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7)
2023(14182)
2022(11522)
2021(10460)
2020(8395)
2019(19215)
2018(19206)
2017(37082)
2016(20177)
2015(22627)
2014(22741)
2013(22344)
2012(20123)
2011(18022)
2010(17894)
2009(16191)
2008(15763)
2007(13768)
2006(11999)
2005(10664)
作者
(58333)
(48184)
(47962)
(45701)
(30817)
(23101)
(21980)
(19020)
(18483)
(17138)
(16552)
(16201)
(15208)
(15116)
(14937)
(14726)
(14447)
(14362)
(13736)
(13665)
(11897)
(11821)
(11544)
(10947)
(10920)
(10709)
(10663)
(10650)
(9658)
(9421)
学科
(83452)
经济(83362)
管理(56868)
(54772)
(45034)
企业(45034)
方法(35452)
数学(30255)
数学方法(29887)
中国(24744)
(23407)
业经(22738)
(18868)
(18012)
地方(17147)
农业(15957)
理论(14320)
(14140)
(13696)
贸易(13690)
产业(13348)
(13259)
(13108)
(12702)
银行(12666)
技术(12467)
环境(12446)
(12342)
金融(12341)
(12144)
机构
大学(288918)
学院(285922)
管理(114949)
(111479)
经济(108974)
理学(100022)
理学院(98923)
管理学(97173)
管理学院(96661)
研究(96421)
中国(69695)
(62036)
科学(60157)
(49760)
(48024)
(44232)
研究所(43935)
中心(42829)
业大(42629)
财经(40564)
(40442)
(39461)
北京(39241)
师范(39117)
(36857)
(35263)
农业(34483)
(33410)
经济学(32932)
师范大学(31768)
基金
项目(200093)
科学(157241)
研究(147991)
基金(144484)
(125400)
国家(124311)
科学基金(107185)
社会(92745)
社会科(87790)
社会科学(87766)
(77724)
基金项目(76888)
自然(69025)
自然科(67412)
自然科学(67398)
教育(67211)
自然科学基金(66148)
(65297)
编号(61351)
资助(58547)
成果(49747)
重点(44349)
(43306)
(42692)
课题(41650)
(41201)
创新(38333)
国家社会(37923)
项目编号(37848)
科研(37800)
期刊
(120911)
经济(120911)
研究(85947)
中国(51616)
学报(45052)
科学(42205)
管理(41187)
(40882)
(35570)
大学(34245)
教育(34172)
学学(31799)
农业(28718)
技术(24683)
(22726)
金融(22726)
业经(20573)
经济研究(19285)
财经(18773)
图书(18282)
问题(16083)
(15911)
理论(14314)
(14166)
科技(14044)
技术经济(13452)
现代(13326)
实践(13165)
(13165)
(12906)
共检索到410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伟   罗盖  
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居住选择行为是人口迁移流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和深入渗透,数字产业已经深刻影响到中国经济结构,对当前仍主要处于中低端行业流动的流动人口的就业及其收入带来潜在冲击,进而对该群体的城市居住选择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文章从流动人口居住选择影响因素及数字产业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居住选择的影响两方面入手,对其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亚菲  王瑞  徐丽笑  
文章基于有效需求理论,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调查数据和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扩展的列昂惕夫需求驱动模型,估计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流动人口消费拉动的增加值规模,并设计基准、城镇化和市民化3种情景对“十四五”期间流动人口消费的经济影响及最优发展路径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流动人口消费引致的增加值达8.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8.2%);中等收入流动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消费拉动的增加值约占60%;流动人口消费创造的增加值60%以上体现在与食品、居住消费活动相关的部门;“十四五”时期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扩大流动人口消费助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对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等收入流动人口规模是增强社会有效需求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突破点;“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政策实施的重点领域之一,仍是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牛建林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了20世纪末以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决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研究发现,近30年来,接受过较高教育的流动者返乡的可能性平均更低,这一模式在各时期保持相对稳定。尽管如此,近年来,拥有农业生产技术的男性流动者更倾向于返乡,且相应效应不断增强。健康状况对流动者返乡决策的影响较为复杂;各时期因健康状况变差而"被动"返乡的情况在不同程度上持续发生。文章认为,流动者往往根据自身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决定是否返乡。到目前为止,"返乡潮"并未引发人力资本较高的流动者选择性地回流,其对传统人口流入地"用工荒"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短缺程度的加剧,而非优质人力资本的流失。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流动人口的产生和存在,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广大流动人口的工作及住宿经常变换,对于这些流动人口的信息难以跟踪掌握,也难以有效管理。这样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也无法为流动人口提供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因此,需要对流动人口的现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展新  杨思思  
流动人口研究在发展中呈现出研究设计的多样性。文章首先辨析流动人口研究中流动人口、农民工、外来人口的定义和三者之间关联,对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和汇总数据在流动人口研究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按照研究对象、数据选择、研究性质和研究成果,对已有文献的不同研究议题进行归类综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设计多样化产生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林刚  
文章以"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学术研讨会和《中国人口科学》刊登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视角、问题导向和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绮云  
文章以对1997年以来在国内发表的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为基础,简要分析了目前对该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趋势和局限性,并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戚阳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化,人口跨户籍所在地流动的浪潮冲击着既有户籍制度中就业领域的不平等。由于我国传统社会结构性、体制性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现今流动人口就业领域存在着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待遇较低、就业保障被边缘化、就业范围单一、就业权益受到侵害后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等主要问题。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正形成的当下,应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从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将权益与户籍相脱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增强流动人口权利意识等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歧视,保障流动人口的平等就业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江蓉  徐茂  
基于2013年重庆市流入人口的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城市融入背景下流动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的消费行为有着较强的约束;城市身份认同感对流动人口的本地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流动人口所享有的基础社会保障对其消费行为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差异,导致其消费行为也有所不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季素萍  李涛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选择农村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所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将城镇化水平指标和个体劳动者的户籍类型纳入分析框架,构造个体就业的计量模型,针对安徽、广东、河南等9个省份的调查数据,详细考察了农村流动人口个体层面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子女数量等)以及劳动力市场条件(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分割率、生活成本等)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报告了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流动人口就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静  陈杰  王洪卫  
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根基。流动人口的住房与社区选择不仅关系切身福利,也是其社会融合程度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构建多维度合成的社会融合指标,采用克服内生性偏误的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居住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的居住选择的影响显著,即更好的社会融合会增加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的概率、提高流动人口居住在正规社区的概率或增加其住房消费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优化居住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引导流动人口合理的居住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静  陈杰  王洪卫  
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根基。流动人口的住房与社区选择不仅关系切身福利,也是其社会融合程度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构建多维度合成的社会融合指标,采用克服内生性偏误的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居住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的居住选择的影响显著,即更好的社会融合会增加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的概率、提高流动人口居住在正规社区的概率或增加其住房消费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优化居住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引导流动人口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谭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超大城市集结人力资本的虹吸效应日渐增强,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逐渐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部分。文章梳理了流动人口研究的概念范畴变化,主要是从笼统的农民工概念到次级群体,再到城市新移民研究,这一动态演变过程反映国内流动人口精细化研究的内在需要。城市新移民的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了流动人口研究,有助于破除先前研究的思维定势,还原流动人口的多样性特点,体现流动人口的时代性特征。文章提出,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国内流动人口研究应转向城乡互融性思维、关注人口结构性融合以及强化微观整合性等视角,更加重视超大城市复杂化人口结构中的城市治理难题、青年群体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困境、域外经验对国内应对流动人口策略的借鉴作用,进而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超  曲兆鹏  宋泽  
本文借鉴机会平等理论构建了一个可用于分析城乡医保统筹问题的理论框架,从理论上和实证上阐述了事前补偿原则与事后补偿原则的联系和冲突,并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评述和归纳;随后,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医疗保健方面面临的机会不平等。结果显示:在事前补偿原则下,参加新农合的农业户籍流动人口面临显著的由户籍造成的机会不平等,而参加统筹医保的则不显著;在事后补偿原则下,无论参加新农合还是统筹医保,农业户籍流动人口面临的机会不平等均显著,且公正缺口数值很大。这体现了事前补偿原则与事后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塔娜  李国正  艾小青  
改革开放37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日益枯竭,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尤其是在制造业萎缩、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女性流动人口的充分就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延续人口红利。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女性流动人口"迁而不工"的数量高达三千万,家庭束缚、受教育水平较低、职业技能缺乏、收入的性别差异、单一的社会支持网络是女性流动人口"迁而不工"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认为,通过社会投资增加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规模,进而降低家政服务成本、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与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搭建求职咨询与职业介绍平台是实现女性流动人口充分就业的重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