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68)
- 2023(17387)
- 2022(14096)
- 2021(12954)
- 2020(10526)
- 2019(23825)
- 2018(23749)
- 2017(45437)
- 2016(24578)
- 2015(27564)
- 2014(27720)
- 2013(27238)
- 2012(25157)
- 2011(22809)
- 2010(23117)
- 2009(21430)
- 2008(20048)
- 2007(17852)
- 2006(16049)
- 2005(14742)
- 学科
- 济(104214)
- 经济(104109)
- 业(67762)
- 管理(67653)
- 企(54808)
- 企业(54808)
- 方法(38705)
- 中国(36706)
- 数学(32583)
- 数学方法(32244)
- 农(29666)
- 融(28491)
- 金融(28490)
- 地方(28374)
- 业经(27487)
- 银(27378)
- 银行(27335)
- 行(26437)
- 财(24363)
- 制(21335)
- 学(20867)
- 农业(20455)
- 贸(18334)
- 贸易(18315)
- 易(17709)
- 理论(17309)
- 发(16232)
- 技术(16161)
- 和(16023)
- 环境(15764)
- 机构
- 大学(344733)
- 学院(344473)
- 济(139263)
- 经济(136088)
- 管理(133518)
- 研究(122323)
- 理学(113858)
- 理学院(112568)
- 管理学(110703)
- 管理学院(110086)
- 中国(96742)
- 京(75483)
- 科学(74045)
- 财(64191)
- 所(61694)
- 农(56474)
- 中心(56460)
- 研究所(55883)
- 江(51913)
- 财经(50449)
- 业大(49724)
- 北京(48592)
- 范(47517)
- 师范(47074)
- 经(45746)
- 院(44494)
- 农业(43698)
- 州(43220)
- 经济学(41440)
- 师范大学(38016)
- 基金
- 项目(230373)
- 科学(180656)
- 研究(172156)
- 基金(164782)
- 家(142942)
- 国家(141654)
- 科学基金(121346)
- 社会(107641)
- 社会科(102017)
- 社会科学(101992)
- 省(90577)
- 基金项目(87046)
- 教育(77761)
- 自然(76680)
- 划(75755)
- 自然科(74867)
- 自然科学(74853)
- 自然科学基金(73490)
- 编号(71596)
- 资助(67109)
- 成果(58910)
- 发(53196)
- 重点(51639)
- 部(49704)
- 课题(49596)
- 创(47900)
- 创新(44628)
- 国家社会(44055)
- 项目编号(43978)
- 科研(43127)
- 期刊
- 济(159661)
- 经济(159661)
- 研究(108121)
- 中国(73362)
- 农(53137)
- 学报(52888)
- 管理(50969)
- 科学(49304)
- 财(46950)
- 融(45315)
- 金融(45315)
- 教育(42966)
- 大学(40177)
- 学学(37324)
- 农业(36333)
- 技术(30204)
- 业经(26962)
- 经济研究(25276)
- 财经(24221)
- 图书(20977)
- 问题(20739)
- 经(20672)
- 业(18723)
- 理论(17889)
- 科技(16551)
- 技术经济(16432)
- 实践(16418)
- 践(16418)
- 现代(16230)
- 商业(15440)
共检索到533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洪宁
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金融服务,中国也是如此;而正如人类社会伴随着蒸汽机的轰鸣进入工业社会一样,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数字化技术也推动着普惠金融进入新时代。文章从普惠金融的发展与趋势着手,探讨当前中国普惠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数字化 金融机构 小微企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昕 李国权
在依托"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对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解析中部六省所辖82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的时空演进分布特征,嵌入"经济金融共生"理论,构建共生指数,从省域层面刻画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状态。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出非均衡性跨越发展态势,区域之间、年际之间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马尔可夫链分析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保持稳定的概率至少为56.86%,同时也存在"马太效应";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表明,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生转移的概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共生状态测度表明: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共生关系处在正向非对称共生状态,且逐步向正向对称共生状态收敛。为此,应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协同机制、拓展应用空间、打造良性生态四个方面着力,提升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江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正式成为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国内普惠金融发展有了基本遵循。2020年是五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这五年,在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国内普惠金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南青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并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作为银行业改革创新的产物,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的号召,始终以践行普惠金融为己任,坚守“让金融普惠大众”的初心使命,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及普罗大众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在助力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率先闯出一条数字化、高质量、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新路。
关键词:
普惠金融发展 可持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斌辉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开展的普惠业务已向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正在形成,通过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提升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地区长尾客户融资的可获得性。金融机构通过完善数据使用配套技术标准与规范,在数据保护的前提下扩大数据共享,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强有力的系统支撑,加强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形成了零售化、线上化、批量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顺势而成,成为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作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传承红色基因、抢抓发展机遇,将普惠金融上升到全行战略高度,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行发展支柱,以数据资产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邢会强
普惠金融与服务实体经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让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得到金融的支持,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对此,中国也交出了一份答卷。2018年9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回顾了普惠金融发展5年来的成果、大中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改革举措及其成效、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等。作为经验总结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晓东 邓斯月
本文基于R&D经费投入、基础研究竞争情况双视角,运用201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探究R&D经费投入规模、占比与基础研究竞争情况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研究发现,R&D经费投入规模、强度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R&D经费投入的增加对数字普惠金融会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础研究竞争指数,旨在探究地区间基础研究的竞争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基础研究竞争能力与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辖区内基础研究竞争力的增加对数字普惠金融会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霆
普惠金融至今仍是个世界难题,其主要难点在于金融机构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上。在传统展业模式下,商业银行拓展普惠金融面临着"社会责任"与"商业持续"的深层次矛盾。笔者以近些年在国有商业银行普惠业务实践为研究基础,分析传统展业模式下商业银行普惠业务不可持续的原因,指出数字化转型为商业银行重塑普惠业务模式提供了契机。文章最后提出:银行对内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运营能力;对外加强共享合作,打造服务小微企业生态圈。政府部门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在加强数据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数据资产价值发掘。监管部门要对金融创新的探索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形成允许试点、试错纠偏的制度环境。社会要鼓励使用多方安全计算等信息技术,促进政府部门、银行、平台企业等机构间加深合作。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转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娟 张正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和“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论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指出了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最后提出了促进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文建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较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新的阶段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必须科学、正确地理解普惠金融内涵,把握好几个核心原则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了定量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2016年底,人民银行建立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及填报制度。《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参照了《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人民银行已连续三年开展了普惠金融问卷调查及指标体系填报和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金富
普惠金融是惠及社会大众、解决发展不平衡性的金融业务,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旨,有助于促进供给侧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因此,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新时期的战略性业务。而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客户维护方式,对于发展普惠金融来说,既有优势也有诸多挑战。本文以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为主题,试图构建一套基于金融科技运用,并融合企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体系,用于解决获客、产品服务与风险全流程管理等普惠金融三环节中的痛点和难点,真正助推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科技 创新 共享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耿黎
发展普惠金融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临“两高一低”等困境,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与金融科技的发展,“科技牵引、数据驱动”的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开始深度融合,标志着普惠金融进入发展新阶段。邮储银行作为一家年轻的国有大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城乡居民和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中,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打造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邮储模式”。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深度融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璐瑶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首先,简述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与发展现状,阐述传统金融、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等相关概念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其次,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为线下普惠金融时期、后金融危机时期、"互联网+普惠金融"时期、数字普惠金融新时期四个阶段,并梳理总结每个阶段的研究历程,分析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及主要研究结论;再次,围绕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减贫效应四个热点研究主题进行述评;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现状进行高度概括,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创新监管模式、指标体系改进、消费者保护、地区差异与区域发展不平衡视角下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等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欣 芮雪雨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会因自身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对碳排放强度产生非线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