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6)
2023(11947)
2022(9093)
2021(8085)
2020(6142)
2019(13515)
2018(13003)
2017(22239)
2016(12480)
2015(14263)
2014(13957)
2013(13322)
2012(12747)
2011(11678)
2010(12202)
2009(10847)
2008(10496)
2007(9963)
2006(9164)
2005(8156)
作者
(37078)
(30800)
(30496)
(28963)
(19222)
(14771)
(13753)
(11972)
(11742)
(11319)
(10497)
(10471)
(10043)
(9684)
(9587)
(9570)
(9104)
(9097)
(8954)
(8925)
(7969)
(7615)
(7524)
(7310)
(7237)
(7045)
(6972)
(6877)
(6436)
(6388)
学科
(48452)
经济(48398)
(36111)
管理(35323)
(26911)
(25985)
企业(25985)
业经(19931)
中国(18657)
农业(18166)
技术(14134)
(12739)
地方(12655)
(12106)
方法(11882)
(10611)
银行(10586)
产业(10392)
(10272)
(10220)
理论(10216)
教育(9950)
信息(9511)
数学(9388)
(9351)
金融(9351)
技术管理(9268)
(9240)
数学方法(9211)
总论(9116)
机构
学院(176241)
大学(167479)
(65223)
经济(63424)
研究(63111)
管理(59892)
理学(49186)
中国(48963)
理学院(48587)
管理学(47628)
管理学院(47285)
科学(37882)
(36915)
(36208)
(32169)
(32055)
(31237)
中心(30545)
研究所(27792)
农业(27080)
技术(26718)
业大(26313)
(25817)
(25796)
师范(25495)
(24035)
职业(23642)
(23426)
北京(23288)
财经(23182)
基金
项目(112776)
研究(90010)
科学(87997)
基金(75925)
(66442)
国家(65682)
科学基金(55420)
社会(54943)
社会科(51478)
社会科学(51467)
(49083)
教育(43076)
编号(39725)
(39639)
基金项目(38694)
成果(33357)
自然(32316)
自然科(31564)
自然科学(31552)
自然科学基金(30965)
课题(30167)
资助(28972)
(26814)
(26720)
重点(26415)
(25471)
创新(24907)
(23257)
(22803)
国家社会(22466)
期刊
(86244)
经济(86244)
研究(55762)
中国(51567)
(39711)
教育(36323)
学报(28504)
农业(25646)
科学(25573)
(24478)
管理(24282)
大学(22465)
(21316)
金融(21316)
学学(20285)
技术(20245)
业经(17345)
职业(14461)
图书(13870)
经济研究(12461)
(11456)
财经(11328)
(11283)
论坛(11283)
书馆(10898)
图书馆(10898)
问题(10322)
(10100)
农村(9984)
(9984)
共检索到294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君君  
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的模式,而且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物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快速推进,未来中国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职新商科专业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适应乡村传统业态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要,为数字乡村建设培养新型数字化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搏   陈树文  
新一轮科学技术浪潮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未来将在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等领域不断渗透与应用。数字乡村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面对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数字化,通过数字科技普惠服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影   尉京红  
数字乡村建设对当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喜与忧,探寻化解建设数字乡村与实现农村劳动力更好就业矛盾的着力点尤为关键。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梳理了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村劳动力的理论机理,并分别从岗位创造效应、人才磁吸效应、岗位替代效应与人才外溢效应四个视角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数字赋能”以及“数字负能”影响,提出了建设数字乡村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建斌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为未来普惠金融发展明确了方向。青海省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农牧民担保抵押物缺乏的经济落后省份,普惠金融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青海省积极将大数据、金融科技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融合,加强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青海省实践,系统梳理了制度安排加快、数字建设利好、发展态势跨体系、信用主体价值加速激活等全国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当前数字赋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信用评定标准缺乏、信息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强化信息安全、统一信用标准、优化采集评价、丰富应用场景等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水根  王吉  
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的流通数字化和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根据异质性分析,就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而言,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非试点地区大于试点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大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流通数字化会从技术应用、创业环境、国内市场、外资质量和开放布局等5个方面产生正的经济效应,即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化、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助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等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其中技术成果化的传导效应占主导地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协同效应,且呈现高度协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资本是间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现阶段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存在遮掩效应,且人力资本不存在中介作用。从全国区域上看,文化产业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说,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呈现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西部地区显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晓聪  王疏影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为目标,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产业振兴机遇所在。然而我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数字水平低,数据信息系统不健全。因此,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施黑妮  
常闻陈明哲教授谈及毓老师,好奇这位当代管理学泰斗学生时代的情形,通过他的精彩叙述和优雅的举手投足之间,窥视到一位末代皇族教育大家的风范。今天有幸仔细拜读《有教无类:恩师爱新觉罗毓鋆教育理念的承传行践》,爱新觉罗先生的睿智和勤勉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也深深感受到了明哲教授的敬怀之心和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昕  石伟平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高职院校面向数字经济的专业群建设迎来新机遇。“新商科”作为蕴含数字经济时代商学教育新理念的新概念,为高职院校专业间联结、融通、共生提供新的构建逻辑。面对商业模式转变、经济转型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教育教学挑战,高职院校应在培养目标定位、内容体系重构、课程数字化转型、师资团队建设、产教协同育人等关键领域推进变革,培养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新型商科专门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光铭   兰霞萍  
在乡村振兴和信息化社会发展双重促使下,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乡村社会的变化特征出发,梳理数字乡村社会信息全对称、联结性增强及多元主体协同特征,进而从理论、历史、实践等三个维度阐述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框架,最终从农民数字化发展意愿、内容、条件、目标等维度提出以农民数字化发展为核心的数字乡村推进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李艺  张弓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约束,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可能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测算结果说明,乡村振兴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基准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振兴水平,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兴旺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中未起到中介作用,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与虹吸效应相互抵减所致;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短期并不能明显助力乡村振兴。个体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路通达强度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因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不高,还不能形成空间上的外溢。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主要是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为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应加大对数字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实施差别化和动态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战略,推动区域数字化协调建设,增强数字化建设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撑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全尤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文章研究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乡村产业融合以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认为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农业+”“数字+”和数字产业协同三种路径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数字化人才比较缺乏、技术供给和应用不足等。当前,应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供给、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技术研发和拓展应用场景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翀  
当前数字经济背景和旅游新业态发展态势表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深化乡村智慧旅游,发展数字文旅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新型业态,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文章基于广东省数字经济形势和政策背景,以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以SICAS模型为切入点,剖析数字化赋能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多层次探讨数字化赋能下广东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优化路径。中观层面,重点分析了广东乡村旅游的模式、业态和价值链的演变;微观层面,从游客需求、旅游要素、信息互动、运营管理、营销策略、资源整合和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字化正在重塑广东乡村旅游的产业架构和运作方式,促进了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和效率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