 数学方法(39872)
- 业经(33509)
- 农(32047)
- 财(31387)
- 中国(26471)
- 农业(23013)
- 务(22261)
- 财务(22240)
- 财务管理(22211)
- 企业财务(21172)
- 技术(19221)
- 学(18881)
- 制(18858)
- 贸(18656)
- 贸易(18650)
- 理论(18089)
- 易(18040)
- 地方(17295)
- 划(16668)
- 和(16521)
- 策(16020)
- 环境(15281)
- 机构
- 学院(338853)
- 大学(336714)
- 济(145528)
- 经济(143101)
- 管理(132696)
- 理学(115294)
- 理学院(114142)
- 管理学(112322)
- 管理学院(111725)
- 研究(111628)
- 中国(86204)
- 京(69957)
- 科学(68921)
- 财(66840)
- 农(66437)
- 所(56923)
- 业大(54300)
- 财经(54055)
- 农业(52915)
- 研究所(51853)
- 江(51152)
- 中心(50469)
- 经(49417)
- 经济学(46227)
- 北京(43041)
- 经济学院(42075)
- 财经大学(40266)
- 州(39918)
- 院(39901)
- 范(39279)
- 基金
- 项目(228544)
- 科学(181707)
- 基金(169923)
- 研究(160046)
- 家(150672)
- 国家(149396)
- 科学基金(128909)
- 社会(106839)
- 社会科(101545)
- 社会科学(101516)
- 基金项目(89244)
- 省(88862)
- 自然(84200)
- 自然科(82385)
- 自然科学(82362)
- 自然科学基金(81025)
- 划(74364)
- 教育(72300)
- 资助(68990)
- 编号(60794)
- 重点(51477)
- 部(50361)
- 创(50115)
- 发(49283)
- 业(47975)
- 成果(47722)
- 创新(46212)
- 国家社会(45864)
- 科研(44085)
- 教育部(43129)
- 期刊
- 济(157823)
- 经济(157823)
- 研究(95760)
- 中国(60962)
- 农(60764)
- 学报(58866)
- 财(53391)
- 管理(52855)
- 科学(52591)
- 大学(44350)
- 学学(42285)
- 农业(41493)
- 融(30989)
- 金融(30989)
- 技术(28086)
- 财经(28039)
- 业经(27608)
- 经济研究(26710)
- 教育(26587)
- 业(24900)
- 经(24180)
- 问题(21031)
- 技术经济(18971)
- 商业(17303)
- 贸(16992)
- 版(16741)
- 世界(16108)
- 统计(16097)
- 现代(15768)
- 科技(15297)
共检索到494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歆
本文以2011-2022年A股流通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作用于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效应并不显著;相对非国有流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在国有流通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创新活力、培育数字创新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晓慧 喻寅昀
本文基于2013-2022年数字化转型指数与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对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提高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影响,并且企业管理效率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按照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效果明显,而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不具有显著性。本文结合现阶段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为物流企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物流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圆
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纳入空间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我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考察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情况,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可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有助于其他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较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原、长江中游等内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绿色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跨区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
本文基于我国贸易强国建设背景下,就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中介效应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还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渠道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具体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会通过资本和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强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文章最后从加大政策支持、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借助“一带一路”与APEC等载体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加快全球产业体系布局等方面提出提升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新 李薇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金融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金融可显著促进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碳金融推动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碳金融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基于此,应完善碳金融市场体系、推动流通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差异化绿色流通模式,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旭 张娆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结构演进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演进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得益于人力资本结构演进的产业结构升级作用和劳动效率提升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结构演进可以释放“绿色驱动势能”,显著地促进本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存在一定的知识溢出壁垒,导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在演进后期、物质资本较高和经济竞争力较强的省份,人力资本结构演进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文俊 彭慧
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研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2011—2019年,全国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均值呈先缓慢下降,后持续上升的两阶段特征;全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均值则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计量模型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有效提升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最大。同时,这个提升效果会受到企业战略柔性的影响,即企业战略柔性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强。(3)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对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4)进一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高科技行业及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的研究样本中更显著。因此,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培育双元复合型人才,发挥国有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恒 李璐 赵茂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BM—GML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系统GMM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2011—2019年,技术效率提升拉动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加;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服务覆盖广度的扩大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建议采用政策鼓励和资金引导的方式提高技术效率对绿色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提高绿色普惠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齐举
本文基于我国2013-2019年30个省级行政区流通业面板数据,分别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DEA模型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衡量了样本时间内30个省级行政区的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动态测量中,将能源投入和环境管制纳入考量,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测算出省级层面其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从动态角度展示各省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异。在静态分析中,结合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出的静态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高维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实证视角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给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区域间的表现有所不同。通过分组后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提高东、西部地区的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流通业产业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流通业绿色发展战略;要加快流通业绿色转型升级,统筹流通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文 佐赫
供应链数字化是传统供应链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本文基于绿色低碳化约束背景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为样本,实证研究供应链数字化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供应链数字化对不同区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省域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赋能作用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而言,供应链数字化对下游地区的江苏、浙江和上海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赋能作用最强,其次是中游地区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而对上游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4个省域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赋能作用相对最小。进一步地,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自身还存在一定的惯性作用,且这种惯性作用在下游省域样本中表现的更强,呈现出“强者愈强”的特征。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书渊 张潇化 赵云海
文章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物流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最强;城镇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乡村。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由此,提出相关建议:搭建低碳物流发展平台、健全低碳物流发展机制与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亚茹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业带来新的契机,也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减少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碳排放。我国作为物流大国,物流技术创新是实现物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探寻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物流技术创新的关系,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市区测算物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就物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物流业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物流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物流技术创新水平每提升1%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161%。但由于物流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物流创新的实际效果同样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物流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幅度显著超过中西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志烨
数字经济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本文借助涵盖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特征;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加快推进流通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流通产业集聚、加速数字技术应用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开江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传统老基建加速向现代化新基建转型,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开始向数据和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发展。新基建的关键在于建立数据链路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以5G网络、OA系统、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基建应用在提升流通业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字化新基建与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本文使用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的思路,分析数字化新基建与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继而明确应用数字化新基建推进流通业效率提升发展的可行对策。研究结论如下:数字化新基建通过产业链重构、网络集聚、要素高效配置提升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表明数字化新基建发展水平每提升1%,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会相应提升0.327%。因此,明确数字化新基建在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对于提高新时期流通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