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77)
2023(18191)
2022(14681)
2021(13560)
2020(11682)
2019(26372)
2018(26482)
2017(51655)
2016(28050)
2015(31706)
2014(31330)
2013(30986)
2012(28238)
2011(25076)
2010(25328)
2009(24064)
2008(24316)
2007(22089)
2006(19388)
2005(17750)
作者
(79497)
(66229)
(66197)
(62961)
(42473)
(31702)
(30275)
(25659)
(25106)
(23744)
(22230)
(22203)
(21209)
(20906)
(20498)
(20301)
(19861)
(19726)
(19329)
(19101)
(16350)
(16213)
(16184)
(15182)
(14917)
(14903)
(14868)
(14761)
(13254)
(13221)
学科
(125014)
经济(124884)
(106262)
管理(95480)
(94409)
企业(94409)
方法(57234)
数学(47611)
数学方法(47126)
(39837)
业经(36786)
(35876)
中国(32644)
(28902)
财务(28848)
财务管理(28797)
企业财务(27458)
(26074)
农业(24591)
技术(22828)
(22545)
贸易(22534)
(21935)
地方(21001)
(20210)
银行(20172)
理论(20090)
(19988)
(19248)
(18993)
机构
学院(406767)
大学(403295)
(174709)
经济(171372)
管理(163821)
理学(140276)
理学院(138925)
管理学(136902)
管理学院(136122)
研究(128597)
中国(102339)
(84232)
(83883)
科学(74106)
财经(66779)
(63865)
(63617)
(61453)
(60467)
中心(60156)
研究所(57020)
业大(56020)
经济学(53141)
北京(52643)
农业(49887)
财经大学(49326)
(48944)
经济学院(48174)
(48003)
师范(47531)
基金
项目(260008)
科学(207061)
研究(192227)
基金(190915)
(163932)
国家(162531)
科学基金(142183)
社会(124324)
社会科(118047)
社会科学(118016)
(101768)
基金项目(100802)
自然(90728)
自然科(88715)
自然科学(88692)
教育(88269)
自然科学基金(87166)
(84332)
编号(78294)
资助(77765)
成果(63004)
(58148)
重点(57690)
(57314)
(55693)
创新(53072)
课题(52458)
国家社会(51767)
教育部(50622)
人文(49838)
期刊
(194134)
经济(194134)
研究(118345)
中国(74422)
(70448)
管理(65944)
(58287)
学报(55321)
科学(53183)
大学(43250)
(41499)
金融(41499)
学学(40837)
农业(39450)
技术(38499)
教育(36450)
财经(34162)
业经(32951)
经济研究(30826)
(29384)
问题(26223)
(23633)
技术经济(23368)
(21843)
统计(20729)
财会(20502)
商业(19800)
现代(19649)
理论(19548)
(19527)
共检索到608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卫辉   张天硕   曲如晓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优势。本文基于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并匹配具有代表性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数据,研究数字化优势对我国企业OFDI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能够显著且稳健地提高我国企业OFDI的可能性、投资广度和投资深度,进而提升我国OFDI的活力和韧性,并且解释力度高达企业OFDI传统优势研发密度的48.3%~53.8%。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海外经营成本降低是数字化优势促进企业OFDI的两条潜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优势的OFDI促进效应在绿地投资、传统行业和高竞争性行业中表现更加突出。此外,我国OFDI“走进东道国”过程中,跨国公司数字化优势与东道国数字化优势间的竞争效应大于互补效应,因而数字化优势对我国企业OFDI的正向作用在高数字化水平东道国的样本中受到抑制。本文研究结论对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利用数字化优势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小迪   张宏   李清杨  
在世界经济数字化变革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能否赋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框架下,利用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OFDI概率,经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渠道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所有权优势、提升内部化动力与克服外来者劣势促进了中国企业OFDI。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产权性质、人力资本结构、行业要素密集度、竞争程度以及投资模式将影响数字化的OFDI赋能作用。最后,基于投资规模与投资绩效的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还能助力OFDI“增量提效”,且规模增加体现在OFDI扩展边际。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马晓辉  
基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和对外开放稳步发展的典型事实,考察不断增加的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企业要素错配。从减少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效应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企业要素错配的机制,采用中国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并借助PSM-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缓解企业要素错配,在替换要素错配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投向高收入水平东道国以及贸易销售型、多样化型企业对外投资对要素错配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在当前国际市场贸易摩擦频发的背景下,对中国如何借助对外开放政策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喻春娇  唐威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2007—202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其碳排放强度,进一步地,将数字化转型的维度细分为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技术研发,发现前者的碳减排效应要明显强于后者。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工业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了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性,显著降低了其碳排放强度。异质性检验显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在资本密集度高、杠杆率高、国有性质的工业企业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力度,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助力工业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朱健威  何正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证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可显著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进行更换解释变量、双重聚类调整、防止过度控制、加入可能的遗漏变量等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会通过融资激励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对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和拥有高管海外背景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内在机制,可为中国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使其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刚   董锦锦  
以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并从资源管理能力视角出发验证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作用机制在于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资源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包括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创新绩效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条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及成熟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荃  张天华  
许多研究发现,中国存在生产率低的企业更倾向于出口的"生产率悖论"现象。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企业国际化的另一种重要选择,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本文使用中国2006—2012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对这一问题从对外直接投资类型、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密集度、对外直接投资数量、目的地5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生产率对投资、资源类对外直接投资及国有和有政治关联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无显著性影响;而对贸易型、制造型、研发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投向低收入东道国的企业而言,生产率均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此外,本文也发现,生产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和范围也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利红   贾茹芸  
以2016—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就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探究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及风险承担水平、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提高,且该作用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影响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风险承担水平和政府补助均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企业层面应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绿色创新绩效的提高,并积极发挥风险承担水平和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政府层面应完善补助政策,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持续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利红   贾茹芸  
以2016—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就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探究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及风险承担水平、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提高,且该作用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影响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风险承担水平和政府补助均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企业层面应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绿色创新绩效的提高,并积极发挥风险承担水平和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政府层面应完善补助政策,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持续提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杰英  
文章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模型,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外商对全部工业企业和政府所有工业企业、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直接投资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具有直接的创造效应,但其通过挤出国内投资和技术溢出间接对就业产生替代效应。另外,实证结果还显示,政府所有工业企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具有拉动作用,一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该地区政府所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大,但对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不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玉明  神克会  
本文以制度观、组织学习理论为依据,以2007~2013年电子,机械、设备、仪表,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制品四个行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的103家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制度约束、文化距离、国际经验对上市制造业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文化距离越大、国际经验越丰富,上市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跨国并购的进入方式;制度约束越大,上市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采取新建投资的进入方式。此外,还发现,企业资产规模、研发投入对进入模式选择也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宝友  范榕榕  孟丽君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阐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并以2011—2021年沪深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调节这种呈“U”型非线性特征的促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本文为我国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时空分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学提升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华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当代跨国公司经营行为及当代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的 动向及特征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优势, 积极发展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雁斌  
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完成市场化竞争的过程,其中中央地方对金融市场的行政干预仍然普遍存在,金融选择性倾斜和抑制的现象和案例在当前仍旧较为突出。我国要素市场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滞后性一直处于非市场化运行状态。这种市场的不完全性,在资本以及劳动力等市场上有突出体现。我国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体系下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歧视性融资环境。这种歧视性的融资环境释放了扭曲的市场信号,弱化了企业价值。体现为要素相对价格资源的资源禀赋结构是影响企业选择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资本与劳动作为企业活动的主要投入要素,企业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情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雁斌  
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完成市场化竞争的过程,其中中央地方对金融市场的行政干预仍然普遍存在,金融选择性倾斜和抑制的现象和案例在当前仍旧较为突出。我国要素市场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滞后性一直处于非市场化运行状态。这种市场的不完全性,在资本以及劳动力等市场上有突出体现。我国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体系下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歧视性融资环境。这种歧视性的融资环境释放了扭曲的市场信号,弱化了企业价值。体现为要素相对价格资源的资源禀赋结构是影响企业选择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资本与劳动作为企业活动的主要投入要素,企业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倾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在歧视性的融资环境中,资本要素价格严重偏离其本身的边际贡献,与劳动力价格相比呈现出相对高估的状态,资本要素价格的相对高估,揭示了地区资本资源禀赋匮乏。文章重新考量投融资约束对原有模型的调整,从理论到实证来剖析中国金融发展状况、融资环境、要素扭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影响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等传导机制、作用原理,利用现有的国家地区企业等中观、微观数据库,来测算检验上述指标的内在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