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1)
2023(9971)
2022(7421)
2021(6271)
2020(5074)
2019(10813)
2018(10724)
2017(21138)
2016(11503)
2015(12866)
2014(13106)
2013(12743)
2012(11620)
2011(10491)
2010(10367)
2009(9508)
2008(9319)
2007(8381)
2006(7206)
2005(6617)
作者
(35810)
(30126)
(29794)
(28569)
(19189)
(14598)
(13524)
(11729)
(11346)
(10793)
(10314)
(10156)
(9669)
(9615)
(9561)
(9387)
(8921)
(8790)
(8628)
(8599)
(7545)
(7488)
(7455)
(6822)
(6750)
(6738)
(6654)
(6459)
(6167)
(5967)
学科
(57081)
经济(57028)
(34667)
管理(33618)
方法(27557)
(27151)
企业(27151)
数学(25015)
数学方法(24852)
中国(15533)
业经(15242)
(14800)
(13660)
(11273)
产业(10780)
农业(10286)
地方(9620)
信息(9600)
(9413)
(9157)
金融(9156)
(9131)
银行(9105)
(9059)
财务(9033)
财务管理(9012)
总论(8978)
信息产业(8900)
企业财务(8772)
(8666)
机构
大学(175329)
学院(173502)
(71755)
经济(70432)
管理(65014)
研究(58465)
理学(56905)
理学院(56267)
管理学(55266)
管理学院(54952)
中国(43285)
科学(37151)
(36381)
(33939)
(33464)
(29537)
业大(28830)
财经(27659)
研究所(27108)
中心(27038)
农业(27009)
(25461)
(25106)
经济学(23958)
北京(22335)
经济学院(21910)
(21303)
(21039)
师范(20986)
财经大学(20986)
基金
项目(123702)
科学(97948)
基金(92537)
研究(85168)
(82679)
国家(82090)
科学基金(70222)
社会(56847)
社会科(54226)
社会科学(54213)
基金项目(48340)
(47303)
自然(45768)
自然科(44777)
自然科学(44763)
自然科学基金(44001)
(40245)
教育(38986)
资助(37616)
编号(32077)
重点(28275)
(27213)
(26344)
成果(25816)
(25588)
国家社会(25357)
创新(24051)
科研(23988)
教育部(23363)
计划(23163)
期刊
(71308)
经济(71308)
研究(46904)
学报(34208)
(30873)
中国(30686)
科学(28033)
(25571)
大学(25418)
学学(24140)
管理(23444)
农业(20828)
(16874)
金融(16874)
财经(14518)
教育(14281)
技术(14082)
经济研究(12666)
(12414)
(11606)
业经(11497)
问题(10191)
(9179)
业大(8946)
图书(8778)
技术经济(8407)
统计(8235)
(8047)
科技(7945)
(7825)
共检索到245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世娟  诸叶平  王启现  
利用河北省连续两年的氮肥试验数据结果和相关资料,对数字化玉米种植系统在玉米主产区河北的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尤其是氮肥模块)。结果表明:模型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的模拟结果与大田实际符合性比较好,相对误差在5%之内;产量和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较大,但相对误差基本都在10%以内;对每公顷穗数的模拟结果均偏低,相对误差小于5%,穗粒数的模拟值普遍高于实测值,而籽粒重的模拟值则普遍低于实测值,穗粒数和籽粒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超出了10%。模型对作物吸收氮的模拟结果并不理想,而对子粒吸收氮的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前者,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验证结果表明,数字化玉米种植系统对生育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桐  赵悦航  黄晶  王冲  艾细魁  陈阜  褚庆全  
为评估AquaCrop模型在黑龙港流域模拟冬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与作物产量的适用性,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和FAO提供的参数值,对AquaCrop模型进行模型非保守性参数的本地化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AquaCrop模拟冬小麦冠层覆盖值和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5.90%,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之间的NRMSE为4.23%;模拟夏玉米冠层覆盖值和产量值与相应实测值之间的NRMSE分别为11.59%和11.69%。本研究校准所得参数对黑龙港流域典型站点有较好的适应性,校验后的AquaCrop可以用于黑龙港流域冬小麦-夏玉米水分管理、产量潜力等相关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洋   于法稳   胡晓燕  
本文基于2022年CRRS 1258份玉米种植户微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普通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了自然灾害对农户适应性农药投入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未受灾农户,受灾农户在使用农药上的总费用增加了17%。进一步分析发现,极端气候下,农户在农药总费用以及自购杀虫剂和自购除草剂上的投入是下降的;在损失可控性较高的气候变化下,农户使用农药总费用、自购农药总费用以及自购杀虫剂上的投入是增加的;且当玉米生长处于中后期时受到自然灾害,农户在使用农药总费用、自购农药总费用以及自购除草剂上的投入是增加的。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主要从成本收益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影响农户农药投入决策,即农户在气候变化情境下,可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经验性的适应决策,而使用机械施药对亩均产量以及智能化技术对受灾后农户农药投入皆有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策宣传、地区异质性支持措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气象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翔  
清中期,玉米作为一种新粮食作物,在秦巴山区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模式。玉米以其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等优点,吸引了更多外来移民来此垦种,使秦巴山区民众的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打破了这一地区的封闭状态。但因人口过度增长所产生的粮食压力,又使秦巴山区遭到破坏性开垦,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艳  蔡泽慧  苟小梅  叶想  李冰  张毅  
【目的】探讨玉米种植制度对红壤土壤钾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为该区域合理安排种植制度和玉米地土壤钾素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春播前采集红壤区撂荒(CK)、玉米连作(CY)、豌豆-玉米轮作(RWY)和西葫芦-玉米轮作(RXY)4个种植制度下耕层(0~20 cm)和亚耕层(20~40 cm)土壤,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各形态钾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个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各形态钾分布规律不同,耕层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均高于亚耕层,矿物钾含量未表现出典型规律,种植制度对耕层土壤钾素含量影响更大。耕层和亚耕层土壤的水溶性钾、特殊吸附钾和非特殊吸附钾均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特殊吸附钾是该区有效钾的最大供应源。与玉米轮作相比,玉米连作导致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尽管其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壤(P<0.05),但长期采用玉米连作不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轮作可降低土壤酸化程度,防止速效钾过度累积,其中西葫芦-玉米轮作可使土壤供钾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并保持稳定。【结论】玉米种植制度对红壤耕层钾形态及其有效性影响较大,其中西葫芦-玉米轮作是该区钾素可持续利用的玉米最佳种植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明博  谢瑞芝  侯鹏  李璐璐  王克如  李少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顿姣  何蒲明  
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是核心。文章在分析我国玉米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与意义,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会英  赵金果  周衍平  
玉米是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该镇夏玉米播种面积一直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4,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3,成为左右该镇粮食生产大局的重要农作物。1987年以前,卞桥镇种植夏玉米主要是丹玉13,烟单14等常规稀植品种,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品种已逐步退化,产量连年下降。因此,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改良已势在必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巍  
本文利用我国7个玉米主产区2987户玉米种植户的入户调查资料,对我国玉米种植户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户获得各种新技术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户对不同技术类型的需求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且获得技术的有效途径和时间也大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技术,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推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顿姣  何蒲明  
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是核心。文章在分析我国玉米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与意义,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记者从中国农业部获悉,2016年以来,中国农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预计玉米调减面积超过3000万亩,为近13年来首次减少,目标到2020年将玉米面积稳定在5亿亩,调减5000万亩。在举行的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050元(人民币,下同),实际增长6.7%,高于城镇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菲菲  张崇尚  罗玉峰  仇焕广  
本文系统阐释了种植经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4个玉米主产省份591户1064个地块玉米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从地块层面实证检验种植经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经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农户玉米种植的技术效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出,农户种植未曾使用过的品种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其种植曾经使用过的品种的技术效率,且这种差异随着农户种植经验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根据农业劳动力种植经验特征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供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  周密  
种植结构调整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但是"跟风"调整带来的过度调整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本文采用Bootstrap中介检验和工具变量法,以辽宁省467户玉米种植户为例,验证了种植结构调整中的羊群效应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倾向于模仿群体内他人的意愿,且亲缘网络中其他农户意愿带来的影响强于地缘网络中其他农户意愿带来的影响,即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中存在羊群效应。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中羊群效应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农户之间的学习型模仿和风险分担,且相对于大规模农户而言小规模农户更易表现出羊群效应。因此,可以将羊群效应与正规制度互为补充,共同推进种植结构优化,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引领作用,同时,要避免"跟风"行为造成的过度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艳  石志恒  孙鹏飞  
[目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户经营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解决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甘肃省280份玉米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微观数据,利用DEA模型,在对玉米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对比玉米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经营效率的差异,探究规模经营能否真正提高玉米种植大户的经营效率。[结果](1)甘肃省经营效率实现最优的玉米种植大户占比较低,大多数玉米种植大户生产效率有待提高;(2)玉米种植大户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明显高于普通农户。[结论]绝大部分玉米种植大户经营效率有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种植大户的经营效率,使之不断逼近最优经营效率;种植大户的生产力水平高于普通农户,规模经营能够提高玉米种植大户的经营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屹  黄东  武拉平  曹芳芳  
为探究储粮损失对中国农户粮食储备决策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农户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利用中国23省1 199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将储粮损失引入农户储粮决策模型,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储粮损失对农户储粮规模的影响。为了克服模型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选取农户所在地年均降雨量和晾晒环节是否出现恶劣天气作为储粮损失的工具变量。结果表明:第一,储粮损失与农户储粮数量显著负相关,预期储粮损失越大,农户储粮规模将会下降;第二,储粮损失的系数绝对值呈下降趋势,表明储粮损失对储粮数量大的农户影响较小,受储粮损失影响较大的是中小规模农户。第三,粮食产量、市场发育程度、收入水平、牲畜饲养情况、节约意识等因素对农户储粮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应推广先进的储粮技术及减损方法,帮助农户减少储粮损失,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