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8)
2023(7243)
2022(4963)
2021(3942)
2020(2895)
2019(6046)
2018(6120)
2017(10835)
2016(5713)
2015(6443)
2014(6613)
2013(6215)
2012(5446)
2011(4877)
2010(4841)
2009(4220)
2008(4117)
2007(3837)
2006(3512)
2005(3325)
作者
(17022)
(14171)
(13937)
(13503)
(8782)
(6455)
(6394)
(5423)
(5409)
(4973)
(4825)
(4585)
(4480)
(4419)
(4389)
(4229)
(4218)
(4008)
(4004)
(3991)
(3629)
(3445)
(3337)
(3238)
(3211)
(3124)
(3048)
(3005)
(2810)
(2737)
学科
(33988)
经济(33969)
(16713)
产业(14933)
管理(14750)
业经(14433)
(12600)
企业(12600)
中国(11328)
(9705)
信息(9370)
总论(9082)
信息产业(9012)
地方(8874)
方法(7859)
农业(6950)
(6547)
数学(6183)
数学方法(6159)
技术(5691)
发展(5475)
(5467)
结构(5364)
地方经济(4887)
(4823)
银行(4818)
(4762)
金融(4762)
(4681)
(4449)
机构
学院(87906)
大学(86101)
(39673)
经济(39025)
管理(33004)
研究(30433)
理学(28219)
理学院(27939)
管理学(27521)
管理学院(27354)
中国(21987)
(18077)
科学(17360)
(16000)
(14213)
中心(13598)
(13565)
经济学(13051)
研究所(12949)
财经(12810)
(12753)
(12087)
师范(11980)
经济学院(11865)
(11562)
业大(11505)
(11353)
北京(11140)
(10998)
农业(9821)
基金
项目(60260)
科学(48381)
研究(47373)
基金(42859)
(36650)
国家(36353)
社会(32437)
科学基金(31675)
社会科(30959)
社会科学(30954)
(24664)
基金项目(22118)
教育(19609)
编号(19599)
(19388)
自然(16896)
自然科(16500)
自然科学(16498)
自然科学基金(16212)
(15823)
成果(15559)
资助(15180)
国家社会(14425)
重点(13697)
发展(13656)
(13452)
课题(13338)
(13223)
创新(12343)
项目编号(12082)
期刊
(46480)
经济(46480)
研究(26130)
中国(17509)
(13218)
管理(13078)
学报(11683)
科学(11459)
(11169)
教育(9417)
业经(9390)
大学(9346)
农业(9207)
学学(8590)
经济研究(8052)
技术(8049)
(7419)
金融(7419)
问题(6637)
财经(6301)
图书(6234)
(5721)
商业(5191)
现代(4846)
(4805)
技术经济(4775)
书馆(4663)
图书馆(4663)
科技(4559)
(4352)
共检索到131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春花  
在理解技术和数字对产业带来的影响时,我们必须从认知开始改变,在战略底层逻辑上有一个彻底的改变。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重要的挑战、冲击和机会,就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全新的可能性。基于此,我从2012年开始持续关注数字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我将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一是如何理解数字化,二是如何理解新产业时代。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聿东  肖旭  蔡呈伟  
面对当下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内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国需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揭示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为中国发展数字技术、制定产业和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消费者作为价值需求的一方,能够主动参与生产活动,影响价值供给的形式,其在市场中的力量也得以增强。无论技术创新,还是产业转型升级,只有将消费者价值的提升作为根本目标,发挥消费者对技术升级以及商品生产的促进作用,才能够从根本上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获取使用价值是购买商品的最终目的。与传统工业技术相比,数字技术在为消费者供给使用价值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因此,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向消费者供给使用价值的效率。中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该在四个方面发力:本着包容审慎的态度,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继续强化工业基础,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出统一的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重视对消费者的数字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磬  
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后,越来越多的产业发生了变革,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开始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走向数字化发展道路。在这一背景下,音乐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影响音乐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产业政策、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针对我国音乐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文章分析了数字化音乐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不足,同时探讨了信息化时代音乐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立,欧阳金丽  
21世纪将是一个以网络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将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强烈地影响着国际贸易和企业营销环境,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经贸交易方式乃至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景福  
新产业区是指由于城市规划变迁或城区扩张形成的、有待产业开发和建设的区域。新产业区的产业生态化对于新开发区域,乃至整个周边地区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生态化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方式,实现了产业活动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闭环模式转变,在新产业区实施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大致有产业规划生态设计、产业选择设定"生态门槛"、延长纵向产业链以及搭建专业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再利用平台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凌波   刘军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经济为全球注入新活力,产业数字化作为新时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成为目前研究关注的重点。推进产业数字化,能够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能利用率、加速人力资本升级,提高劳动效率等。从产业数字化的内涵、测度方法、经济效应三个方面对产业数字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述,着重分析产业数字化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产业数字化最新的研究动向和成果,最后指出该领域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可以深入研究与拓展的方向,为更好地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以及展开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阳春   俞敏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药集团旗下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极集团)以建设世界一流中药企业为目标,以“一个数字化太极”建设为抓手,以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赋能中药产业传承创新,打造现代中药产业高地,提升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邵平  
新冠疫情对中国及世界宏观经济,特别是传统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与传统产业生产销售指标断崖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与"数字经济"概念有关的新兴产业,如数字电商、在线知识付费、在线办公、VR虚拟游戏等产业,均同比出现了4~6倍的爆发式增长。这种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或预示着我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将迎来"数字经济"的黄金发展期。新基建:数字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桂军  李成明  张辉  
技术创新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值得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拓展了异质性企业技术选择模型,通过数理分析揭示产业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机器学习和文本量化构建起中国传统产业上市公司的数字化指数,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实证考察。研究发现:第一,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地促进企业创新,且以提高研发资金供给效率和使用效率为主要路径;第二,对于数字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的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产业数字化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效应;第三,产业数字化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不仅激发了国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出口质量,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不仅有效补充了产业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而且为数字经济通过与实体经济融合进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明斗   郭瑞  
产业数字化会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并改变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根据“生产任务”模型和“肌肉—大脑”假说,产业数字化通过改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相对价格、促进女性劳动力就业竞争力提升和相对优势发挥等,产生女性偏向的工资增长效应,从而可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将地区(省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CLDS数据库的微观个体混合截面数据相匹配,分析表明:在样本期间女性劳动者与男性劳动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工资收入差距;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增长,该作用对女性劳动者更为显著,从而缩小了性别工资收入差距;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缩小低技能劳动群体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对高技能劳动群体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产业数字化对中低工资群体具有显著的促进工资增长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作用,但对高工资群体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各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应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并优化女性就业结构,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对工资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晖   程新如   秦佳奇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借助产业数字化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测度后实证探讨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多维度比较分析其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碳生产力的提升,但该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在中、西部和数字技术水平低的地区,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强;相比农业和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数字化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碳生产力提升。本文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及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洪胜   杜雨彤   张小龙  
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测算分析了世界各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和国内大循环程度,并考察了产业数字化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第二产业的数字化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数字化水平相较于主要发达国家存在提升空间;中国在生产端的循环基础较好,但最终需求端的循环基础还较弱,第三产业的国内经济循环程度与主要发达国家尚存差距。产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中间品本国供给率和本国需求率提升,但对最终品本国需求率影响不显著;产业数字化对国内经济循环的影响在第一产业中更为明显,但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科技行业与非高科技行业之间未表现出明显异质性。机制方面,产业数字化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间品质量以及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侧促进国内大循环;就中国而言,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核心技术自给能力。本文揭示,以产业数字化引领高质量需求、赋能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高质量推进第一和第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都有助于推进国内大循环建设,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晶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深度赋能,已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可以有效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解决循环不畅的难点,实现供需有效衔接,以供给端推力和消费端拉力催生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内生动力。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合成产业消费“双升级”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通数字化对产业消费“双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会显著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制度环境下存在差异,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流通数字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促进作用高于西部地区,制度环境水平高的省份流通数字化对产业消费“双升级”的促进作用高于制度环境水平低的省份。中介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流通数字化可以通过提升市场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来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鉴于此,我国应加强数字技术在流通领域各环节的应用,优化流通网络布局,畅通区域间商贸流通渠道,提升资源流通配置效率;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数字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激励流通业数字研发创新;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环境,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全民数字金融素养,增强金融机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的管控能力;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流通数字化发展战略,尤其是东中部地区应布局与当地产业相对应的数字化技术,引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流通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制度法制环境,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翁煜城  
文章针对当前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提出以软硬兼施、循序渐进、由点到面、自上而下、效益分析等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路径,并在空间载体、服务模式、平台建设、数据安全、软件生态、创新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分析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趋势,对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进行探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永红  黄瑞  
针对大数据推动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传统产业与大数据的融合两种不同的方式,提出数字产业化信息增值模式与产业数字化融合驱动模式。运用数据象限矩阵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量与质量建立象限矩阵,象限矩阵对企业进行划分,分析影响企业选择模式的因素。对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应用,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