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5)
2023(14186)
2022(11243)
2021(10161)
2020(7998)
2019(18172)
2018(18026)
2017(34082)
2016(18863)
2015(21093)
2014(21352)
2013(20740)
2012(18623)
2011(16577)
2010(16275)
2009(14639)
2008(14060)
2007(12179)
2006(10592)
2005(9271)
作者
(54367)
(44792)
(44365)
(42473)
(28527)
(21392)
(20245)
(17753)
(17056)
(15815)
(15375)
(14991)
(14091)
(14083)
(13877)
(13522)
(13418)
(13341)
(12855)
(12740)
(11055)
(10948)
(10680)
(10132)
(10052)
(9894)
(9886)
(9876)
(8892)
(8794)
学科
(76292)
经济(76213)
管理(54956)
(51811)
(42961)
企业(42961)
方法(32995)
数学(28189)
数学方法(27840)
中国(22198)
业经(21626)
(21346)
(17915)
(16133)
地方(15718)
农业(14617)
理论(13505)
产业(13030)
(12541)
贸易(12530)
(12282)
(12182)
(12148)
技术(12142)
(11814)
财务(11744)
财务管理(11727)
环境(11723)
信息(11562)
教育(11351)
机构
大学(267325)
学院(264540)
管理(108006)
(100982)
经济(98689)
理学(94343)
理学院(93312)
管理学(91672)
管理学院(91209)
研究(86472)
中国(61974)
(57241)
科学(54732)
(44852)
(42128)
(41003)
业大(40080)
中心(38924)
研究所(38743)
(37394)
(37086)
师范(36774)
财经(36705)
北京(35989)
(33435)
(32071)
农业(32060)
(30983)
师范大学(29982)
经济学(29603)
基金
项目(188999)
科学(148986)
研究(140404)
基金(136340)
(118435)
国家(117441)
科学基金(101564)
社会(87873)
社会科(83264)
社会科学(83244)
(73866)
基金项目(72512)
自然(65350)
教育(64287)
自然科(63817)
自然科学(63805)
自然科学基金(62629)
(62160)
编号(58389)
资助(54704)
成果(46987)
重点(41945)
(40760)
(40258)
课题(39740)
(39165)
创新(36418)
项目编号(36221)
国家社会(36127)
科研(35744)
期刊
(107179)
经济(107179)
研究(77265)
中国(49440)
学报(42096)
管理(38648)
科学(38355)
(37610)
教育(35608)
(32418)
大学(31974)
学学(29605)
农业(26677)
技术(23337)
(19430)
金融(19430)
业经(18462)
图书(17433)
经济研究(17009)
财经(16942)
(14300)
问题(14225)
(13553)
理论(13345)
科技(13286)
实践(12487)
(12487)
技术经济(12462)
现代(12145)
(12014)
共检索到375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荆峰   郑维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赋能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和渠道,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在线学习的兴起、社交学习的增强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数字化赋能促进了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多样的学习资源,增强学习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改善了学习的效果和评估方式。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数字图书馆和学术资源库、在线学习社区和学习分享平台等使学习资源得到了丰富和普及;数据分析和学习推荐、虚拟助教和个性化辅导与学习路径的定制化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学习效果的智能化评估和反馈机制、特殊学习需求的满足和学习效果的可视化展示使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数字化也有力地促进着终身学习的路径不断拓宽、更加通畅和多样化延伸。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青山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进入了数字化阶段。从国家战略、政策要求、经济社会、国际趋势、技术条件等维度梳理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从教育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评价方式、治理理念等方面阐述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变革趋势,按照“硬件建设是基础、数治理念是保障、专业升级是方向、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师素养是关键”的逻辑主线,分析了数字化赋能过程中校园建设、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资源开发、理念提升、投入保障等六个关键控制点,从个性化、社会化、泛在化、网格化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表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永和  许秋璇  颜欢  郑浩  
教育数字化是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引领世界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3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文章系统概括了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新进展,阐述了大会聚焦的四大核心议题: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治理、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和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并从顶层设计、协同发展、互联共享三个层面探讨了未来世界数字教育发展的行动倡议。文章最后建议:第一,加强建设各级别大数据中心,促进教育平台互联互通;第二,建设数字教育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推进国家与国际标准研制;第三,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泛在联通,夯实教育“数字”基座;第四,提升教育大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业务流程再造;第五,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第六,坚持教育技术学科兼容创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七,共享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成果,构筑全球数字教育生态。本研究能为我国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海婷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商行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商行应把握好数字金融发展规律,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着力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俞辰  刘大卫  
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以及高校就业质量的“助推器”。对高校而言,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数字管理赋能为基础,全面提升数字化领导力;以数字培训赋能为抓手,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以数字资源赋能为内涵,推进教育资源汇聚;以数字评价为保障,优化全过程管理服务。通过全方位发力、全链条推动、全要素重构、全过程服务,推动师生乃至全社会就业观念的重塑和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的共享共建共进,不断推进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应用,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然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本文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文化产业有高度的适配性,数字化通过效率提升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文化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推进文化产业法治化与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兰  邓映峰  
数字技术以其特有的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产业全面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岗位职责由原先单一、局部向全面、复合的趋势变化。“三教”改革作为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教师改革为主导,以教材改革为载体,以教法改革为媒介,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胜任能力的供需契合,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基本匹配,不断缩减产业链、教育链与人才链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真正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怡   陈凤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随着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数字经济不仅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农产品产业链经济附加值低、缺乏有效定位、绿色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价值创造为最终目标,以数字化赋能农产品产业链为主旨,探讨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路径,以助推农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欣   许永斌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双重向度”,其耦合协调状况能够较好地表征数字经济的发展结构,可将其命名为数字耦合度。文章基于2015—2019年中国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将数字耦合度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合理性,并对数字耦合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耦合度有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城市,其赋能水平依次提升;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到生态层面,其赋能水平依次降低。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耦合度可以通过创业活跃度、人才聚集和金融发展这三个中介渠道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耦合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带来数字化的发展浪潮和重要发展趋势,形成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通过推动我国形成更宽领域、更多方位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和贸易格局,加速国际贸易领域供需双侧优化和相互匹配,全方位降低国际贸易的传统成本和扩大国际贸易的效益空间,催生出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趋势深刻赋能国际贸易领域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现阶段,数字化赋能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国内的数字贸易发展中的新旧矛盾叠加困局,以及全球数字鸿沟与数字贸易治理摩擦所共同形成的现实挑战。鉴于此,文章从构建中国学术理论体系、培育高水平人力资本、加快数字技术同国内产业深度融合、统筹协调深化开放和国家安全的关系等提出了数字化赋能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艾巧珍   徐赟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然而学界对数字化赋能学校发展的实践进展及存在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为了解当前中小学校数字化赋能的总体水平、主要特征和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政策分析、专家咨询和实践调研,从学校管理、教学应用、环境建设、教育评价、教师发展、协同育人六个维度构建数字化赋能学校发展的指标体系并编制量表,对北京市5400余名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中小学校发展总体程度较高,但不同维度的赋能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区域和不同主体的数字化实践存在显著差异。为此,数字化赋能学校发展实践应激发各主体的数字化应用意识、采取差异化区域推进策略、推进新老教师群体分类培训等,以更好地赋能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跃  王跃堂  冀云阳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数字化转型成为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以2012—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在城市间的异质性表现。研究结论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影响在数字基础设施更完善、人力资本水平更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大的城市中表现更为突出。中介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在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转型有望成为支撑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未来应在制度环境和数字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会敏   白玲   李桂婷  
数字技术重构了职业教育的存在形态、体系结构、育人模式和治理方式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常态和既定范式。数字化与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导向、工作世界变革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深度耦合逻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依靠数字技术在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资源配置、产教融合、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赋能增效作用。基于此,职业院校要以数字理念为指引,树立数字人才培养观;以多元主体为驱动,共建职业教育数字育人大生态;以服务学生为旨归,夯实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数字基座”;以师资建设为抓手,筑牢数字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实现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鹏   杨聚鹏   秦莉红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职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蕴意可理解为以数字教育理念为指引,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深刻促进教与学的数字化转型,形成育人质量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的教学样态,以培养数字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具体表征为教学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最佳契合,教学场景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教学内容实现建设与应用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一体耦合,教学评价实现数据与证据的科学整合。借鉴TOE理论框架,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职教学高质量发展形成以数字技术嵌入为起点、以组织结构创新为进路、以育人生态塑造为旨归的基本逻辑。据此,通过数字化机制“融合共生”、数字化素养“精准共育”、数字化项目“协同共建”和数字化治理“智慧共治”等实践进路,为高职教学高质量发展立标、强基、健体和固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