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3)
2023(7932)
2022(5361)
2021(4785)
2020(3477)
2019(8134)
2018(8398)
2017(15194)
2016(8157)
2015(9090)
2014(9432)
2013(8839)
2012(8009)
2011(7148)
2010(7550)
2009(7048)
2008(7296)
2007(6319)
2006(5878)
2005(5589)
作者
(22495)
(18552)
(18221)
(17937)
(11816)
(8814)
(8431)
(7161)
(7134)
(6811)
(6375)
(6229)
(6087)
(5966)
(5733)
(5684)
(5456)
(5419)
(5327)
(5285)
(4882)
(4424)
(4391)
(4314)
(4199)
(4184)
(4158)
(4112)
(3761)
(3547)
学科
(32960)
经济(32910)
管理(21682)
(19249)
(18971)
企业(18971)
业经(15808)
中国(11493)
理论(11123)
产业(10597)
(9976)
方法(8964)
信息(8743)
教学(8700)
(8557)
总论(8419)
信息产业(8265)
(8004)
教育(7948)
(7489)
银行(7484)
(7459)
(7258)
(6964)
金融(6962)
(6604)
(6602)
体制(6289)
农业(5414)
地方(5256)
机构
大学(117265)
学院(116460)
(43254)
经济(42090)
管理(41611)
研究(39357)
理学(34656)
理学院(34206)
管理学(33567)
管理学院(33327)
中国(30265)
(25585)
(24162)
科学(22156)
(20541)
师范(20383)
(19069)
(18727)
中心(17669)
财经(17561)
北京(16898)
研究所(16594)
师范大学(16442)
(15817)
(15446)
教育(15163)
(14338)
技术(14058)
(13799)
经济学(13606)
基金
项目(70573)
研究(58909)
科学(55399)
基金(47711)
(40420)
国家(39980)
社会(36224)
科学基金(34313)
社会科(34137)
社会科学(34126)
教育(28771)
(28198)
编号(26689)
成果(23860)
基金项目(23642)
(23578)
课题(19173)
自然(18612)
自然科(18167)
自然科学(18163)
资助(18159)
自然科学基金(17814)
项目编号(16571)
(16454)
重点(16340)
(15788)
(15671)
(15111)
(14950)
国家社会(14947)
期刊
(55457)
经济(55457)
研究(41428)
中国(31625)
教育(29424)
(19648)
管理(17921)
学报(15120)
科学(13958)
(13132)
大学(12551)
(12352)
金融(12352)
技术(11748)
学学(10827)
图书(9678)
财经(9492)
业经(9142)
经济研究(8792)
农业(8345)
(8327)
职业(7744)
书馆(7290)
图书馆(7290)
(6494)
论坛(6494)
问题(6422)
商业(5511)
(5421)
(5358)
共检索到191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锦霞  钱小龙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多元化理论的不断引入,数字化学习逐步过渡到了第二阶段,即eLearning 2.0时代。理论基石的演变意味着数字化学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引领着学习文化的发展以及学习范式的重构。理论基础的演变体现为新观点和新理论的引入,如弱连接理论、墙洞理论、联通主义理论等。学习文化的变革体现为"去教师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和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学习范式的变革则体现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协同共享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为主并采用生成性的学习模式。基于多元化理论以及Web2.0为技术基础的数字化学习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学习文化、理念和范式均发生了改变,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晓枫  罗志强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我国学术界极少探讨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以社会交换理论、博弈理论、教育均衡理论等多方面的理论作为基础;同时,教育与知识的公共属性、各数字化教育资源模式的相通性、参与社区教育的各组织间的共生关系决定了其在内在逻辑性上具有共享的可行性;另外,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推动力量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梅林  
学习的情境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文化历史情境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的实质、内容、方式以及教育应用等诸多方面 ,情境理论都呈现出与认知理论有所不同的新范式。情境理论对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整合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尧学  
近年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远程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的网络教育从1998年开始,经过八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步入规范化、正规化、注重质量的发展轨道。这是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文就今后网络教育的发展谈一些个人看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谷贤林  
终身学习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既受到了教育内外不同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一些社会理论的影响。这些理论包括:人生过程理论,年龄分层理论和优势、劣势累积理论。这些理论为打破教育的时间、空间壁垒提供了基础,使人们认识到教育不应再限定于某一年龄和时间,而应作为贯穿个体一生的重要事件持续进行,使不同类型的教育形成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劣势累积,确保个体、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终身学习思潮形成了两种主要的价值取向,即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功用取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白滨  
工作场所学习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范畴,在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都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之而来的是各领域研究者对工作场所学习的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的认识千差万别,不利于在同一话语体系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共享。本研究吸收了不同领域学者的观点,试图从认识论、知识观和学习理论的视角建立一个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工作场所学习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燕  
向"学习范式"转型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学习范式"建立在对"学习"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大学的使命是产生学习,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学生学习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习范式"强调本科教育的整体性变革,与"传授范式"相比,两者在理论假设、使命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师角色、评价标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要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必须向"学习范式"转型,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提升中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帅良余  
当前,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实践正在我国不断地深入发展,它既是建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主要途径,也是成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方式。如何推进学习型组织全面深入的发展,这是各级组织十分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从组织学习文化的视角进行相关探索,解析组织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内涵,以使人们更好地深化认识,把握学习型组织的本质,依托组织学习文化的力量,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学习效率,促进组织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我们处在一个更加不确定性时代,加速了确定性知识向不确定性知识的范式转换。面向不确定性知识,本科教育的价值诉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教育过程学生主体性发挥,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成性,关注教育价值的个体性。然而,我国本科教育仍然停留在确定性知识范式之中,由此造成本科教育改革的诸多实践困境。这就需要推进本科教育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整体性变革,在学校宏观层面回归学生中心,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中观层面的专业课程设置要回归全人教育的价值目标,强化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微观层面要加强师生互动,回归师生共同体,促进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洪席  
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增强与振拔和学生关于学习的文化信念、价值观念与思维范型(即学习文化观)有着紧密关联。囚禁于苦楚学习文化观视域,学习者因对"苦学"信条的恪守与服膺以及对"苦学"路径的遵从和依赖,从而导致其学习力的贫困、乏力与积弱。立足于"享受"学习文化观,赋予人类学习以鲜明的内在满足性、精神超越性和自主反思性逻辑与品质,则可以驱动学生学习力呈现丰富和充盈之态。我国乐学思想生命力的释放、儿童兴趣取向课程教学观的构筑、教师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学生协同性学习方式的建立是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石林  
营销渠道是实现产品交换价值和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主流营销渠道理论范式及其演化历程入手,阐述营销渠道理论研究范式的现实困境以及引入学习范式的必要性,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营销渠道理论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在传统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对学习的解释、定位及方法、路径选择,主要基于教育者信条,而学习者信条则无足轻重、不被承认。基于教育者信条的学习范式普遍呈现出他律性、强制性、排斥性品质,不仅导致学习意义的普遍失落,而且造成严重的逃避学习、恐惧学习、厌恶学习现象。重建学习概念与学习范式,绝不仅仅是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将学习定位为"学习者的活动",使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信条基础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