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91)
- 2023(23070)
- 2022(19296)
- 2021(17721)
- 2020(15047)
- 2019(34171)
- 2018(34024)
- 2017(65396)
- 2016(35940)
- 2015(40459)
- 2014(40433)
- 2013(39923)
- 2012(36970)
- 2011(33408)
- 2010(33540)
- 2009(31205)
- 2008(31039)
- 2007(28085)
- 2006(24721)
- 2005(21892)
- 学科
- 济(144903)
- 经济(144727)
- 业(100920)
- 管理(99801)
- 企(78604)
- 企业(78604)
- 方法(65173)
- 数学(56498)
- 数学方法(55690)
- 农(51999)
- 中国(38254)
- 财(37265)
- 业经(36204)
- 学(34799)
- 农业(34369)
- 制(28108)
- 地方(27955)
- 贸(26876)
- 贸易(26866)
- 易(26126)
- 理论(23769)
- 银(23641)
- 银行(23541)
- 务(23496)
- 财务(23402)
- 财务管理(23345)
- 行(22378)
- 融(22223)
- 金融(22218)
- 企业财务(22151)
- 机构
- 大学(523740)
- 学院(522011)
- 济(201971)
- 经济(197490)
- 管理(196542)
- 研究(179379)
- 理学(170157)
- 理学院(168154)
- 管理学(164524)
- 管理学院(163609)
- 中国(134699)
- 科学(117905)
- 京(112207)
- 农(109752)
- 所(93962)
- 财(92347)
- 业大(88628)
- 农业(86136)
- 研究所(86127)
- 中心(82708)
- 江(78843)
- 财经(74151)
- 北京(70317)
- 范(68870)
- 师范(67934)
- 经(67451)
- 院(64275)
- 州(63337)
- 经济学(60878)
- 省(56787)
- 基金
- 项目(357717)
- 科学(277479)
- 基金(257486)
- 研究(250690)
- 家(229407)
- 国家(227509)
- 科学基金(191966)
- 社会(155621)
- 社会科(147134)
- 社会科学(147090)
- 省(141107)
- 基金项目(135724)
- 自然(128552)
- 自然科(125581)
- 自然科学(125535)
- 自然科学基金(123273)
- 划(119497)
- 教育(115629)
- 资助(107243)
- 编号(100778)
- 成果(82094)
- 重点(81221)
- 部(77315)
- 发(76086)
- 创(73195)
- 课题(70629)
- 科研(69549)
- 创新(68507)
- 计划(68353)
- 大学(65654)
- 期刊
- 济(220333)
- 经济(220333)
- 研究(146601)
- 农(103718)
- 中国(98944)
- 学报(98312)
- 科学(84686)
- 大学(72752)
- 财(70503)
- 管理(69811)
- 农业(69645)
- 学学(68765)
- 教育(54463)
- 融(49076)
- 金融(49076)
- 技术(44741)
- 业经(39313)
- 财经(35803)
- 业(35519)
- 经济研究(34426)
- 经(30690)
- 问题(29961)
- 版(29092)
- 图书(27116)
- 业大(26630)
- 科技(25589)
- 统计(24971)
- 技术经济(24704)
- 理论(23543)
- 策(22639)
共检索到762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红宇 王嫒名 祝志勇
“互联网+”能否赋能农村金融发展,进而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对激发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三期的面板数据,采用条件混合回归(CMP)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互联网使用能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使用互联网使农户获得信贷的概率和规模分别增加5.48%和31.18%。其中,互联网使用使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概率和规模分别提高6.45%和43.22%,但对农户非正规信贷影响不显著,说明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主要体现在正规信贷层面。进一步地,通过多维度的农户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在中等收入以上、有外出务工和中等经营规模以上农户群体内作用强度更大且更显著,表明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户信贷上存在“精英俘获”现象,且在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上具有差异。而且,在考虑样本自选择问题和变量设置偏差后,结果依然稳健。因此,发展并普及互联网对完善农村信贷市场、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成效显著,应充分激发“互联网+”赋能农业的活力,但也要重视“非精英”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共享发展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北啸 丁志勇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价格,突破了时空限制,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更多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对家庭农业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提升了网络销售农产品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增加了家庭的经济作物收入和林木种植收入。农户接触互联网渠道越多,农业增收效应越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业信贷可得性、增加社会资本等渠道促进家庭农业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业增收的效应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五线城市和户主受教育年限小于9年的家庭。
[期刊] 征信
[作者]
夏咏 郭晴 申建良
采用Logit模型,从金融科技异质性视角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展开评估,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异质性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耕地面积、农业培训等因素对使用金融科技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产生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未使用金融科技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茜 田治威 段伟
文章以我国重要南方集体林区福建省三明市农户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实验下测度的农户风险偏好为研究基础,采用列联表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实证统计方法检测农户禀赋异质性对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性别、年龄等个体禀赋;家庭收入、家庭规模等家庭禀赋;林地面积及细碎化程度等林地资源禀赋以及林地类型和是否确权等政策禀赋均对农户的风险偏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秦海林 李超伟 万佳乐
本文使用CFPS(2014)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资本的综合测度,检验了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户借贷的异质性影响。首先,分析指标属性并结合改进的变异系数法,提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资本测度方法。其次,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内生性检验发现:从整体看,农户社会资本越丰富,其获得银行借贷及民间借贷概率均会显著增加;从社会资本结构类型看,结构型社会资本对非正规借贷的作用更大;随着农村制度的变迁,认知型社会资本对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均发挥促进作用。这意味着,缓解农户贷款难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技术优势,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互补,且贷方应重视社会资本结构在不同借贷主体之间作用机制的差异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殷俊 刘一伟
农村贫困问题关乎中国精准扶贫与全面脱贫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贫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无论采用家庭人均每日消费1美元作为贫困标准,还是采用家庭人均每日消费2美元作为贫困标准,互联网使用均显著降低了农户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稳健性估计与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增加农户的社会资本积累、提高农户的非农就业概率与非正规金融借贷水平进而改善农户的贫困状况。因此,在全面脱贫战略实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承明 张建军
本文研究农户选择信贷与保险互联的影响因素,采用江苏、湖北两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基于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是影响因素中,风险偏好、财务自由度、地区变量呈正向作用,农户信息变量、教育程度、社会资本变量起负向作用,激励农户主动参与信贷与保险互联的关键在于培养其"企业家精神",提高其风险识别能力;二是信贷与保险互联存在着自我稳定机制,即农户财务自由度与获取信息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农户会自动脱离互联机制,从而有效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以上结论可为深化农业信贷与保险互联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东阁 景国文 管海锋
文章以开放式创新的特征为出发点,选用2010—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企业数字化与开放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剖析了其中的作用渠道、影响因素和异质性。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有利于促进开放式创新;渠道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通过技术资源获取、市场需求把握和信息不对称缓解来促进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提高弱化了数字化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而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增强能够强化企业数字化对开放式创新的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企业数字化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效应在竞争性行业、大企业和非国企中更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莫媛 周月书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呈现差异化定价的格局。采用意愿调查评估法和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基于具有名义正规信贷需求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户整体的正规信贷需求缺乏利率弹性。若农户处于竞争度更大的正规信贷市场,或者将贷款用于生产用途而非消费时,农户信贷需求的利率弹性会变大。在利率上浮至银行最优信贷配给的利率水平前,利率上浮有利于激励银行增加信贷供给,然而考虑到农户利率弹性的异质性,银行会选择审慎定价。
关键词:
农户 信贷需求 利率 利率弹性 异质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慧 黄敦平 王高攀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创业概率和机会型创业概率将分别提高19%和25.8%。同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与代际差异,其中,中西部地区和壮年农户创业决策受到互联网使用影响相对较大。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户社会资本和改善融资渠道提升农户创业概率。在替换了互联网使用的代理变量之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影响结果依旧稳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韩喜艳 刘伟 高志峰
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山东省339户小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和偏好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与龙头企业合作,小农户更愿意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全产业链,而且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及补贴政策会显著提高小农户的参与效用。研究也表明: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偏好主要来源于小农户的兼业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三个因素。小农户兼业程度越低、年纯收入越低、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越低,越偏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全产业链 参与偏好 选择实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小川 陈晓明 李国祥
农村信贷约束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学者通常认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利率扭曲、信用工具不足、交易成本过高、信贷配给严重,致使农户受到供给型信贷约束,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然而,作为借款主体的农户,在供给型信贷约束的长期影响下,其认知和行为发生变化,引发需求型信贷约束,这是导致农村信贷约束的另一方面原因,却一直被忽视。论文基于对3省33个村538户农户的调查,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不同信贷约束的产生机理及结构,并对影响不同信贷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此提出解决我国农村信贷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俊海 韩建一 吴本健 朱海波
农村地区是中国消费大循环的一片“洼地”,而通过使用互联网,农户消费结构是否得到了升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户生计与食物安全综合调查数据,就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降低,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提高,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并且该结论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Tobit模型等方法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升消费能力和优化消费意识实现的,前一机制主要对物质消费升级发挥作用,后一机制主要对精神消费升级发挥作用;网速快的农户、有培训经历的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效果更明显;相较于其他上网活动,交流沟通、网上购物、在线学习和网上支付更有利于农户消费结构升级。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强化农户生产生活技能培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迈向更高台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起艳 丁烨 曾寅初
明确消费者对扶贫产品的购买动机与偏好是消费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消费扶贫的本质特征,本文以一线城市1051名消费者为调查对象,构建了消费扶贫中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并采用选择实验方法,分析消费扶贫的购买者偏好及其异质性。研究表明,消费者对扶贫产品的扶贫功能属性、质量属性和地方特产属性均有溢价支付,对质量和地方特产属性的溢价支付仍处在根本的地位,但现阶段消费者对这两种属性的认可度明显低于扶贫属性。同时,消费者对扶贫产品的偏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可以潜在地被分为"扶贫驱动型的积极购买者"和"质量特色驱动型的保守购买者",收入水平、贫困地区生活经历等个人特征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消费者的异质性偏好。研究结论对消费扶贫的政策选择及扶贫产品的市场开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消费扶贫 购买动机 消费者偏好 选择实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匡祥琳
本文采用2000-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显著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相较于乡村居民,数字化对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赋能作用更显著;分区域来看,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赋能作用,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均呈现为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在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鸿沟、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有助于释放城乡消费潜力,进而优化城乡消费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规模异质性视角下天气指数保险与农户的技术选择偏好——基于田野经济学实验方法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识别、保障条件分析与异质性检验
产业数字化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数字技术赋能农户增收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基于CRRS 2022农户调查数据
互联网使用能影响农户生产托管行为吗?
互联网使用、技能异质性与劳动收入
“互联网+”赋能零售业创新发展——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的实证研究
互联网使用与农村正规信贷约束缓解效应——以陕西915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例
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化逻辑与实现路径——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耦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