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22)
- 2023(21010)
- 2022(17415)
- 2021(15985)
- 2020(13414)
- 2019(30268)
- 2018(30177)
- 2017(57504)
- 2016(31493)
- 2015(35024)
- 2014(35137)
- 2013(34582)
- 2012(31205)
- 2011(27894)
- 2010(28160)
- 2009(26355)
- 2008(26087)
- 2007(23460)
- 2006(20765)
- 2005(19082)
- 学科
- 济(128238)
- 经济(128065)
- 业(109248)
- 管理(106465)
- 企(97672)
- 企业(97672)
- 方法(56111)
- 数学(45410)
- 数学方法(44741)
- 业经(38895)
- 财(38778)
- 农(37090)
- 中国(34816)
- 制(28710)
- 务(26862)
- 财务(26765)
- 财务管理(26726)
- 学(25944)
- 农业(25650)
- 企业财务(25370)
- 理论(24747)
- 技术(24614)
- 地方(23939)
- 和(22463)
- 贸(21492)
- 贸易(21474)
- 划(21320)
- 银(21167)
- 银行(21119)
- 环境(20993)
- 机构
- 学院(448415)
- 大学(446315)
- 管理(177451)
- 济(176398)
- 经济(172504)
- 理学(152425)
- 理学院(150743)
- 管理学(147953)
- 管理学院(147117)
- 研究(146461)
- 中国(112674)
- 京(95695)
- 科学(91189)
- 财(85812)
- 农(74080)
- 所(73518)
- 江(68367)
- 财经(67394)
- 中心(66705)
- 业大(66665)
- 研究所(66473)
- 经(61195)
- 北京(60306)
- 农业(57798)
- 范(57132)
- 师范(56533)
- 州(55167)
- 院(53414)
- 经济学(52619)
- 财经大学(49862)
- 基金
- 项目(300204)
- 科学(237026)
- 研究(219618)
- 基金(217629)
- 家(189412)
- 国家(187792)
- 科学基金(162540)
- 社会(138615)
- 社会科(131348)
- 社会科学(131317)
- 省(118888)
- 基金项目(114399)
- 自然(105828)
- 自然科(103381)
- 自然科学(103358)
- 自然科学基金(101501)
- 教育(101030)
- 划(98722)
- 资助(89412)
- 编号(89159)
- 成果(72234)
- 重点(66987)
- 部(65202)
- 创(64873)
- 发(63291)
- 课题(61765)
- 创新(60015)
- 国家社会(57015)
- 科研(56856)
- 制(56531)
- 期刊
- 济(200219)
- 经济(200219)
- 研究(131140)
- 中国(91240)
- 管理(71492)
- 学报(70519)
- 财(69318)
- 农(68443)
- 科学(64739)
- 大学(54031)
- 教育(51132)
- 学学(50820)
- 农业(46910)
- 技术(41825)
- 融(40810)
- 金融(40810)
- 业经(34490)
- 财经(33509)
- 经济研究(31338)
- 经(28761)
- 业(27099)
- 问题(25820)
- 技术经济(23049)
- 图书(22372)
- 科技(22115)
- 版(21473)
- 现代(20995)
- 理论(20354)
- 商业(20018)
- 统计(19944)
共检索到670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加速了市场生态的复杂多变,面对高频创新和激烈竞争的动态环境,平台型电商企业如何借力数字化提升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已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探讨数字化能力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基于608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力能够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链协同在数字化能力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价值共创意愿正向调节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协同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述结论表明,培育数字化能力能够增强平台型电商企业的抗冲击能力,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和提升创新主体价值共创意愿增强其适应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其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
关键词:
数字化能力 平台型电商企业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单子丹 门丽双 赵艳蓉 韩香钰
基于VUCA情境的研究视角,分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过程,剖析韧性的四维提升策略为系统资源冗余策略、系统结构重构策略、系统安全监管策略以及系统服务升级策略,并以联泰科技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例进行服务重组方式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①VUCA情境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路径包含韧性无变化、韧性得到提升以及韧性因作用失败而淘汰三种结果;②服务升级策略所提出的服务重组方式对比服务组合方式更具有效性,且改进型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对比原算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舒辉 唐飞
建设富有韧性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抵御内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WSR框架和动态QCA方法,借助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市场制度是增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其它因素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不构成必要条件,但在空间维度上构成部分省市增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具有显著的地区效应;(2)导致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有WSR联动型与SR协同型两类,其中,前者强调在数字产业集聚和市场制度驱动下实现物理、事理和人理条件的联动匹配,后者则突出无产业多样化阻力情境下事理和人理条件的协同共促;(3)导致弱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可归为产业多样化阻力型和一无所有匮乏型,且与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关系;(4)数字经济背景下,缺乏数字产业集聚条件的省市可借助数字产业集聚区域的赋能能力和辐射效应,实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依附式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单子丹 门丽双 赵艳蓉 韩香钰
基于VUCA情境的研究视角,分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过程,剖析韧性的四维提升策略为系统资源冗余策略、系统结构重构策略、系统安全监管策略以及系统服务升级策略,并以联泰科技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例进行服务重组方式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①VUCA情境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路径包含韧性无变化、韧性得到提升以及韧性因作用失败而淘汰三种结果;②服务升级策略所提出的服务重组方式对比服务组合方式更具有效性,且改进型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对比原算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睿 林春培 李京 花冯涛
受全球数字化浪潮冲击,企业间创新竞争已从单元级或流程级竞争逐步演变为多主体合作系统级竞争,如何破解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成为企业成功的密码。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资源编排—数字化能力—创新生态系统”逻辑框架,探究从零起家的互联网品牌企业通过实施资源编排推动企业数字化能力形成与提升,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互联网品牌企业阶段性资源编排行为衍生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3种差异化模式,即“单一主体式—整合开拓式—自生长互联式”;(2)资源编排行为作为重要促因始终伴随互联网品牌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而数字化能力则作为中介变量随两者共生演化;(3)资源编排行为的3个子过程“资源构建—资源捆绑—资源撬动”在互联网品牌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具有主次之分,均能直接或间接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结论可为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艳 周洁
从数字化赋能视角出发,以制造业领先企业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为例,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对发展过程中与数字化赋能相关的关键事件进行梳理,从心理赋能、结构赋能、资源赋能3个维度,分析系统发展阶段的关键事件赋能行为与赋能结果,揭示数字化赋能视角下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理。结果表明: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经历了生态系统雏形、平台搭建、星际生态3个阶段,是从0到1再到N的演化过程,心理赋能、结构赋能及资源赋能在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分别扮演内生动力、前提条件、关键动因的角色;在系统演化不同阶段,数字化赋能行为存在差异,赋能结果也有所不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包宇航 于丽英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在创新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竞合机制等六种机制是企业生存与进化的根基。深入探究在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资源整合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集成机制推动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推动协同进化能力的提升。最后以阿里巴巴建立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利飞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关联互补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平台企业+互补企业"是其主要的组织模式。通过对微软、英特尔、思科、IBM等企业案例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平台领导战略包括:基于技术标准创新模式选择、平台接口开放与专利许可策略选择的技术标准化战略;基于合作盈利模式选择、合作伙伴等级制度制订、技术支持活动实施的创新激励战略;基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研发并购模式选择的互补技术研发战略;以及平台企业内外部冲突协调战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雪 张文松 张睿 汪家源 陈宝莲
考虑到平台生态系统韧性演化过程的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认为模块化、去中心化、平台领导即兴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及环境不确定性的互动、协同、耦合是影响平台生态系统韧性的关键。运用fsQCA方法分析了这五大要素之间的内在协同效应并刻画了其影响平台生态系统韧性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存在三类能同时实现高平台生态系统韧性的适配组态:关注平台领导即兴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的“组织-环境驱动型”、关注模块化平台架构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技术-组织驱动型”与兼具前两类驱动路径核心条件的三维联动的“技术-组织-环境驱动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惠平 姚艳虹 昝傲
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平台内多元主体间价值共创是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流程数字化的有效手段。引入数字化战略更新(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和数字平台韧性(数字平台连通韧性、数字平台恢复反弹韧性),深入探索数字平台内价值共创对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搜集247份中小制造企业样本数据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价值共创对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在价值共创与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存在“价值共创—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流程数字化”的链式中介路径;数字平台连通韧性强化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的中介作用,数字平台恢复反弹韧性强化数字技术嵌入的中介作用。结论不仅能够拓展价值共创赋能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红梅 蔡松林
文章基于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理念,通过构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省域视角对2011—2021年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进行评价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增长态势稳定,呈现“沿海高—中部平—西北洼”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基尼系数变化平稳;区域间正相关关系较为显著并趋于紧密,“高-高”集聚模式增多;未来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增长态势有所放缓,但增长的基本形势没有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国根 蒋诗泉 赵春艳
文章在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行测度评价和动态预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整体不高,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各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类型保持不变的可能性较大,类型转移均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且受到相邻省份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仅有广东、上海等部分省份处在(或回归)安全无警状态,而相当一部分省份仍处在中警、重警和巨警状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波 漆萌 葛鑫月
基于耦合度模型与熵权法研究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程度,发现目前仅有北京市与广东省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其他地区处于磨合期、低耦合或耦合度差阶段。基于SC模型与雷达图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市76%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指标达到平均指标的115%~486%,成为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基于耦合机制进行模型验证发现,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形成多维度交叉影响机制,存在着显明的“一头重一头轻”特征且与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北京市需对耦合度处于相对劣势的5个指标实施补短板策略。各地区培育当地独角兽企业所带来的重要启示在于,促进独角兽企业产生与发展,不能只出台支持企业的政策,还需盯住并持续改善各项耦合指标,提高本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耦合等级与耦合程度。
关键词:
独角兽 创新生态系统 耦合 创新 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家树 田中锐 董津津
在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不稳定、关键技术遭遇封锁等影响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增强其韧性刻不容缓。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搜集数据、开展实证检验,探讨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创新资源冗余与配置效率在两种科技服务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发挥不同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创新资源冗余度较高时,两种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影响效应呈现倒U型趋势;当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时,两种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影响效应增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宏起 赵天一 李玥
产业生态化与数字化趋势同步深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基于政策组合理论和动态组态视角,分析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的构成要素,并以30个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探索系统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前因政策组态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由“政策战略—政策工具—实施情境”构成,其中政策工具根据系统不同的“转型失灵”划分为9种类型;在系统数字化转型启动、扩张和深入期,政策工具的有效组态皆不唯一,在政策战略指导下形成适用不同省域情境的多样化支持机制;在时间情境维度,核心政策工具既存在3个阶段的主导轨迹,也有某一或两个阶段的转折轨迹,政策工具的互补和替代机制分别呈现混合轨迹和转折轨迹。研究结果拓展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视域,丰富了政策组合理论应用情境及实证方法,并为产业数字化实践和政策优化提供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