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1)
2023(13822)
2022(11023)
2021(9724)
2020(7882)
2019(17570)
2018(17555)
2017(33511)
2016(18665)
2015(21000)
2014(21256)
2013(20416)
2012(18536)
2011(16787)
2010(17136)
2009(16105)
2008(16034)
2007(14754)
2006(12913)
2005(11747)
作者
(53981)
(45000)
(44660)
(43052)
(28323)
(21441)
(20640)
(17423)
(16889)
(16099)
(15042)
(15038)
(14212)
(14105)
(14086)
(14019)
(13861)
(13219)
(13102)
(12928)
(11167)
(11086)
(10958)
(10254)
(10219)
(10188)
(10088)
(9971)
(9147)
(8984)
学科
(76109)
经济(76036)
管理(53084)
(49370)
(39746)
企业(39746)
方法(31031)
数学(26786)
数学方法(26435)
(24118)
中国(22599)
业经(21362)
(20925)
(16248)
农业(15596)
地方(15380)
(15114)
(14384)
贸易(14377)
(13926)
(13380)
银行(13349)
理论(12926)
产业(12729)
(12728)
(12687)
财务(12672)
财务管理(12627)
(12053)
金融(12051)
机构
学院(266687)
大学(263120)
(103729)
经济(101250)
管理(98503)
研究(86143)
理学(83836)
理学院(82898)
管理学(81312)
管理学院(80799)
中国(66460)
(55169)
科学(53543)
(50473)
(46076)
(43633)
(42583)
中心(41459)
财经(39385)
研究所(39251)
业大(39140)
农业(35972)
(35893)
师范(35507)
(35426)
(34456)
北京(34366)
经济学(32251)
(31038)
技术(30110)
基金
项目(172080)
科学(133450)
研究(128890)
基金(121007)
(104757)
国家(103867)
科学基金(88273)
社会(80466)
社会科(76059)
社会科学(76035)
(69513)
基金项目(62973)
教育(59761)
(57229)
编号(55889)
自然(54415)
自然科(53103)
自然科学(53090)
自然科学基金(52102)
资助(48672)
成果(46280)
重点(38911)
课题(38159)
(37943)
(36712)
(35464)
项目编号(33892)
国家社会(33248)
创新(33144)
科研(32821)
期刊
(118761)
经济(118761)
研究(76321)
中国(52942)
(43436)
学报(42063)
(41505)
科学(36444)
管理(34336)
教育(32726)
大学(31471)
学学(29260)
农业(28807)
(25625)
金融(25625)
技术(24693)
业经(21750)
财经(19307)
经济研究(19096)
图书(18127)
(16606)
问题(16001)
(15026)
(14075)
书馆(13235)
图书馆(13235)
商业(13117)
技术经济(12973)
理论(12682)
(12639)
共检索到399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洪锐  
公共信用建设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背景下政府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上的创新,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展现出建构制度信任、提升执法效能、推动法律规制模式前移的治理价值。但实践中也出现“数字技术+信用法治”良性互动关系未建立、公共信用基础设施薄弱掣肘制度效能发挥、治理中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公共信用治理的优化,须深度融合技术支撑与法治保障:从原则上,一要重构数字技术与信用法治的关系,二要平衡信用权力与信用权益;在路径上,须围绕公共信用治理的目标位阶分步展开,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信用治理能力以改善执法效果,另一方面应嵌入“信用大数据归集-算法及信用评价-信用权益救济”全过程回应信用权益保护需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平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化程度快速提升,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带来了根本性变革。由此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和纳税人行为方式的转变,以及纳税人对政府和税务机关期望值的提高,给各国税收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最新数字技术提升税收治理水平和能力已变得刻不容缓。本文从国际视角出发,首先探析税收治理数字化的理念、目标和发展路径,然后介绍国外税收治理数字化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最后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税收治理数字化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璐瑶  
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为国际治理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即在熟悉党政方针和国情,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并通晓国际规则和谈判技巧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秩序及其中的重要议题进行深刻观察。中国的国际治理人才缺口明显,在复合型人才和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瓶颈,未来应持续加强高校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专业点建设、探索设立国际治理人才流动的"旋转门"机制并大力提升国际治理人才的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以服务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大局。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琳  
研究范式是数字化语境下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科学是具有多元研究范式的常规科学,不同研究范式之间彼此关联,有可比性。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信息科学三种典型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和最新进展。系统/物理范式与信息论和技术传统关系密切,忽视信息用户和理论基础的适用性问题已成为该范式受到争议之所在。认知范式作为系统/物理范式的替代性范式而兴起,其科学共同体的发展趋于成熟。针对认知范式中社会维度的缺失,整体主义认知观等理论模型的提出使认知范式更加完善。领域分析范式重视认识论方法,强调社会文化情景的重要性,提倡从知识领域和话语社群角度开展研究。指出应从元理论层次比较信息科学各研究范式的基本理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福根   吕建强  
数字化是建设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出发,在考察数字化转型的“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四个因素间作用关系基础上,构建了终身学习数字化转型的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结合理论模型,从满足数字社会公民的多样化学习诉求、顺应知识生产转型带来的教育内容变革、应对后疫情时代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赋能教育数字生态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分析了终身学习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建议从培养信息人以增强数字化的适应力、提升信息质量以赋予数字化的新动能、重塑信息环境以厘清数字化的发展向度、增强信息技术以强化数字化的支撑力等方面,促进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转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金延梅  
本文通过采用规范化的研究,基于目前数字产品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现阶段数字产品的会计计量与账务处理,发现在没有统一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环境中我国数字产品的会计处理中存在许多问题。最后针对本文发现的问题,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数字产品会计计量和账务处理的规范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数字产品的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谭必勇  陈艳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数字时代维护整体社会记忆的重要基础。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国内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角度看,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存在政府公共模式、企业市场模式和非营利性组织公益模式三种路径。通过考察国内"城市记忆"工程及近年来部分省市开展的"乡村记忆"项目,并结合西方国家开展的有代表性的"社会记忆"工程,本文系统剖析了公共档案部门、民间档案馆等不同档案机构及相关社会组织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库建设的路径模式,重点梳理各模式档案的收集和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现状,进而总结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多元化路径的合作化趋势导向,并就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垂高  
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高校继续教育的运作机制,也为其结构转型与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深度剖析高校继续教育的公共服务及发展现状,为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的多元共治、多样态发展、多群体参与等结构转型提供可参考性策略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蕾  
智慧课堂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新场域。高职院校智慧课堂不是数字技术简单地嵌入课堂教学,而是在完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目标的课堂中与教学系统深度地融合,具有运用智慧技术、突出智慧教学、培养智慧人才三方面的特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智慧课堂建构面临的条件、认知、技术伦理三重困境,高职院校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推进智慧课堂环境系统升级、数智融合推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循序渐进提升教师和管理者数字素养水平、顺势而为完善数据应用和安全防范体系、多维一体构筑智慧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志勇   吕桐弢  
为引导算法的健康发展以及加强应对算法潜在危害的风险管控,提出雁阵模型是算法治理模式的一种可能性。即依靠科研组织的溢出效应,不仅能打通算法治理层面市场、政府和社会三者间的阻隔,还能够在结构上形成相应的配置,以此应对算法治理多维度的动态需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妃敏   朱俊杰  
共同富裕要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一道共同富裕,且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愈发增强。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浙江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实证研究,试图为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促进精神富有提供新视角。其“政府+”多元主体的运作模式通过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元化文化生活;搭建数字平台,精准供给、资源共享等提供高品质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务。文章展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数字化改革的有益探索,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杰   李俊男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对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文章梳理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内外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实践案例为抓手,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社会共治方面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助力公共文化在数字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晓桦  
[目的/意义]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了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摆脱路径依赖,实现转型与超越,以制度逻辑考察有关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现状,利用文献调研法探索发展过程中蕴含的制度内涵及外延。[结果/结论]理事会制度是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为法人制度效果有限、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和科层制度根深蒂固等;制度逻辑下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明晰主体权责、厘定治理边界,完善利益分配、重塑治理格局,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治理行为,推进信息公开、开放治理过程。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肖红  槐燕  
民国报纸数字化实践工作中,质检环节尤为重要,高质量的数据是后期提供优质服务的可靠保障。质检问题涉及报纸、版式和OCR文字识别三个方面。报纸层面存在记录标识号、报名、出版日期和版次等问题;版式层面涉及栏目范围、篇目置标和标题置标等问题;OCR文字识别的问题主要为多字、少字、符号和字形识别错误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宗凯  
教育数字化是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时代应答,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推广和应用,技术创新对于推动教育形态的变革、教育机会的拓展、学校空间的重构和学习模式的更新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目前,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推进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探索。结合三所大学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从超前识变、积极应变到主动求变的进程,对三所大学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探究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规律,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参考,助力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必将重构教育生态,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开放的教育,从而推动高等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