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8)
- 2023(9100)
- 2022(6602)
- 2021(5888)
- 2020(4384)
- 2019(9433)
- 2018(9644)
- 2017(15794)
- 2016(9888)
- 2015(11018)
- 2014(10599)
- 2013(9027)
- 2012(7888)
- 2011(7125)
- 2010(7330)
- 2009(6558)
- 2008(5899)
- 2007(5516)
- 2006(4854)
- 2005(4345)
- 学科
- 济(26559)
- 经济(26538)
- 教育(20682)
- 管理(20050)
- 中国(16473)
- 业(16236)
- 企(11653)
- 企业(11653)
- 业经(11305)
- 农(9815)
- 理论(9024)
- 产业(8796)
- 教学(8673)
- 信息(8423)
- 总论(8066)
- 方法(8055)
- 信息产业(8025)
- 数学(6927)
- 农业(6823)
- 数学方法(6783)
- 学(6405)
- 发(6113)
- 财(5729)
- 贸(5520)
- 贸易(5517)
- 劳(5386)
- 易(5384)
- 劳动(5369)
- 发展(5317)
- 展(5195)
- 机构
- 大学(121906)
- 学院(116998)
- 研究(39932)
- 济(36565)
- 管理(36282)
- 经济(35495)
- 理学(31081)
- 理学院(30656)
- 教育(30350)
- 管理学(29750)
- 管理学院(29503)
- 范(28656)
- 师范(28508)
- 京(26471)
- 中国(22961)
- 师范大学(22951)
- 科学(22789)
- 江(18997)
- 所(18176)
- 财(17424)
- 中心(17347)
- 北京(17236)
- 技术(17206)
- 职业(17087)
- 研究所(16531)
- 州(15412)
- 院(15042)
- 业大(14253)
- 财经(13767)
- 农(13350)
- 基金
- 项目(76869)
- 研究(67836)
- 科学(62049)
- 基金(50312)
- 家(41635)
- 国家(41094)
- 社会(40316)
- 教育(40145)
- 社会科(37990)
- 社会科学(37981)
- 科学基金(35487)
- 省(32771)
- 编号(32315)
- 成果(29486)
- 划(28619)
- 课题(25335)
- 基金项目(24879)
- 年(22844)
- 项目编号(20048)
- 规划(19295)
- 资助(19142)
- 自然(19015)
- 自然科(18613)
- 自然科学(18610)
- 重点(18528)
- 自然科学基金(18212)
- 发(17958)
- 性(17570)
- 部(17419)
- 一(16988)
共检索到185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蕾
数字经济浪潮中新型职业大量涌现,数字劳动者人数不断增加。高校劳动教育亟需变革创新,深度嵌入正在迅速扩展的新型数字劳动网络,使校内劳动教育与校外数字劳动产生更多的契合点。“学用结合不佳”“数字元素结合不足”“与数字劳动网络疏离”是高校劳动教育创新面临的主要阻滞,为了更好破解这些阻滞,需要实现“数字劳动市场”与高校教学更好互嵌,积极开展“数字劳动市场嵌入式”劳动教育。高校可鼓励师生参与弹性数字劳动、建设面向数字经济的高校创新创业园、建构与数字企业深度互动的赋能机制、进一步发挥在线教育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劳动教育 高校 创新创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慧
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剧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呈现出“劳动+职业”“劳动+数字”“劳动+创造”的时代特征。基于数字技术融通创生高职劳动教育新生态,通过数字劳动牵引带动高职劳动教育新模式,强化数字素养保障高职劳动教育新成效,是有效推进高职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实施与专业教育融合不紧密、劳动教育理念与数字劳动需求不匹配、劳动教育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不充分等问题,需构建“嵌入—融合—创造”的目标发展机制“,手段—资源—模式”的支持保障机制以及“共识—共研—共建”的协同治理机制,以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向纵深推进。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一二线城市,从事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等非农产业工作。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但通过对部分城市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前期调研,发现存在农村劳动力综合素养不高、劳动力行业间不匹配、劳动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为此,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效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区域劳动力的综合素养和实操技能,对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和行业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镇化背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孟
人工智能具有改变社会生产劳动的"奇点"意义,推动劳动方式、内容、过程、观念、价值与目的发生巨变。劳动巨变内在驱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变革,教育方式需要走向智能,教育内容需要突出社会性、情感性的非物质性劳动内容,教育过程需要侧重创造与愉悦,教育观念提倡热爱劳动,教育价值强调创造,教育目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教育改革的理路,职业院校可以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环境创设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贯通"教、学、育、评、管"等教育各环节,构建以智能、个性、创造、多元为特征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教育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融 王珏
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室内艺术设计教学结合是优化教学的必然趋势,高校室内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劳动教育,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实验设备落后等问题,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在概述虚拟现实技术系统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论述VR在高校室内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的意义,并分析高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劳动教育中的问题,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室内艺术设计劳动教育教学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课程、内容、评价、途径等方面对如何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受此影响,"劳动教育"就成为了最近的一个热词,很多人都写文章为《意见》点赞。"五一"国际劳动节,不少媒体依例刊登了一些"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文章,尽管在措辞、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体力劳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倪淑萍 包佳佳
高职教育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力量,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劳动教育应契合新质生产力对新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劳动价值观上实现从“责任义务”向“个性创造”转变,在劳动技能观上实现从“专精单一”向“跨界复合”转变,在劳动素养观上实现从“标准高效”向“自主创意”转变。但目前高职劳动教育实施在理念层面存在地位“失重”且导向“有偏”,在实践层面存在过程“失真”且内容“陈旧”,在师资层面存在数量“不足”且能力“不够”,在保障层面存在评价“失准”且投入“失焦”等问题。为此,应提升地位明导向,重塑劳动教育观;依托课程求实效,更新劳动教育内容;强化队伍增力量,提升劳动教育水平;科学评价立准绳,夯实劳动教育效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亚光
从五育并举视角来看,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有助于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境,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价值没能被正确认识,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内容较单一,师资团队短缺,教育机制有待改进。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建设强有力的教师团队,扩充师资力量,构建完善的教育机制,切实保障大学生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关键词:
五育并举 高校 大学生劳动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新华
一 什么是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根据其过程、对象、产品等要素的不同,它的表现形式至少涉及以下相互关联的四对范畴八个方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尉淑敏 王继平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德国劳动世界的变迁是技术与劳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发展机遇与多重挑战并存的相对性、人为设计与科学规制的建构性。劳动世界未来的演进可能与建构方向体现在劳动市场的格局变迁、劳动组织的形态调整、个体的资格能力变化等方面,也是适应数字化转型并主动塑造社会变革的策略抓手。德国劳动世界的变迁能够带来一些规律性的启示:数字技术的影响和作用取决于其应用范式和多重因素,劳动世界的演进可以也应该给予人为干预,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建构劳动世界乃至把控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德国 劳动世界 工业4.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伟
习近平的劳动观、人才观和发展观是改革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问题,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素质为每一个国民所必备,劳动教育应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向全体新生代;与普通教育一般的劳动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专业版,因此,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要与生产实践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教育 职业教育 人力资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荣辉
劳动教育的精神怎样才能完全地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地发展,进而显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这涉及到劳动教育实践取向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儿童 自然 生活 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曲霞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劳动逻辑取代资本逻辑、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的现代化理想,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劳动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高校劳动教育要把握好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贯通性,担当好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岩 李新纲 齐文彬
工匠精神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全面加强并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逻辑起点。目前,应用型高校对劳动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重视不够,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未得到充分彰显。鉴于此,应用型高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理顺劳动教育的时空逻辑,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打造以崇尚"工匠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支持系统。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工匠精神 劳动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