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6)
2023(11215)
2022(8363)
2021(7167)
2020(5604)
2019(12109)
2018(12098)
2017(22890)
2016(12858)
2015(14442)
2014(14523)
2013(13852)
2012(12855)
2011(11563)
2010(12060)
2009(11293)
2008(11453)
2007(10843)
2006(10059)
2005(9562)
作者
(37027)
(30717)
(30432)
(29423)
(19635)
(14373)
(13929)
(11802)
(11747)
(11332)
(10546)
(10034)
(10017)
(9980)
(9785)
(9533)
(9256)
(9040)
(8936)
(8931)
(7984)
(7510)
(7490)
(7070)
(7035)
(7006)
(6964)
(6819)
(6155)
(6147)
学科
(53345)
经济(53283)
管理(40634)
(39906)
(33077)
企业(33077)
中国(19221)
业经(18706)
(18495)
(15107)
方法(14300)
(12602)
(12487)
农业(12278)
地方(12198)
产业(11350)
数学(11214)
数学方法(10986)
(10910)
银行(10895)
(10452)
信息(10047)
(9902)
贸易(9893)
(9640)
总论(9478)
(9472)
信息产业(9390)
(9353)
(9267)
机构
学院(185357)
大学(182290)
(76554)
经济(74681)
管理(69456)
研究(64794)
理学(57771)
理学院(57167)
管理学(56304)
管理学院(55911)
中国(50744)
(39222)
(39060)
科学(36061)
(32367)
(31718)
中心(30369)
财经(29277)
(28507)
研究所(28125)
(26351)
(26155)
师范(25966)
(25324)
北京(24952)
(23760)
业大(23351)
经济学(22983)
农业(21819)
(21524)
基金
项目(113668)
科学(90225)
研究(89555)
基金(80760)
(69327)
国家(68656)
科学基金(58857)
社会(57348)
社会科(54321)
社会科学(54311)
(44408)
教育(40987)
基金项目(40185)
编号(38408)
(37328)
自然(34613)
自然科(33776)
自然科学(33764)
成果(33359)
自然科学基金(33176)
资助(32060)
课题(27409)
(26158)
重点(25940)
(24619)
国家社会(24037)
(23529)
(23384)
项目编号(23257)
(22977)
期刊
(95492)
经济(95492)
研究(61459)
中国(42851)
(31255)
管理(28561)
(28059)
教育(27923)
学报(24511)
科学(23434)
(23233)
金融(23233)
大学(19375)
农业(18467)
学学(17576)
技术(17350)
业经(16373)
财经(14804)
经济研究(14785)
(12801)
图书(12593)
问题(12432)
(10816)
(10229)
论坛(10229)
国际(9780)
(9709)
书馆(9692)
图书馆(9692)
现代(9431)
共检索到304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鄢烈洲   石俊华  
数字化正在变革和重塑职业教育生态。职教高考作为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基础上,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而建立的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自2019年提出以来备受关注。数字化赋能职教高考,不仅能够更好地顺应数字时代的要求,提升制度的生命力,而且能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数字化转型,以及更快地提升人才选拔质量和效率,支持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同时“,全流程”赋能可以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职教高考落地新生态“,全要素”保障则可以实现更大程度的教育公平。因此,为实现职教高考数字化转型,需要做好数字新基建,为其构建底层支撑;深化治理,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全面提高一线教师、考务人员和中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数字素养和技能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荷琳  李红  
职教高考是优化人才结构、拓宽成才通道、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职教高考,但在国家、省级、学校、学生等层面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职教高考亟需明确组织形式的权威性、机会选择的普适性、考核选拔的竞争性、成长发展的可期性四方面改革,加快构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省级统筹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模式,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双   檀祝平   朱葛俊  
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办法已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受到广泛认可。但还存在招生办法区域化、竞争力度不足化、技能测试复杂化的现实困境,对职教高考考试制度的构建带来挑战。基于区块链技术,重建考试组织架构,由“地域分散型”到“一心多元式”;重塑文化考试组织形式,由“组织复杂化”到“全过程控制”;重构职业技能考查模式,由“局限性考查”到“全方位展示”,使区块链技术赋能于职教高考考试制度,助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进爱   邱伟芳  
农村电商经济是壮大农村产业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助力农民创业增收的智慧手段。通过发挥数字乡村的赋能优势,完善物流配送、数字新农人培育和金融支持等配套服务,赋能农村电商经济良性发展。为此,应通过夯实技术基础、培育产业主体以及探索新型经营模式,推动农村电商实现数字转型、智慧升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雨楠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的轨道,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理解和认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关系?如何将数字化转型与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数字化转型之路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为什么要将数字化转型确定为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文章从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出发,意在抓住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环节,从数据感知、数据应用、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对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策略和路径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对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男  王雪原  李雪琪  黄佳赛  
鉴于目前数字化赋能研究需要更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测算方法,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相关数据,采用组态分析方法确定区域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与数字化行为组合间的适配关系,并结合投影寻踪、耦合协调度、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确定不同区域的科技与经济融合梯度水平及数字化行为开展优先序,以揭示数字化赋能区域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伴随区域科技与经济融合梯度升级,数字化赋能行为应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变物理因素逐渐转向数字化政策出台重点改变人理因素,进而转向数字化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创新重点改变事理因素;数字化行为的交互作用存在双因子增强关系,应加强数字化行为组合应用以实现更好赋能效果,其中以数字化应用与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组态下,数字化行为交互作用力强,体现高阶数字化组合的高融合性与系统性特征。因此,中国各区域应当根据自身科技与经济融合梯度水平,采用适当的数字化组合及数字化行为顺序,推动区域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石建中   何梦茹  
已有研究关注到政府补贴、平台赋能可以弥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但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相应的行为策略调整还有待深入研究。理顺三者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对于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平台持续健康发展及提升政府补贴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中小企业、平台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2016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三方协同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平台的补贴力度能够提升中小企业选择加入平台、平台选择优化服务的概率,但为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及减轻财政负担等,随着补贴力度的增加,政府选择补贴的速率会降低;平台或中小企业的吸收能力小于临界值、平台赋能资源量大于临界值均不利于三方良性互动;平台承载中小企业的数量存在最低规模边界,低于边界值平台倾向选择一般服务;政府加大对平台的惩罚力度能够提升平台选择优化服务的概率。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政府补贴、平台赋能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中小企业、平台和政府的行为决策提供理论借鉴,以期促进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凤  
我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在考试科目、考试方式、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初步达成政策目标。后续省份借鉴试点省份经验,调整改革方案,保障了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的稳妥推进,也促进了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改革政策目标与现实基础的冲突、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利益相关群体多元诉求的冲突以及高考改革的效率、科学与公平价值导向的冲突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教育系统内外部改革难度的增加,稳妥推进高考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  闫卓毓  郭冠宇  尹俊雅  
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收集整理2011~2020年中国省级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文本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政策牵头部门和多部门发文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实施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同时,将加剧地区市场竞争程度并带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由此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更有利于推动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分析发现,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效果更为显著,多部门发文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激励效果。本文研究结论在丰富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文献的同时,也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乃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  闫卓毓  郭冠宇  尹俊雅  
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收集、整理2011—2020年中国省级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文本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间关联,并初步探讨了政策牵头部门和多部门发文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实施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同时,将加剧地区市场竞争程度并带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由此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更有利于推动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进一步分析发现,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效果更为明显,多部门发文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激励效果。本文研究结论在丰富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文献的同时,也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乃至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彤兵  
制造业对沈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沈阳制造业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沈阳制造业大而不强。目前沈阳制造业正积进行数字化转型,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出发,系统分析沈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基于工业工程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模式,提出沈阳制造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促进沈阳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带来数字化的发展浪潮和重要发展趋势,形成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通过推动我国形成更宽领域、更多方位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和贸易格局,加速国际贸易领域供需双侧优化和相互匹配,全方位降低国际贸易的传统成本和扩大国际贸易的效益空间,催生出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趋势深刻赋能国际贸易领域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现阶段,数字化赋能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国内的数字贸易发展中的新旧矛盾叠加困局,以及全球数字鸿沟与数字贸易治理摩擦所共同形成的现实挑战。鉴于此,文章从构建中国学术理论体系、培育高水平人力资本、加快数字技术同国内产业深度融合、统筹协调深化开放和国家安全的关系等提出了数字化赋能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宾恩林  
"双减意见"是我国史上最强减负令,但改革要求的落实仍面临许多根本性难题。"双减"改革的不良现象表征在物理、心理、历史和文化诸多层面,如深奥的教材及作业内容,过度的文凭社会意识阻碍"双减"改革推进,严重的"官本位"文化阻碍"双减"改革落地扎根,炽热的教育竞争代际传递阻碍"双减"改革长入人心。职教高考抓住了"双减"改革的本质因素,是"双减"改革的治本方略,有利于形成内在手段,促进改革落实。职教高考在消解"双减"改革难题方面存在三种内在机制:一是促进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分配机制,有助于缓解"双减"改革的文凭社会困境。二是助力形成"文化—实体"的层创机制,有利于缓解"双减"底层的"官本位"文化困境。三是生成技能型文化激活自发机制,有利于突破偏颇观念在家庭代际传递的困境。因而,需要从全局性的"双减"角度构思职教高考问题,创新职教高考的基本制度,健全职教高考的考试制度,促成技能型文化的自发机制,需要在统筹管辖、制度与内容设计等方面做出根本性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青山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进入了数字化阶段。从国家战略、政策要求、经济社会、国际趋势、技术条件等维度梳理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从教育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评价方式、治理理念等方面阐述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变革趋势,按照“硬件建设是基础、数治理念是保障、专业升级是方向、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师素养是关键”的逻辑主线,分析了数字化赋能过程中校园建设、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资源开发、理念提升、投入保障等六个关键控制点,从个性化、社会化、泛在化、网格化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表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