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71)
2023(18296)
2022(15026)
2021(13757)
2020(11326)
2019(25446)
2018(25320)
2017(48389)
2016(26270)
2015(29094)
2014(28706)
2013(28167)
2012(25285)
2011(22374)
2010(22325)
2009(20994)
2008(20373)
2007(18109)
2006(15898)
2005(14310)
作者
(73671)
(61063)
(60766)
(57634)
(38855)
(29030)
(27652)
(23694)
(23123)
(21849)
(20699)
(20529)
(19307)
(19189)
(18695)
(18612)
(18268)
(18033)
(17569)
(17409)
(15058)
(14955)
(14610)
(13980)
(13692)
(13646)
(13578)
(13479)
(12117)
(12018)
学科
(107317)
经济(107188)
(97574)
管理(88847)
(87177)
企业(87177)
方法(46320)
数学(36499)
数学方法(36087)
业经(35535)
(33181)
(31501)
中国(29390)
农业(23377)
技术(22891)
(22820)
财务(22741)
财务管理(22718)
企业财务(21519)
理论(21195)
地方(20551)
(20484)
(19408)
(19397)
(18150)
贸易(18136)
(17695)
(17590)
(16970)
(16170)
机构
学院(369081)
大学(364733)
管理(151089)
(146892)
经济(143806)
理学(130276)
理学院(128959)
管理学(126910)
管理学院(126243)
研究(115999)
中国(89149)
(77279)
科学(71487)
(67963)
(58386)
(56757)
(55019)
财经(54248)
业大(53652)
中心(52838)
研究所(51488)
(49285)
北京(48203)
(47159)
师范(46744)
农业(45653)
(44636)
经济学(43255)
(42566)
商学(40485)
基金
项目(250029)
科学(198417)
研究(186960)
基金(180991)
(156023)
国家(154628)
科学基金(135136)
社会(118681)
社会科(112478)
社会科学(112450)
(99466)
基金项目(95892)
自然(86470)
教育(84955)
自然科(84514)
自然科学(84498)
自然科学基金(83003)
(81657)
编号(77335)
资助(72652)
成果(61664)
(55900)
重点(55224)
(53891)
(53689)
课题(52365)
创新(51424)
国家社会(48600)
项目编号(48271)
(46855)
期刊
(164883)
经济(164883)
研究(107284)
中国(70328)
管理(60223)
(54609)
(54052)
学报(53377)
科学(50929)
教育(42694)
大学(41148)
学学(38563)
农业(38137)
技术(34380)
(31590)
金融(31590)
业经(30248)
财经(26333)
经济研究(25812)
(22569)
(22146)
问题(21260)
图书(19909)
技术经济(19846)
科技(18911)
现代(18205)
商业(17612)
理论(17000)
(16378)
财会(16056)
共检索到541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钰华  李晶  
为探究数字化情境下创业动态能力前因变量协同作用机制,以江浙沪地区初创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fs QCA和NCA方法,探讨先前经验、社会网络、创业学习和数字技术对创业动态能力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情境下创业动态能力存在多种前因组态,其中高创业机会能力存在数据驱动型、主观能动型、经验基础型3种组态,非高创业机会能力存在数据缺位型、经验缺失型、主动不足型3种组态,高创业资源能力存在数据助力型、传统模式型、主观能动型3种组态,非高创业资源能力存在数据缺位型、学习不足型、网络欠缺型3种组态;另外,数字技术和创业学习是高创业机会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数字技术和网络行为是高创业资源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数字技术创业和创业动态能力相关研究,对于提升数字技术能力、指导数字创业实践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铭  杜静  曾娜  田慧敏  
数字创业是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其绩效是多层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以科创板上市的21个工业互联网企业为样本,基于“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技术、组织与环境层面的5个前因条件对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创业绩效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单个前因条件并不构成产生高数字创业绩效的必要条件;工业互联网企业高数字创业绩效的前因组态有三条,可以划分为技术-组织-环境三边协同型与技术-组织双轮驱动型两种;非高数字创业绩效的前因组态有三条,与实现高数字创业绩效的两种组态存在非对称性;在一定条件下,前因间存在替代效应。研究结论揭示了中国工业互联网企业实现高数字创业绩效的复杂成因,并能为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创业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竞   胡茜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及转型路径时序性演进规律研究较为缺乏。基于战略三角观,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动态fs QCA方法探究制度、产业和动态能力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多重并发,战略三角协同匹配共同作用于数字化转型;第二,存在制度突出型、产业利用型、制度产业并驱型和战略三角配合型4种高数字化转型模式;第三,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三阶段数字化转型经历了“宏观制度导向—中观产业推动—微观企业内驱”的下沉过程;第四,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企业主要依赖先行产业试点优势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中部地区企业借助制度条件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西部地区缺乏产业与制度优势,需要借助产业、制度、资源3方面条件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林   徐培栋  
“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已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双元创新作为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两类相互冲突的创新活动的组合和共存,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将会成为单项冠军企业持续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新动力和新引擎。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未针对数字化背景下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双元创新复杂形成机制及其效应开展研究。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了数字化背景下单项冠军企业双元创新的前因组态及其效应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将fsQCA方法与西方的最优区分理论和东方的有无相生哲学思想进行了立体式的结合,使研究结果更具解释力与普适性。这既对单项冠军企业双元创新及持续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郝晓明  郝生跃  
环境动态性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外在驱动力,但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更加离不开具有活力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等。基于此,文章从组织情境视角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作用模型,阐释了组织情境因素的构成要素和其特征表现,并论证了有机结构、创业精神和建设性冲突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隽萍  徐娜  
随着数字经济逐步颠覆产业逻辑,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应对风险挑战。然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具有长期性和高风险性的战略行为,必须要以一定的资源和能力作保障。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以创业板235家企业为样本,细化动态能力和高管社会资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多重前因的复杂运行机理。研究揭示:(1)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单一要素不会构成企业数字化转型高绩效的必要条件;(2)存在3类数字化转型高绩效关键路径:动态能力驱动型、社会资本拉动型和双重联动型;(3)动态能力中创新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普适作用;(4)高管社会资本与动态能力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研究从多维视角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机制,丰富了数字化相关研究,并为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古安伟  蒋慧慧  鲁喜凤  陈素素  
在颇具挑战性的数字化时代,用户成为企业获取持续创新优势的重要源泉,如何激发用户参与产品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TOE框架,采用fs QCA方法,分析数字技术应用、产品技术创新、组织职能协调、用户创新能力、同侪竞争效应和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组态效应及相互关系。通过对93家用户参与产品创新企业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市场驱动型、驱动市场型和数字驱动型3种高用户参与产品创新条件组态,具有多重并发性,遵循殊途同归原则;在企业开展用户参与产品创新过程中,用户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应用两个前因条件相对重要;高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条件组态与非高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条件组态存在因果非对称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立杰   徐美琪   冯奕程   张珂   刘鹏  
基于TOE框架,运用fsQCA方法剖析了168家样本企业数据,探讨了技术、组织及环境条件对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效应,并经由典型案例探究了数字化情境下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引致在位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的4条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市场环境拉动型和动态能力推动型会引致渐进性商业模式创新,而技术支撑下的动态能力引领型和冗余资源助力下的数字技术驱动型则会引致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3)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会“多重并发”,并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为相关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立杰   徐美琪   冯奕程   张珂   刘鹏  
基于TOE框架,运用fsQCA方法剖析了168家样本企业数据,探讨了技术、组织及环境条件对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效应,并经由典型案例探究了数字化情境下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引致在位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的4条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市场环境拉动型和动态能力推动型会引致渐进性商业模式创新,而技术支撑下的动态能力引领型和冗余资源助力下的数字技术驱动型则会引致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3)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会“多重并发”,并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为相关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蕾   马慧洁   周艳秋  
当前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部分大型企业与处于“数字+企业”机械组合阶段的多数中小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数字化转型“马太效应”。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冲击与组织响应两类关键影响因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并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变革式、生态共建式和资源整合式三种基础模式及其应用思路。以政府顶层设计为指引,以行业规划推动为支撑,以企业组织响应能力提升为核心,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完善多维发展政策体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化规划体系,拓宽行业数字化合作渠道;推动组织战略变革,加快组织结构创新,强化数据资源整合。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柏轩  齐丹蕾  
为帮助新创企业突破创新困境、提高企业绩效,本文在精益创业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效果逻辑、稳定调整型资源整合、开拓创造型资源整合、创业共识能力、监测调控能力以及专长配置能力6个前因条件的组态模型。通过组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企业的机会创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创业认知能力都对实现高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2)高效果逻辑、高开拓创造型资源整合以及高创业认知能力的企业相比其他企业更容易获得高绩效;(3)稳定调整型资源整合方式对实现高企业绩效并不会起到关键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綦萌  舒子夕  刘洁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探究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企业创新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本文建立包含团队断裂带、团队异质性、环境不确定性及企业声誉等要素在内的企业创新影响机制模型。通过对66家电子信息企业样本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企业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各个条件对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与联动关系。研究发现: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有三条,路径1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声誉情境下,低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异质性及低断裂带距离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路径2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声誉情境下,高团队学历异质性与低断裂带强度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路径3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低企业声誉情境下,高团队断裂带强度与低团队断裂带距离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结果拓展了社会身份理论在企业创新领域的应用,也为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红   李政兴   李征  
数字化时代,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组态路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基于TOE理论,以天津国有平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fs QCA方法探究数字平台能力、平台开放度、平台领导力、数字化政策支持及创新政策支持对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单一要素不是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高水平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是技术、组织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水平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实现路径有4种,分别是技术驱动型、技术驱动平台领导力型、数字平台能力与创新政策支持协同型、数字化政策支持驱动型;数字平台能力在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即便缺失某个因素,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也未必低下,其它因素可弥补不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鹏  韦依依  乔小涛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创新已成为企业提质增效和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创新准备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数字化创新准备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动态能力在数字化创新准备与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与机械式工作单位结构相比,数字化创新准备在有机式工作单位结构中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并且动态能力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正向作用也会得到增强,从而能够强化动态能力在数字化创新准备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怀超   刘柏君   梁晨   何智敏  
基于258份有效样本,运用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水平、数字化应用范围)、失败学习(个体失败学习、组织失败学习)、制度资本(正式制度资本、非正式制度资本)与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首先,单个因素不构成企业高/非高数字化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是高数字化技术水平在产生企业高数字化创新过程中发挥普适性作用;其次,产生企业高数字化创新的组态有5个,其中存在两组二阶等价组态,第一组二阶等价组态由3个组态构成,均以高数字化技术水平和高个体失败学习为核心条件,并分别以高数字化应用范围和高组织失败学习、高数字化应用范围和高制度资本、高数字化应用范围和非高制度资本为边缘条件;第二组二阶等价组态由2个组态构成,均以高组织失败学习和高非正式制度资本为核心条件,并分别以高数字化技术水平、高个体失败学习和高正式制度资本,以及高数字化转型和高正式制度资本为边缘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