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8)
2023(9316)
2022(6694)
2021(5531)
2020(4294)
2019(9325)
2018(9251)
2017(18362)
2016(9958)
2015(11001)
2014(10995)
2013(10609)
2012(9525)
2011(8455)
2010(8288)
2009(7438)
2008(7176)
2007(6506)
2006(5797)
2005(5370)
作者
(29341)
(24459)
(24206)
(23165)
(15068)
(11471)
(11141)
(9453)
(9295)
(8532)
(8268)
(8103)
(7733)
(7614)
(7601)
(7495)
(7348)
(7244)
(6940)
(6870)
(6262)
(5983)
(5844)
(5569)
(5462)
(5434)
(5308)
(5222)
(4841)
(4786)
学科
(51036)
经济(51008)
(27391)
管理(24809)
(20935)
企业(20935)
方法(17318)
业经(17187)
产业(15715)
中国(15038)
数学(15029)
数学方法(14935)
(14794)
地方(11911)
农业(10291)
信息(10028)
总论(9566)
信息产业(9502)
(8782)
(8339)
(8218)
(8198)
技术(7743)
(7285)
贸易(7282)
结构(7191)
(7130)
银行(7103)
(7026)
(6892)
机构
学院(145223)
大学(143853)
(64457)
经济(63411)
管理(55138)
研究(50919)
理学(48059)
理学院(47508)
管理学(46741)
管理学院(46458)
中国(36483)
科学(30840)
(30040)
(26395)
(25955)
(24856)
研究所(22949)
业大(22807)
中心(22571)
(22085)
财经(21176)
经济学(20925)
农业(20695)
(19513)
师范(19262)
(19232)
经济学院(19064)
(18587)
北京(18211)
(17091)
基金
项目(102625)
科学(82194)
研究(75314)
基金(74931)
(65721)
国家(65209)
科学基金(56308)
社会(51015)
社会科(48743)
社会科学(48731)
(41268)
基金项目(39623)
自然(33803)
(33693)
教育(33042)
自然科(33027)
自然科学(33020)
自然科学基金(32492)
编号(29633)
资助(28436)
(24886)
重点(23608)
成果(23325)
国家社会(22539)
(21896)
(21837)
发展(20477)
创新(20458)
课题(20356)
(20186)
期刊
(69815)
经济(69815)
研究(41254)
中国(27505)
(24568)
学报(23668)
科学(21973)
管理(20123)
(18525)
大学(18219)
学学(17159)
农业(16864)
教育(13886)
业经(12953)
技术(12292)
经济研究(12141)
(11699)
金融(11699)
财经(10578)
问题(9966)
(9403)
(8986)
图书(7770)
技术经济(7662)
商业(7641)
科技(7241)
现代(7050)
(6953)
(6666)
统计(6515)
共检索到208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培  白雪洁  李琳  
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数字化赋能对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对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受到家庭消费偏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产业要素密集型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的数字化赋能会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促使工业部门使用资本替代劳动、服务业部门使用劳动替代资本,这意味着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数字化赋能对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市场机制是数字化赋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膨宇  
文章将数字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构建数理模型演绎数字要素通过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分位数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所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具有显著优化效应,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在东部地区、大中城市与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数字经济所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显著大于其他区域;空间视域下,数字经济所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产业结构合理化并未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所引致的资本偏向型替代效应对于改善服务业效率作用明显,能够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对于产业间改造升级的作用则相对较弱。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应瑞瑶  郑旭媛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民的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正发生转变。有关粮食生产演变原因的传统解释似乎无法很好地解释这一种情况:同为长三角地区的发达省份——江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并具有相似的劳动力转移背景,但在粮食生产演变上却相异。研究表明,浙江多丘陵山区的地形特征限制了机械的发展,导致机械对劳动力替代弹性较小。农户是理性的,基于劳动力机会成本的考虑及无法改造自然的情况下,处于丘陵、山地的农户在耕地经营方式上将可能由粮食改种经济作物,或维持仅以满足口粮为目的的低效率粮食种植,或直接撂荒,最终导致浙江粮食播种面积锐减。进一步得出结论,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并不是所有经济发达地区的粮食生产都将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生   赵杉杉  
文章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要素替代弹性进行求解,从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要素替代弹性、产业结构和共同富裕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各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在影响共同富裕的各变量中,产业结构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产业结构升级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共同富裕,还能够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要素替代弹性既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也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偏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劳动收入份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要素替代弹性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为探寻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的路径,建立促进共同富裕的顺畅通道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乌家培  李耀新  
认识生产要素替代效应发生的机制、条件、特征和规律,发展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自觉促成和控制生产要素替代,可使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达到动态最优,取得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石振武  吴俊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培  李琳  艾阳  白雪洁  
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释放数字技术赋能红利是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经济创新、技术赋能偏向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影响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数字经济创新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间优化配置的重要驱动力,技术赋能偏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传导作用,而制造品、传统服务品与数字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决定要素流动方向。基于中国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这一结论与数值模拟的第三种情形相似,且在采用工具变量、调整样本范围、替换解释变量、考虑遗漏变量、排除时间趋势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赋能偏向是数字经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渠道,而市场机制是数字经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更深层次途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文晖  王婧倩  
工具的数字化引发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数字时尚是人们新思维方式下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数字与时尚的融合改变了时尚产业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所有环节,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数字时尚产业发展呈现出满足消费者的趣味性、调动创作者的创新性和表现性、消费方式由“购买”转向“订阅”、强化可持续性等新特征、新趋势。我国时尚产业的数字化设计有待进一步深入,数字化营销链路有待进一步打通,供给与消费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数字时尚消费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基于此,我国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应该走时尚设计数字化、时尚营销数字化、时尚供给数字化、时尚消费数字化的全面提升之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飞   李月  
本文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作用机制,又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其次,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以及降低内部管控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间接效应赋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果在服务业、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竞争性行业、大规模企业和新兴企业中更加明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素荣   徐文昊   霍江林  
环境战略升级(从被动的反应型向主动的前摄型转变)有助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化转型在驱动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同时,还能通过降本增效赋能企业环境战略升级。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22年的数据,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环境战略升级企业比环境战略未升级企业具有更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明环境战略升级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提高对企业环境战略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企业环境战略升级具有更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驱动和赋能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会弱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驱动作用、增强环境战略升级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而“重污染”的生产属性会限制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因此,应以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环境战略升级,以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并重点助推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飞   李月  
本文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作用机制,又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其次,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以及降低内部管控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间接效应赋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果在服务业、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竞争性行业、大规模企业和新兴企业中更加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寅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本质,结合会计数字化转型的内在特征和价值能力,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运行机理与逻辑框架展开系统研究。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融合生产力、协作生产力、开放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良性的重塑运行能力构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促使会计数字化转型的要素系统、技术系统、场景系统变革升级。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及运行机理奠定了会计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该逻辑框架以数据要素为底座、数字技术为广义会计场景提供数字化能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会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也使得会计面临着由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而引发的机遇与责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廷柱  管辉  
智能化程度加速提升的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迈向数字化生存新境界。数字技术也被认为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在教育领域,以“化”称谓某种教育发展趋势的语词比较常见。但是,类似“教育数字化”之后还冠以“转型”的情况却较为罕见。教育数字化本质上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系统的过程,即以特定技术手段为依托重构和优化教育系统。教育数字化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化”到“转型”这一步。并且在实践中,它也存在多重隐忧:扭曲数字化目标,容易偏离教育的初心使命;夸大数字化作用,容易脱离教育的真实需求;淡化数字化阻力,容易忽视技术的负面效应;放纵数字化权力,容易导致技术对人的宰制。教育数字化必须坚持以赋能教育为旨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中和  
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为群众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项目。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全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应用的深化,如何在已有社保经办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转型,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社保管理服务,提升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和质量,是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研究国家关于民生保障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部署和要求,总结国家和部分地区社保数字化转型的成效经验和面临的矛盾困难,提出应围绕服务对象(参保单位和居民),通过线上线下一体、虚拟现实融合、万物智联、虚实共生和全真互联等的技术和服务赋能,打造以参保单位和个人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要素,更加自然、人性化、个性化、便利化、合法合规化、安全高效地适应数字化治理的经办管理服务新模式,形成一切社保经办业务皆数据、一切与经办有关的数据皆业务的新格局,推动我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莹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利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2004—2019年243个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数据要素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数据要素通过驱动创新和促进社会分工深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数据要素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在城市行政等级较高、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更为显著,数据要素发展不存在“马太效应”,有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因此,应积极推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扩容,健全数据要素发展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撑,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