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1)
- 2023(17489)
- 2022(14283)
- 2021(13160)
- 2020(10813)
- 2019(24948)
- 2018(24888)
- 2017(48378)
- 2016(26197)
- 2015(29553)
- 2014(29540)
- 2013(28734)
- 2012(25590)
- 2011(22998)
- 2010(23064)
- 2009(21332)
- 2008(20755)
- 2007(18359)
- 2006(16199)
- 2005(14649)
- 学科
- 济(106207)
- 经济(106069)
- 管理(80232)
- 业(74508)
- 企(63387)
- 企业(63387)
- 方法(46418)
- 数学(40287)
- 数学方法(39544)
- 中国(29004)
- 农(28485)
- 业经(27609)
- 财(27246)
- 制(23157)
- 学(21064)
- 地方(19873)
- 农业(18499)
- 理论(18296)
- 贸(17912)
- 贸易(17902)
- 易(17409)
- 银(17301)
- 银行(17257)
- 务(17007)
- 财务(16905)
- 财务管理(16869)
- 行(16420)
- 体(16360)
- 和(16151)
- 融(16116)
- 机构
- 大学(368721)
- 学院(368062)
- 管理(146324)
- 济(144238)
- 经济(141028)
- 理学(126760)
- 理学院(125406)
- 管理学(122927)
- 管理学院(122259)
- 研究(119637)
- 中国(89147)
- 京(78581)
- 科学(73745)
- 财(68268)
- 所(58897)
- 农(55907)
- 财经(54132)
- 中心(53904)
- 江(53815)
- 业大(53666)
- 研究所(53483)
- 北京(49496)
- 经(49033)
- 范(48253)
- 师范(47817)
- 州(43872)
- 院(43859)
- 农业(43506)
- 经济学(43370)
- 财经大学(40175)
- 基金
- 项目(252043)
- 科学(198699)
- 研究(185798)
- 基金(182532)
- 家(158261)
- 国家(156982)
- 科学基金(135941)
- 社会(117151)
- 社会科(111099)
- 社会科学(111069)
- 省(98839)
- 基金项目(95623)
- 自然(87675)
- 自然科(85689)
- 自然科学(85673)
- 教育(85657)
- 自然科学基金(84087)
- 划(82470)
- 编号(76477)
- 资助(75418)
- 成果(62241)
- 重点(56062)
- 部(54749)
- 发(53111)
- 课题(52702)
- 创(52492)
- 创新(49018)
- 国家社会(48232)
- 制(48134)
- 科研(47693)
- 期刊
- 济(158444)
- 经济(158444)
- 研究(108316)
- 中国(71320)
- 学报(56604)
- 管理(55583)
- 财(52504)
- 科学(51962)
- 农(51844)
- 大学(43882)
- 教育(43778)
- 学学(41012)
- 农业(35551)
- 技术(33786)
- 融(31501)
- 金融(31501)
- 业经(27012)
- 财经(26065)
- 经济研究(25785)
- 经(22198)
- 问题(20431)
- 图书(20184)
- 业(18347)
- 理论(17544)
- 科技(17524)
- 技术经济(17455)
- 版(17216)
- 现代(16654)
- 商业(16474)
- 统计(16289)
共检索到536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静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方向。针对当前复杂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必要以开放系统的视野重新界定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及全链路优化的本质内涵,厘清现阶段表现的基本特征,明确识别出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模式,深刻认识当前演进形态核心要素的本源。进一步梳理出数字化供应链全链路优化的建设机制:一是“新营销+新品牌”增值机制:构建消费者价值模型,重塑数字化供应链价值衡量标准。二是“新履约+新金融”提效机制:数字化供应链的全链路优化提效,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三是“新组织+新技术”赋能机制:以组织变革释放业务动能,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的基础设施能力。并进一步提出实现路径的中国思路:加快建设“连接+智能”与“平台+生态”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全盘深化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全链条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全面推动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全方位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推进建设“促进中心”与“培育工程”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逐步建成高效科学的中国特色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达 何国文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对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CEO数字化支持行为对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发现:CEO数字化支持行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正向影响,数字技术跃迁、数字设施搭建、信息系统协同在CEO数字化支持行为与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CEO数字化支持行为、数字技术跃迁、数字设施搭建、信息系统协同四个变量的组合形成6条高和6条非高数字化转型路径。因此,CEO在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企业数字技术提升和数字设施平台的搭建,促成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协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致远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贸易壁垒加剧和供应链断裂风险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供应链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成为趋势。本文以供应链的数字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的数字供应链创新模式。通过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将供应链从单一的链式结构变成网络结构,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被云端化和智能化,以提升运营效率和抗风险的能力,形成数字化供应链创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从供应端到消费端的一切行为均可被数字化记录、分析和追溯,消费市场区域的产品需求被大数据整合,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传递给生产供应端,在供应链各端进行资源匹配,满足市场需求,带动供应链效率的整体提升,推动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晓宇 邓宇
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升级,应将数字化切入到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层,构筑信用体系更为牢固、供应链更为完善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业链发展,隔离防控以及"封城"等催生了线上化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迈进。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不仅能够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应用率较低、流程复杂和征信数据不全等问题,而且将从技术层面解决供应链金融信用、认证和产业链融合连接问题。未来,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升级应抓住当前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新基建"发展机遇,通过强化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技术与管理能力,将数字化切入到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层,构筑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阳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对传统专业市场实现转型升级的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文章结合"互联网+"的时代特点,对专业市场环境的特点及表现进行了具体阐释,同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一视角下其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动力,然后论述了专业市场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升级模式,最后通过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供应链视角 专业市场 转型升级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阳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对传统专业市场实现转型升级的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文章结合"互联网+"的时代特点,对专业市场环境的特点及表现进行了具体阐释,同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一视角下其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动力,然后论述了专业市场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升级模式,最后通过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供应链视角 专业市场 转型升级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婷
在数字技术快速融入各个产业领域的背景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以及满足消费质量升级的需要,实施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粮食产业发展仍以传统方式为主,整个粮食产业的产能和抗风险能力较低,亟须融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现代数字技术,以增强粮食产业的效率和韧性。然而因粮食经营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各环节主体凝聚力不强、数据资源共享不充分等因素存在,严重制约着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发展。基于此,剖析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构建与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与政策支撑体系,以期推进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粮食全产业链 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覃伟华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购物行为开始变得更加难以捉摸,顾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自己的购买欲望,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结合是零售企业供应链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移动互联网渠道,采用供应链优化理论对零售企业供应链的全渠道战略和最优决策进行研究。针对零售企业供应链实施全渠道模式的情况,通过研究供应链各成员的Stackelberg博弈过程,指出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要低于集中决策下的利润。为此,通过设计一种收益共享契约机制,使供应链利润高于分散决策下的利润,并且实现供应链各成员的共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静
全球供应链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显著特征。针对当前疫情常态化下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必要以交易视角和功能范式重新界定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内容边界与核心范畴,厘清现阶段表现的基本特征,明确识别出其全域演进形态,深刻认识当前演进动力的本源。进一步梳理出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基点是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形成制造强国战略的中坚主力。要点是全力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开拓科技创新的普惠力量。重点是全面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及体制机制,承担畅通双循环的开放使命。焦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担当数字化减排的先行先锋。进而提出全面性、自主性、协调性、和平性、包容性的中国思路,取得把控全球供应链主动权,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华 韩思齐 刘文诣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创新问题是近些年来理论界和实践界关切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信息处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对金融科技平台的技术架构、组织网络结构、基于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协调与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分析,探索金融科技平台如何帮助金融机构提高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能力,从而推动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的实现。通过案例研究,本文发现,金融科技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数字化平台能够基于特定的技术手段和供应链各方数据对企业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风险评估,并利用其在信息网中的中心位置进行风险控制,为金融机构提供借方真实、透明、可追溯的实时信息,由此阐明了金融科技平台信息处理能力与差异化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控制要求之间的匹配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并为解决供应链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建军 赵启兰
新零售是我国流通业迭代升级的突破口,他将重构流通供应链并深刻影响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文章围绕流通供应链内涵,结合商业模式的理论,构建了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立足新零售的本质,揭示出新零售驱动下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机理,即新零售通过重塑人、货、场,完成对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要素的调整,进而实现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紧接着,系统地梳理了我国现有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的五种类型,围绕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机理,研究了不同类型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路径,提出了适应新零售的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柔性化、扁平化、共享化和生态化的流通供应链平台生态系统商业模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名武 王晓斐 王勇
考察数字经济环境下供应链数字化行为决策,分析政府在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行为决策中的作用机制,是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建立供应链企业数字化决策的演化博弈数量模型,分析在不同情况下供应链企业进行数字化决策的稳定策略及成因,并且讨论了政府对供应链企业数字化决策实施奖惩机制的政策阈值,最后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不同奖惩机制对演化结果及其演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实施差异化的奖惩对推动供应链企业数字化投资决策具有积极作用,在满足大于政府补贴或惩罚政策阈值下,补贴或惩罚的力度越大,供应链企业选择投资数字化策略的概率收敛速度越快,即不同政府奖惩力度、不同的博弈方投资初始概率对企业选择投资供应链数字化决策策略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供应链 数字化决策 演化博弈 奖惩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凤云
我国食品供应链效率低、信息不流通、管理力度不够、各环节协调不佳等现状的存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物流模式运行的因素,包括农业因素、经济因素和消费因素,并提出了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行模式要求,包括安全、效率和成本。最后根据不同物流模式的影响因素和要求,提出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行模式具体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葛慧敏 陈龙
供应链信息共享可以大幅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库存,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与节点企业协作水平。但目前的三种供应链共享模式对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而基于按需物流机制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通过建立在标准化、可视化基础上的信息共享,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目前的三种信息共享模式,增强供应链的开放性和伸缩性,提高供应链协作水平,突破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作瓶颈,更好地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
关键词:
供应链 信息共享 按需物流 协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浦徐进 赖德凌 金德龙
在现实中,电商扶贫供应链存在两种典型模式———“电商+农户”和“电商+合作社+农户”。在“电商+农户”模式下,农户直接与电商对接,收购价由电商决定;在“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户组建合作社与电商对接,合作社与电商谈判收购价。针对这两种典型模式,本文构建了考虑合作社管理成本和电商社会责任的扶贫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的运作机理,提出了农户和电商选择不同模式的市场条件。研究发现:(1)加入合作社后,农户更有意愿扩大种植面积。(2)合作社的管理成本越低或者农户的产出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农户越偏好“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3)只有当电商社会责任感较弱时,农户和电商才有共同偏好,且当合作社的管理成本较低时,双方共同偏好“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而当合作社的管理成本较高时,双方共同偏好“电商+农户”模式;当电商的社会责任感较强时,双方不存在共同偏好。论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更好地推动电商扶贫提供决策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