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0)
2023(7182)
2022(4838)
2021(3956)
2020(2851)
2019(6317)
2018(6732)
2017(12089)
2016(6814)
2015(7431)
2014(7677)
2013(6837)
2012(5775)
2011(5111)
2010(5256)
2009(4927)
2008(4918)
2007(4300)
2006(4150)
2005(4111)
作者
(18107)
(15175)
(14937)
(14629)
(9591)
(7025)
(6880)
(5984)
(5709)
(5257)
(5236)
(5016)
(4910)
(4905)
(4710)
(4696)
(4471)
(4436)
(4310)
(4244)
(3934)
(3625)
(3579)
(3485)
(3480)
(3461)
(3339)
(3268)
(3009)
(2962)
学科
(31706)
经济(31668)
管理(16276)
(15492)
中国(14328)
业经(12990)
(11794)
企业(11794)
(10158)
产业(9248)
(8816)
信息(8602)
总论(8381)
信息产业(8296)
(7390)
方法(6973)
农业(6853)
(6479)
(6302)
(6203)
银行(6198)
(6115)
金融(6115)
体制(6114)
(6028)
数学(5900)
地方(5871)
数学方法(5852)
发展(5466)
(5459)
机构
学院(92122)
大学(91807)
(40198)
经济(39445)
研究(34467)
管理(32294)
理学(26971)
理学院(26672)
管理学(26231)
管理学院(26029)
中国(25792)
(20453)
(19912)
科学(18840)
(16744)
财经(15224)
中心(15109)
(15086)
研究所(14983)
(14168)
师范(14051)
(13993)
(13920)
经济学(13529)
北京(12726)
(12650)
经济学院(12175)
(11680)
师范大学(11379)
业大(11312)
基金
项目(59471)
研究(47702)
科学(47528)
基金(42490)
(36561)
国家(36217)
社会(31798)
科学基金(31270)
社会科(30113)
社会科学(30107)
(23103)
教育(21963)
基金项目(21323)
编号(20400)
(18958)
成果(17338)
自然(16867)
自然科(16504)
自然科学(16500)
自然科学基金(16221)
资助(15650)
课题(14359)
国家社会(14239)
(13644)
重点(13480)
(12711)
(12529)
(12384)
(12210)
项目编号(12188)
期刊
(48262)
经济(48262)
研究(32754)
中国(24269)
教育(17415)
(15440)
(14165)
管理(12968)
学报(12742)
科学(11561)
(10963)
金融(10963)
大学(10494)
学学(9297)
农业(9120)
技术(8981)
经济研究(8376)
业经(8079)
财经(7955)
(7000)
问题(6573)
图书(6298)
职业(5735)
书馆(4744)
图书馆(4744)
(4658)
(4656)
论坛(4656)
改革(4647)
(4647)
共检索到151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建奇  
在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经济循环和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背景下,尽管大量文献关注到数字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但却普遍忽视了最具增长潜力的女性就业。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文章将理工科技能和社交技能作为与数字化互补的非常规技能,将体力技能作为与数字化互斥的常规技能,采用职业名称词典法提取劳动者的相关技能,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8年数据定量分析了数字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使用工具变量法和稳健性检验后的估计结果表明,数字化对女性就业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相比于男性,这种促进作用偏向于女性。(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通过激发女性社交技能优势、削弱男性体力技能优势和缓解性别歧视的方式提高了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市场工资,进而体现出就业促进的女性偏向。(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对已婚和有幼年子女的女性依然有着显著的就业和工资收入促进作用,并且对年轻和高学历女性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认为,数字化时代属于女性,但从长远考虑,应提高女性在理工科、逻辑思辨和人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文章的研究为我国在数字化背景下制定教育、人口和就业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东   郭文光  
为了阐释数字化转型能否通过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提升劳动技能溢价,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技能溢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在资本—技能互补性关系下,数字化转型对劳动产出效率和技能工资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技能溢价,且这种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数字基础设施较发达地区和数字化底层技术转型中更为突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和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相对需求机制,共同提升劳动技能溢价,其中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相对需求机制的根源在于企业数字化无形资本与高技能劳动者的互补性更高,有助于提升高技能劳动者对企业生产效率和劳动产出的贡献,并引发对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挤出”现象,从而扩大了劳动技能溢价。本文结论为政府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庄毓敏  景麟德  
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各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向全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在推动发达国家经济逐渐恢复的同时,流动性泛滥也为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埋下了巨大隐患。当前,美联储正式启动缩表进程,发达经济体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意图愈加明显。而在世界各国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伯努瓦·科尔  司马亚玺  杨富勇  
在国际层面,政策制定者一直特别关注资本流入的激增,在国家层面,则关注政策对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溢出效应,以及担心非常规政策措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年来,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都出现了一场关于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潜在影响的激烈讨论。在国际层面,政策制定者一直特别关注资本流入的激增,以及由此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升值压力。最近,除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以及欧元区推出包括公共部门债券购买计划(PSPP)在内的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等情况之外,国际社会出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少俊  郑江淮  
就业升级和就业极化是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结构演进中的显著特征。在中国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信息化水平提升将如何作用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溢价这一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首先以19个门类行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变动现象,发现中国在行业层面已经呈现出了就业极化与升级并存现象,然后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就业极化和就业升级如何影响了信息化对技能溢价的作用方向和影响效应,并采用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化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效应受到就业极化和就业升级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就业极化条件下,信息化对技能溢价产生促进效应;就业升级条件下,信息化与技能溢价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先促进了技能溢价,后抑制了技能溢价。本文研究对缓解劳动收入不平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楠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就业极化和技能溢价变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极化对技术创新具有双重效应。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促进技术创新,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技能溢价变动对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影响。高技能与中等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上涨对技术创新具有倒"U"型作用路径,中等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下降对技术创新具有正"U"型作用路径。由高技能相对工资上涨引发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会逆转其在拐点后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为企业技术创新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楠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就业极化和技能溢价变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极化对技术创新具有双重效应。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促进技术创新,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技能溢价变动对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影响。高技能与中等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上涨对技术创新具有倒"U"型作用路径,中等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下降对技术创新具有正"U"型作用路径。由高技能相对工资上涨引发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会逆转其在拐点后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为企业技术创新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抑制技能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和消除人力资本投资阻碍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飞  
市场化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溢价。本文通过建立内生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研究市场化进程中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模型表明,市场化能够更多地缩短高技能偏向性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时间,促进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提升技能溢价。本文进一步利用1995-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高技能偏向性,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且市场化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渠道提高技能溢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飞  
市场化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溢价。本文通过建立内生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研究市场化进程中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模型表明,市场化能够更多地缩短高技能偏向性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时间,促进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提升技能溢价。本文进一步利用1995-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高技能偏向性,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且市场化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渠道提高技能溢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向阳  
在新技术育种迅猛发展的今天,厘清常规育种、非常规育种的内涵、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借鉴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育种乃至作物、畜禽育种的经验,有助于针对树种特点及其育种现状科学选择育种技术,更高效率地推动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本文简要综述了自古代育种到现代育种乃至新技术育种的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其作用,并对常规育种、非常规育种进行了界定。进而基于林木群体遗传变异特点解析了常规育种技术与非常规育种技术对于林木育种的作用及其关系,强调常规育种是林木育种的核心和基石,而非常规育种尤其是新技术育种则是林木育种的创新与发展,并提出了我国林木育种乃至种业创新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强  
短时期,QE3将有利于避免美国经济下行的风险;长期而言,美联储再次启动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流动性盛宴鉴于美国及其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美国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新一轮量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亚当·S·珀森  匡可可  
对本·伯南克继任者人选的讨论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谁能最好地带领美联储退出其实施多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虽然这是奥巴马总统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是,他真正应当寻找的是一位能将新的央行政策手段制度化,并能在此事上获得国会支持的人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重点考察技能溢价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且技能溢价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显著部分中介效应;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技能溢价发挥中介作用的条件是平均劳动报酬处于双门槛效应下合理区间。据此,建议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入融合,打造区域数字金融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多方位劳动技能溢价提升机制,借此加速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重点考察技能溢价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且技能溢价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显著部分中介效应;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技能溢价发挥中介作用的条件是平均劳动报酬处于双门槛效应下合理区间。据此,建议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入融合,打造区域数字金融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多方位劳动技能溢价提升机制,借此加速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红旗  
在我国物质资本与劳动技能互补性逐步增强的宏观背景下,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技能互补"与技能溢价1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物质资本与劳动技能互补性的增强,物质资本的积累扩大了我国技能型劳动和非技能型劳动之间的工资差距(即技能溢价),而且这一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沿海地区技能溢价对"资本—技能互补"效应的弹性明显低于内陆地区,且沿海地区技能溢价对"资本—技能互补"效应的反应具有滞后性,而内陆地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说明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和较强技能吸引力的沿海地区会延缓技能溢价的上升,而内陆地区则不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