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2)
- 2023(8129)
- 2022(5792)
- 2021(4756)
- 2020(3500)
- 2019(7737)
- 2018(7769)
- 2017(15545)
- 2016(8352)
- 2015(9234)
- 2014(9374)
- 2013(8940)
- 2012(8205)
- 2011(7119)
- 2010(6937)
- 2009(6082)
- 2008(5708)
- 2007(5214)
- 2006(4784)
- 2005(4657)
- 学科
- 济(44858)
- 经济(44828)
- 管理(21143)
- 业(20453)
- 方法(15573)
- 中国(14680)
- 数学(14296)
- 数学方法(14234)
- 企(14163)
- 企业(14163)
- 业经(13208)
- 农(12589)
- 贸(12422)
- 贸易(12418)
- 易(12233)
- 出(11277)
- 地方(10238)
- 产业(10219)
- 财(9840)
- 农业(8972)
- 信息(8874)
- 总论(8593)
- 信息产业(8534)
- 口(8143)
- 出口(8130)
- 出口贸易(8130)
- 发(7669)
- 环境(6754)
- 银(6690)
- 银行(6678)
- 机构
- 大学(116558)
- 学院(116457)
- 济(56806)
- 经济(55982)
- 管理(42318)
- 研究(41639)
- 理学(36184)
- 理学院(35831)
- 管理学(35266)
- 管理学院(35050)
- 中国(31899)
- 财(25387)
- 京(24068)
- 科学(23010)
- 经济学(20294)
- 财经(20110)
- 所(19952)
- 中心(18753)
- 经济学院(18647)
- 经(18454)
- 农(18108)
- 研究所(18036)
- 江(17890)
- 院(15593)
- 业大(15288)
- 财经大学(14856)
- 范(14805)
- 北京(14685)
- 师范(14640)
- 农业(13935)
- 基金
- 项目(79495)
- 科学(63666)
- 研究(59474)
- 基金(59278)
- 家(51486)
- 国家(51118)
- 科学基金(44096)
- 社会(41830)
- 社会科(39942)
- 社会科学(39935)
- 省(30089)
- 基金项目(29994)
- 教育(25828)
- 自然(25165)
- 自然科(24615)
- 自然科学(24612)
- 划(24517)
- 自然科学基金(24182)
- 资助(23395)
- 编号(22975)
- 国家社会(19236)
- 发(18913)
- 成果(18487)
- 重点(18157)
- 部(17655)
- 创(16183)
- 发展(15950)
- 展(15745)
- 课题(15593)
- 教育部(15494)
共检索到179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翔 马皓巍
本文将数字化转型引入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基于一般均衡的理论推导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机制上,会因数字化转型方向不同,致使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本文进一步采用文本挖掘方法获取企业微观层面相关数据并结合宏观指标,在科学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基础上,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从整体层面看,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推动企业出口动能从价格竞争成功转向非价格竞争,反而会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换言之,数字化转型推动的出口增长主要依托强化价格竞争机制得以实现。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侧重于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和消费层面,基于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为主的数字化转型尚未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结构性失衡”是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的关键,因此,依托数字化转型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而且需注重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不仅有助于客观认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实际影响,而且对于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在推动出口增长的同时避免落入可能的“低加成率陷阱”,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啟仁 黄建忠
本文采用"净收入"控制不可观测的生产率进而估计企业"可变加成率",并分析我国高出口密度企业"低加成率陷阱"形成的原因。通过采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分析表明高出口密度企业的加成率显著低于内销企业,其形成的机制在于:大量企业涌入出口市场竞相压价带来了过大的"竞争效应",但是,国内市场分割和补贴等政策扭曲又使得"选择效应"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导致出口市场的"竞争效应"大于"选择效应",这就造成了出口企业的平均价格和生产率均较低,出口密度越高的企业加成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出口中学习效应"发现,企业出口后的生产率并没有显著提升,高出口倾向企业对出口的依赖反而使其逐步陷入了"低加成率陷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先海 诸竹君 宋学印
本文基于扩展的M-O模型,提出了出口企业阶段性"低加成率陷阱"现象。通过引入产品质量,对这一现象的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认为,企业低加成率出口正是较低生产率水平下"最优出口产品质量选择"所带来的一种阶段性现象,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交易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企业普遍处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出口企业加成率关于生产率的"U型"曲线的门槛值约为6.93,约25%的企业已经跨越了"低加成率陷阱"区间;东部企业面临的"质量升级效应"更强烈,"质量升级"意愿较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多处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负向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白东北
文章以出口低加成率为问题导向,采用微观匹配数据在MO模型基础上引入贸易上游度因素,探讨了贸易上游度与出口企业低加成率陷阱跨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进口上游度还是出口上游度,都对企业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通过企业到八大港口的距离工具变量,解决联立方程内生性问题;采用二元选择模型,规避企业自选择效应;贸易上游度依然稳健地提升企业出口加成率。此外,贸易上游度对企业出口加成率的提升作用,存在生产率异质性、贸易方式异质性和所有制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贸易上游度通过进口中间产品种类和国内中间产品种类,推进出口低加成率陷阱跨越。本文从贸易理论层面深度挖掘出口低加成率陷阱跨越路径,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探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猛 赵永亮
基于Helpman的理论框架,引入异质性进入成本来替代同质固定进入成本假定,将扩展的M-O模型嵌入其中,构建出口追随者加成率模型。通过Blinder-Oaxaca样本选择法对"先驱者-跟随者"样本进行准自然实验,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在"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跟随出口企业没有加成率优势;超出"低加成率陷阱"区间,跟随出口企业拥有加成率优势。异质性检验表明:"低加成率陷阱"区间,单一产品的出口跟随者更有加成率优势;超出"低加成率陷阱"阈值,多产品的出口跟随者更具有加成率优势;相较于IM内延边际扩张型出口跟随者,EM外延边际扩张型的出口跟随者更具有加成率优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川川
利用出口扩张引致的就业需求冲击和采用工具变量方法,本文从经验上分析了非农就业增长对个体教育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引致的就业增长导致适龄入学人口进入高中和大学的概率显著下降。非农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导致16-18岁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和19-21岁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的概率分别下降0.17%和0.26%。给定其他条件不变,这意味着1990-2005年间由出口扩张引致的就业增长使高中和大学入学率分别减少了5.4和8.6个百分点。分性别和城乡的考察显示:相对于女性,男性进入高中和大学的概率有更大幅度的下降;农村青年进入高中和大学学习的概率都随着就业增长出现了显著下降,城镇...
关键词:
出口扩张 就业增长 教育投资决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项松林 刘昌龙
数字化投入如何影响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现有研究还持开放态度。文章首先以1995-2018年TiVA数据库与CEPII BACI数据库为基础,分别测算了中国数字化投入水平与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然后使用PPML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化投入水平越高,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越小、扩展边际越高;接着以2000-2014年WIOD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数字化投入有利于扩展边际增长、不利于集约边际提高的经济效果确实存在,且这一结论在分贸易伙伴收入等级差异的所有子样本中都成立。
关键词:
数字化投入 出口增长 二元边际 PPML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全胜
“越发展越贫穷”,这一源于发展的理论命题,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性质的新假定,对如何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进行了理论和经验分析,认为在要素流动的条件下,一国通过要素的培育和提升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
关键词:
贫困化增长 陷阱 要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易先忠 庞润光
政府如何适时调整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中等收入国家改革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19502011年两类国家的经验研究发现:(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成功实现了主要增长动力由要素投入向要素使用效率的转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形成了对要素投入增长路径的依赖。(2)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以要素投入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发展阶段,政府干预通过引导资源配置、促进要素积累的途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该效应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逐渐减弱;而在以要素使用效率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更高发展阶段,政府干预则会抑制要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昌兵
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为此政府扩大了公共支出形成了"福利赶超";"福利赶超"使得政府支出超出了政府收入,政府减少了对企业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此减弱,经济增长落入了"增长陷阱"。这一理论逻辑得到本文构建的数理模型的证实。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国已出现"福利赶超"的迹象,为了避免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我们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压缩行政性开支及合理使用公共财政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徐强
分区计算对比其他国家的出口相对绩效指数表明,2003年后,中国不同区域指数值走向差异明显,低收入区绩效指数振荡攀升至历史高位。在基于收入水平的要素成本率指标和出口相对业绩、出口发展指数指标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其计量参数表明,只有高收入区省份从2007年始,上年收入水平才对当年出口增长发生具统计显著性负弹性影响。预计未来中国出口增速会下降,但并不会发生增长逆转。高收入区出口转型升级、中低收入区充分发挥成本优势、加强高中低收入区经济联系,有助于强化中国货物出口增长可持续性,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勇 王慧炯 古明明
针对很多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种状况,本文将教育与发展的经典研究和中国当前可能面临"中等化收入陷阱"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指出缺乏与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对应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储备是很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本文进一步将理论分析用于中国发展实践,指出我国经济转型的实质是由投资拉动转向人力资本拉动,而这种经济转型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公共投入,进而实现教育公平。同时,转向重视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久 张朝帅
文章基于多目的国、多产品异质性贸易理论模型,利用2001~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规模和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出口规模扩张,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就影响机制而言,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出口产品和出口目的国多样性带动企业出口规模的提升,同时能够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私企、外企、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规模和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国企、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且相对于出口到发达国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规模和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明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碧波
中国经济中存在着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现象。从宏观总量的角度看,消费需求较投资需求具有更高的就业提高作用,且长期最终消费支出的就业弹性要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这种现象主要源于经济增长方式对投资需求的依赖。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缺陷在于经济增长依赖投资需求,但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却大于投资需求。正是这种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陷阱,导致经济需求无法持续提供就业需求,从而在长期形成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局面。为改变这种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增长方式,从政策层面来看,应该考虑的是采用更高工资水平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形成新的就业需求。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在短期内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 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欢 徐康宁
本文选取1985~2014年数据,利用VAR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这三个指标的动态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探究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和程度强弱。实证结果得出:收入差距会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速提高,但长期不利于经济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是经济滞涨和潜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而消费需求旺盛能持续稳定地带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其水平主要由经济发达程度和基尼系数大小共同决定。我国自中等收入阶段以来的发展情况符合国际上成功跨越"陷阱"国家的基本趋势,即消费率在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阶段之间呈现出U型消费拐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即政策应侧重于调结构和以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