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2)
- 2023(7982)
- 2022(5504)
- 2021(4633)
- 2020(3408)
- 2019(7170)
- 2018(7344)
- 2017(13072)
- 2016(7293)
- 2015(8392)
- 2014(8809)
- 2013(8031)
- 2012(7132)
- 2011(6373)
- 2010(6501)
- 2009(5975)
- 2008(6061)
- 2007(6001)
- 2006(5421)
- 2005(4820)
- 学科
- 济(32394)
- 经济(32375)
- 管理(20219)
- 业(17061)
- 业经(13387)
- 企(12938)
- 企业(12938)
- 中国(12928)
- 农(11212)
- 产业(9723)
- 信息(9406)
- 总论(8767)
- 信息产业(8708)
- 方法(8403)
- 地方(8008)
- 农业(7479)
- 学(7373)
- 发(6839)
- 数学(6539)
- 数学方法(6351)
- 银(6225)
- 银行(6208)
- 理论(5939)
- 行(5934)
- 财(5718)
- 融(5716)
- 金融(5715)
- 发展(5487)
- 展(5481)
- 制(5462)
- 机构
- 学院(106876)
- 大学(105613)
- 研究(38518)
- 济(37125)
- 管理(36842)
- 经济(36060)
- 理学(30467)
- 理学院(30112)
- 中国(29868)
- 管理学(29198)
- 管理学院(29017)
- 科学(25798)
- 京(24652)
- 农(21330)
- 所(19734)
- 江(18548)
- 中心(18213)
- 研究所(17999)
- 业大(17773)
- 财(17279)
- 农业(16883)
- 北京(15481)
- 范(15332)
- 技术(15077)
- 师范(15047)
- 州(14925)
- 院(14892)
- 省(13357)
- 财经(13056)
- 师范大学(11816)
- 基金
- 项目(71912)
- 科学(55147)
- 研究(53201)
- 基金(48861)
- 家(43809)
- 国家(43428)
- 科学基金(36469)
- 社会(32007)
- 社会科(30238)
- 社会科学(30233)
- 省(29748)
- 基金项目(24756)
- 划(24433)
- 教育(23958)
- 编号(22924)
- 自然(22643)
- 自然科(22087)
- 自然科学(22078)
- 自然科学基金(21648)
- 资助(19197)
- 成果(19053)
- 重点(16881)
- 课题(16529)
- 发(16358)
- 创(14533)
- 部(13799)
- 年(13776)
- 国家社会(13700)
- 项目编号(13650)
- 创新(13646)
共检索到171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建军 孔壹右 刘双印 刘同来 曹亮 刘岳
为改善我国绝大多数养殖场面临的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清粪、设备体积大、功耗高、感知数据精度低等问题,基于融合机器视觉、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建模、数据库等技术研发数字化无人生猪养殖系统,并建立生猪养殖数字化无人系统的应用示范基地,包括完成生猪养殖智能视觉监控、远程操作系统终端、数字化远程环境监控物联感知及智能科学决策、自动操作提醒、物联智能设备的应用等数字无人化技术。通过建立应用场景,采用人工养殖与数字化无人养殖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本系统通过RKNet结合HAM机制可实现无接触式猪脸识别,猪脸识别模型准确性为99.26%,精确度为99.20%,模型大小仅为1.52 MB,并进行了嵌入式部署。应用数字化无人系统生猪养殖后,养殖员的日均工作时长由4 h降为2.5 h,生猪日均增长质量由1.21 kg提高至1.72kg,生猪日均异常行为减少36.4%。结果表明,建立数字化无人系统的生猪养殖场能提高生猪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猪 机器视觉 大数据 物联网 数字孪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燕君芳 刘晓宁 王鹏
从生猪养殖的饲料种植、种猪优选、母猪繁殖、子猪饲养以及商品猪冷链物流、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安全控制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生猪养殖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智能养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生猪养殖市场的产销平衡、价格波动等信息的监控和预测。指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和云计算处理方法,可以科学应对由于生猪养殖的周期性和特殊性而造成的我国生猪价格大起大落以及生猪养殖行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
关键词:
智能养殖 神经网络 产销平衡 预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元清 董红敏 朱志平 王悦 李南西
【目的】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科学评估生猪养殖系统碳足迹,能够为畜牧业深入推进减排降碳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本文中从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方法和主要排放源三方面对国内外生猪养殖系统碳足迹评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围绕系统边界、排放源、核算方法以及单位选择等因素深入分析了评估结果差异性的成因,解析了饲料生产、粪污处理等环节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目前国外对生猪养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估模型。每生产1 kg功能单位的猪肉碳足迹为2.2—10.3 kg CO_(2-eq)。各研究中,不同评估方法会对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划定不同的系统边界、采用不同的功能单位,均会导致碳足迹评估结果出现差异。同时,在相同系统边界内,核算的排放源不同、同一排放源选取的参数不同,或者选择不同的分配方法也会影响评估结果。在生猪养殖生产系统中,饲料生产是对生猪生产系统碳足迹贡献最大的环节,占比为49%—83%。粪便管理环节的排放仅次于饲料生产环节,占比为12%—41%。【结论】为了使我国生猪养殖系统的碳足迹评估更加精准和广泛,应开展针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养殖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关键参数的监测,根据我国生猪养殖系统发展现状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碳足迹评估数据库,统一评估方法,规范评估要求,创建符合地区实践的评估模型,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雨欣 孟源
及时掌握发达国家在养牛业上的数字化设备投入情况和使用效果,对中国发展现代养牛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日本在母牛养殖管理过程中导入的母牛发情监测装置、分娩监控装置等信息通信技术,挤奶自动化装置、哺乳自动化装置等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导入效果以及强化对肉牛繁殖受托设施等生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犊牛繁育外部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母牛养殖管理中数字化设备的投入以及肉牛繁殖受托设施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农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给养牛业带去的压力,同时设备的投入明显提高了肉牛养殖户的劳动效率、降低了肉牛的养殖成本、推动了养殖规模的扩大。因此,中国应以提高母牛养殖技术为手段,促进大规模牧场发展,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为农户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园园 沙鸣 孙世民
[目的] 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一揽子"补贴政策,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也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差异和省际差异。[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详细透视了生猪养殖优势省份规模养殖的发展历程及规模化特征。[结果]生猪规模养殖呈现向华北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层次仍较低;吉林、黑龙江、山东属生猪规模养殖特快发展区,辽宁、江苏、河南和广东属于快速发展区,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属缓慢发展区,河北属约束发展区。[结论]在山东、江苏、河南和广东,重点推进年出栏50~100头的养猪场户向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转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应进一步鼓励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适当的扩大规模;而在河北,考虑产业布局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则有序退出生猪规模养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园园 吴强 孙世民
基于2007~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分析了13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状况及其省际差异,然后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规模养殖整体上呈现向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仍较低;第二,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城镇化水平越低,工资性收入比例越高,猪肉消费能力越大,猪肉价格指数越低,交通通达性越好,生猪出栏能力越大,环境规制强度越大,省域的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会越高;第三,由于土地承载力、城镇化水平、工资性收入比例、消费市场潜力、猪肉消费能力、交通通达性、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环境规制强度这8个影响因素产生了外溢效应,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存在空间依赖性。因此,发展生猪规模养殖需充分考虑空间相关性和外溢性,既要提高工资性收入比例、消费市场潜力和猪肉消费能力,改善交通通达性,增强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同时也要考虑土地承载力和城镇化水平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猪 规模养殖 省际差异 空间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烁 郭军 陶建平 刘苇 孙康泰
推行规模化养殖是保障生猪生产供给、提升产业效率的重要措施。本文采用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HP滤波法测度生猪价格波动的基础上,运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规模化养殖对生猪价格波动是否存在平缓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的确能平缓生猪价格波动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规模化养殖对生猪价格波动的抑制作用随着生猪疫病指数的增加呈现边际递减的门槛效应特征;在规模养殖细分水平下,中规模养殖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平缓作用最强、受疫病影响最弱。本文提出引导生猪养殖企业适度规模经营、大中小各类规模养殖企业有序发展、加快生猪产业链整合以平缓生猪价格波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艳军 杨少华 王凯 王海涛
环境规制是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环境事务管理权限的划分直接影响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进而影响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规模化养殖是生猪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探究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驱动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环境规制、环境分权的角度分析其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内在驱动机理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呈先负后正的“U”型特征,而环境分权、环境行政分权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环境分权在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从地区及规模异质性来看,生猪重点发展区的环境规制不利于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而适度发展区的促进效果明显,分权作用显著降低了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规模化程度。同时,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在环境规制、环境分权对生猪养殖规模化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彪 施亮 刘洋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在1990年以前主要以散养模式为主,年出栏生猪占比达到90%。近年来,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上升,养殖规模化驱动因素包括机会成本、周期洗牌、环保压力。从行业进入退出模式分析,未来生猪养殖行业格局将呈现龙头企业产能快速扩张,但同时粘性化散户并存。在公司与农户紧密结合型、公司与农户松散结合型、重资产型三种主流规模化模式中,紧密结合型是现阶段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善高 周应恒 田旭
文章基于生猪养殖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中的4种常用模型和刀切模型平均法,测算了2004—2018年我国生猪养殖的技术效率,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4—2018年,我国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均值为0.869;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在时间上呈现略微的增长趋势,但存在空间非均衡性,东北、中南地区的生猪养殖技术效率较高,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次之,华东地区则最低;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精饲料费用占比、卫生防疫支出、养殖规模、养殖周期、政府支农力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对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云涛
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率不断上升,生猪养殖的会计核算如何做到更加准确和规范化非常重要。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对规模化生猪养殖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以供生猪养殖企业参考。
关键词:
生猪养殖 会计核算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国民 龚岚
文章基于常见的两种资源共享形式(C/S模式和P2P模式),提出一种新的混合共享网络模式,以提高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效率,并构建了一个省级高校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具体可行系统以及相应的共享激励机制。
关键词:
高校教育资源 共享系统 激励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勇
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重振农村产业,特别是鼓励发展壮大生猪养殖业,这不仅能够扩展农村的产业链,而且能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大力推进养猪业的发展已然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生猪养殖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首先探讨生猪养殖企业数字化创新转型的紧迫性,并深入研究当前生猪养殖企业数字化创新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生猪养殖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坪华 张丽媛
利用225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户的调查资料,对耳标溯源系统采用意愿与执行努力的激励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定序回归结果显示,养殖场户对耳标溯源系统产品促销的作用评价、政府抽检严格程度及对违规生产惩罚损失的感知程度是耳标溯源系统采用与执行努力最主要的激励因素。养殖规模、责任追究、政府抽检频率以及档案记录不合规的影响等因素对强化执行努力有着显著作用。研究指出,构建激励相容的可追溯系统采用机制,应充分发挥市场激励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与法律环境的治理,从外部营造应用溯源系统改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压力和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燕媛 展进涛 陈超
本文利用2015年江苏、河南两省调查数据考察了养殖户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需求,并进一步分析了具有不同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和保险及风险认知度的养殖户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需求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较高,其支付意愿高于现行保险政策所规定的保费水平。生猪养殖业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对养殖户的购买意愿和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养殖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对其支付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传统生猪保险购买经历和生猪价格风险认知对养殖户的购买意愿和支付意愿均有正向影响,养殖户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认知对其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本文认为,政府补贴的保障、差异化保险产品的设定、宣传教育力度的加大有利于推动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作为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替代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