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84)
- 2023(17832)
- 2022(14462)
- 2021(13357)
- 2020(10824)
- 2019(24574)
- 2018(24254)
- 2017(46447)
- 2016(25044)
- 2015(27898)
- 2014(27623)
- 2013(27260)
- 2012(24596)
- 2011(21792)
- 2010(21789)
- 2009(20151)
- 2008(19778)
- 2007(17569)
- 2006(15434)
- 2005(13760)
- 学科
- 济(103642)
- 经济(103524)
- 业(97646)
- 企(88563)
- 企业(88563)
- 管理(87765)
- 方法(44427)
- 业经(36386)
- 数学(34687)
- 数学方法(34280)
- 农(32303)
- 财(31000)
- 中国(26795)
- 务(23029)
- 技术(22980)
- 财务(22958)
- 财务管理(22936)
- 农业(22866)
- 企业财务(21719)
- 理论(21025)
- 制(20029)
- 地方(19549)
- 和(19260)
- 学(17910)
- 划(17902)
- 贸(17309)
- 贸易(17297)
- 易(16793)
- 策(16793)
- 环境(15359)
- 机构
- 学院(355539)
- 大学(349868)
- 管理(147338)
- 济(140169)
- 经济(137167)
- 理学(127059)
- 理学院(125784)
- 管理学(123928)
- 管理学院(123289)
- 研究(109877)
- 中国(84338)
- 京(74206)
- 科学(67463)
- 财(65096)
- 农(55175)
- 所(53377)
- 江(52793)
- 财经(51967)
- 业大(51368)
- 中心(50331)
- 研究所(48373)
- 经(47246)
- 北京(46506)
- 范(44936)
- 师范(44540)
- 农业(43124)
- 州(42908)
- 经济学(40764)
- 院(40559)
- 商学(39420)
- 基金
- 项目(241160)
- 科学(191227)
- 研究(181795)
- 基金(173523)
- 家(149459)
- 国家(148095)
- 科学基金(129555)
- 社会(114360)
- 社会科(108423)
- 社会科学(108393)
- 省(96498)
- 基金项目(92150)
- 教育(82791)
- 自然(82679)
- 自然科(80813)
- 自然科学(80798)
- 自然科学基金(79387)
- 划(79190)
- 编号(75778)
- 资助(69300)
- 成果(60215)
- 创(54573)
- 重点(53210)
- 发(52103)
- 部(51862)
- 课题(51472)
- 创新(50115)
- 项目编号(47395)
- 国家社会(46624)
- 业(45827)
- 期刊
- 济(157580)
- 经济(157580)
- 研究(102482)
- 中国(68387)
- 管理(59059)
- 财(52248)
- 农(51603)
- 学报(50202)
- 科学(48395)
- 教育(42881)
- 大学(39011)
- 学学(36576)
- 农业(36263)
- 技术(34507)
- 融(29396)
- 金融(29396)
- 业经(29254)
- 财经(25086)
- 经济研究(24220)
- 经(21545)
- 业(21316)
- 问题(19937)
- 技术经济(19378)
- 图书(18952)
- 科技(18444)
- 现代(17634)
- 商业(17058)
- 理论(16473)
- 财会(16004)
- 版(15605)
共检索到520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易加斌 王岩
数字动态能力是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文章旨在探索数字动态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动态能力通过以下路径推动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帮助企业识别创新机会、促进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形成战略创新联盟、促使企业把握创新时效性。通过数字平台和协作工具,企业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跨界合作,识别和把握创新机会,推动突破式创新,引领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规则。文章为企业理解数字动态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提供了深入的路径分析,为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字动态能力 突破式创新 数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吉昌 龙静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中间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并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中间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提高,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企业吸收能力、促进企业适应能力驱动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在数字金融发展较好的情况下,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升 姬艺菡
用户个性化需求、技术快速进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驱动数字技术创新,但多因素驱动共演机制及路径研究较为匮乏,探讨多要素如何驱动数字技术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华为公司进行单案例纵向分析,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各阶段发展是通过场景不同维度交替主导三螺旋机制实现的,而场景是利益相关者、技术水平和应用环境三维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系统;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技术突破—产业生态”阶段性场景转换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由低端模仿到协同价值创造;由于场景要素作用差异,数字技术创新路径具有多样性,包括全产业路径、突破性创新路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将多因素纳入一个系统,构建场景驱动数字技术创新路径理论框架,给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路径选择依据,以期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傅国华 王涛 楼润平 潘依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在于创新。文章设计了一种面向突破式创新的新度量指标,并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仍是显著的。数字化投资主要通过知识吸收能力来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组织韧性正向调节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数字化投资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投资对非国有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突破式创新理论成果,为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孙辉
基于协同追赶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剖析技术和生态双元“卡脖子”情境下科技领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主要通过原创技术追赶(第Ⅰ类)和引进技术追赶(第Ⅱ类)两种战略,在技术和市场上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主要的创新形式;两类科技领军企业分别通过“技术架构源头突破”和“技术授权自研突破”的模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技术联盟对冲突破”的模式破解技术生态封锁,两类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兼容突破”的模式降低商业生态掣肘;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存在和快速进步有效促进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持续获得知识更新,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则加速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快速提升产品性能;在协同追赶突破性技术创新进程中,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不仅承载起“双链”链长的使命担当,还通过“技术互补融通突破”的模式关联起“四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健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玲玲 李烨 陈松
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制度理论,分析多层面的组态效应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机制和复杂因果路径。结论表明,企业领导力和知识产权管理分别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层面为解决数字赋能和制度逻辑差异外部性的负效应提供思路,同时互补性资产是数字赋能开放式创新核心条件,基于资源基础观,提出互补性资产对开放式创新的润滑剂作用。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创新绩效 IT悖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苏阳 曾繁华 刘灿辉
构造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特征词库,利用文本分析法匹配2007~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专利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考察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赋能促进了企业创新“量质并举”,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技术对企业创新赋能效应可通过研发投入、合作创新、渐进式知识转移和突破式知识获取四条中介机制予以实现。该赋能效应对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在市场监管较严、产权保护水平较高地区更优,不同行业集中度条件下存在显著分化。由此,企业需依托数字技术拓宽现有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身创新核心竞争优势;政府应着力优化制度监管和服务保障体系,梯度式培育创新主体和数字平台,打造良好数字创新生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梁阜 李艳娟
技术突破性创新是数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而组织容错能力为解释技术突破性创新提供了新视角,但现有研究却鲜少探讨组织容错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性创新。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情绪事件理论,以478位数字企业管理者为调研对象,从数字战略柔性与探索性知识搜索视角解析了组织容错能力对技术突破性创新的影响边界与路径。结果显示:组织容错能力对技术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性知识搜索在组织容错能力与技术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高数字战略柔性能够强化组织容错能力对探索性知识搜索的积极作用,进而增进技术突破性创新,而低数字战略柔性却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企业技术突破的实现条件,为数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起 田莉 武建龙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重大技术突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运用模块化理论思想,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与模块化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外围模块→核心模块"路径、"核心模块→架构规则"路径和"架构规则→核心模块"路径,并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大飞机产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例论证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于妍惠
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动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厘清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在对本土/国际双重创新网络嵌入演化的不同阶段,企业自身知识结构与组织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在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阶段以及在国际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和高级阶段,企业知识宽度和深度及其探索式和利用式组织学习方式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高级阶段,企业探索式学习及其知识宽度和深度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企业的知识宽度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核心条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缪小明 赵晖
不断涌现的突破性创新对在位企业及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已经引起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抽取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中动态性特点较强的部分建立分析模型,并以结构方程为工具进行验证性检验,对我国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
关键词:
动态能力 突破性创新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昊 王世权
在产品创新中,突破式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保持长期发展的关键。研究突破式创新的评价体系,探索企业内部影响突破式创新的驱动要素对于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在企业资源视角下梳理和分析了国外关于突破式创新的相关文献,概括出突破式创新的基本属性,总结了企业内部影响突破式创新驱动要素——战略导向、高层管理者、组织结构、跨部门因素。文章最后归纳了突破式创新驱动模型对于国内产品创新研究的启示,并对突破式创新研究未来深入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正卫 赵鑫 王飞绒
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蓬勃发展,为企业突破式创新带来了机遇。现实中,如何运用社交媒体实现突破式创新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组织学习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从内外部视角探索两种社交媒体可供性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差异化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内部整合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通过组织忘却学习促进突破式创新,外部营销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通过加深跨界用户嵌入促进突破式创新。此外,双元战略导向在两条路径上分别发挥调节作用。创业导向水平越高,内部整合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对组织忘却学习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市场导向水平越高,外部营销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对跨界用户嵌入的推动作用越显著。结论有助于丰富社交媒体与突破式创新相关研究,可为企业应用社交媒体技术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蒋春燕
本文针对中国新兴企业自主创新极易出现的两种陷阱——“失败陷阱”和“能力陷阱”提出了突破路径。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本文认为这两种陷阱的根源在于割裂了两种组织学习过程的互补关系——探索式与利用式学习。于是,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提出突破这两种陷阱的路径:一是通过知识存量、企业特定的不确定性和绩效差距动态结合探索式与利用式学习;二是系统地考虑中国新兴企业两种重要的资源——企业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对探索式与利用式学习的动态关系产生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旭东 李随成 黄聿舟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持续成长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合作关系理论和创新能力理论,构建关系学习影响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86家新创企业的有效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外部供应商共享信息和共同解决问题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新创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这种影响关系;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正向影响其突破性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