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66)
- 2023(21205)
- 2022(17563)
- 2021(16232)
- 2020(13254)
- 2019(30149)
- 2018(29686)
- 2017(56441)
- 2016(30529)
- 2015(34148)
- 2014(34011)
- 2013(33188)
- 2012(30078)
- 2011(27113)
- 2010(27183)
- 2009(25094)
- 2008(24279)
- 2007(21737)
- 2006(19228)
- 2005(16848)
- 学科
- 济(123356)
- 经济(123192)
- 管理(94651)
- 业(90650)
- 企(74151)
- 企业(74151)
- 方法(52126)
- 数学(44506)
- 数学方法(43898)
- 农(41187)
- 中国(35090)
- 业经(32933)
- 财(32442)
- 农业(27760)
- 地方(26961)
- 制(26838)
- 学(26064)
- 技术(23577)
- 理论(20892)
- 环境(20814)
- 银(20563)
- 银行(20513)
- 务(19947)
- 财务(19859)
- 财务管理(19812)
- 和(19626)
- 行(19563)
- 融(19530)
- 金融(19525)
- 贸(19494)
- 机构
- 大学(432122)
- 学院(431313)
- 管理(171020)
- 济(170013)
- 经济(166187)
- 理学(148094)
- 理学院(146461)
- 管理学(143783)
- 管理学院(142969)
- 研究(142334)
- 中国(107166)
- 京(91701)
- 科学(88280)
- 财(79551)
- 农(70172)
- 所(69474)
- 中心(65835)
- 江(64245)
- 业大(63966)
- 财经(63272)
- 研究所(63240)
- 范(57984)
- 经(57568)
- 师范(57411)
- 北京(57309)
- 农业(53635)
- 院(52370)
- 州(51889)
- 经济学(51334)
- 财经大学(47070)
- 基金
- 项目(299186)
- 科学(237158)
- 研究(220931)
- 基金(217242)
- 家(188805)
- 国家(187206)
- 科学基金(162184)
- 社会(140788)
- 社会科(133309)
- 社会科学(133281)
- 省(117515)
- 基金项目(114816)
- 自然(103968)
- 自然科(101532)
- 自然科学(101511)
- 教育(101444)
- 自然科学基金(99652)
- 划(98373)
- 编号(90129)
- 资助(87422)
- 成果(72889)
- 重点(67063)
- 部(65333)
- 创(64421)
- 发(64046)
- 课题(61871)
- 创新(59688)
- 国家社会(58467)
- 制(56862)
- 科研(56445)
- 期刊
- 济(188838)
- 经济(188838)
- 研究(124450)
- 中国(87666)
- 学报(67370)
- 农(66917)
- 管理(64013)
- 科学(62926)
- 财(60988)
- 大学(52526)
- 教育(50624)
- 学学(49125)
- 农业(45138)
- 技术(38950)
- 融(38413)
- 金融(38413)
- 业经(33310)
- 财经(30530)
- 经济研究(28497)
- 经(26150)
- 问题(24699)
- 图书(23182)
- 科技(22966)
- 业(22238)
- 版(21350)
- 技术经济(20458)
- 理论(19901)
- 资源(19285)
- 现代(19283)
- 商业(18196)
共检索到633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贺子桐 马晓琳 赵惠妍 束超慧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1)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态势;(2)数字化下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聚焦在适应、互动和共生3个维度,其中,在市场需求的适应机制上,案例样本在时间线上呈现出“被动适应-主动适应-引领适应”的变异特征;在与合作资源的互动机制上,则沿着“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的路径迭代;在系统主体间共生机制上,表现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演进轨迹。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 结构 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首清
在中关村20年发展历程中,区域创新网络和科技产业生态环境是中关村取得今日成就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构成、演化和特点入手,突出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5个阶段,给出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创新形式。分析了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指出中关村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包括优势产业高端化生态环境、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环境和创业孵化生态环境3个方面。同时,对区域创新网络与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的实际情况,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认为应从4种因素入手,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创新网络,打造适宜的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迎接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沈伟康 李瑶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模型等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过程及障碍度。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2)共生进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马太效应”,总体进化动量非均衡性波动减小,区域不均衡是造成总体进化动量不均衡的主要来源,进化动量轨迹由初、中级水平转向中高、高级水平;(3)区域共生基质是制约共生进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其数字技术发展平均障碍度为37.47%,是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向东 刘志春
我国科技园区迅速崛起,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对其创新系统评价做出针对性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应用生态系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构建含态、流、势三个维度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9年之前认定的53家国家级科技园区进行实证研究,并就完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综合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伟 董影 吕静文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8-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融合在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对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艺璇 成琼文 郭波武
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企业跨组织边界进行价值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此情境下,企业如何实现跨界扩张是关乎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对其中的实现机理未能充分揭示。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以美的集团成功跨界地产领域,并扩张升级成为智能家居企业的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核心企业利用生态优势进行跨界扩张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通过主体间技术网络合作—市场网络包络—两个耦合网络价值共创的迭代进演实现跨界的技术可行与市场接纳,进而驱动核心企业实现跨界并扩张新的价值领域。在此过程中,核心企业不同的网络行为所构成的桥接机制、拟态机制和前瞻机制依次发挥了推进作用。其中,核心企业通过桥接机制促进在位成员与界外主体形成技术网络合作,推动其实现技术跨界;通过拟态机制促进在位成员对界外主体形成市场网络包络,助力其实现市场跨界;通过前瞻机制促进技术与市场网络形成的耦合网络价值共创,驱动核心企业在新领域扩张发展。本文最终遵循“资源—(网络)行为—结果”逻辑链路提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实现跨界扩张的阶段模型,解构和深化了企业通过构建“共生型”网络关系实现跨界扩张的内在逻辑,为企业发挥生态优势实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跨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晓娣 张小燕
以创新生态系统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是当前创新管理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文献梳理及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基于"要素→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开放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及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基础要素对作用机制有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分别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系统开放性对作用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栗志慧 刘洁
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构建考虑数字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运用VIKOR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10—2020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大城市群2010—2020年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绩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强创新主体,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布局数据化平台和人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 京津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宏起 赵天一 李玥
产业生态化与数字化趋势同步深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基于政策组合理论和动态组态视角,分析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的构成要素,并以30个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探索系统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前因政策组态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由“政策战略—政策工具—实施情境”构成,其中政策工具根据系统不同的“转型失灵”划分为9种类型;在系统数字化转型启动、扩张和深入期,政策工具的有效组态皆不唯一,在政策战略指导下形成适用不同省域情境的多样化支持机制;在时间情境维度,核心政策工具既存在3个阶段的主导轨迹,也有某一或两个阶段的转折轨迹,政策工具的互补和替代机制分别呈现混合轨迹和转折轨迹。研究结果拓展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视域,丰富了政策组合理论应用情境及实证方法,并为产业数字化实践和政策优化提供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建丽 刘兵 梁林
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科技人才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科技人才以及生态系统的理论渊源,探讨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认为其包括科技人才要素和非科技人才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建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知识技能流动、科技人才循环、信息传递的功能以及中心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反馈性、竞合共生性的特征,并基于该模型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实践角度佐证了理论模型研究的合理性。最后针对科技人才生产者、科技人才消费者、科技人才分解者等系统要素提出维持科技人
关键词:
科技人才 生态系统 人才管理 创新驱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建丽 刘兵 梁林
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科技人才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科技人才以及生态系统的理论渊源,探讨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认为其包括科技人才要素和非科技人才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建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知识技能流动、科技人才循环、信息传递的功能以及中心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反馈性、竞合共生性的特征,并基于该模型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实践角度佐证了理论模型研究的合理性。最后针对科技人才生产者、科技人才消费者、科技人才分解者等系统要素提出维持科技人才系统健康平衡的措施。研究为深入理解科技人才流动和迁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关键词:
科技人才 生态系统 人才管理 创新驱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仁杰 张瑶 张光宇 李青 杨诗炜
基于生态系统内部行为机制分析,从创新环境健康、组织网络健康、创新能力健康三个维度构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评价体系,借助VHSD-EM组合评价和DEMATEL-ISM递阶结构解释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研究样本进行动态评价并深入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得分偏低,区域间健康性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低于东部地区;(2)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重点体现在数字型企业的创新网络布局,间接影响因素聚焦于区域的数字创新环境建设,而数字产业的研发投入是其根源影响因素;(3)递阶结构解释模型的传递路线图表明该系统健康发展存在因果要素间的关联影响效应,是核心原因因素通过基层间接因素的支持作用于结果因素推动了系统的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加速了市场生态的复杂多变,面对高频创新和激烈竞争的动态环境,平台型电商企业如何借力数字化提升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已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探讨数字化能力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基于608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力能够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链协同在数字化能力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价值共创意愿正向调节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协同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述结论表明,培育数字化能力能够增强平台型电商企业的抗冲击能力,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和提升创新主体价值共创意愿增强其适应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其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
关键词:
数字化能力 平台型电商企业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晓红 孙淳
持续创新是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学界关于平台生态系统如何实现持续创新机理问题的探讨尚不明晰。基于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视角,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索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平台生态竞争情境转换能够激发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行为更迭;(2)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对于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影响通过组织学习、知识流动方向和经济效益获取3种方式实现;(3)平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是持续技术创新、持续模式创新、持续组织创新依次实现的过程,上一阶段交互结果是下一阶段交互行为的基础。研究结论有助于延伸持续创新的适用情境,拓展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机理研究,并为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雪 沈灏 王栋晗
数字经济时代,场景成为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新范式,但现有文献并未进行充分揭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解构产业互联网平台场景创新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场景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的逻辑基础是“场景洞察—场景创造—场景赋能—网络创新”;场景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的动态机制是三重嵌入下场景数字化赋能驱动的价值共创主体(生态网络节点)与客体(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结论有助于拓展场景驱动创新理论、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理论和数字化赋能理论,为平台企业、创业企业场景创新和商业生态构建提供实践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