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2)
- 2023(10564)
- 2022(7657)
- 2021(6561)
- 2020(5074)
- 2019(11200)
- 2018(11515)
- 2017(21055)
- 2016(11808)
- 2015(13653)
- 2014(14030)
- 2013(13169)
- 2012(12028)
- 2011(10773)
- 2010(11226)
- 2009(10272)
- 2008(10281)
- 2007(9450)
- 2006(8654)
- 2005(8012)
- 学科
- 济(45157)
- 经济(45091)
- 管理(31542)
- 业(28647)
- 企(22397)
- 企业(22397)
- 中国(17557)
- 业经(16744)
- 农(15981)
- 学(12291)
- 方法(11892)
- 制(11365)
- 农业(10633)
- 产业(10550)
- 理论(10498)
- 财(10265)
- 信息(9944)
- 银(9892)
- 银行(9862)
- 地方(9536)
- 行(9523)
- 体(9430)
- 融(9266)
- 金融(9258)
- 总论(9251)
- 信息产业(9116)
- 数学(8913)
- 数学方法(8722)
- 发(8476)
- 教育(7994)
- 机构
- 学院(173066)
- 大学(172757)
- 研究(63306)
- 济(61580)
- 经济(59940)
- 管理(59729)
- 理学(50101)
- 理学院(49423)
- 管理学(48240)
- 管理学院(47943)
- 中国(47560)
- 科学(41297)
- 京(38394)
- 农(33632)
- 所(33033)
- 财(30542)
- 研究所(30178)
- 江(29118)
- 中心(28378)
- 范(26876)
- 业大(26820)
- 师范(26507)
- 农业(26464)
- 北京(24077)
- 财经(23383)
- 院(23083)
- 州(22775)
- 技术(22289)
- 经(21071)
- 师范大学(20995)
- 基金
- 项目(114266)
- 科学(88637)
- 研究(85443)
- 基金(79191)
- 家(70765)
- 国家(70165)
- 科学基金(58357)
- 社会(51860)
- 社会科(48862)
- 社会科学(48845)
- 省(46087)
- 基金项目(40771)
- 教育(39464)
- 划(38889)
- 编号(36697)
- 自然(36025)
- 自然科(35186)
- 自然科学(35171)
- 自然科学基金(34499)
- 成果(31957)
- 资助(30785)
- 重点(26505)
- 课题(26364)
- 发(25602)
- 创(23918)
- 部(23483)
- 创新(22383)
- 项目编号(22010)
- 国家社会(21872)
- 年(21485)
共检索到272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进华 江彦
[目的/意义]对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方式、范式转换及其知识增长结构进行剖析,以深入了解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的构成、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促进科研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归纳及对比分析法,阐述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方式、范式转换特征以及知识增长结构。[结果/结论]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是在元科学和科学方法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由外及里的变革过程。库恩语境范式向格雷语境范式的转变是数字化科学共同体范式转换的主要特征。信息理性开始取代数学理性是数字化科学共同体知识增长的新结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淑莲 金建生
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具有超越合作、协作等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运行特征,指基于提高教师专业知能目的、围绕真实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以协同原则为指导、整合学习中各种要素进行深度学习的自组织系统,是当代教师成长的主要范式。其在理念、政策和实践层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具有多种实施模式。其理论特征呈现后现代主义色彩,主要表现为后现代主观知识论基础、自组织运行、教师教育性人格形成的价值取向、有效学习的情境性等特征,在具体模式向度上表现为共享领导、问题导向和混合学习的共同特点。这种范式对我国教师成长具有实际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琳
研究范式是数字化语境下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科学是具有多元研究范式的常规科学,不同研究范式之间彼此关联,有可比性。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信息科学三种典型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和最新进展。系统/物理范式与信息论和技术传统关系密切,忽视信息用户和理论基础的适用性问题已成为该范式受到争议之所在。认知范式作为系统/物理范式的替代性范式而兴起,其科学共同体的发展趋于成熟。针对认知范式中社会维度的缺失,整体主义认知观等理论模型的提出使认知范式更加完善。领域分析范式重视认识论方法,强调社会文化情景的重要性,提倡从知识领域和话语社群角度开展研究。指出应从元理论层次比较信息科学各研究范式的基本理论...
关键词:
信息科学 研究范式 数字化 元理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恩梅
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中,以政府、企业和情报学界的不同视角的研究各具特点。随着发展,其研究将会由关注技术转向关注内容,并进而形成一种综合型研究视角和整合机制。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共同体"概念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也适用于IRM。IRM共同体有其共同规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维和 咸鸣霞
乡村振兴的产业共同体不同于产业融合,既具有产业融合的经济效益发展诉求,也具有共同体下的社会效益提升要求。对武家嘴村产业兴村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炼新型乡村振兴治理模式——武家嘴产业共同体模式。基于产业共同体模式的实践总结,研究指出该模式是发展不同阶段中内生驱动因素、外嵌驱动因素和交互驱动因素交叠式持续发力的结果。这一模式及其形成机理从结构、行动、效益三个维度呈现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一是产业融合主轴,产业转型与多元拓展;二是多要素交互作用圈,集体行动复杂适应需求;三是最佳价值实现点,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研究的政策启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以产业融合为基础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推进,以村民为中心推进富民强村和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共同体 武家嘴村 形成机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卢大鹏
研究生科学共同体形成可以极大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激励与鼓舞,而这些正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在讨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术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探讨高校研究生学术工作应如何挖掘和整合学术资源和优势,搭建研究生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田
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年轻的人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希冀,揣着薄薄的火车票踏上远行的列车,沿途风景新鲜而陌生,一如他们尚未展开的人生。车票的这头是日益凋敝的乡土社会,而另一头则是需要大量劳工来支撑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正敞开大门迎接这些城镇化的孩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葳 李芒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多元、民主、平等而安全的开放式学习环境,不仅能促进学习者认知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从而提高学校、课堂教学实践的质量。通过创造开放合作的学校和课堂文化、赋予学生和教师参与和创造自己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权利,以及促进共同体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对话协商等一系列的过程,学习共同体将得以逐渐生成。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学习环境 生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浮婷 王欣
平台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行为异化行为的频频发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呈现出治理主体缺位、治理资源分散与治理手段滞后等碎片化局面,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亟需迈向治理共同体思维。本文系统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的理论脉络,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共同体是对传统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理论的延续与引申,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有效性依赖于治理主体所形成的治理共同体组织运行目标与运行机制的合意性与合理性。更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形成的现实缘由,即宏观社会责任制度供给不足或严重缺失、中观层面的公民社会监督乏力以及微观组织层面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与"社会脱嵌";同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具有治理理念的社会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目标的一致性、治理资源的开放性与治理边界的动态性等多重特征。在平台情景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实现过程在于基于分层分类的治理逻辑,推进异质性不同生态位成员的社会责任行为治理,形成主要生态位与扩展型生态位的协同共治的治理机制,最终实现将平台商业生态圈打造为可持续性的社会责任生态圈的共同治理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菊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推动了国家文化发展朝数字化转向的战略部署。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文化数字化催生出的产业新模式和新特点,对于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切入来探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内涵特征、实现模式和运行模式,分别从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系统经济学三个领域建构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经济学新范式,为把握和理解文化数字化研究价值和进一步探寻文化数字化战略运行逻辑及产业化实现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制度建议。
关键词: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文化强国 经济范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毛炳聪
面对公共图书馆共同体建立中馆际互联互通不畅、核心业务数据未能全部打通、资源建设和利用不平衡、统一技术标准规范缺乏等问题,“数智化”是将公共图书馆共同体的理念、机制、读者、资源、技术五大要素串联起来,运用数字化技术、思维和认知对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流程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紧抓数字化改革机遇,以数字化思维谋划制度设计,以数字化技术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升级,建成全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数智化”赋能公共图书馆共同体面临的数据共享不够全面、平台拓展难度大、标准体系匮乏、衍生法律风险等问题,未来需从链式革命、顶层设计、制度重塑、系统工程等层面探索发展。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共同体 数智化 共建共享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娜
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内卷化的风险与挑战,以权力结构的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可以发现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着从想象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的演变。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三种权力模式:宗族式治理模式、公司型治理模式以及灰色化治理模式。这三种治理结构中暗含着"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的"合谋"与"博弈",包含着精英结盟与精英俘获的权力格局与权力运作模式。伴随着传统乡村熟人社会行为逻辑的消解,乡村治理的支配规则正在由传统礼俗与规范向经济理性转变,而乡村治理中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由想象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导致乡村治理的内卷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永进 陈云志
针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产教融合不深、专任教师实战能力不强、学校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内容迟滞等共性问题,通过对数字安全类专业"实战共同体"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与应用研究,探讨基于实践人培养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实现路径。"实战共同体"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构建基于合作共赢的实践机制,构建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实践场,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实践文化,进而通过政策综合改革实现观念的转变,通过调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实践工具的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江省身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强调以更加现代的治理理念、平台与工具运用,而便捷民众意愿表达、提升认同感;着重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充分满足,以筑牢“共同家园”的归属感而提高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这就需要实现“数字化+能动化”的治理理念重塑,促进“智能化+智慧化”的治理能力强化,并着力于“效能+公平”的农民福祉增进。既要打造发展与治理互相促进的强力引擎、持续强化共识与合作两大基础元素,也要构建权责对等激励相容的共同体机制,并优化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融合体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袁维新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特征具体表现为:自我认同、自我控制、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自组织机制是:开放和非平衡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前提条件;涨落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起因;竞争和协同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教师学习共同体 自组织特征 形成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