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5)
2023(10948)
2022(8115)
2021(7196)
2020(5115)
2019(11293)
2018(10748)
2017(18226)
2016(9706)
2015(10850)
2014(10461)
2013(9693)
2012(8850)
2011(7802)
2010(8495)
2009(7762)
2008(7402)
2007(6857)
2006(6089)
2005(5604)
作者
(26706)
(22400)
(21903)
(20983)
(14339)
(10507)
(9995)
(8319)
(8297)
(7772)
(7522)
(7423)
(6821)
(6808)
(6628)
(6628)
(6448)
(6434)
(6317)
(6296)
(5485)
(5277)
(5275)
(5032)
(4996)
(4985)
(4864)
(4781)
(4362)
(4258)
学科
(39568)
经济(39521)
管理(29985)
(28772)
(25842)
企业(25842)
业经(16223)
中国(13873)
方法(12434)
审计(12132)
(11946)
(10925)
产业(9891)
理论(9649)
信息(9379)
总论(8919)
信息产业(8733)
(8730)
数学(8191)
(8156)
数学方法(8043)
农业(7950)
(7498)
金融(7496)
(7388)
银行(7384)
技术(7199)
(7099)
(6917)
教育(6734)
机构
学院(139736)
大学(138373)
(53168)
管理(52824)
经济(51930)
理学(45317)
理学院(44858)
管理学(44217)
研究(44208)
管理学院(43946)
中国(34069)
(29184)
(28829)
科学(24644)
财经(22596)
(21229)
中心(20889)
(20545)
(20203)
(20149)
师范(20038)
北京(17941)
研究所(17750)
(17348)
财经大学(16884)
(16879)
经济学(16669)
(16486)
师范大学(16025)
业大(16019)
基金
项目(93786)
研究(76358)
科学(74847)
基金(66199)
(57196)
国家(56187)
社会(49728)
科学基金(48526)
社会科(47007)
社会科学(46986)
(37198)
教育(35432)
基金项目(33508)
编号(32936)
(30552)
成果(28596)
自然(26495)
自然科(25799)
自然科学(25793)
自然科学基金(25306)
资助(24062)
课题(22995)
重点(21464)
国家社会(21380)
项目编号(21211)
(20977)
(20429)
(20231)
(19953)
(19890)
期刊
(62177)
经济(62177)
研究(42948)
中国(35170)
(24247)
教育(23452)
管理(19877)
学报(19006)
科学(17328)
(16495)
大学(15513)
学学(14211)
技术(12234)
农业(11328)
(11157)
金融(11157)
财经(11103)
业经(10728)
经济研究(10503)
(9706)
图书(9663)
审计(9536)
财会(7583)
问题(7524)
会计(7488)
职业(7432)
(7357)
书馆(6984)
图书馆(6984)
(6918)
共检索到215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春   杨周南  
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商业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新发展阶段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基于“十四五”对国家审计治理的新要求和现有理论成果,结合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探索性地提出数字化环境下国家审计治理能力提升的理论框架,并从数字化环境下多层级耦合的目标体系、开放的审计对象和内容、多主体共治的审计组织、业审一体化的智能审计模型、数智化审计方法下的研究型审计、共享机制下云审计数据支撑平台、平台化的审计工作场景七个维度阐述了其实现路径。由此,数字化时代应以数字化思维创新审计理念,以数字技术优化审计流程,以数字化审计平台创新审计组织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佩帛   谢清华   王嘉发   覃月明  
鉴于数字化审计是提高国家审计监督效能的重要路径,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成为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家审计为视角,剖析经典审计理论与数字化环境匹配的不完全适用性和信任理论解释的科学性,探讨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结构和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国家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数字化审计能够通过信任环境和信任赋能两个阶段性目标的作用实现代理人行为与国家善治目标一致,论证了信任理论是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这一论断。本文还基于AOM(能力、机会、动机)模型构建了“环境—机会—能力—触发”路径以保障数字化审计底层逻辑的实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审计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文章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保障国家安全的四大方面即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剖析国家审计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现实逻辑,分析当代国家审计在重点安全领域审计效能的发挥,并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持续优化国家审计、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维护国家安全筑牢审计防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春花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企业的成长,还是全球领先企业开创的市值新高,都与数字化带来的创新息息相关。数字化已深入各行各业,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传统企业数字化的转型速度比想象中更快。有很多企业家都跟我讨论数字化问题,企业遇到的数字化挑战,面临的转型难题等等。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所以在我的研究课题中,有一个维度是围绕组织如何面对数字化以及面对不确定性展开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丹  王萌萌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化思维与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普职课程双向融通;参与主体多元开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为: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树立横纵融通的“大职业教育观”;打造开放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提供“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体系;立足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强化数字化院校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文杰  万瑞  
文章通过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图书馆职业转型发展相关研究的系统文献调查,全面评述本领域研究的进展和不足,进而基于“属加种差”的逻辑定义准则,对图书馆转型发展风险进行严谨定义,据此提出对图书馆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风险展开研究的一个逻辑分析框架。本文展开的文献评述和逻辑解析能为后续针对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风险展开的研究提供起点和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凤  闫振坤  
国家能力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和发展生产力以调整生产关系的能力。国家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和发展生产力的能力大小、强弱和本质差异,构成了全球不同国家国家能力的形态差异。全球典型的国家能力形态包括五种,分别是涣散的国家能力、极端的国家能力、依附的国家能力、裹挟的国家能力和调和的国家能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中国的国家能力经历了从涣散的国家能力到极端的国家能力再到调和的国家能力的塑造与超越过程。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具有强大的自主性、坚定的战略性、广泛的凝聚性和高度的复杂性特点。在中国国家能力建构和演进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国家能力与政党、国家能力与市场、国家能力与社会以及国家能力与国际关系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中国国家能力建构和演进的四大核心逻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扬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不应仅单纯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与合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多重稳定均衡,从而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本文以国家治理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国家治理的逻辑和模式论证了现阶段我国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财政学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实现有效国家治理的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鹏   陶畅   王亚琪  
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必由之路,更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以政府治理能力的内涵为切入点,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维度探讨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影响政府治理能力的内在逻辑,论证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所取得的预期成效,提出了“双动力”“内外力”和“三方面”三条路径来提高政府经济、政治和社会民生治理能力,为我国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指引,助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杰   李俊男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对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文章梳理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内外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实践案例为抓手,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社会共治方面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助力公共文化在数字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立彦  
我国当前实行的审计监督制度,起始于1982年宪法。二十多年来,以审计署和地方审计厅局组成的审计系统,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2010年新年到来之际,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温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晓博  于果  张颖  
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工具,是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界定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既要契合国家治理的特征与演变趋势,也要将其与其他外部性治理手段区别开。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和生态补偿的本质特征,对生态补偿目标、机制、主体、对象、标准、效果评估等进行具体分析。将生态补偿界定为治理主体自愿谈判形成以完成特定生态环境活动为条件的契约,并据此治理生态环境外部收益问题的过程。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与自然资源公有制特征有关,但更多是由具体的问题情景和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决定的,即由生态环境非排他性的具体范围和社区、政府、第三部门的治理能力所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晓博  于果  张颖  
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工具,是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界定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既要契合国家治理的特征与演变趋势,也要将其与其他外部性治理手段区别开。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和生态补偿的本质特征,对生态补偿目标、机制、主体、对象、标准、效果评估等进行具体分析。将生态补偿界定为治理主体自愿谈判形成以完成特定生态环境活动为条件的契约,并据此治理生态环境外部收益问题的过程。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与自然资源公有制特征有关,但更多是由具体的问题情景和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决定的,即由生态环境非排他性的具体范围和社区、政府、第三部门的治理能力所决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元海   熊豪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正深刻改变资源配置格局,推动资源配置从局部调整向全局优化迈进。本文在厘清数字化转型内涵及数字化视角下资源配置特征演变的基础上,揭示数字化转型改善资源配置的理论逻辑:在数字技术加持下,以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为逻辑起点,数字化转型实现对生产资源的全感知、全联接,并依托数据要素通过转换倍增、融合互补、集约替代、复用增效赋能传统要素,提高传统要素配置效率;数字化转型推动要素数字化、重塑组织结构与分工模式、催生“平台+企业”新型竞争模式,促进资源高效流动;数字化转型驱动资源配置突破微观企业边界和宏观时空限制,拓宽资源配置范围;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模型实现供需适配,提高信息可获得性,缓解配置扭曲。最后,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关键技术创新、数据标准的形成与数据的有效治理等方面阐述数字化转型改善资源配置的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晓冬  马元驹  
基于"制度背景——理论分析——路径构建"的逻辑,对乡村振兴审计的制度背景进行简要梳理,并从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两方面系统剖析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即公共受托责任和国家治理理论是开展乡村振兴审计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在于国家审计具有事前预防预警、事中揭示纠偏和事后反馈抵御的监督治理功能。在审计实践中,应从根本路径、基本路径和辅助路径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振兴审计的实施路径:根本路径为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审计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基本路径为全面开展与乡村振兴要求相适应的审计监督,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辅助路径为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乡村振兴审计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