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2)
2023(11655)
2022(8966)
2021(7908)
2020(6108)
2019(13848)
2018(13723)
2017(26606)
2016(14268)
2015(16107)
2014(16284)
2013(15747)
2012(14622)
2011(13388)
2010(13533)
2009(12508)
2008(12539)
2007(11219)
2006(10079)
2005(9297)
作者
(39319)
(32826)
(32532)
(31361)
(21440)
(15489)
(14932)
(12663)
(12573)
(11933)
(11157)
(10990)
(10453)
(10341)
(10314)
(10306)
(9684)
(9638)
(9550)
(9351)
(8379)
(7977)
(7836)
(7609)
(7548)
(7475)
(7130)
(7103)
(6540)
(6375)
学科
(70814)
经济(70742)
管理(43918)
(43091)
(34680)
企业(34680)
方法(31333)
数学(27682)
数学方法(27459)
中国(20215)
(19712)
业经(18849)
(18709)
(14135)
贸易(14128)
(13754)
(13366)
农业(13066)
(12535)
银行(12530)
地方(12426)
产业(12223)
(12055)
(12051)
金融(12051)
(11564)
理论(10822)
(10642)
财务(10617)
财务管理(10597)
机构
大学(212372)
学院(211741)
(97102)
经济(95278)
管理(83697)
理学(71847)
理学院(71214)
管理学(70274)
管理学院(69867)
研究(68715)
中国(55230)
(48120)
(42842)
财经(37635)
科学(35758)
(34406)
中心(32268)
(32250)
经济学(32105)
(31816)
经济学院(29077)
研究所(28586)
财经大学(28086)
(27351)
(27271)
师范(27087)
北京(27008)
(25418)
(24913)
业大(24712)
基金
项目(134730)
科学(108678)
研究(104868)
基金(100193)
(84176)
国家(83444)
科学基金(73598)
社会(70436)
社会科(66988)
社会科学(66977)
基金项目(50813)
(50484)
教育(48617)
自然(43249)
编号(42957)
自然科(42311)
自然科学(42302)
(42079)
自然科学基金(41604)
资助(41552)
成果(36727)
(31399)
国家社会(30119)
重点(29756)
课题(29570)
(29337)
教育部(28227)
(27988)
人文(27521)
(27131)
期刊
(106297)
经济(106297)
研究(68499)
中国(39021)
(36253)
管理(31184)
(28131)
金融(28131)
(25649)
学报(24986)
科学(24287)
教育(23928)
大学(20783)
财经(19802)
学学(19217)
经济研究(18273)
技术(17605)
农业(17116)
(17033)
业经(16799)
问题(14258)
(13396)
国际(11312)
图书(10641)
理论(10591)
世界(10525)
技术经济(10430)
商业(10159)
统计(9757)
现代(9702)
共检索到322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生福  
本文扩展了传统乘数模型,分析数字化支付发展对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机制;基于MIU模型分析引入数字化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的影响;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政府五个部门在内的DSGE模型,探索数字化支付对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作用机制;综合运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TVP-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化支付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发现,支付领域创新不仅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改变消费者支付习惯,也对传统的货币政策运行条件和传导渠道产生影响;数字化支付环境下,基于数量型调控的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政策传导效率大打折扣,梗阻明显增多。为此建议发展监管科技,完善数字化支付大数据监测与预警,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和稳定的金融环境,同时加快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生福  
中国在Fintech领域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这种赶超在支付技术创新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系统梳理了与数字化支付相关的研究文献,区分电子货币、电子支付以及数字货币等数字化支付方式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发现,电子货币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电子支付提高支付效率,数字货币改变货币发行模式,三者均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带来巨大的挑战。尽管现有文献已经做出不少开创性贡献且达成一定共识,但尚无研究系统探究各种数字化支付方式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均有待完善。未来研究可以从进一步明确广义口径数字化支付概念、揭示数字化支付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构建相关数理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以及提出货币当局应对数字化支付时代挑战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寻找突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运信  
文章首先运用一个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模型,证明了"在预期假说框架内货币政策只能引起收益率曲线平行移动而不会改变它的坡度"这一论断是错误的;接下来运用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在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框架下,证明了货币政策行动模式(参数)会影响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效果、利率期限结构(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及其动态特征;之后用一个基于中美两国比较的经验证据说明上述理论解释的可靠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勇  吕政  
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有所提高,但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各期限利率、信贷市场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仍不够畅通。本文首先拓展马骏和王红林(2014)的理论模型,在银行间市场引入短期市场利率,从理论层面分析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随后借助局部投影方法给出关于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影响的经验证据,并从替换货币政策冲击、改变资产证券化测度方式、引入更多控制变量、改变估计策略等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内在逻辑是价格风险对冲机制和信贷资产定价机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显著提高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与“低资产证券化”状态相比,“高资产证券化”状态下债券市场的无风险利率、长期利率和信贷市场贷款利率对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冲击具有更大的响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德权  
以2003~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析了费用粘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宏观货币政策对这种影响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特质越明显,越易导致公司投资不足,即费用粘性程度与投资不足呈正相关关系。在货币政策较为宽松的情形下,费用粘性与投资的正向关联有所减弱,这说明货币政策减轻了费用粘性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影响仅存在于民营企业样本中。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丽丽  李勇  
鉴于现有文献对于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争议,本文基于Blum(1999)和Kopecky and Vanhoose(2004)构建了双重约束的商业银行利润函数,进一步探讨了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门槛效应。本文认为:严格的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一方面会降低商业银行杠杆率和利润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会通过优化资产组合的方式增加收益。那么,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将取决于二者的净效应。如果杠杆率降低和成本压力增加所产生的负效应大于优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正效应,货币政策、资本监管将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反之,则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在此基础上...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四海  宋献中  罗俊伟  
本文以2004~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货币政策会显著影响企业的货币资金持有,尤其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会更多地持有货币资金。同时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货币资金持有行为的影响会因企业关系资本而产生差异。国有产权企业相比于私有产权企业会更多地持有货币资金,并且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更为明显;相比于具有政治关系的私有产权企业,那些不具有政治关系的私有产权企业会更多地持有货币资金,并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企业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理论、代理理论以及自由现金流理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邹熙  
本文基于当前货币当局积极探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现实需要,以银行微观竞争水平为视角,通过引入"Monti-Kelin"改进模型,利用2004~2017年我国130家中外资银行数据设定模型研究银行市场势力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存在政策类型差异,并只在数量型下正向显著。且数量型下的银行市场势力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小规模、高资本比例、高流动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弹性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型和完善传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立  钱雪松  
运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本文从影子银行视角切入,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1)运用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与银行信贷显著下降不同,委托贷款规模显著增加;(2)运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公告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紧缩不仅在广延边际上显著提高了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而且在集约边际上显著增加了放贷规模;(3)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特点在于,货币政策紧缩导致委托贷款发生类型转换:与宽松时期相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非股权关联企业间委托贷款的增长显著高于股权关联企业间的委托贷款;(4)委托贷款的类型转换通过加大信息不对称和监管难度推高了委托贷款违约风险。本文的发现对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防控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建华  
笔者基于2004年~201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商业信用渠道的存在,发现紧缩期商业信用替代银行信用支持了存货投资增长,从而削弱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仅国有上市公司与银行依赖性较弱的公司中存在显著的商业信用渠道效应,这一渠道的传导具有异质性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余栋  李法瑾  
在Kashyap等(1993)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短期融资券和短期贷款所构建的金融市场总量融资结构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确实存在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在货币条件趋紧的情形下,宏观经济放缓过程中银行信贷供给相对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金融市场信息不完全是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必要条件。融资溢价分析表明,信贷配给仍是中国信贷市场的重要特征。融资结构和融资溢价与实体经济关系非常密切,并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预测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如彦  崔海亮  
本文利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数据,检验了中国中央银行在应对上一轮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采用利率政策作为信号传导的机制的有效性。解释了作为货币政策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其信号传导机制在某些条件下更为有效的原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虎  王宇伟  范从来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票价格的变动对产出缺口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太稳定,说明我国股票价格通过总需求渠道对未来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比较微弱。同时,我国股票价格的变动能引起未来CPI和WPI的同向变化,尤其与CPI的关系非常稳定,说明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因此,我国股票价格可以作为一个帮助判断未来经济走势和通货膨胀变动趋势的货币政策指示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杨恩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确存在非对称性。在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要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持久;而在长期内,无论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都没有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运舒  焦建玲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0年宏观经济月度数据,采用SVAR模型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时,央行货币政策在排除回应油价干扰与未排除干扰下的反应差异及油价波动对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排除货币政策回应油价波动干扰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油价波动对产出的短期负面影响消失。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长期内产出波动由油价冲击和货币政策解释的比例分别为5.716%和32.480%,比排除干扰前分别下降了2.569%和4.560%。这说明我国油价冲击带来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及其回应油价冲击紧缩所致。此外,面对油价的短期冲击,CPI指数并未随着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而上升,产出也未发生明显的衰减;但在较长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