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4)
2023(14090)
2022(11117)
2021(10040)
2020(8299)
2019(18808)
2018(18318)
2017(36123)
2016(19458)
2015(21840)
2014(21428)
2013(20679)
2012(18426)
2011(16135)
2010(15667)
2009(14124)
2008(13653)
2007(11638)
2006(9997)
2005(8696)
作者
(51990)
(43628)
(43270)
(41314)
(27781)
(20830)
(19883)
(16879)
(16638)
(15057)
(14885)
(14606)
(13596)
(13535)
(13387)
(13255)
(12982)
(12799)
(12626)
(12554)
(10640)
(10502)
(10280)
(9915)
(9845)
(9843)
(9480)
(9319)
(8618)
(8477)
学科
(87086)
经济(87006)
(61651)
管理(59604)
(51383)
企业(51383)
方法(45419)
数学(41592)
数学方法(41205)
(25367)
(22431)
业经(21525)
中国(21309)
(18575)
财务(18533)
财务管理(18498)
企业财务(17842)
农业(15518)
(14792)
地方(14268)
(13736)
贸易(13730)
(13372)
产业(13198)
技术(12202)
(12011)
(12006)
金融(12005)
(11711)
银行(11684)
机构
大学(270126)
学院(269615)
(116455)
经济(114587)
管理(111446)
理学(98233)
理学院(97336)
管理学(95807)
管理学院(95296)
研究(81103)
中国(62534)
(53789)
(53525)
科学(46590)
财经(44327)
(40846)
(40470)
中心(39077)
业大(38784)
(37644)
经济学(37559)
(37304)
经济学院(34314)
研究所(34181)
财经大学(33661)
北京(32336)
(31938)
农业(31710)
师范(31581)
商学(30848)
基金
项目(191310)
科学(154355)
基金(144189)
研究(138910)
(124854)
国家(123881)
科学基金(109680)
社会(93239)
社会科(88841)
社会科学(88819)
基金项目(76118)
(72900)
自然(70494)
自然科(68996)
自然科学(68985)
自然科学基金(67838)
教育(64712)
(61407)
资助(58499)
编号(54577)
(43422)
重点(42501)
成果(42348)
(40566)
国家社会(40392)
(40033)
教育部(38441)
创新(37941)
人文(37623)
科研(37074)
期刊
(112410)
经济(112410)
研究(72156)
(43439)
中国(43214)
管理(40312)
学报(38462)
科学(36057)
(35608)
大学(30883)
学学(29289)
(24887)
金融(24887)
农业(24563)
技术(23997)
教育(22434)
财经(22118)
经济研究(19228)
(18838)
业经(18627)
问题(15518)
统计(14177)
(13890)
技术经济(13501)
(13057)
财会(12982)
理论(12606)
商业(12258)
(12112)
(11850)
共检索到372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博文  霍晓彤  冯海燕  
数字化转型是把握时代方向赋能企业战略转型与变革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经济迭代更新的背景下,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外部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内部冗余资源和管理者能力会强化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得益于企业创新能力与专业化分工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样本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最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能够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本文助推了全要素生产率动因及数字经济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机制和企业性质差异的理解,为更好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佳   王佳瑞   郭俊汝  
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商帮文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性分析表明,在法律制度环境和信任环境较差的地区,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文章为评估商帮文化的影响作用提供了理论分析和证据支撑,也为探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路径提供了一种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刘超   任芳容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能源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年报文本识别方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不同能源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果具有较强的非对称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刘超   任芳容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能源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年报文本识别方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不同能源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果具有较强的非对称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力伟   吴传清  
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OLS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维度识别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考察“市场—政府”外部因素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上、中游企业的影响效果相对显著,对下游企业的影响效果相对有限。(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绿色治理、扩展企业海外经营以及增加职工薪酬,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在“市场—政府”外部因素促进下,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果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加强数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玉凤  丁友强  陈晓燕  
本文基于中国省域数据及A股上市公司2006-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低碳规制工具对不同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低碳规制工具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高碳行业对低碳规制工具的敏感性较强,碳税的影响比碳补贴和碳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二,低碳规制工具的影响呈阶段性特征,在行业从高碳阶段转向低碳阶段过程中,碳税、碳投资及碳补贴依次表现出正向作用,碳投资和碳补贴在碳低位的影响更持久。第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随着碳减排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充分发挥低碳规制工具差异性效力要选择合适的工具组合策略,有助于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靠近并跨越拐点,是有效控制碳排放达峰的重要实现路径。构建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益与绿色效率双赢的低碳规制框架,应实施有重点、分阶段、差别化的低碳规制工具组合政策,对高碳行业进行重点调控,并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实施差别化调控,根据碳排放所处水平实施分阶段调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建威   王绒绒   闫新创  
近年来,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后果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就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及二者作用机制的探讨却十分匮乏。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出成果,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作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在控制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会弱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同时,在非国有、相对清洁型企业中,社会责任履行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管理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飞   李月  
本文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作用机制,又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其次,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以及降低内部管控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间接效应赋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果在服务业、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竞争性行业、大规模企业和新兴企业中更加明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飞   李月  
本文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作用机制,又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其次,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以及降低内部管控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间接效应赋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果在服务业、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竞争性行业、大规模企业和新兴企业中更加明显。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巫景飞   王泽昊   倪中新  
数字化已成为当下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但数字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尚存争议。基于上市公司及其一级控股子公司与数字化相关的无形资产投入、专利、软件著作权数量和年报词频等数据,构建包含投入、成果、关注度三维度的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字化水平。然后,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数字化水平波动上升,呈现国有企业快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快于其他行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大客户依赖以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等四项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非国有性质、强竞争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世平  李毅婷  韦庄禹  
土地资源配置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密切。本文利用2003-2020年全国296个城市的土地出让数据和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依存关系,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2)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小企业的影响较大;(3)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市场化水平或企业研发创新强度更高时,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会更强。基于此,要提升引进企业质量,重点引进“专、精、特、新”的高效率企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土地出让市场化进程;完善多方合作的城市土地管理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炳洪   李秉祥   张涛  
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新的发展动能,但能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至今尚无明确的论断。以2015~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数据挖掘的方法度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且这一效应在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明显。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与降低代理成本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因此,企业应积极运用新兴数字技术打造多元协调的治理平台,营造开放共享的公司治理环境;政府应加快出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扶持政策,对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强化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学博  
本文以2013—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经营风险显著负相关,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在运用一系列敏感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信息透明度和企业创新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中介渠道。研究还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负向作用更强;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环境越好,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负向影响越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和  黄依婷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直接资源补充和间接信号传递的角度剖析企业如何利用政府创新补贴进行数字化转型,实证检验融资约束、研发投入及创新产出对政府创新补贴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不同所有制企业与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利用政府创新补贴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差异。研究表明:第一,政府创新补贴显著激励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经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研发投入与提升创新产出在政府创新补贴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具有正向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第三,政府创新补贴对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作用更大。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机制,推出差别化的创新补贴政策,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激励其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