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4)
- 2023(17567)
- 2022(14095)
- 2021(12789)
- 2020(10524)
- 2019(23405)
- 2018(22813)
- 2017(44309)
- 2016(23820)
- 2015(26227)
- 2014(25875)
- 2013(24932)
- 2012(22439)
- 2011(19835)
- 2010(19209)
- 2009(17351)
- 2008(16744)
- 2007(14359)
- 2006(12220)
- 2005(10792)
- 学科
- 济(98035)
- 经济(97928)
- 管理(67506)
- 业(65734)
- 企(54541)
- 企业(54541)
- 方法(45354)
- 数学(39505)
- 数学方法(39013)
- 中国(26567)
- 农(26154)
- 财(25703)
- 业经(24556)
- 学(21928)
- 制(17920)
- 农业(17686)
- 贸(17623)
- 贸易(17615)
- 易(17159)
- 地方(17131)
- 务(16489)
- 财务(16444)
- 财务管理(16410)
- 理论(15810)
- 企业财务(15715)
- 产业(15481)
- 银(15264)
- 银行(15208)
- 技术(15028)
- 融(14851)
- 机构
- 大学(335386)
- 学院(332691)
- 济(136174)
- 经济(133694)
- 管理(128226)
- 理学(112868)
- 研究(112137)
- 理学院(111614)
- 管理学(109440)
- 管理学院(108838)
- 中国(82261)
- 科学(71405)
- 京(69075)
- 农(61630)
- 财(61106)
- 所(55917)
- 业大(54291)
- 研究所(51735)
- 中心(51285)
- 财经(50189)
- 农业(49046)
- 江(47348)
- 经(46064)
- 经济学(43593)
- 范(42427)
- 北京(41886)
- 师范(41795)
- 院(41188)
- 经济学院(39522)
- 财经大学(37915)
- 基金
- 项目(240042)
- 科学(190398)
- 基金(178287)
- 研究(167218)
- 家(159425)
- 国家(158179)
- 科学基金(135679)
- 社会(109959)
- 社会科(104465)
- 社会科学(104440)
- 基金项目(94115)
- 省(92628)
- 自然(89926)
- 自然科(87981)
- 自然科学(87953)
- 自然科学基金(86408)
- 划(79293)
- 教育(76965)
- 资助(71404)
- 编号(63908)
- 重点(55000)
- 部(52950)
- 发(51149)
- 创(50640)
- 成果(50161)
- 创新(47439)
- 国家社会(47371)
- 科研(47174)
- 计划(45581)
- 教育部(45368)
- 期刊
- 济(136929)
- 经济(136929)
- 研究(90151)
- 学报(61288)
- 中国(58059)
- 农(54813)
- 科学(53789)
- 财(47206)
- 管理(46706)
- 大学(46046)
- 学学(43876)
- 农业(37030)
- 教育(30914)
- 融(27240)
- 金融(27240)
- 技术(26743)
- 财经(24926)
- 经济研究(23790)
- 业经(22829)
- 经(21519)
- 业(19956)
- 问题(18729)
- 版(17514)
- 业大(16189)
- 科技(16086)
- 技术经济(15064)
- 商业(14979)
- 统计(14656)
- 贸(14183)
- 图书(14085)
共检索到464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松博 李静雯 张凯瑞 张硕
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力不足。目前,已有文献综述多从团队层面探讨领导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缺乏多层面的视角,也缺乏对数字化转型和领导之间相互影响的介绍。调适性结构理论指出,技术的使用被其嵌入的情境所影响,同时它也能塑造情境。本文基于调适性结构理论搭建文献综述框架,探讨数字化转型和领导的关系,一方面,梳理数字化转型对领导职能、领导行为、领导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阐明领导在组织、团队、个体层面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最后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领导 调适性结构理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松博 李静雯 张凯瑞 张硕
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力不足。目前,已有文献综述多从团队层面探讨领导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缺乏多层面的视角,也缺乏对数字化转型和领导之间相互影响的介绍。调适性结构理论指出,技术的使用被其嵌入的情境所影响,同时它也能塑造情境。本文基于调适性结构理论搭建文献综述框架,探讨数字化转型和领导的关系,一方面,梳理数字化转型对领导职能、领导行为、领导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阐明领导在组织、团队、个体层面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最后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领导 调适性结构理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许滨鸿 姜奇平 刘宇洋 端利涛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以161家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以96家非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了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7个要素推动组织韧性形成的路径机制,并对此进行了验证性案例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可归纳为被动防御型和主动成长型两类。其中,创新能力和股权集中作为高组织韧性形成组态中的核心条件发挥普适性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当企业处于技术瓶颈期时,人力资本可替代高技术水平和偿债能力,在高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兵 李天旭 丁西林
文章基于角色理论视角,借助手工整理的2010-2020年上市公司高管履历数据,分析了高层管理团队数字知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两者的边界条件。研究表明,数字知识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行为整合框架下,CEO职业背景、CEO-TMT交互和CEO权力均正向调节两者的关系。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上述关系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团队断裂带的存在会阻碍团队成员的信息交流,从而抑制高层管理团队数字知识的转化;基于知识基础观发现,企业层面的技术吸收能力能够促进团队数字知识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数字变革下高层管理团队理解和履行自身角色和职能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角色理论 数字知识 数字化转型 行为整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峦 凌宇鹏 张吉昌 鲁竞夫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韧性形成并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以广东省、江苏省等地区的339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数字化转型分别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双元创新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地,企业通过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分别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从双元创新视角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作用机制,验证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韧性的关系,也为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通过双元创新来提升企业韧性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双元创新 企业韧性 竞争优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庆君 莫立颖
以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具有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银行行为的重塑,包括调整分支机构数量、高管占比和高学历员工占比等。这三种机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银行行为的调整会放大数字化转型对负债结构调整的正向影响。同时,数字化转型对银行负债端结构调整的正向影响具有异质性,因银行类型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而异。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银行行为 负债结构调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永跃 余莉花
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拥有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敏捷员工队伍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基于认知—情感个性系统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数字化领导力对员工敏捷性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针对制造企业,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得到570份有效调研数据,采用SPSS和Amos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领导力正向影响员工敏捷性;数字自我效能感与和谐式工作激情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数字化领导力与员工敏捷性、数字自我效能感、和谐式工作激情之间,变革开放性发挥积极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云乐鑫 董晓语 徐海卿 范雅楠
在动荡且不确定的乌卡环境中,组织韧性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景芝酒业为例,剖析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韧性,从而有效应对危机。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危机事件的预备、应对和恢复阶段,提高组织韧性的核心在于预期、防御和适应。为了充分发挥组织韧性,企业需要利用数字动态能力,通过数据收集、利用和整合在逆境中激发其内在潜力并发现机会,从而应对危机。
关键词:
组织韧性 数字化转型 扎根理论 景芝酒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雷光勇 买瑞东 左静静
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数字化转型,但数字化转型对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尚需探索。文章选取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价同步性角度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确实可以降低股价同步性,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且该效应主要作用于成熟期企业,其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分析师关注与股票流动性。进一步探究表明,在规模较大、位于东部地区及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其影响主要是基于技术运用层面产生的效应。本文结果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在资本市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为从资本市场角度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胜 阮靖恩 陈秀英
目前,企业高管团队呈现出由子团体聚类形成的断裂带不断增强的趋势。高管团队断裂带的增强可以改善企业发展状态和提高管理层决策水平,比如通过提高风险偏好和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通过强化知识溢出和集体主义倾向来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从而促使企业将更多的资源要素投入数字化转型项目。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表明:高管团队断裂带增强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提高,其中存在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条路径;高管团队断裂带增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成熟期企业、非国有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较完善企业中显著,但在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国有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较落后企业中不显著。应适度增强企业高管团队断裂带,有效激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增强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作用和普惠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继亮
笔者利用2001年~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尼尔森—菲尔普斯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的相互影响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技术进步的源泉来自产业转型和人力资本,产业转型和人力资本都对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推进中国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和人力资本积累,还需要大力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范立夫 赵善学 张永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信贷作为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手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涉及信贷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必须通过信贷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厘清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采用基于滞后增广向量自回归(LA-VAR)模型和Bootstrap的异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探讨中国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结构与银行分行业信贷资源投放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发展存在异质性,部分行业的发展受信贷投入的影响,部分行业的发展则影响着信贷资源的投放,导致巨额信贷资金存量被"锁定"于这些行业。最后,在结论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贷结构 产业结构 相互影响 异质面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红星 韩锡斌 王兴辉
教师持续使用技术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理清其影响因素能更好促进技术的创新扩散。考虑到技术支持的混合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途径,以高职教师的个体采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职教师持续使用混合教学影响模型,构建了经过信效度检验的影响因素测量量表,并采集了4所高职院校的683个有效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教师持续使用混合教学的内部调节、整合调节、认同调节及摄入调节等四种机制。结果表明:感知有趣对持续使用意向及行为存在正向作用;感知形象通过感知有用和满意度(使用后)的中介作用对持续使用意向及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有用和满意度(使用后)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及行为;主观规范通过遵从机制、内化机制和同化机制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及行为。该研究验证了自我决定理论在高职院校混合教学改革情境下的适用性,可为深化高职教师混合教学改革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刻影响着企业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的变革,致使企业员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深入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对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对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对就业规模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力就业规模;对就业结构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型、服务型、高技能、中等技能员工存在就业创造效应,而对生产型、低技能员工则存在就业替代效应。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融资约束、提高生产率及扩大经营范围作用路径影响企业劳动力就业。第三,不同所有制、生命周期、科技属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更为明显。第四,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具有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加深,劳动力就业的优化作用不断增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昊杨 刘洪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廓清影响数字化转型的内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意义构建理论,提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具体考察了数字变革型领导力影响员工数字化转型开放性的作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通过对247名来自企业员工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变革型领导力对员工数字化转型开放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惰性在数字变革型领导力与员工数字化转型开放性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变革自我效能感则在这一过程机制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