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7)
2023(12766)
2022(9718)
2021(8442)
2020(6582)
2019(14516)
2018(14230)
2017(26097)
2016(14371)
2015(16407)
2014(16544)
2013(15810)
2012(14925)
2011(13863)
2010(14333)
2009(12941)
2008(12922)
2007(12081)
2006(11288)
2005(10556)
作者
(42697)
(35380)
(35043)
(33455)
(22411)
(16859)
(15937)
(13641)
(13596)
(12942)
(12175)
(11692)
(11549)
(11448)
(10971)
(10933)
(10332)
(10269)
(10186)
(10144)
(9127)
(8718)
(8708)
(8247)
(8105)
(8031)
(7968)
(7945)
(7225)
(6975)
学科
(66943)
经济(66883)
管理(34966)
(33200)
中国(27012)
(24034)
企业(24034)
地方(22580)
(21550)
业经(20749)
农业(14799)
方法(14686)
(13919)
(13080)
金融(13080)
(12992)
银行(12972)
(12696)
产业(12402)
(11944)
(11725)
教育(11625)
(11509)
地方经济(11507)
数学(11347)
数学方法(11189)
(11073)
贸易(11058)
发展(10782)
(10752)
机构
大学(203602)
学院(202102)
(81877)
研究(80381)
经济(79932)
管理(68796)
中国(60634)
理学(56262)
理学院(55448)
管理学(54233)
管理学院(53816)
科学(47009)
(46685)
(40795)
(38184)
研究所(36359)
中心(36032)
(35629)
(34898)
(32785)
师范(32492)
北京(30678)
(29643)
(28234)
财经(28225)
业大(27941)
农业(27135)
师范大学(25889)
(25476)
(25271)
基金
项目(125662)
研究(98932)
科学(98270)
基金(85803)
(74158)
国家(73420)
科学基金(61833)
社会(61725)
社会科(58271)
社会科学(58255)
(51389)
教育(45656)
基金项目(43571)
(42568)
编号(42103)
成果(37023)
自然(35418)
自然科(34558)
自然科学(34551)
(33999)
自然科学基金(33894)
资助(33529)
课题(31697)
重点(29209)
发展(27978)
(27450)
(26324)
(26313)
(26130)
国家社会(25401)
期刊
(107287)
经济(107287)
研究(71974)
中国(58400)
教育(40734)
(36196)
学报(31173)
管理(29686)
科学(28298)
(28173)
大学(25220)
农业(24748)
(24147)
金融(24147)
学学(21690)
技术(19659)
业经(18881)
经济研究(16999)
图书(16336)
财经(14093)
问题(13731)
(13424)
书馆(12523)
图书馆(12523)
(12393)
(11326)
(11264)
论坛(11264)
国际(10822)
世界(10798)
共检索到351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少波  
后发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发展意识、资源网络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之中,中国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既具有普遍性的后发优势,又在组织与制度、社会与生态、文化与学统上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何因应数字化时代,以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抢占未来先发契机、革新中国大学办学治学模式、延展和重构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是重要的时代课题。近年来,浙江大学将数字化改革作为主线,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效、科研创新的活力、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度以及大学智治的水平,为中国大学以更大的后发优势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提供实践案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德水  吴朝晖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紧扣一流目标,体现世界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可能千校一面,必须彰显个性和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动态、群体的概念,这个群体中的高校既有共性特征,也有个性特质。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走自己的路,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玉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也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光斗  
谈谈一流大学的建设张光斗对“211工程”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为我国在科技上争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文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培养人的特色,也是优势。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会把我们的特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凤昌  王艳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在哈佛大学担任10年校长的陆登庭教授在谈到"一流大学"概念时,用四个"一流"加以概述: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传统计划经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艳林  于惠芳  
中国博士后制度历经20余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而又面临诸多问题;"一流大学"建设加快步伐而又一时难以摆脱重重困境。两者应协调发展,在促进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所需要的来自大学系统外部的制度及资源供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之后,对一流大学建设得失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则主要来自于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在讨论大学理性、资源基础及治理模式三大要素与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大学治理现代化之于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性,并从一流大学的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结构现代化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三个维度,对一流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出具有操作意义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彦华  张月婷  牛蕾  
为有针对性地推动中国高校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41所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角度测度其2013—2017年间的科研效率。研究发现:静态上,这些高校整体科研水平较高,区域间科研效率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差异,不同高校属性分类中综合类科研效率最高、理工类次之;动态上,研究期限内这些高校的科研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指标影响,总体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东部与中部和西部的科研效率区域差距拉大、与东北部的缩小,农林类高校科研效率稳步提升。总之,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内部科研差距继续存在,但整体上差异将不断缩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法虎  赵世奎  张彦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五所世界一流大学,是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传统理工科优势大学。对五校文科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发现,它们在总体上呈现出发展方向个性化、结构非对称性、模式选择性、功能有限性等基本特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遒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推进中国的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和使命,从而优选学科方向,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明智的方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红中  刘志民  
对中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资金使用与组织管理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相关计划启动早,项目规划系统,可操作性强,执行效率高,建设速度快,效果较明显;印度相关计划启动晚,项目规划构想多于实践,政策摇摆不定,执行效率低,进展不大。考虑到大学创新、合作办学等方面的优势,印度仍有发展潜力和迎头赶上的可能。中国若要在一流大学建设上继续领先、取得最后的成功,除发挥资源整合、效率执行等方面的优势外,还要积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提高国际合作办学水平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和平  顾秉林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百年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予以充分肯定,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守福  
本文以"官本位"意识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表现为切入点,分析了它对建设一流大学的深刻影响,论证了克服"官本位"社会意识是建设一流大学基本前提的命题,提出了解决"官本位"意识的几个途径与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雷  
后勤改革需要以新的思维进行重新架构和解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进高校后勤综合改革,不断增强高校后勤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高校后勤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等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质量和成效。实践证明,只有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后勤工作,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