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5)
2023(14970)
2022(11795)
2021(10708)
2020(8823)
2019(19498)
2018(19112)
2017(36704)
2016(19235)
2015(21284)
2014(20466)
2013(19322)
2012(16878)
2011(14728)
2010(14193)
2009(12619)
2008(11829)
2007(10087)
2006(8309)
2005(6852)
作者
(49754)
(41437)
(41207)
(39198)
(26209)
(19723)
(18774)
(16194)
(15829)
(14227)
(14028)
(13849)
(12927)
(12888)
(12466)
(12401)
(12299)
(12219)
(11934)
(11798)
(9899)
(9866)
(9684)
(9527)
(9363)
(9163)
(8914)
(8895)
(8168)
(8147)
学科
(76514)
经济(76445)
管理(57906)
(57680)
(48138)
企业(48138)
方法(34834)
数学(30675)
数学方法(30278)
中国(22617)
(22033)
业经(21450)
技术(18537)
(18536)
农业(15180)
地方(14267)
产业(13544)
技术管理(12892)
(12766)
(12711)
贸易(12702)
理论(12529)
(12361)
(12180)
(12016)
银行(11987)
(11929)
财务(11886)
财务管理(11863)
(11476)
机构
学院(254724)
大学(253799)
(106534)
管理(105818)
经济(104690)
理学(93154)
理学院(92236)
管理学(90695)
管理学院(90189)
研究(77363)
中国(57749)
(50386)
(46238)
科学(45691)
财经(38125)
中心(37724)
(37257)
业大(36871)
(36059)
(35049)
(34600)
经济学(33602)
(32588)
师范(32261)
研究所(31842)
经济学院(30518)
北京(29931)
农业(28982)
(28781)
财经大学(28754)
基金
项目(186973)
科学(151520)
研究(138975)
基金(138811)
(120124)
国家(119115)
科学基金(105677)
社会(92762)
社会科(88255)
社会科学(88236)
基金项目(73991)
(73967)
自然(66535)
自然科(65184)
自然科学(65172)
教育(64431)
自然科学基金(64046)
(61340)
编号(55144)
资助(53145)
(44806)
成果(42620)
重点(41756)
(41114)
创新(41038)
(40446)
国家社会(40050)
课题(36928)
教育部(36443)
人文(36140)
期刊
(105700)
经济(105700)
研究(68319)
中国(47100)
管理(39659)
学报(35669)
(35465)
科学(34920)
(33470)
大学(28883)
教育(28542)
学学(27069)
技术(24344)
农业(23105)
(20797)
金融(20797)
业经(19072)
财经(18191)
经济研究(17780)
(15762)
问题(14147)
科技(14007)
技术经济(13047)
图书(12970)
(12717)
(11797)
商业(11677)
(11561)
现代(11364)
统计(11203)
共检索到352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宏鸣  陈永昌  杨晨  
在当前建设“数字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创新要素区际流动视角实证考察了数字化对创新要素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能够显著降低创新要素错配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通过促进研发资本流动来缓解创新要素错配,但基于研发人员流动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数字化对于创新要素错配的改善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有效缓解了东部地区和配置过度地区的错配程度,而对中西部地区和配置不足地区的作用尚未充分展现。本文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化为抓手促进我国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钰芬   陈锦颖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及效率。在客观把握中国创新要素错配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化发展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剖析其内在机制及异质性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中国创新要素错配状况明显缓解,配置效率不断提升。数字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效率,而创新要素流动是其中重要的传导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时,数字技术应用有助于创新要素实现充分流动,进而促进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数字化发展对创新能力较低的西部地区及创新要素配置过度地区的作用甚微,仅仅依靠数字化难以妥善解决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的痼疾。研究结果证实了数字化对创新要素配置的赋能作用,有助于各地区以数字化发展为支点,撬动创新要素高效化配置的变革,破解配置低效困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玉兰   贺建风   陈能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基于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并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且存在地区和年份异质性。同时,数字经济会通过创新人力要素流动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阈值效应,使倒“U”型拐点右移,也会通过创新资本要素流动削弱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前半段的正向效应和后半段的负向效应,并使拐点向左移。因此,各地区应依据地区特色和优势,制定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策略;通过加大对农村企业的研发经费补贴等措施完善R&D资本市场;通过制定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创新人才政策等措施加速R&D人才向农村流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俊红  王钺  
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研发要素区际流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R&D资本的区际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而R&D人员的区际流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金融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发挥R&D资本区际流动的效率提升效应,而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不再是影响R&D人员区际流动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本文旨在考察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2003-2015年分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交叉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从产业间和产业内部视角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尽管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较弱,但对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变迁、服务业由生活型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要素区际流动在发挥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时存在不同层次的适宜边界,当"流量"规模超过这一边界时,由集聚拥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显著削弱创新要素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就促进区际间创新要素合理流动,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冰冰   刘爱梅  
基于2013~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使用DID模型和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且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的影响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间劳动、资本、知识和技术要素的配置效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且行业竞争能够增强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为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建设,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要素配置的作用,实现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的协同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是释放要素优化配置红利和增强供给侧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至2019年我国30个省级单元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集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人员要素流动相比,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更明显,且创新资本要素的空间集聚有助于强化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创新驱动效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钺  刘秉镰  
本文旨在揭示创新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影响生产率增长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效应,且受这一效应的作用,研发资本在区际间的流动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不同引力模型下的创新要素流动量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我国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政策的科学制定,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钺  刘秉镰  
本文旨在揭示创新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影响生产率增长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效应,且受这一效应的作用,研发资本在区际间的流动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不同引力模型下的创新要素流动量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我国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政策的科学制定,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西贝  李海燕  
以创新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资源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框架,通过计算2010—2020年中国第二产业A股上市公司实物资本、劳动力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水平与加总TFP,对两者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第二产业要素市场存在明显错配,创新要素配置失衡水平显著高于实物资本和劳动力,且创新要素对实物资本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能够有效降低两者的扭曲程度。要素配置水平和TFP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产业发展初期能够通过对要素的偏向性配置提升TFP水平,但长期持续的资源配置扭曲则会抑制TFP的增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三种要素的配置状况在行业、股权性质以及地区层面上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有效性。故中国应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泽   徐兴武   张瀚亓   任阳军  
合理配置创新要素、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是中国在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相关研究对其可能存在的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不足。从理论层面剖析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将要素错配以一种扭曲税的形式表现,从投入产出视角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离散度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创新要素错配和碳排放效率的测度框架,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将30个省份划为五大区域展开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创新要素错配显著抑制本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并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中部和西南地区创新要素错配对本地区碳排放效率起到抑制作用,而东部和东北、西北地区的影响不明显;五大地区创新要素错配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均起到抑制作用。据此,提出不断优化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有效鼓励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形成区域创新合力等助力中国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许如玉  
本文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探究创新要素流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能源效率,运用引力模型构建创新要素流动指标,并基于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有利于能源效率提升,且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产业结构调整是创新要素流动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传导机制。空间效应表明,创新要素流动与能源效率均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其中创新人员流动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创新资本流动对能源效率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对能源效率提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本文为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助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与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郜攀峰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可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明显;数字化转型是创新要素集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因此,应完善创新要素分配机制、差异化推进创新战略部署、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着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静   栾甫贵  
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节点,明晰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路径与内在机制,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以及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助于扩大企业创新边界,但这一促进作用存在非线性特征,即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边界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影响则不显著;数字经济可借助研发资本流动扩大企业创新边界,而研发人员流动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建飞  
为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城市创新差距,并以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调节变量,同时选取人才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扩大了本地城市创新差距,而对邻近地区表现出缩小城市创新差距的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但是扩大了城市创新差距;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存在以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在第一个门槛值前后表现为扩大城市创新差距,在跨越第二个门槛值后,则表现为缩小城市创新差距;以数字经济为门槛变量时,则为单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时表现为扩大城市差距,高于门槛值时则表现为缩小城市差距;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调节作用下,数字经济缩小本地和邻近区的城市创新差距的能力显著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