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36)
- 2023(18119)
- 2022(14725)
- 2021(13415)
- 2020(11228)
- 2019(25078)
- 2018(24899)
- 2017(48059)
- 2016(26458)
- 2015(29296)
- 2014(29046)
- 2013(28778)
- 2012(25991)
- 2011(22999)
- 2010(22511)
- 2009(20950)
- 2008(20708)
- 2007(18342)
- 2006(16059)
- 2005(14354)
- 学科
- 济(109940)
- 经济(109810)
- 业(98542)
- 企(87354)
- 企业(87354)
- 管理(86967)
- 方法(48371)
- 数学(38680)
- 数学方法(38327)
- 业经(36124)
- 财(34843)
- 农(34635)
- 中国(28443)
- 农业(24883)
- 务(23640)
- 财务(23570)
- 财务管理(23546)
- 企业财务(22328)
- 技术(20890)
- 学(20542)
- 制(20242)
- 地方(19951)
- 理论(19306)
- 和(19126)
- 贸(19055)
- 贸易(19047)
- 易(18504)
- 划(17875)
- 策(16860)
- 环境(16195)
- 机构
- 学院(377185)
- 大学(373989)
- 管理(152229)
- 济(151340)
- 经济(148357)
- 理学(131815)
- 理学院(130448)
- 管理学(128364)
- 管理学院(127700)
- 研究(122962)
- 中国(92450)
- 京(79698)
- 科学(78013)
- 农(69570)
- 财(68746)
- 所(62080)
- 业大(60633)
- 研究所(56757)
- 江(55387)
- 财经(55290)
- 农业(54918)
- 中心(54857)
- 经(50419)
- 北京(49617)
- 范(46378)
- 师范(45849)
- 经济学(45057)
- 州(44494)
- 院(44474)
- 商学(40930)
- 基金
- 项目(259550)
- 科学(203765)
- 基金(188644)
- 研究(186593)
- 家(165931)
- 国家(164460)
- 科学基金(141418)
- 社会(118591)
- 社会科(112410)
- 社会科学(112378)
- 省(102249)
- 基金项目(100513)
- 自然(92795)
- 自然科(90667)
- 自然科学(90640)
- 自然科学基金(89050)
- 划(85313)
- 教育(83834)
- 资助(76279)
- 编号(75325)
- 成果(59349)
- 重点(57799)
- 创(55998)
- 部(55780)
- 发(55510)
- 创新(51718)
- 课题(50945)
- 业(50247)
- 科研(49706)
- 国家社会(49032)
- 期刊
- 济(166414)
- 经济(166414)
- 研究(106363)
- 中国(67537)
- 农(64375)
- 学报(63608)
- 管理(58570)
- 科学(56998)
- 财(54548)
- 大学(47580)
- 学学(45219)
- 农业(44309)
- 教育(35756)
- 技术(32395)
- 融(30488)
- 金融(30488)
- 业经(29902)
- 财经(27120)
- 经济研究(26279)
- 业(25205)
- 经(23237)
- 问题(22117)
- 技术经济(19851)
- 科技(18996)
- 版(18551)
- 现代(18173)
- 图书(18170)
- 商业(17747)
- 理论(16942)
- 业大(16548)
共检索到543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鲜华 秦东升 杨阳
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数据的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总收入、劳动收入份额、管理层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高技能和高学历员工占比、风险承担水平,并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表明数字化转型具有产出增长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风险加剧效应,从而可以对企业的收入分配产生增加收入、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拉大内部薪酬差距等多维度影响。此外,管理层权力增强会强化数字化转型对薪酬差距的拉大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收入和薪酬差距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对科技型企业收入分配的影响比非科技型企业更强。分位数回归显示,数字化转型要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显著促进企业收入增长,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趋于增强,而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拉大作用趋于减弱。因此,应在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合理约束管理层权力,利用数字化做大“蛋糕”并分好“蛋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秦芳
在数字经济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视角探究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第二,融资约束效应、人力资本结构效应及内部控制效应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渠道;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存在行业、所有制、科技属性方面的异质性,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科技企业产生明显偏好;第四,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效应,实现了员工福利与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赢。研究结论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提供关于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证据,为新时期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菊华 王涛生
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不仅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事关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加剧了企业内部的薪酬差距。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的可分配利润,但管理层对利润的分享程度明显超过普通员工,是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对于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垄断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薪酬差距扩大的影响更大。在企业层面完善公司治理与强化外部监督,在员工个人层面提高维权意识与议价能力,均有助于抑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薪酬差距的影响。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角度讨论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促进收入增长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此过程中只有更加注重分配公平,才能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方卓 汤蕴懿 谢越姑
基于2012—2022年企业和个人调查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不平等,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非国有企业、第二产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度较低的地区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率提升的非对称性和人力资本结构提升两条路径影响劳动收入不平等。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能力鸿沟的弥合能够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龚星宇 余进韬
厘清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新发展格局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技能结构效应、劳动生产效率效应、分配优化效应的渠道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和非省会城市更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伴随数字化转型,城市收入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有效的改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向争议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为数字时代兼顾增长效率与公平分配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希元 傅帆 陈明明
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衡量企业收入分配的指标,利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在非国企、服务业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产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市场垄断效应以及内部控制强化效应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可见,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需优化再分配机制,避免因经济绩效的改善而导致收入分配恶化。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劳动收入份额 共同富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裴璇 陆岷峰 王稳华
数字技术会驱动劳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发生转变,进而影响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会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共同富裕目标;员工规模的扩大、员工平均工资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路径;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而对管理层的劳动收入份额没有显著影响;相比数字技术实践应用,底层数字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幅度更大;相比国有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幅度更大。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为技术进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争议提供证据,同时也对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家云 刘书利 王玥清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外贸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国际循环的关键抓手。文章采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的合并样本,系统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进口贸易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扩大了企业进口规模,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企业所在地区、贸易方式以及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作用渠道方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促进企业进口增量提质,并且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渠道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提升;拓展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进口可能性和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进口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与进口贸易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达 何国文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对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CEO数字化支持行为对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发现:CEO数字化支持行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正向影响,数字技术跃迁、数字设施搭建、信息系统协同在CEO数字化支持行为与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CEO数字化支持行为、数字技术跃迁、数字设施搭建、信息系统协同四个变量的组合形成6条高和6条非高数字化转型路径。因此,CEO在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企业数字技术提升和数字设施平台的搭建,促成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协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霞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主并方数字化赋能视角,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企业发起了更多的并购活动,并取得了更高的并购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并购中发挥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当信息环境较差时,数字化转型对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影响更强,当并购代理冲突较高时,数字化转型企业取得了更高的并购绩效。此外,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并购支付溢价,这是由于数字化转型为并购带来了更多元的融资方式。数字化转型能缩短并购交易时长,提高并购成功率。此外,被并方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发生并购的概率越高且并购绩效越好。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对评估数字化转型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并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并购 并购决策 并购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红
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能否提升企业价值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利用2015—2021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资源基础观理论,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提升企业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企业资源异质性视角的机制检验显示,企业绩效、行业竞争和企业性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的调节作用显著不同。进一步分析得到,内部控制和运营效率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传导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价值 企业资源异质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喻彪 杨刚
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角度考察了股票错误定价的纠偏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股票错误定价,主要表现为矫正股价低估的定价偏误;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抑制盈余管理以及改善信息披露质量等途径降低股票错误定价;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降低股票错误定价的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投资者异质信念较大以及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克奇 付景远
本文以2007-2021年上市企业数据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效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区分数字化转型类型后发现:“应用型”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效率提升,而“技术型”数字化转型对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考虑企业异质性后进行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大型和经营风险较小的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效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小型和经营风险较大的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效率产生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秀梅 林晓玥 王天东
数字时代,传统产品和服务创新理论的固定边界、生命周期、预设目标、主体范围等前提被打破,产品服务系统(PSS)在形态、特性、功能、逻辑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愈发重要。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作为PSS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反映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想转”和“能转”两方面。本文基于战略构型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根据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水平划分二维四象限组合,探究各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对PSS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并挖掘其作用机制。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积极战略—高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产品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化转型及其互动耦合关系水平越高;(2)积极战略—低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服务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3)保守战略—高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产品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本文通过分类组合,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对企业PSS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理,拓展和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企业PSS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启示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秀梅 林晓玥 王天东
数字时代,传统产品和服务创新理论的固定边界、生命周期、预设目标、主体范围等前提被打破,产品服务系统(PSS)在形态、特性、功能、逻辑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愈发重要。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作为PSS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反映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想转”和“能转”两方面。本文基于战略构型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根据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水平划分二维四象限组合,探究各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对PSS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并挖掘其作用机制。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积极战略—高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产品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化转型及其互动耦合关系水平越高;(2)积极战略—低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服务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3)保守战略—高能力组合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的互补联合水平越高,产品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本文通过分类组合,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能力对企业PSS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理,拓展和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企业PSS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启示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