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8)
2023(8475)
2022(6076)
2021(5091)
2020(3891)
2019(8470)
2018(8599)
2017(16903)
2016(9049)
2015(10272)
2014(10322)
2013(9818)
2012(8821)
2011(7810)
2010(7572)
2009(7133)
2008(6972)
2007(6243)
2006(5745)
2005(5419)
作者
(25900)
(21676)
(21457)
(20581)
(13744)
(10160)
(10035)
(8404)
(8247)
(7723)
(7246)
(7127)
(6960)
(6874)
(6628)
(6567)
(6447)
(6283)
(6263)
(6233)
(5474)
(5161)
(5145)
(4949)
(4916)
(4827)
(4769)
(4676)
(4261)
(4209)
学科
(44325)
经济(44286)
管理(27808)
(26502)
(21849)
企业(21849)
方法(16205)
业经(14776)
中国(14199)
数学(13945)
数学方法(13831)
(13031)
贸易(13029)
(12797)
(12477)
(11797)
信息(11304)
(11154)
产业(10892)
总论(9419)
信息产业(9348)
地方(8410)
(8072)
出口(8063)
出口贸易(8063)
农业(7906)
(7603)
(7279)
银行(7267)
(7255)
机构
大学(132981)
学院(130812)
(56246)
经济(55211)
管理(51265)
理学(44035)
研究(43715)
理学院(43570)
管理学(42785)
管理学院(42539)
中国(33984)
(27600)
(26739)
科学(25348)
财经(21320)
(20903)
中心(20523)
(19756)
(19607)
(19477)
研究所(18902)
经济学(18572)
业大(17632)
(17310)
师范(17140)
经济学院(16932)
北京(16832)
(16065)
(16059)
财经大学(15794)
基金
项目(89417)
科学(71679)
基金(66866)
研究(66202)
(58039)
国家(57600)
科学基金(50253)
社会(45072)
社会科(42882)
社会科学(42874)
基金项目(34588)
(33319)
自然(30387)
自然科(29792)
自然科学(29784)
自然科学基金(29288)
教育(29084)
(27575)
编号(27015)
资助(26075)
成果(22802)
国家社会(20138)
重点(19721)
(19441)
(19193)
(18048)
项目编号(17541)
教育部(17105)
课题(17043)
创新(16939)
期刊
(59048)
经济(59048)
研究(38173)
中国(25400)
学报(21077)
(21006)
管理(18496)
(18261)
科学(17741)
大学(15857)
学学(14442)
(13139)
金融(13139)
图书(12931)
农业(12228)
教育(11983)
经济研究(10905)
财经(10629)
技术(10203)
业经(9787)
(9157)
(9118)
书馆(8997)
图书馆(8997)
问题(8548)
情报(8022)
国际(7812)
理论(7442)
实践(6794)
(6794)
共检索到199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李艳丽  
本文使用2006—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与上市公司数据,识别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强了企业出口关系的稳定性,这种正向作用是信息不对称缓解的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果仍然显著;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在企业、产品以及规模方面存在差异;外部冲击导致原有企业出口关系被破坏,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及时止损,推动企业出口关系转换,这虽然破坏了原有出口关系的稳定,但降低了企业损失,有利于企业出口长期增长。本文认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能力将数字技术嵌入其生产、销售的各环节;政府应该助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加强数字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铁瑛  刘逸群  
已有理论普遍认为,出口关系一经建立便会长期维持,但现实中出口关系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本文基于2000—2016年的长观察窗口识别了中国的不稳定出口关系,尝试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从贸易中介视角对不稳定出口关系的发生进行解释。基本事实显示,不稳定出口关系占比高、发展快、分布广、潜力大,是普遍存在且需要重视的出口现象。本文引入贸易中介拓展已有理论框架,发现贸易中介通过"出口固定成本分摊"与"信息溢出"影响企业的出口行为。基准研究表明,贸易中介提升了不稳定出口关系发生的概率,降低了其中一次性出口发生的概率。基于异质性贸易中介的研究发现,普通中间商代理固定成本分摊效应,其影响与基准结论一致,专业中间商提升了一次性出口发生的概率,刻画了信息溢出带来的"被动出口",这一结论在信息不对称或不稳定性程度不同的目的地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拓展性研究发现,贸易中介通过固定成本分摊机制会使得原有的"出口关系稳定度—生产率"排序趋于无序化,企业混同进行不稳定出口和稳定出口。本文研究意味着不稳定出口关系是中国出口广泛存在且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推进出口"稳中求进"有赖于引导和规范贸易中介行为,降低企业出口固定成本。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孔东民  魏诗琪  
本文考察信息不对称、机构持股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是否影响到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分析发现:(1)信息透明度的增加对股票收益稳定性有促进效应。(2)机构持股对收益稳定性有负的影响,即机构持股加剧了股票收益的波动。(3)在机构未持股时,信息透明对收益波动的边际影响为负;当机构持股时,信息透明的提高在边际进一步促进了价格的稳定性,这说明在机构持股时,提高信息透明对股价的稳定性作用更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雅茹   吕静   郭沛  
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重塑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助力因素。基于2007—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运用年报文本分析法,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指数,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业务结构在其中所起到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业务结构的调整变化是数字化转型影响银行经营稳定性的重要路径,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银行零售贷款占比、定期存款占比及业务多元化程度对经营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规模较大、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加显著地提升其经营稳定性。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根文  张王飞  
风险投资并购退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市场效率和公平。考虑到信息不对称的模糊抽象性,构造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信息不对称评价指标体系,以对信息不对称进行分解,使其易于认识。最后结合问卷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研究结论对并购方展开尽职调查工作、缓解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逸群   铁瑛  
本文从汇率的“事前”效应这一新视角出发,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中国出口关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出并验证了汇率变动的“事前筛选”机制,为“汇率调整之谜”提供了新的解释。本文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均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提高了新生出口关系中持续性出口的发生概率,通过“事前筛选”促进了出口稳定。进一步讨论发现,汇率升值的“事前筛选”作用主要在高生产率企业中起效,而且会阻碍新企业出口关系的建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事前筛选”虽然促进了出口稳定,但却以牺牲更多潜在出口关系的建立为代价,从而可能对出口增长潜力产生长期危害。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在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菡  张裕强  
影响银行动产抵押业务发展的核心因素,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没有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为银行提供准确的信息。而通过物联网将银行风险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和商品交易流通等进行融合,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或弱化传统动产抵押的瓶颈,推动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创新。中货公司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货物变化等信息进行动态化监测、过程化管理,为银行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增信、发展普惠金融的一种有效途径。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何志刚  刘畅  周泉  
在分析承销认证机制影响企业信用债发行定价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1—2016年发行的无担保企业债数据样本,实证研究承销认证机制对其融资成本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1)承销商声誉能够缓解信用债的信息不对称,且承销商声誉越高,其降低融资成本效应越强;(2)承销商类型具有一定的认证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3)承销方式认证作用较好,簿记建档和公开招标两种市场化承销方式均能显著降低企业债融资成本。这些结论证实了包含承销商声誉、承销商类型及承销方式在内的承销认证机制具有一定的缓解信息不对称效应,同时,本文依据国内债券市场现状,提出进一步提升承销认证机制效果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必良  吴忠培  王玉蓉  
一、企业战略联盟:形成 动因及稳定性问题 一般说来,企业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了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股权、协议(或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多为自发的、非强制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着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1998)认为,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继国   许玉兰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银行业带来重要机遇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论文从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两个方面考察商业银行稳定性,基于2010-2021年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稳定性;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来提升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进而促进银行稳定性;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提升作用更明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盛丹  王永进  
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出口退税政策。由于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性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优质产品的供给得不到足够的激励。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可以通过企业的出口绩效来甄别企业的类型,并利用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进行奖励和惩罚,从而有效揭示企业的成本类型。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如下:(1)最优出口退税政策应该因行业和产品而异,对于高新技术行业和高品质产品,应该加强出口退税力度,而对于低技术行业和低品质产品,应该对其出口征税;(2)在执行出口退税政策时,还应考虑出口目的地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则出口退税的门槛值越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屠庆忠  郭辉明  
在出口退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两类委托代理关系:税务机关与外贸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中央政府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不对称信息现象的存在使得出口退税管理难以达到优化状态。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出口退税管理的行为主体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可以找到均衡条件下影响代理人最优努力水平的各项因素,从激励约束机制设计角度探讨如何改进现行出口退税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叶迪  朱林可  
本文通过质量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市场主体行为框架,廓清微观企业的出口行为逻辑,理论阐述国家质量声誉如何作为要素禀赋影响贸易结构,并对跨国贸易数据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声誉禀赋显著影响出口产品结构;与传统禀赋相比,声誉禀赋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程度在经济意义上同样显著;国家质量声誉对垂直差异化程度高、水平差异化程度低的产品在出口结构上影响更大,如果出口目的国GDP及人均GDP更高或者出口距离更近,影响程度也会更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新生  谭有超  程昱  
文章选取沪深两市2005-2009年953家公司共4 765个样本,在控制了内生性后研究发现:从全样本看,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前瞻性信息与信息不对称显著正相关,即由于受到管理者主观上故意虚假陈述和客观上预测误差的影响,前瞻性信息质量较低,并没有起到缓解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作用;然而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由于虚假陈述动机受到一定抑制,前瞻性信息与信息不对称显著负相关;当公司处于生命周期成熟期时,前瞻性信息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在成长期,前瞻性信息与信息不对称显著正相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贺歌   郭继文  
“柠檬市场”困境是跨境电商发挥稳外贸作用的重要阻碍,质量认证作为一种有效的声誉机制,有望通过传递质量信号来缓解信息不对称。本文利用全球最大的移动跨境电商平台——Wish的产品认证政策和详细的产品-周度层面数据,通过时间断点设计研究了产品层面的认证机制对跨境电商市场交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质量认证具有显著的声誉效应,产品被认证后,销量平均增加了10.5%,价格平均提高了3.0%。机制分析显示,上述声誉效应主要是由于认证所带来的质量信号削弱了产品的质量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了厂商的定价自信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拓展分析发现,首先,认证效应不具有完全的对称性,失去认证会使得产品价格下降,但并不会显著影响产品销量;其次,认证可能会提高消费者的质量预期,使得评分下降约0.7个百分点;最后,认证不会对同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溢出效应,但会使得同行业非认证产品的销量下降,从而提高了高质量产品的市场集中度。本文启示政府应引导跨境电商平台设立公平合理的质量认证标准,合理使用认证机制以突破“柠檬市场”困境,助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