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0)
2023(13195)
2022(10899)
2021(10013)
2020(8083)
2019(18720)
2018(18643)
2017(36105)
2016(19428)
2015(21684)
2014(21312)
2013(21099)
2012(19262)
2011(17102)
2010(16863)
2009(15168)
2008(14555)
2007(12619)
2006(11094)
2005(9584)
作者
(54850)
(45395)
(45187)
(43119)
(28957)
(21672)
(20618)
(17988)
(17388)
(16015)
(15510)
(15200)
(14239)
(14193)
(13971)
(13744)
(13487)
(13337)
(12974)
(12858)
(11151)
(11123)
(10797)
(10275)
(10242)
(9966)
(9915)
(9871)
(9010)
(8800)
学科
(81465)
经济(81387)
管理(56131)
(54522)
(44702)
企业(44702)
方法(37594)
数学(32632)
数学方法(32278)
中国(22062)
业经(21833)
(21602)
(19749)
(16500)
农业(15132)
地方(15126)
(13759)
贸易(13751)
产业(13579)
理论(13455)
(13227)
(12901)
财务(12839)
财务管理(12817)
(12738)
(12702)
企业财务(12210)
技术(12166)
信息(12147)
(11722)
机构
大学(275589)
学院(270772)
管理(111787)
(108528)
经济(106277)
理学(97757)
理学院(96723)
管理学(95092)
管理学院(94586)
研究(88108)
中国(64605)
(58063)
科学(54355)
(48641)
(42883)
(40499)
中心(40035)
财经(39945)
业大(39858)
研究所(39339)
(37475)
北京(36587)
(36520)
(35880)
师范(35565)
经济学(33166)
(32148)
农业(31537)
(30956)
财经大学(30075)
基金
项目(192953)
科学(152050)
研究(142597)
基金(141019)
(122014)
国家(121001)
科学基金(104709)
社会(90771)
社会科(85949)
社会科学(85927)
基金项目(75041)
(73988)
自然(67299)
自然科(65742)
自然科学(65732)
自然科学基金(64502)
教育(64500)
(62262)
编号(58466)
资助(57472)
成果(47073)
(42332)
重点(42288)
(40213)
(40020)
课题(38601)
国家社会(37567)
创新(37391)
科研(36910)
项目编号(36861)
期刊
(113456)
经济(113456)
研究(79379)
中国(49071)
学报(42653)
管理(40226)
科学(38872)
(36110)
(35742)
大学(32539)
学学(30187)
教育(29921)
农业(25364)
技术(23132)
(21200)
金融(21200)
财经(19376)
经济研究(18409)
图书(18293)
业经(18199)
(16443)
问题(14655)
理论(14271)
科技(13294)
实践(13218)
(13218)
技术经济(13161)
(12784)
情报(12510)
书馆(12102)
共检索到385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华  宁殿霞  
平台资本主义是通过对数字劳动成果的利用来实现财富快速积累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研究应聚焦在以下两个向度:数字劳动和数据资本权力。通过对数字劳动的分析,揭示平台对人的数字劳动的支配。在此基础上指出,平台资本主义运作的核心支点乃是数据资本权力。随着原子式的资本向比特式的资本转化,数据资本权力对人的支配以更加隐蔽的“图表化”方式进行,这加速了数字劳动者的相对贫困化趋势。基于对平台资本主义的分析与诊断,要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数据和数字技术,释放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潜能,强化数字经济的反垄断,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静豌  胡莹  
在平台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改变着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平台资本主义的兴起进一步推动消费的扩大,“产消合一”在平台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传统消费者转换成产消者,大量消费数据的生成是“产消合一”形成的基础。平台技术在重构消费数据的同时使数据商品化并进一步反哺生产,实现剩余价值。平台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产消合一”的发展,平台消费表面上促进了劳动力再生产,实质上则进一步剥削了新生劳动力并使平台资本占有了更多剩余价值。“产消合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平台时代的局部形态,它并没有改变以往消费从属于生产的状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彦敏   赵文瑄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劳动在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衍生出了数字劳动。分析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其劳资关系的实质和新现象,对于揭示数字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资本放大了数字劳动中劳动对象和手段的非物质性特征,但数字劳动并未改变劳动的本性,仍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数字劳动相对应的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未改变数字资本的剥削本性。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的控制下并未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反而带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在宽度、长度、深度三个维度的新变化。只有深刻认识到数字资本主义加剧了现有劳资关系不平衡、扩展了新的阶级对立、使剥削更具隐蔽性,才能揭开数字资本主义所宣扬的劳资关系“自由化”“灵活化”假象,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解蔽,并验证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真理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莹  
数字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积累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资本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推动了资本积累。数字化信息网络生产系统具有更强的将劳资双方及消费者整合在资方控制下进行"合作"的能力。劳动主体通过劳动过程创造了劳动产品的价值,劳动过程、劳动主体和劳动产品是价值创造的三要素。从劳动过程来看,数字劳动的出现丰富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从劳动主体来看,"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所产生的"产消合一"者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之一;从劳动产品来看,创新性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和原有数字化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共同构成了无形数字商品的总价值。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价值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科学性和现实阐释力。与此同时,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必要对劳动的内涵、价值创造的主体及商品价值衡量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莹  
数字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积累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资本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推动了资本积累。数字化信息网络生产系统具有更强的将劳资双方及消费者整合在资方控制下进行"合作"的能力。劳动主体通过劳动过程创造了劳动产品的价值,劳动过程、劳动主体和劳动产品是价值创造的三要素。从劳动过程来看,数字劳动的出现丰富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从劳动主体来看,"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所产生的"产消合一"者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之一;从劳动产品来看,创新性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和原有数字化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共同构成了无形数字商品的总价值。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价值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科学性和现实阐释力。与此同时,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必要对劳动的内涵、价值创造的主体及商品价值衡量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乔继明  
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内部新的劳动空间分工乔继明劳动空间分工是古典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理论之,一。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以至全球范围的生产空间组织、资本投资指向、公司组织及劳动力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劳动空间分工具有了全新的内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宏洛  孙璇  
在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所做的四重规定性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本质。当代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带来劳动方式和劳动形态的新变革,异化劳动有了新的表现形态: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隐藏于非物质化的数字产品中;二是"数字生产过劳"现象成为劳动异化的新样态;三是智能生产使人与他的类本质更加对立;四是劳资关系被深深隐藏在"人机关系"背后,劳动者遭遇技术性失业并"向下流动",引发资本主义劳资对抗深层次的社会危机。准确把握资本主义数字经济背后异化劳动的新特征,是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剥削方式的关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伟杰  周绍东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英华  
数字资本主义是数字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和表征。在这一阶段,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内嵌共谋形成了数字资本这一最新资本样态。在数字资本的统摄下,"非物质劳动""受众劳动""数字劳动""产消者劳动"等新劳动形式的出场使劳动内涵、劳动类型和劳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数字资本的新结构和新特征使其在一系列数字化变革中以一种更隐匿、更深刻、更全面的逻辑渗透到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并全面影响剩余价值的占有模式和分配方式。尽管数字资本显现出活化性和适变性等诸多新属性和新特征,但从全球化的范围和结构来看,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价值追求的本质、价值积累的结构和价值剥削的后果,其全球结构和内在矛盾本质也没有改变。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静  
数字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中出现的新阶段。以算法和人工智能为基底的技术实现了对劳动过程的全新重构。在数字连接对劳动组织形式进行重组的基础上,数字资本主义形成了与经典工业社会不同的内部结构。其劳资关系上的不平衡又借助技术手段加大了结构上的不稳定性。把握这种不稳定性,是破解资本主义长期以来构筑的发展“神话”的关键。对其问题的关注需要以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为前提,批判性地解读历史的连续性和当下的断裂性之间的张力,动态地从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的内在关联入手,厘清其深层逻辑及其成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秀丽  王生升  
数字平台资本作为数字经济中的新型资本形式,其发展速度迅猛影响面广,从其产生之初的流通领域不断向非物质生产领域、物流与交通运输领域和在线劳动领域延伸拓展,渐进于生产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示范效应和广泛影响。数字平台资本由最初执行的商品资本职能,扩展到货币资本职能和生产资本职能。三大资本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的非均衡特征与时间上的相互继起,展现出数字平台资本特有的运动规律,并对经济生活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对其积极影响需要发扬和鼓励,对其消极影响需要防范与限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爱文  扶玲芳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主要体现为它的价值内涵规定特殊,其实质表现为历史生成的生产关系。然而,对于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劳动力到底有无价值,学界仍有争议。对此,文章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首先从劳动非对象化的视角探讨劳动力的一般哲学根基,进而阐释资本主义制度赋予劳动力的商品形式,这种商品的特殊性表现为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两相分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劳动力商品名实背离的价值规定分析,厘清了劳动力价值消失的场域。非对象化视阈下资本主义劳动力价值问题的厘清,可从本源上揭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再生产方式,深化对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理解。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邱海平   曾悦梅  
劳动力商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之一,劳动力商品化是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重要内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分析了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历史过程和多种状况,为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启发。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数字经济和建立在数字平台基础上的零工经济与零工劳动现象蓬勃发展。在零工经济和零工劳动中,资本控制劳动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本质。零工经济和零工劳动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范围,加剧了劳动力商品化的不稳定性,从而更加有利于资本增殖和资本积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科学认识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何自力   彭李政  
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劳动资料和信息化数据化的劳动对象提升劳动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数字技术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没有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无偿占有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本质属性。资本凭借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以直接和间接方式通过任务企业和众包平台,对劳动者在时间层面的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以及在物理空间的本区域和跨区域等两维度进行双重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动主体被碎片化、劳动内容被标准化,劳动过程同时受到传统监督和算法控制,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数字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核心,束缚人的发展、强化资本势力、加深去工业化和全球数字鸿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昕蔚   刘刚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了资本表现形式变革并引致了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过程的重塑。从资本表现形式看,货币的数字化融通,提高了经济系统内可供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资金量,拓展了产业资本融资活动的范围;数据的资本化与生产资本的数字化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对数据生产资料的控制;商品资本则借助数字化形态和数字营销渠道,加速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循环的速度和效率。从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过程看,资本表现形式的数字化使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循环呈现出异质性、复杂性特征,其价值增殖过程则更具多元化和隐秘性。数字化形态商品和服务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数字化生产资料运用引致的资本循环和增殖速度的提升;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融合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物化数据要素参与下,直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与活劳动的逐渐分离,其资本增殖则偏向于在数据要素生产过程中完成;数字平台主导的零工经济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资本通过对数据要素和销售渠道的垄断,控制价值增殖的实现环节,从而强化对个体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剥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