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1)
- 2023(10756)
- 2022(8363)
- 2021(7303)
- 2020(5808)
- 2019(12363)
- 2018(12110)
- 2017(21848)
- 2016(11413)
- 2015(12103)
- 2014(11540)
- 2013(11239)
- 2012(10127)
- 2011(8961)
- 2010(8796)
- 2009(8042)
- 2008(7716)
- 2007(6910)
- 2006(5842)
- 2005(4922)
- 学科
- 济(46575)
- 经济(46539)
- 业(43119)
- 管理(40244)
- 企(36418)
- 企业(36418)
- 技术(19729)
- 方法(19681)
- 数学(16817)
- 数学方法(16722)
- 业经(15668)
- 技术管理(13401)
- 中国(12977)
- 农(12594)
- 产业(11632)
- 财(10848)
- 贸(10700)
- 贸易(10692)
- 易(10466)
- 信息(9921)
- 总论(9481)
- 信息产业(9398)
- 农业(9239)
- 学(8500)
- 划(7616)
- 银(7498)
- 制(7478)
- 银行(7458)
- 地方(7435)
- 环境(7228)
- 机构
- 学院(165755)
- 大学(164359)
- 济(69688)
- 管理(68597)
- 经济(68568)
- 理学(60704)
- 理学院(60109)
- 管理学(59294)
- 管理学院(58995)
- 研究(54141)
- 中国(39023)
- 科学(35119)
- 京(33359)
- 农(32399)
- 业大(29111)
- 财(27391)
- 所(26671)
- 农业(25884)
- 中心(24923)
- 研究所(24887)
- 江(24104)
- 财经(22753)
- 经济学(21289)
- 经(20928)
- 北京(20042)
- 院(19955)
- 技术(19634)
- 经济学院(19466)
- 商学(19301)
- 商学院(19117)
- 基金
- 项目(123923)
- 科学(98857)
- 基金(90847)
- 研究(86153)
- 家(82229)
- 国家(81553)
- 科学基金(70320)
- 社会(57748)
- 社会科(55169)
- 社会科学(55156)
- 省(50297)
- 基金项目(48739)
- 自然(45905)
- 自然科(44990)
- 自然科学(44977)
- 自然科学基金(44254)
- 划(42041)
- 教育(38203)
- 资助(33871)
- 创(33235)
- 编号(32036)
- 创新(30068)
- 重点(28001)
- 发(27118)
- 业(26842)
- 部(25990)
- 国家社会(25272)
- 计划(24403)
- 科研(23616)
- 制(23065)
共检索到230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谷传华 韩梅 薛雨康 沐小琳
数字创造力是在数字化背景下,个体、团队或组织利用或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的新颖而适用的能力。数字创造力研究的主题包括设计环境、创造性艺术和学习、人—技术—环境的关系、支持和政策等。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创造力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创造性的社交活动、创造力训练工具的开发以及提高创造力的辅助工具的应用等方面。数字技术的个体使用者和团体使用者的特征、工作环境的特征均会影响人们的数字创造力。未来应注意加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改善研究设计,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对数字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创造力的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旭 刘新梅
从组织制度安排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对239份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都有正向作用;而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汤超颖 高嘉欣
员工创造力是组织竞争力的源泉,理清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近30年来国际重要商业管理期刊刊发的员工创造力研究论文,将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提炼为三类来源:创造性个体因素、创造性情境因素和两者的交互作用。文章进一步指出,当前众多员工创造力领域的研究所依据的源头理论机理只涉及四类关系:特定领域的知识积累与创造力、创造性个体特质与创造力、动机与创造力、情绪与创造力。未来的研究面临的挑战在于深入探讨员工创造力的内涵、研究框架的系统性与导向性,和创造力形成的过程机理。
关键词:
员工创造力 创造性个体特质 创造性情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栋虹 张翔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创造性自我效能对于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是创新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为更好地了解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本文引入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作为中介变量,从个体层面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创造力自我效能对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同时对员工的创造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内在动机则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隐性知识共享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效应;在创造力自我效能对于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三条路径中,创造力自我效能通过内在动机,进而影响到员工创造力的路径,其正向影响效应最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栋虹 张翔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创造性自我效能对于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是创新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为更好地了解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本文引入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作为中介变量,从个体层面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创造力自我效能对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同时对员工的创造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内在动机则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隐性知识共享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效应;在创造力自我效能对于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三条路径中,创造力自我效能通过内在动机,进而影响到员工创造力的路径,其正向影响效应最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斌斌
零售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员工创造力的定位互补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门店员工是零售企业和顾客的边界连接者,门店创造力是零售企业创新的源泉。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门店创造力分为顾客服务创造力和组织管理创造力,从个体、组织和顾客三个方面出发,围绕零售数字化时代经营管理的新特征选取影响因素,构建了"影响因素—门店创造力—门店绩效"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尝试为数字化时代的零售创新研究做出理论积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丁琳 王海珍
个体创造力是团队创造力的基石,然而,实践中拥有高创造力的员工却不一定能够引领团队创造力提升。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构建包含被调节的中介和被中介的调节嵌套模型,打开高创造力员工何以阻碍团队创造力的“黑箱”。结果显示,在地位—权力错位的条件下,高创造力员工引发的创造力差异更易诱发团队地位冲突,团队创造力难以涌现;团队领导的观点采择行为可以化解这一消极作用,通过降低成员的地位—权力错位程度,缓解地位冲突对创造力差异与团队创造力的负向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明晰了高创造力员工导致的消极团队表现的根源,并揭示了团队领导破解上述困局之道,对企业和团队创新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穆林 俞会新 郝永敬 封雪韵
当今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若想在这一时代背景中求得更大发展,就必须重点关注产业技术人员创造力的提升,因为产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一线工作,其创造力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影响产业技术人员创造力因素主要有组织、团队和家庭等。为此,应从加强组织引导力度、提升团队培养能力和提高家庭保障程度三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云 石金涛
创造性越来越成为员工的核心胜任力,并且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鼓励。总的说来,研究者们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员工创造力进行探讨,即个体视角、组织环境视角、个体—环境双向视角。个体视角主要关注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相关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1)人格特征对创造力的影响;(2)认知过程对创造力的影响。组织环境视角主要探讨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因素,相关的研究也主要沿着两个方向:(1)客观环境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2)心理环境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个体—环境双向视角强调把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员工创造力的必要
关键词:
创造力 研究视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卫平 俞国良
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是一般创造力发展与科学教育的结晶。研究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 ,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创造力理论 ,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在科学教育中落实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表现和发展以及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培养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
青少年 科学创造力 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衢
何为创造力之本质?这个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曾经长期讨论却一直未果,原因是讨论中存在着认识原理和方法的片面性,即对思维与存在等范畴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上,又局限于传统认识方法论中的简单性原则.本文从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等辩证关系出发,运用现代科学探索复杂事物的重要方法,在分析脑科学等方面最近成果后,提出了创造力是主体思维整合机能的新见解.笔者认为,将此观点用于教育实践,定可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治金 杨文娇
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比较复杂。张力观与地基观之争着重于知识的数量与创造力的关系,其实,知识的性质、组织方式以及知识如何被运用等都对创造活动有重要影响。知识的有效组织有助于个体快速有效地提取与加工信息,进而有利于创造活动。隐性知识可以激发个体的直觉和灵感,显性知识则帮助个体选择适当的信息。
关键词:
创造力 知识 知识组织 隐性知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新梅 白杨 张蕊莉
在对组织创造力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剖析了组织创造力的本质特征,从能力的视角界定了组织创造力;分析了组织创造力的构成要素,提出了组织创造力测量的相关维度,并对各测量维度下的指标选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关键词:
创造力 组织创造力 特征 测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杨 刘新梅
应用创造力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对创造动机在组织内不同层次之间的传导过程进行分析;借鉴知识创造的转化模型,构建了个体想法产生向组织想法产生的跃迁机制;依据组织创造力的交互作用模型,提出了影响组织创造力形成的主要组织及环境因素,最终系统性地构建了组织创造力的余弦式周期形成框架。
关键词:
创造力 组织创造力 形成机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肖庆顺
文化是人的创造力发展与发挥的结果,是人的创造力产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总和。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人的创造力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文化之所以是创造力之源,在于蕴含其中的创造"基因"。文化转化为个人创造力须经历对多样文化的接触交流、理解认同、融合建构等过程。作为创造力之源的文化,其独有的特征是先进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学校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就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关键词:
文化 创造力 创造力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