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15)
- 2023(18897)
- 2022(15490)
- 2021(14056)
- 2020(11765)
- 2019(26404)
- 2018(26213)
- 2017(50404)
- 2016(27776)
- 2015(30827)
- 2014(30496)
- 2013(30251)
- 2012(27401)
- 2011(24374)
- 2010(24060)
- 2009(22295)
- 2008(22009)
- 2007(19481)
- 2006(17200)
- 2005(15383)
- 学科
- 济(113866)
- 经济(113733)
- 业(100139)
- 管理(89885)
- 企(88733)
- 企业(88733)
- 方法(50277)
- 数学(40374)
- 数学方法(39987)
- 业经(36828)
- 农(35041)
- 财(33119)
- 中国(30263)
- 农业(24818)
- 务(23797)
- 财务(23726)
- 财务管理(23702)
- 企业财务(22483)
- 学(22103)
- 制(21747)
- 技术(21596)
- 地方(21087)
- 贸(20604)
- 贸易(20594)
- 理论(20326)
- 易(20014)
- 和(19677)
- 划(18341)
- 策(17322)
- 环境(16909)
- 机构
- 学院(395099)
- 大学(392626)
- 管理(158220)
- 济(156783)
- 经济(153499)
- 理学(136725)
- 理学院(135266)
- 管理学(133030)
- 管理学院(132318)
- 研究(130058)
- 中国(98479)
- 京(84068)
- 科学(83122)
- 农(74345)
- 财(70726)
- 所(66168)
- 业大(64206)
- 研究所(60497)
- 江(58876)
- 农业(58754)
- 中心(58690)
- 财经(56919)
- 北京(52345)
- 经(51879)
- 范(49249)
- 师范(48673)
- 州(47365)
- 院(46953)
- 经济学(46462)
- 经济学院(42160)
- 基金
- 项目(271652)
- 科学(212923)
- 基金(196750)
- 研究(194736)
- 家(173675)
- 国家(172133)
- 科学基金(147572)
- 社会(123142)
- 社会科(116681)
- 社会科学(116646)
- 省(107098)
- 基金项目(104558)
- 自然(97109)
- 自然科(94892)
- 自然科学(94865)
- 自然科学基金(93221)
- 划(89683)
- 教育(87794)
- 资助(79775)
- 编号(79001)
- 成果(62642)
- 重点(60865)
- 创(58329)
- 部(58211)
- 发(58118)
- 创新(53929)
- 课题(53476)
- 业(52037)
- 科研(52019)
- 国家社会(50796)
- 期刊
- 济(172540)
- 经济(172540)
- 研究(110916)
- 中国(73738)
- 农(68241)
- 学报(67874)
- 管理(60574)
- 科学(60168)
- 财(55670)
- 大学(50626)
- 学学(47763)
- 农业(47089)
- 教育(39268)
- 技术(34416)
- 融(32634)
- 金融(32634)
- 业经(30703)
- 财经(27780)
- 经济研究(27184)
- 业(27088)
- 经(23872)
- 图书(22982)
- 问题(22713)
- 技术经济(20797)
- 科技(19857)
- 版(19483)
- 现代(18771)
- 商业(18260)
- 理论(17984)
- 业大(17749)
共检索到575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唐静 冯思允
本文基于2008—2020年沪深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且这一影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另外,对处于东部地区、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的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规模经济效应是数字化转型作用于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士专 杨佳英 杨礼华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不断投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以此突破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卡脖子”问题。以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据为基础,深入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过更换被解释变量、修改模型设定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效果差异不大,但优于成熟期企业,另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制度环境较好和国有企业中更能发挥比较优势。机制检验表明:优化企业人力资本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渠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慧芳 王宏鸣
随着中国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提升服务业生产率,缓解“成本病”已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8-2019年沪深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在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挖掘技术定量测度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对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从地区异质性来看,数字化转型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大于东部地区。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两个渠道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研究结论为供给侧改革下推动服务业发展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月 肖宇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本文从数字时代教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出发,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中国2009-2018年的教育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构建了一个以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虽然中国教育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有改善的趋势,但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东中西部差距较为明显的事实依然存在。就影响因素而言,需要依托技术改善和走数字化转型之路。考虑到教育服务业特殊的公共属性,还需要把握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据此,作者提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服务业融合发展,防范数字鸿沟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爱军 刘欣
文章以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否定了数字化转型的生产率悖论;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是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因企业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市场竞争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度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丁相安 王晓岭 韩少杰
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CSR)带来挑战。数字化转型是否促进企业履行CSR中的员工责任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履行员工责任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嵌入以及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均会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区块链技术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企业履行员工责任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员工责任起到中介作用;企业实施对员工负责的数字化转型也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有助于丰富负责任的数字化有关理论,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来提升企业效率和效能提供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虎 邹媛媛 高子桓
文章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以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两种渠道来增强产业链关联的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在劳动密集型和竞争性行业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绍荣 唐诗语 任赞杰
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农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超额雇员率、增大研发投入来提高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营商环境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强度加剧将削减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小规模农业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农业企业、国有农业企业、两职分离的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为此,政府等治理主体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秩序,优化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同时农业企业也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科学配置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选择适宜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少华 王敢娟 董敏凯
随着供应链不断从“链”向“网”的转变,供应链网络已经成为保障企业生产和经营稳定运转的重要社会关系,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从供应链网络的“聚合”与“桥接”结构特征出发,探究供应链网络位置如何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数字化转型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网络位置越靠近中心、占据的结构洞越丰富,企业相对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与控制优势,进而越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数字化转型能够协同供应链网络位置发挥效率提升作用,且该协同效应在技术实践应用的数字化运营层面更为显著。(3)从供应链特征和数字化应用的叠加作用角度检验发现,在供应链韧性高同时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好的企业中,供应链网络协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会更好。研究结论有助于认识供应链网络这一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网络实现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对数实融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供应链网络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树宽 范雪媛 王泷 邵东 张铂晨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从微观视角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影响创新绩效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保持稳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花俊国 刘畅 朱迪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转型正促进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效率变革。本文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上市公司年报中关键词词频指标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基于微观企业特征和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引导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加速推进新兴科技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卫华 李萌宇 李一诺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价值创造均呈现“倒U”型影响,最大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拐点在0.45左右,最大化推动企业价值创造的拐点在0.58左右。以上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价值创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天山 袁功林 武可栋
文章考虑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技能结构互动现象,基于互补理论构建了劳动力技能结构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微观机制。同时,基于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互补效应,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大规模企业、年轻企业和中西部地区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互补效应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刘超 任芳容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能源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年报文本识别方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不同能源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果具有较强的非对称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刘超 任芳容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能源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年报文本识别方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不同能源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果具有较强的非对称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