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4)
2023(14021)
2022(10708)
2021(9654)
2020(7495)
2019(16639)
2018(16551)
2017(30309)
2016(16685)
2015(18887)
2014(18430)
2013(16886)
2012(14837)
2011(13145)
2010(13351)
2009(12135)
2008(11668)
2007(10813)
2006(9530)
2005(8329)
作者
(45084)
(37274)
(37270)
(35353)
(23456)
(17546)
(17146)
(14338)
(14148)
(13459)
(12669)
(12444)
(11647)
(11619)
(11482)
(11299)
(11243)
(10924)
(10765)
(10679)
(9162)
(9065)
(9046)
(8609)
(8470)
(8443)
(8423)
(8290)
(7463)
(7349)
学科
(63384)
经济(63331)
管理(45406)
(39794)
(31979)
企业(31979)
方法(24067)
中国(21001)
数学(20658)
(20537)
业经(20470)
数学方法(20057)
(14828)
理论(14500)
农业(14149)
地方(13360)
教学(13309)
信息(12567)
产业(12309)
(11969)
(10760)
总论(10467)
信息产业(10374)
(10250)
贸易(10242)
(10230)
(10041)
银行(10034)
教育(10012)
(9944)
机构
学院(223186)
大学(215427)
管理(80718)
(78190)
经济(76188)
研究(70273)
理学(68548)
理学院(67811)
管理学(65859)
管理学院(65468)
中国(52627)
(45735)
科学(44275)
(37433)
(34954)
中心(33951)
(33807)
(33705)
(33017)
师范(32652)
业大(31329)
研究所(30571)
技术(30473)
(29175)
财经(29088)
北京(28444)
(26454)
(26275)
农业(26037)
职业(25845)
基金
项目(149216)
科学(116612)
研究(115848)
基金(102750)
(88810)
国家(88000)
科学基金(75951)
社会(70312)
社会科(66426)
社会科学(66413)
(62486)
教育(56201)
基金项目(52701)
编号(51744)
(50804)
自然(46589)
自然科(45566)
自然科学(45558)
自然科学基金(44672)
成果(42820)
资助(40963)
课题(36597)
重点(34216)
(32956)
(31865)
项目编号(31836)
(31144)
(30298)
创新(28892)
国家社会(28878)
期刊
(90165)
经济(90165)
研究(62104)
中国(51687)
教育(42665)
学报(33380)
(32874)
管理(30272)
(29624)
科学(28811)
大学(25672)
技术(25370)
学学(23132)
农业(22825)
图书(18672)
(18305)
金融(18305)
业经(17361)
职业(15443)
经济研究(15060)
财经(13363)
书馆(13194)
图书馆(13194)
(11725)
(11569)
(11493)
论坛(11493)
统计(11309)
情报(11121)
问题(11014)
共检索到337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爱武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使社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使应用型院校的教学方式得到极大改进。当前,推进信息化教学已逐渐成为应用型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但应用型院校面临着组织、机制与制度不够完善,目标不明确,员工信息素质不高,信息环境与系统不够健全,以及数据安全与资金缺乏保障等诸多推进困境。为充分响应数字化校园建设号召,应用型院校应当完善信息化组织、机制与制度,落实目标;提升员工的信息素质与技术水平;健全信息化环境与信息化系统;强化对数据安全与资金的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丽萍  
我国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提供了基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具有时代性、职业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职业技术与数字技术简单类同化,数字意识强但是行动力低;数字技术知技储备单一化,数字化学业评价实践不均衡;数字化发展内驱力不足,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欠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具有“四重”诉求:时代诉求——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框架诉求——要以职业教育特殊性为聚向靶标;技术诉求——要探索基于体系的迭代升级;实践诉求——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知,强化“数字认知―职业技能”的数字意识链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环境,紧密“数据平台—数字生态”的数字适应链条;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评价,健全“数据评价—专业发展”的数字教研支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元元  
随着教育信息化在我国的深入推进,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教学短板逐渐突显。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院校想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自身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教师文化建设。这将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与人文素养。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分析了应用型院校教师文化的应然状态与建设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型院校教师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以期使我国应用型院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壮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新祥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学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能有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然而当前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拓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空间,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群   缪朝东   嬴萍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逻辑体现在数智化职教场景建设丰富职校教师专业学习场景、校企资源智能共享助推职校教师实践技能高质量培养等四个方面。但数字化平台和资源建设难以契合职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技术适应受困数字素养发展瓶颈等问题制约了职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发展需立足职校教师技术适应,构建区域资源互通的研修平台;聚焦职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育,构建校本化智能研修机制;立足多源精准数据采集,构建职校教师专业发展数智化评价体系;基于角色与价值认知,构建满足职校教师教学科研需求的数字化诊断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梅  王苑乂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趋势,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在数字化背景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新优势、面临新困境,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将会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日发  杨成明  李梦  周潜  
信息化教学是反映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也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28省的226所高职院校6 973位教师进行调查,旨在探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场景的“革新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撑力”、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保障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发展力”等显著提升,但存在“技术热”背后“融合冷”、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拖后腿”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短板”明显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促使信息化设备由“建起来”转向“用起来”、聚焦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践行“新基建”思想、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以信息化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方红  
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职院校专业与课程改革,是时代之需、人才培养之需。教育现代化需要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均需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面对数字化转型机遇,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课程改革需契合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协同教研,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适时引进数字化技术课程,遵循数字化个性需求,借助数字化改革开拓专业布局新局面,确保持续提升专业教师数字素养,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字创新能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傅星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功能的不断充实与完善,信息资源的不断积累,使信息安全日益成为学校安全稳定与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学校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并针对高校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文章在最后介绍了中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婧  李姝娟  
著作权法的目的是平衡各方的利益,核心则是对复制权的保护,复制权定义的每一次变动都直接影响整个著作权体系。在数字时代之前,由于复制技术的限制,对复制权的控制和规定能很好地平衡各方的利益,但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私人复制不受限制滥用,导致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严重受损,各方利益平衡被打破。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我国需要对传统的著作权制度进行创新和改变,以期建立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晶  
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已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信息化管理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不强、信息化管理体系亟待健全、信息化管理队伍有待加强以及安全防范与预警机制不尽完善。为此,基于项目管理理论视角,高职院校应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完善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优化安全防范与预警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亚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根本所在,能够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适恰性、推动个体与团队共成长。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新要求,更加强调团队成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技能和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沟通协作与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字素养的提升。为解决“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校级创新团队基础性作用发挥不明显、共同体协同机制不畅、教师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团队建设评价与激励不完善等困境,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建设联动机制、提升教师能力、强化评价激励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芳  
现代社会中,传媒技术高度发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与社交方式。应用型院校学生既是互联网与自媒体社交软件的主要用户群体,也是"微时代"社会的主要代表群体。"微时代"自媒体社交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为教育信息传播与教育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也给现代教育管理,尤其是应用型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微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应用型院校应当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强化教育管理队伍,优化教育管理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金开  
文章指出了教学学术视域下完善应用型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应用型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如教师选聘制度存在缺失,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教师教学研究与评价效能较低,教师教学学术氛围淡薄。最后提出应用型院校应基于教学学术视角,优化院校教师选聘制度、健全教学学术培训制度、改进教学学术研究与评价制度、创设教学学术研究氛围,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妙弟  江小明  
建设一个内容多样、管理灵活的新型教学体系是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改革的趋势。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建设应在充分根据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课程广博化、实践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教师类型多样化、实行弹性学制和学籍管理多样化等几个方面,并应建立健全大众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