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0)
- 2023(15956)
- 2022(12967)
- 2021(11941)
- 2020(9664)
- 2019(21700)
- 2018(21733)
- 2017(41882)
- 2016(22607)
- 2015(25204)
- 2014(24658)
- 2013(23936)
- 2012(21566)
- 2011(19336)
- 2010(19065)
- 2009(17330)
- 2008(16751)
- 2007(14761)
- 2006(12898)
- 2005(11238)
- 学科
- 济(90493)
- 经济(90402)
- 管理(69012)
- 业(67588)
- 企(57352)
- 企业(57352)
- 方法(38817)
- 数学(32996)
- 数学方法(32649)
- 中国(26870)
- 农(24745)
- 业经(24673)
- 财(22617)
- 技术(19927)
- 地方(18530)
- 学(18203)
- 农业(17050)
- 制(16171)
- 理论(16013)
- 贸(14760)
- 贸易(14749)
- 银(14719)
- 银行(14678)
- 产业(14616)
- 务(14608)
- 财务(14539)
- 财务管理(14520)
- 易(14292)
- 融(14115)
- 金融(14114)
- 机构
- 大学(313550)
- 学院(311908)
- 管理(127999)
- 济(124851)
- 经济(122251)
- 理学(111479)
- 理学院(110322)
- 管理学(108544)
- 管理学院(107975)
- 研究(101412)
- 中国(74738)
- 京(66050)
- 科学(62188)
- 财(56365)
- 所(48884)
- 农(46120)
- 财经(45703)
- 中心(45656)
- 业大(45136)
- 研究所(44768)
- 江(44672)
- 经(41681)
- 北京(41395)
- 范(41380)
- 师范(41028)
- 经济学(37924)
- 院(37337)
- 州(36644)
- 农业(35801)
- 经济学院(34300)
- 基金
- 项目(219375)
- 科学(174386)
- 研究(163326)
- 基金(159715)
- 家(138226)
- 国家(137059)
- 科学基金(119456)
- 社会(104703)
- 社会科(99270)
- 社会科学(99247)
- 省(86062)
- 基金项目(85022)
- 自然(76014)
- 自然科(74301)
- 自然科学(74287)
- 教育(74260)
- 自然科学基金(72982)
- 划(71626)
- 编号(66348)
- 资助(63512)
- 成果(53318)
- 创(49620)
- 重点(48543)
- 部(47698)
- 发(46846)
- 创新(45546)
- 课题(45238)
- 国家社会(43478)
- 项目编号(41503)
- 教育部(41482)
- 期刊
- 济(133181)
- 经济(133181)
- 研究(92027)
- 中国(58911)
- 管理(47985)
- 学报(47522)
- 科学(44367)
- 农(42179)
- 财(41712)
- 教育(37658)
- 大学(36496)
- 学学(33956)
- 农业(29523)
- 技术(27370)
- 融(26510)
- 金融(26510)
- 业经(22747)
- 财经(21978)
- 经济研究(21944)
- 经(18784)
- 图书(18706)
- 问题(17256)
- 科技(17002)
- 业(15671)
- 技术经济(15668)
- 理论(15153)
- 现代(14516)
- 商业(14086)
- 实践(13895)
- 践(13895)
共检索到447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要家 王钰 唐春晖
如何充分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实现高质量创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无形资本是影响数字化转型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揭示数字化转型创新潜能释放的内在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数字化无形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解释了数字化无形资本促进创新的内在机理。基于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发现:数字化无形资本具有创新催化剂效应,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无形资本的协调匹配能显著倍增数字经济创新产出;数字化无形资本的创新催化剂效应主要是通过创新效率提升和创新扩散促进两种机制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及数据分析技术、高端人才资本对数字经济创新产出的催化剂效应更为显著;数字化无形资本会强化领先企业的创新优势而产生极化效应,企业间数字化无形资本鸿沟的拉大会阻碍社会整体的创新。据此,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大化释放数字经济促进创新潜能,应重视企业数字化无形资本的积累,形成激励数字化无形资本积累和驱动创新的系统制度,并消除企业间数字化无形资本鸿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敬 陈良华 叶涛
基于文本分析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程度,并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政府环境关注度和组织冗余资源强化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得益于降低绿色代理成本和提升绿色投资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燕
本文基于战略一致性理论和战略资源观,利用2011~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别考察并购战略、差异化战略的资源配置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匹配情况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企业的战略定位与资源匹配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呈正向关系,这种关系会受到企业并购战略或差异化战略的资源配置偏离行业程度的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但在高并购商誉和高战略差异度的战略资源配置情境中呈现出遮掩效应;另外,高融资约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都会明显抑制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怀超 刘柏君 梁晨 何智敏
基于258份有效样本,运用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水平、数字化应用范围)、失败学习(个体失败学习、组织失败学习)、制度资本(正式制度资本、非正式制度资本)与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首先,单个因素不构成企业高/非高数字化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是高数字化技术水平在产生企业高数字化创新过程中发挥普适性作用;其次,产生企业高数字化创新的组态有5个,其中存在两组二阶等价组态,第一组二阶等价组态由3个组态构成,均以高数字化技术水平和高个体失败学习为核心条件,并分别以高数字化应用范围和高组织失败学习、高数字化应用范围和高制度资本、高数字化应用范围和非高制度资本为边缘条件;第二组二阶等价组态由2个组态构成,均以高组织失败学习和高非正式制度资本为核心条件,并分别以高数字化技术水平、高个体失败学习和高正式制度资本,以及高数字化转型和高正式制度资本为边缘条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据成为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新呈现高效率可叠加特征,创新方式更加多元,创新边界日益模糊。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也对市场结构和市场集中度产生了影响。基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创新变化和市场变化,创新政策要从创新要素、创新储备、创新环境、创新鸿沟四个方向重点调整,激发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活力。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创新 创新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昕 伍婉萱 邵俊岗
文章利用爬虫技术挖掘了2846家A股制造业企业2016—2020年的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基于智力资本的实现机制。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从智力资本视域看,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从而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而关系资本带来的认知偏差、短视行为等会负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桂军 李成明 张辉
技术创新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值得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拓展了异质性企业技术选择模型,通过数理分析揭示产业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机器学习和文本量化构建起中国传统产业上市公司的数字化指数,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实证考察。研究发现:第一,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地促进企业创新,且以提高研发资金供给效率和使用效率为主要路径;第二,对于数字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的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产业数字化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效应;第三,产业数字化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不仅激发了国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出口质量,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不仅有效补充了产业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而且为数字经济通过与实体经济融合进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艳霞 陈乐 周昕格
以我国2009—202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数量、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发挥信息的传递效应和资源效应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信息透明度较低、位于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能够提升企业未来财务绩效。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从信息的传递效应和资源效应视角识别了数字化转型的绿色价值,而且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矿伟 俞立平 张宏如 苏光耀
以数字技术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引发产业变革,而高技术产业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数字化转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数字化转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综合采用面板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及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创新产出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从区域看,数字化转型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在东、西部地区比较显著;当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时其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随着创新产出的提高逐渐变小;当研发资本较低时数字化转型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产出具有稳定的正向互动关系,就长期来看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文建议因地制宜制定数字化发展策略,推动数字化转型区域协调发展;注重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化转型对创新产出的驱动作用;加大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以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云
数字化转型是流通业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消费升级、流通业创新能力三变量关系模型,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论显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居民消费规模、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带动流通业创新能力上涨;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存在区域异质性,但消费升级的中介作用只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树立对标行业和转型示范企业,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流通业深度融合;二是以消费升级为导向培育流通业发展动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建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流通业深度融合,实现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流通业生产效率。本文在空间经济学视角下分析技术创新溢出对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并研究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实证检验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溢出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技术创新溢出的路径中人才溢出推动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效应高于产业溢出,而产业溢出推动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的间接效应则高于人才溢出。因此,流通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溢出的驱动作用,发挥本地区人才优势,同时积极招商引资,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丽
文章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影响。实证分析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创新程度。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强化了创新资源投入,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了研发支出,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创新产出。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创新 融资约束 研发支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彤梅 李倩云 张玥 张克勇 戈童言
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5—2020年国家级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化转型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从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和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两方面探析二者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正向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进一步地,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呈倒U型;数字化转型与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创新绩效前因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为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绩效,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霞 张达
本文就数字化转型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其中,以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为因变量,数字化转型为自变量,企业规模、企业产权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资产负债率、创新氛围、政府支持为控制变量,通过多重共线性分析、回归分析、异质性检验和稳健性分析,验证了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不同行业类型的工业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不同,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存在线性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影响,呈倒U型;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影响,呈U型。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分别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与政策,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凯云 王庆金 石仁波
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力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能够反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是否要转”和“是否能转”两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战略构型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将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力水平划分二维四象限组合,探究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生长效应、同化效应、利用效应)的异质性影响,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匹配一致情景下,高路径依赖战略—高组织韧性能力一致性水平越高,企业技术创新生长效应和同化效应越强(vs低路径依赖战略—低组织韧性能力),而利用效应水平则相反;在匹配不一致情景下,低路径依赖战略和高组织韧性能力组合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生长效应、同化效应及利用效应(vs高路径依赖战略—低组织韧性能力)。此外,高水平政策支持能够显著调节路径依赖战略、组织韧性能力匹配一致情景和匹配不一致情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对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提升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