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5)
- 2023(14938)
- 2022(12002)
- 2021(10802)
- 2020(8605)
- 2019(19544)
- 2018(19523)
- 2017(37446)
- 2016(20206)
- 2015(22750)
- 2014(23059)
- 2013(22699)
- 2012(20557)
- 2011(18586)
- 2010(18495)
- 2009(16965)
- 2008(16205)
- 2007(14391)
- 2006(12756)
- 2005(10812)
- 学科
- 济(88904)
- 经济(88813)
- 业(58447)
- 管理(55193)
- 企(44469)
- 企业(44469)
- 方法(35718)
- 农(34388)
- 数学(30593)
- 数学方法(30289)
- 业经(26783)
- 中国(24711)
- 农业(22928)
- 地方(20597)
- 财(19023)
- 学(17468)
- 产业(17186)
- 制(15245)
- 技术(13780)
- 贸(13680)
- 贸易(13673)
- 发(13313)
- 理论(13265)
- 易(13229)
- 和(12825)
- 环境(12669)
- 银(12566)
- 银行(12531)
- 信息(12105)
- 融(12061)
- 机构
- 学院(292497)
- 大学(291714)
- 管理(118721)
- 济(116805)
- 经济(114229)
- 理学(103463)
- 理学院(102371)
- 管理学(100687)
- 管理学院(100163)
- 研究(96722)
- 中国(70076)
- 京(61906)
- 科学(59924)
- 农(50328)
- 财(50182)
- 所(46947)
- 业大(44931)
- 中心(43978)
- 研究所(43012)
- 江(42335)
- 财经(40736)
- 范(39736)
- 师范(39413)
- 北京(38620)
- 农业(38162)
- 经(36998)
- 院(35159)
- 经济学(34784)
- 州(34597)
- 师范大学(31753)
- 基金
- 项目(206049)
- 科学(162602)
- 研究(154039)
- 基金(148933)
- 家(128681)
- 国家(127549)
- 科学基金(110309)
- 社会(98364)
- 社会科(93071)
- 社会科学(93050)
- 省(81388)
- 基金项目(79595)
- 自然(69206)
- 教育(68319)
- 自然科(67554)
- 自然科学(67542)
- 划(67066)
- 自然科学基金(66311)
- 编号(63998)
- 资助(59099)
- 成果(51357)
- 发(45487)
- 重点(45339)
- 部(44304)
- 课题(43048)
- 创(42924)
- 国家社会(40732)
- 创新(39880)
- 项目编号(38610)
- 科研(38414)
- 期刊
- 济(131443)
- 经济(131443)
- 研究(84400)
- 中国(54248)
- 农(51514)
- 学报(45764)
- 科学(42972)
- 管理(41678)
- 大学(35329)
- 财(35314)
- 农业(34882)
- 学学(33148)
- 教育(31635)
- 业经(25411)
- 技术(24647)
- 融(24042)
- 金融(24042)
- 经济研究(19873)
- 财经(18904)
- 问题(17780)
- 图书(17416)
- 经(16151)
- 业(15486)
- 科技(14976)
- 版(14544)
- 理论(14255)
- 技术经济(14064)
- 现代(13765)
- 商业(13276)
- 实践(13190)
共检索到418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晓聪 王疏影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为目标,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产业振兴机遇所在。然而我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数字水平低,数据信息系统不健全。因此,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升级。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赋能 产业转型 乡村振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水根 王吉
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的流通数字化和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根据异质性分析,就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而言,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非试点地区大于试点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大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流通数字化会从技术应用、创业环境、国内市场、外资质量和开放布局等5个方面产生正的经济效应,即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化、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助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等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其中技术成果化的传导效应占主导地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协同效应,且呈现高度协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资本是间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现阶段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存在遮掩效应,且人力资本不存在中介作用。从全国区域上看,文化产业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说,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呈现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西部地区显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全尤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文章研究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乡村产业融合以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认为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农业+”“数字+”和数字产业协同三种路径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数字化人才比较缺乏、技术供给和应用不足等。当前,应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供给、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技术研发和拓展应用场景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机理 路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鑫垚 叶家硕 李杰 胡瑜洁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的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1-2021年我国乡村振兴水平提升趋势明显,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省份乡村振兴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既直接促进乡村振兴,又通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而间接助力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直接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强,但是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东部地区不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在数字经济高关注地区比较显著,在数字经济低关注地区并不明显。第四,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中存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要按照系统集成的改革思路,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设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乡村发展硬实力,注重农村居民教育以增强乡村发展软实力,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搏 陈树文
新一轮科学技术浪潮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未来将在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等领域不断渗透与应用。数字乡村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面对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数字化,通过数字科技普惠服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关键词: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欣 马芊红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架构与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必然涉及科技要素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全面嵌入。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归根结底就是先进生产要素作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变革升级过程。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普惠型金融服务可进一步缓解农户资本约束缓解并激发生产活力,数据型平台工具则可作用于生产销售模式变革与虚拟市场扩张,数字技术研发加速将助推农业产业链拓展与产业融合深入,信息乘数效应与溢出效应双重激励下则可带来农户家庭禀赋提升与农村发展动力增强。未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需进一步从资源享受均等化、要素价值发挥充分化、农村人力资源高质量优化,以及农村普惠金融业态完善等方面入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晔
在科学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系统架构中,数字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经济形态,其相关的技术、业态、模式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势必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驱动。基于此背景,由蒋辉、吴永清编著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状况,阐明了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与意义,借鉴国内外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微观的村级层面探讨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和实践路径,较为清晰地构建出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架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性研究专著,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刘成飞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辉 李雪薇
伴随数字技术应用领域逐渐拓宽,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可引导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本文在深入分析商贸流通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模型对二者内部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商贸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在工具变量回归、分地区回归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商贸流通数字化可以通过提升乡村创业活力和推动农村三产融合,间接驱动乡村产业振兴。据此,提出推进数字化流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深化三产融合、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建议,旨在为加速驱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益支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业高效发展和农村治理有效的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依靠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探索数字经济与农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力求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李艺 张弓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约束,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可能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测算结果说明,乡村振兴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基准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振兴水平,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兴旺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中未起到中介作用,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与虹吸效应相互抵减所致;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短期并不能明显助力乡村振兴。个体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路通达强度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因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不高,还不能形成空间上的外溢。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主要是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为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应加大对数字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实施差别化和动态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战略,推动区域数字化协调建设,增强数字化建设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撑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云
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数字化逐渐嵌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其日渐发展成为我国强基建、促转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平台打车、线上缴费、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形式兴起,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即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形式,
关键词:
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姚圣
要想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借助数字金融工具。因此,研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二者之间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关系;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越过极值点,其发展确实能够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剔除直辖市样本、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高人口水平地区,二者之间显著存在“U”形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更强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认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我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路径支持,并且为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更为匹配的金融政策提供良好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苗丽光 任博文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有机结合,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农业发展与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十四五”规划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优先任务,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红利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振兴 数字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