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5)
- 2023(16029)
- 2022(13086)
- 2021(11976)
- 2020(9566)
- 2019(21640)
- 2018(21569)
- 2017(40706)
- 2016(22345)
- 2015(25406)
- 2014(25465)
- 2013(24414)
- 2012(22115)
- 2011(19867)
- 2010(19839)
- 2009(18094)
- 2008(16892)
- 2007(14911)
- 2006(13115)
- 2005(11109)
- 学科
- 济(87555)
- 经济(87456)
- 业(59969)
- 管理(59909)
- 企(46145)
- 企业(46145)
- 方法(35470)
- 农(34892)
- 数学(30319)
- 数学方法(29965)
- 中国(26248)
- 业经(26110)
- 农业(23138)
- 财(20647)
- 地方(19203)
- 学(18244)
- 制(16165)
- 理论(15890)
- 贸(14588)
- 贸易(14580)
- 易(14130)
- 技术(14098)
- 产业(13556)
- 银(13423)
- 银行(13387)
- 发(13383)
- 和(13229)
- 教育(13199)
- 环境(13071)
- 行(12797)
- 机构
- 学院(313881)
- 大学(305261)
- 管理(121568)
- 济(116801)
- 经济(113999)
- 理学(105463)
- 理学院(104330)
- 管理学(102363)
- 管理学院(101828)
- 研究(100848)
- 中国(73536)
- 京(64775)
- 科学(63646)
- 农(53091)
- 财(52082)
- 所(49481)
- 业大(47393)
- 江(46195)
- 中心(46038)
- 研究所(45186)
- 范(43456)
- 师范(43086)
- 财经(41897)
- 农业(40354)
- 北京(40229)
- 技术(38295)
- 州(38065)
- 经(38048)
- 院(36823)
- 师范大学(34275)
- 基金
- 项目(217031)
- 科学(170502)
- 研究(164707)
- 基金(154139)
- 家(132951)
- 国家(131727)
- 科学基金(113641)
- 社会(101887)
- 社会科(96123)
- 社会科学(96100)
- 省(87781)
- 基金项目(82071)
- 教育(76718)
- 划(72233)
- 自然(71795)
- 编号(71235)
- 自然科(70103)
- 自然科学(70088)
- 自然科学基金(68774)
- 资助(61575)
- 成果(57107)
- 课题(48958)
- 重点(48533)
- 发(47130)
- 部(46266)
- 创(45135)
- 项目编号(42420)
- 创新(41817)
- 国家社会(41193)
- 科研(40778)
共检索到449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媛 王为民 胡贝贝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中贵 王晨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围绕农民收入提升与农村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美丽乡村建设依然存在趋同化问题、低质量性问题、局限化问题和低参与度问题。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可知,其对宜居宜业环境的打造事实上植根于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并非仅仅只是村镇外表形象的美化。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如何实现数字要素、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全面嵌入就是关键核心所在,应在数字规划下统筹协调推进、在数字产业基础上绿色协同发展、在数字治理模式下责任落实到户 、在数字链接中挖掘传承乡村文化。未来应基于治理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农村资源要素架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农民主体效应发挥,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岷峰 徐阳洋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扶持,但是传统的金融服务面临信息不对称等诸多痛点,难以真正促进资金精准直达各类乡村融资主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个痛点。数字技术能够解决商业银行政策性要求和盈利性矛盾,降低金融机构网点延伸的必要性,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但是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也面临着农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地区思想存在局限、人才短缺问题以及信息泄露以及金融欺诈等风险。应该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供应链金融,积极强化数字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设"碳中和新乡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娟 赖阳
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发地、百果园、盒马鲜生、拼多多四家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构建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变革、治理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的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机制模型,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农产品流通商业模式变革、提升农产品流通治理水平和强化农产品流通数字基础保障支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对于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培养农林专业人才,满足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需要重视涉农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教育与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等。为此,涉农高职院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育与管理改革,完善涉农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专业化的农业领域人才。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谢志远、邵曦和邹良影所著的《涉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高校四大职能的对接研究》一书聚焦涉农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的对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教育与管理 涉农高职院校 乡村振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邱俊柯 张哲 尹奇
[目的]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方法]本文构建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以9省75村为代表案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TOE框架从技术、组织与环境3个维度深入探究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结果]整体上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偏低并呈现多维特征。结构上,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偏重于交易领域,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较为滞后;农业数字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渐进发展过程,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是农业数字化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从提升路径看,“组织—技术”型是以农业数字化基础带动农业数字化的政策资本驱动路径,“环境—技术”型是以农业交易数字化引领农业生产、服务与基础的社会资本驱动路径,“技术—组织—环境”型是以局部农业生产数字化辐射农业数字化的政企民协同路径,这3条路径能够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结论]为加快农业数字化发展,进一步提出加大数字农业基础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夯实数字人力基础以及厘清政府主体责任边界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啊米娜 杨阿维
本文以我国2010-2020年各省份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旨在为各地区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提高;降低城乡收入差异性能够促进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水平能够促进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促进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提高金融支持力度可以推动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世明 代晓静 邓汝春 赵文德
利用现代"产业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围绕"生态、特色、产业、文化、标准"等关键词,以信息化为主线,构建业务场景、主体场景、设施场景三个产业链维度和场景;运用现代供应链理论,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融通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理论,探索实现茶叶全产业链、供应链的大数据技术和商业模式,并构建基于"一品一码"和"供应链金融"的茶叶区块链业务模型;利用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通过产业数字化平台的科技赋能,构建基于茶叶产销业务的基本价值链和基于信息、期货、金融、文旅、产学研用等经营活动的服务增值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瑜 苍巍巍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需要。然而,在“空心化”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还面临着缺乏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三产融合缓慢以及生产基础薄弱等困境。对此,各地区还需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建立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加快生产基础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环成
康养小镇建设不仅迎合了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近些年,在政策支持下,康养小镇迎来了发展机遇期,具有推动我国乡村产业完善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康养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展探讨,在分析康养小镇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康养产业链完善和乡村产业支撑等几方面给出康养小镇未来发展策略,为发挥康养小镇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康养小镇 老龄化 康养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梅英 谭启云 王立新
本文利用数字乡村建设的阿里县域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数字化发展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广西县域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存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的HH区为桂西地区,显著的LL区为桂北地区;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广西乡村产业振兴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存在空间差异,呈现从北到南依次递减的特征;乡村数字化发展主要通过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数字化两方面对乡村产业振兴产生影响,且其更能推动经济欠发达、财政能力薄弱、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数字化 乡村振兴 县域指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鲲鹏 雷鑫
本文选取福建省20个淘宝村2018-202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对市场转型的影响。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市场转型中的作用;并选取市场转型指数、数字化程度、创新能力、供应链整合等指标,构建了实证分析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乡村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转型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乡村商贸流通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有助于拓展乡村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范围,推动和驾驭乡村商贸市场的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正芬 余彬文
乡村生态资本化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是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主要方式与根本路径,对于乡村绿色发展、环境优化、生态治理等具有直接影响。在乡村生态资本化试运行或准备运行的当下,必须发挥前瞻性,系统分析生态资本化面临的问题,探索产权明晰、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多元协同的科学规划路径,深入挖掘乡村生态资本化发展的科学途径,为赋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 资本化 问题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建强 张怡轩 张睿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所提及,其中有一条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海南城乡人均差异较大,而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这些原因都将会阻碍海南省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海南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适应海南的经济发展。为此,海南省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石,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达到海南省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促进海南共同富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城乡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海力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日益成为焦点。现阶段农村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农民治理意愿不强,不愿参加公共事务;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乡村振兴的载体,已失去应有之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滞后,无法与农民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此时,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强化农民治理意愿、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和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就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生态文明 法治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